第160章 談判在繼續

醫院的搶救室外,伊藤博文焦躁的走來走去。槍手已經緝拿,負責保全的憲兵隊從軍官到士兵都已經解除武裝,準備移交清國方面按受清國的處理。伊藤博文希望能用這種方式換來和談的繼續,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因外他剛剛得知,整個清國北洋艦隊已經將所有炮口對準了馬關。而面前的唐紹儀卻一言不發的盯着他,似乎他就是槍殺李鴻章的幕後黑手。還好李鴻章坐上轎子後靠在右邊,要是他正坐在轎中那五槍就會要了他的命。醫生已經準確的告訴他李鴻章沒有生命危險,但因此引發的外交糾紛該如何處理?

外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清國駐日公使匆匆趕來:“唐大人,這是今早剛剛收到的電報,皇上下旨任命中堂大人爲大清國總理。我一收到電報就趕去春帆樓,這才知道出了事。”說完一紙電報遞上。

唐紹儀擺了擺手:“坐下來等等吧,希望總理大人平安無事。”

不久,醫生出來了。李鴻章沒有生命危險,但臉上的槍傷沒有個把月怕是好不了。大清駐日公使宣讀了皇上的旨意後,不能說話的李鴻章只能雙手抱拳朝西遙拜。

“總理大人突遭此禍,下官建議立刻中止和談並請總理大人回國靜養。”看見李鴻章輕輕點頭後,唐紹儀轉而面對着駐日公使說道:“請公使大人立刻發報回國,總理大人在和談結束之時遭到日本暗殺,左臉中槍幸無性命之憂,然一時無法言語。日本此舉已現其狼子野心,毫無和談之誠意。微臣以爲和談不必再進行下去,微臣已經安排好回國事宜,只待皇上旨意行事。”

就在伊藤博文的面前。唐紹儀口述發回國的電文並安排離開日本的事宜。

李鴻章是在日本受了傷,若不能在日本治好反而帶傷回國,那將激起整個清國的憤慨。如今清國的三支艦隊全部聚集在東海,如果就這樣讓清國人回去,那日本如何面對清國的三支艦隊的攻擊?百般無奈下的伊藤博文只能低聲肯求李鴻章爲了東亞的和平留在日本,日本將全力爲總理大人治傷,並可以做出適當的賠償。

還在傷痛中的李鴻章堅難的寫下幾個字:報告皇上,我們在此地等候皇上聖裁。

紫禁城內,早上朝會還沒結束就收到了來自日本的加急電報。光緒怒火沖天,下旨集合全部海陸軍隊做好進攻東京灣的準備。並放出話來日本天皇一日不到紫禁城前謝罪,清日之間的戰事將永不停止。同時再下旨告知各國,清國總理在日和談期間遭到日本暗殺,爲此清國海軍將於三日後全面封鎖日本,未得允許進入日本的所有船支將被視爲敵對船支當場擊沉。再下旨讓李鴻章立刻結束和談返回國內。

光緒一連三道旨意。嚇得日本駐清公使小村壽太郎還沒見到光緒,就急忙趕去求見英國公使歐格訥。

“歐格訥先生。如果我國派人暗殺貴國首相貴國會僅要一點賠償就算了嗎?”光緒對着緊急前來拜訪的英國公使歐格訥憤狠的說道:“刺殺一國總理。這與宣戰有何區別。”

“陛下請息怒,日本此舉確實是不應該。但我相信這並不是日本政府所爲。您知道,日本民間還有大量的激進派人士,在得知貴國提出的條件時,難免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爲。”歐格訥看着暴怒的清國皇帝,內心卻在想:十億兩白銀的賠款。你怎麼開的了口。

“那公使先生是否知道,我總理大人遇刺後,我國大量民衆也掀起反日的風潮。甚至軍隊中也傳出說,要前往日本進行刺殺日本天皇。”光緒嗯嗯兩聲:“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位正在做此準備的士兵。”

見鬼。那根本就是你們自己在煽風點火。歐格訥心裡咒罵道,腦子裡拼了命也沒想到合適的說詞。只能悻悻的說道:“如果清日兩國陷入無休止的暗殺當中,最終導致的還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東亞會因爲此次事件再次陷入戰火之中,這是英美等國都不願意看見的。”

“是呀,經過了這次戰爭,特別是朕親身參於了這場戰爭。朕深深的體會了戰爭的殘酷性,因此朕已經下旨各部隊沒有任務均不能離開軍營,直到事件解決或新的命令。朕實在不忍大清再次陷入戰火之中。”

“陛下英明……”歐格訥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光緒打斷了。

“對於日本這個背信棄義的國家,竟然還敢刺殺朕的總理大臣。此次也決不能就此罷休,大清國必須使用武力來證明,日本用這種暗殺的方式所需要付出代價。”光緒咬牙切齒的說道。

“不可否認的貴國對於日本在武力上的優勢。但是要攻擊日本本土所須要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而且貴國還有經濟實力打下去嗎?更何況陛下,您剛剛不是說不忍大清再次陷入戰火之中嗎?”歐格訥心裡不停的咒罵,瘋子,你應該見好就收。

“朕又沒說要進攻日本本土。”光緒用詫異的眼神看着歐格訥:“朕打算讓大清三支艦隊全面封鎖日本列島,不讓任何物資進出日本。爭取用一到二年的時間餓死一半的日本人。朕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歐格訥公使以爲如何?”

