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舊園遇故交(上)

秦府的榮錦堂裡,依舊如往昔般靜謐。桌上的白玉佛手香爐輕煙嫋嫋,燃着秦明傑新孝敬給老太太的龍涎香,滿屋裡都是清雅幽淡的香氣。

老太太羅氏倚在榻上,認真讀着手裡一卷佛經。看了好一會子,有些累了,這才擡起頭。一旁的林媽媽忙接過佛經,幫老太太收好。

羅氏又深吸了幾口香氣,低低開了口,道:“這龍涎香對咳喘氣悶果有奇效。聞了這幾日,我這精神頭比往日裡好多了。難爲老爺這番心思了,能淘來這稀奇金貴的東西。”

林媽媽笑道:“這不是求着您給討媳婦麼?”

羅氏“嗤”的一聲低笑,幾分不屑,幾分無奈,道:“他還知道該討一房媳婦了。上回叫蘇氏那麼一鬧,再被舅太太往外一嚷嚷,秦家在京城算是顏面掃地了。再不娶個正頭太太回來,外頭的人還不定怎麼埋汰秦家。說不準,已有御史彈劾了。”

林媽媽只是笑:“總算老爺醒過神來了不是?這是好事。”

羅氏又問:“棲鳳軒那邊,今兒個可有動靜?”

林媽媽道:“聽說是請了葛家的二姑娘來了,這會子,大約是正勸着呢。”

羅氏又冷笑起來:“挑個正妻,卻要小妾相看。大約是等着葛家的姑娘點了頭,再來求我出面提個親,這事就算成了。娶親的事,蘇氏自會替他操辦。”

林媽媽道:“聽說是老爺自己相中了葛家的二姑娘,不過是叫蘇姨娘幫着……把把關……再……勸一勸……”說到後來,她自己也說不下去了。說來說去,還是老爺娶妻,小妾先幫着瞅瞅。

外頭忽進來一個眉清目秀的丫鬟,柔聲稟道:“老太太,楊家那婦人帶着女兒來了,說是有新繡好的手絹給老太太過目。這會子,正在二門上聽候傳喚呢。”

羅氏道:“她們來的倒是時候,將人請進來吧。”

閔氏牽着楊雁回的手,跟着引路的小丫鬟,行在秦家內宅。給這家人送了好些年魚,她還是第一次走進內宅。京城裡稍好些的地段便是寸土寸金,許多窮京官還要賃房而居。可這秦家不止外頭看着又大又氣派,裡頭也是別有一番氣象。但見一處處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朱窗綺戶豪奢精緻,一路行來,眼見着處處鮮花似錦,綠樹亭亭如蓋,來來回回的僕婢皆是穿紅着綠,腳步輕快,說個話也是低不可聞,十分規矩。高門大戶果然氣象非凡!

楊雁回的感受卻與閔氏截然不同。她行在這宅子裡,便好似行走在夢中。原來的秦莞,已經好似煙中霧裡之人。昔日種種,恍如隔世。

她已是從裡到外都換了個人了,再不是原來那個哀怨憂鬱的少女。只是這秦家,怎地半分沒變呢?一走進來,還是叫人覺得壓抑,覺得心底生涼,骨子裡都泛出冷意來。

楊雁回忽然便有些後悔再走進來。那些骯髒、齷齪、屈辱、冤枉,她本已遠離,卻又上趕着靠近。

她不由緊緊握了握閔氏的手,又暖又溫和,好像孃的爲人一樣,讓她一靠近,便覺得心裡踏實。雖然娘早上出門時,才發了好大一場脾氣。

前頭不遠處,就是蘇姨娘的棲鳳軒了。月洞門裡走出來一個衣着光鮮的僕婦,另兩個衣着樸素的女子,其中一個荊衣布裙,膚色黑黃,眼露精光,薄脣微抿,年約三十七八,面上帶着幾分掩飾不住的喜色。另一個卻是二十出頭的妙齡女子,青衫碧裙,眉目疏淡,容色清秀,頭上鬆鬆挽了個香螺髻,髻上插了根碧玉簪子,除此之外,通身再無他飾。三人只管一徑往北去了,並未瞧見楊雁回三人。