噌的一下,歐格訥站了起來。日本已經失去了海軍,他們只能困守列島。而此次日本人刺殺清國總理,讓英國好不容易爲日本爭取來的主動權輕易交到清國手中。如果清國真的只是封鎖日本列島,無論在經濟還是外交上都是成立的。日本,這個什麼都須要進口的國家搞不好真的會餓死一半人。那麼,除了日本,損失最大的還是大英帝國。

站起來後才發現失禮的歐格訥只能沉着臉說:“我大英帝國在日本還有廣泛的利益,因此我必須提醒陛下,大英帝國不希望出現陛下所說之事。”

光緒擡起頭來正視道:“要是公使先生認爲日本能給大英帝國的利益大於我大清給出的利益的話,那公使先生去找日本人商量吧。歐格訥。你信不信。只要朕一句話,朕可以讓整個大清國沒人去買英國貨,也沒人會進英國的工廠工作。而且英國將拿不到任何定單。那時,朕相信貴國政府一定會另派一位公使來與朕談這個問題。”

歐格訥悻悻的坐下了,他知道眼前的皇帝可以做到。那樣不僅他的政治生命結束了,而且他相信英國政府也一定會再派一位公使。清國所展現出來的利益不是小小的日本所能比擬的。歐格訥說道:“不不不,我想陛下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我國的確在日本有着廣泛的利益,但相比貴國來說卻是不值一提。我相說的是,既然日本願意做出適當的補償。那麼陛下何必還要花費不必要的資金呢?”

光緒若有所誤的點點頭:“公使先生所言然也。但日本人必竟刺殺的我國總理大人,總不能拿個萬把兩銀子就完事吧。就這樣好,讓日本人拿出一億兩銀子給我國總理李鴻章大人壓壓驚吧。”

在歐格訥的調解下,當天入夜時分,大清國正式照會日本政府:大清國總理李鴻章在日本和談期間遭到日本暗殺。幸有天佑無性命之憂。日本剛敗於前,卻又暗殺我大清總理於後。當與日本死戰以報此仇。然應英美等國之訴求。朕也不願再動刀兵以徒增無謂之傷亡,爲東亞和平所想。今責令日本當全力就治我大清國總理李鴻章,其所在醫院立刻清空由我大清官兵全權駐守。同時交出暗殺者及安保人員,並交出一億兩白銀給李鴻章總理壓壓驚。在此事未解決之前,和談之事將無限期壓後。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在旅順的祭奠儀式。在宋慶爲首的遼東各部軍官的見證下。在此屠殺兩萬多旅順平民的乃木希典及所在第一旅團殘兵共1283人,全部被斬首示衆。日本人的鮮血澆滿了整個旅順,甚至染紅了旅順港口。然後沖天的大火將1283名日本人化爲灰燼,埋在旅順的最東邊。上面壓了一塊“永鎮河山”的石碑。清國的舉動對日本人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按照日本人習俗來看,就意味着那1283名勇士將再也無法魂歸東瀛。

但無論日本人如何叫囂着要與清國決戰。這不過只是讓其它各國多了些談資,因爲他們看到了另一個現象。

歐格訥的再次單獨面見清國皇帝,使清國剛剛發佈戰爭動員令取消,無易於在各國公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英國公使有能力改變清國的政策。這讓歐格訥無形中位列各國公使之首。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清國要求的一億兩白銀的壓驚費之下,兩國又達成了什麼協議。

所能看見的就是,第二天日本人就再次走上談判桌開始爲清國總理的壓驚費討價還價。三天後,也就是和談開始的第十天,在唐紹儀最後開出三千萬兩銀子仍得不到日本的迴應後,唐紹儀扔下日本人的文件留下一句話後轉身就走。“既然你們不給,那還是讓我國的艦隊來拿吧。”

想起海岸線上還沒有熄滅的大火,日本終於答應出三千萬兩銀子瞭解此事。

又過了十天,隨着李鴻章的傷勢轉好可以開口說話。清日兩國之間的和談再次展開。爲表現誠意,日本很快答應了關於琉球的全部協議,並於當天就釋放了琉球國王尚泰一家。被軟禁了十多年的琉球國王尚泰走出軟禁之地看到前來接他的清兵時,不由淚留滿面。第二天尚泰一家登上了清軍濟遠號巡洋艦,航向正西。尚泰沒有選擇首先返回琉球,雖然這也是光緒的意思,但尚泰堅持要先到北京拜見上國皇帝。

得知琉球國王尚泰選擇先進京朝拜之後,光緒在太和殿排開陣式,全班文武列於兩側。琉球國王尚泰穿過儀仗隊終於見到了清國皇帝。一番禮節之後,光緒走下金龍寶座,親手扶起尚泰。看着眼前已經六十多歲蒼老的老人,卻要恭謹的聽一個二十纔出頭的年青人以上位者的口吻訓示,光緒自己都覺的彆扭。但上國的威嚴卻不可失,光緒以高高在上的口氣說道:“這十年裡,委屈你了。”

之後當然是君臣把酒言歡。而在馬關的談判卻在激烈的爭吵中進行着。

朝鮮、北海道、橫濱三處日本是咬着牙也不鬆口。加上英美國等國也不支持,橫濱很快被放豈了。放棄北海道但轉爲尋求九州島也被無情的拒絕。這時李鴻章提議可以默認朝鮮以漢江爲界劃分朝鮮,但日本必須要交出伊豆羣島。伊豆羣島位於日本東京灣外海,最近的島嶼據東京灣不過數百里,被視爲是扼守日本東京門戶的天然屏障!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交到清國人手上,那如同清國綁住了雙手,將來的日本如何再於清國相抗。日本進行緊急的外交磋商,得到英美等國的支持後再次因地理位置的原因予以拒絕。伊豆羣島離日本太近,那小笠原羣島總算遠了吧。小笠原羣島距離日本本土遙遠,在東京以南一千多海里的地上,共有包括被日本人成爲父島,母島和硫磺島內的大大小小三十多個島嶼,總面積七十多平方公里。小笠原羣島是日本最大的漁場,捕鯨重地!父島也有非常優良的二見港,可以作爲物資中轉站。也是日本邁向太平洋的象徵!日本人猶豫一番後再次拒絕,因爲那是日本邁向太平洋的象徵。

一再的退讓任然得不到滿足的李鴻章生氣了,當場摔下五萬兩銀票:“大清國皇上一直希望能有一個私人的皇家海灘,皇上願意私人出資向日本購買小笠原羣島。如果這個要求還不能得到滿足的話,那麼和談就不必要進行下去。朝鮮我國也將一併奪回。”

五萬兩的銀票就要買下七十多平方公里的數十座島嶼,這個價格根本就是羞辱。伊藤博文正當手足無搓之際,一直陪同李鴻章參於談判的北洋艦隊提督鄧世昌,卻一手將桌上的五萬兩銀票拿走了揣進懷裡:“大人,不如您跟皇上說說,這五萬兩銀子就給北洋艦隊好了。至於那什麼小笠原羣島下官派巡海號去轉一圈,決對完完整整的交給皇上。何必浪費銀子給別人。”

鄧世昌的話一下子點到了日本的死穴上面。對日本來說,在失去了全部的海軍之後,小笠原羣島事實上已經脫離了日本本土。清國還能提出購買已經算是很客氣了。相比朝鮮而言,小笠原羣島也算不上什麼。但日本人依舊還是在猶豫當中。(未完待續。。)

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158章 煩心事第4章 朝堂之上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185章 譁然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374章 回京第150章 陰霾第429章 表演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89章 生死大戰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169章 憂慮第80章 紛亂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357章 競爭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45章 驚天巨案第157章 態度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63章 有錢了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87章 嚴復爲官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283章 **的哀怨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4章 朝堂之上第149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73章 “您說呢?”第67章 夢裡夢外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93章 馬綹子第73章 巧合第14章 視察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
第107章 還能退到哪裡第158章 煩心事第4章 朝堂之上第165章 工業浪潮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300章 零三章 國朝大事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66章 海軍變革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239章 忠誠的回報第185章 譁然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300章 零六章 怨念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300章 一十章 最後的等待第374章 回京第150章 陰霾第429章 表演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89章 生死大戰第182章 任道而重遠第300章 四十四章 平等條約第163章 閱兵式(下)第195章 乙未宮變(下)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169章 憂慮第80章 紛亂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186章 事故?故事!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379章 一年與一天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132章 多線作戰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119章 我的親孃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410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300章 三十五章 納妃這事還沒完了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357章 競爭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45章 驚天巨案第157章 態度第106章 寧死不降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63章 有錢了第111章 亂像叢生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24章 商販的戰爭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260章 英國在南洋被搶走的財寶出現了第87章 嚴復爲官第300章 四十六章 混亂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283章 **的哀怨第300章 三十七章 悲喜各不同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384章 流浪艦隊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395章 老謀深算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246章 大清的累贅第4章 朝堂之上第149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355章 八國聯軍第373章 “您說呢?”第67章 夢裡夢外第179章 再進一步第256章 大清變樣了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93章 馬綹子第73章 巧合第14章 視察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