楊雁回的眼睛卻是一亮。那個神色鬱郁的年輕女子,分明就是葛家的小姨母倩容。葛氏生前,最是疼愛這個妹妹,倩容尋了機會,也會來秦府探望葛氏。

說起來,這姐妹倆真是一對命苦的。當初葛父葛母雖也肯爲女兒備嫁妝,但還是爲了攀高門,便將葛氏嫁入了既有嫡長女,又有庶長子,還有得寵貴妾的秦家。葛氏性情柔順,心地純良,哪裡是蘇氏的對手,嫁過來後,沒有過上一天順心日子,人變得越來越消沉。六年前,葛氏也曾懷過一次,可又莫名其妙掉了。從那以後,葛氏愈發消沉,最後落了個鬱鬱而終。

倩容便又不一樣了。她比姐姐小許多,才及笄不久,還未及定下親事,父親亡故了,需守孝三年,便耽擱了下來。孝期說是三年,實則爲二十七個月。守孝期滿,倩容還未滿十八。雖然稍稍晚了一些,也無甚關係,可是姐姐和母親卻又在那年相繼故去。於是,她又要爲母守孝三年。

兄嫂在母親亡故後,勸說她趕在百日熱孝內出閣,還將她說給了一個富商爲妾。倩容誓死不從,揚言兄嫂若敢相逼,便要拼個魚死網破。待僵持過了百日,她便可名正言順爲母守孝。

葛氏故去後,秦莞再未見過倩容,倩容後來的事,她也只聽到了這一星半點。倩容知書識禮、待人友善,面上是個再溫和不過的,但骨子裡卻是個剛烈至極的性子,而且甚有主見。她也曾爲姐姐出謀劃策過,只是葛氏天生就是柔順懦弱的性子,倩容爲她操再多心,她也使不出那些手腕來。

至於挽着倩容胳膊,和她走在一起的黑女人,便是倩容的嫂子汪氏。秦莞不喜汪氏,雖然見過,卻不肯叫她舅母。在前頭爲她姑嫂二人引路的僕婦,正是張勇家的。

楊雁回瞧着她三人一路往後花園的方向去了,不由心生疑惑,怎地小姨和汪氏來了呢?竟還是從棲鳳軒出來的。早先葛家不是爲了討回嫁妝,還跟蘇氏鬧過麼?看她二人的穿戴,葛家是越發敗落了。想來葛氏那些嫁妝,已被兄嫂揮霍光了。這可叫小姨怎麼辦?

她一路想着,便悄悄從頭上拔下一枚珠鈿丟在了一旁的花圃裡。

很快,母女兩個到了榮錦堂。大丫鬟洗雪出來,將她們母女二人迎了進去。正室裡並無人,洗雪帶着她二人來到耳房內。

羅氏正在耳房內的榻上歪着,身旁一個老媽媽正在給她輕輕打扇子,底下坐着個稚氣未脫的小丫頭給她捶腿。

閔氏母女兩個便上前福了幾福,羅氏忙着人看座奉茶,又拉了雁回上前細細打量。

見女孩兒眉目如畫,風致嫣然,羅氏心中驚歎,這樣小門小戶的人家,不想竟生出這般絕色的女兒來,便對閔氏道:“你這閨女長得可真俊。我以前只說自己那大孫女生得好看,滿京裡的千金小姐,她算是模樣極出挑的了,不想竟給這小丫頭比下去了。”說到這裡,又嘆了一回秦莞福薄。

其實秦莞和老太太無甚情分。老太太喜靜,也不願攙和進秦家的內宅紛爭裡,便免了兒孫們的晨昏定省。饒是如此,秦莞年長後,仍時常來瞧老太太。又是洗手作羹湯,又是送繡品,只是她手藝雖好,卻無甚出奇之處,老太太不大瞧得上。秦莞雖時常言語奉承,想哄老人家歡心,怎奈老太太始終淡淡的,並不跟她親近。漸漸的,她自己也覺得好沒意思,便不大來了。

底下的秦芳、秦蓉還爲此恥笑她,說她厚着臉皮攀高枝兒卻硬是攀不上。可她也只是想有個得力的倚靠,好讓自己的日子不那麼艱難罷了。她原本也打定了主意,要拿出十二分的真心來侍奉孝順老太太。可惜人家不稀罕她的真心。

老太太她是沒攀上,反倒越發惹了蘇氏不快。蘇氏特特給她安排了兩個教養嬤嬤,名爲教規矩,實則時不時拿話諷刺她,還給她定了許多嚴苛規矩。

她百般無奈之下,尋了機會向老太太訴苦,只望着老太太念在她好歹也奉承了那許多日子,多少幫她一把,可是全無用處。老太太似乎是打定了主意,寧可眼看着秦家後宅翻了天,也萬事不理。秦莞便越發心涼了。

那時候她便知道了,這秦家沒有一個人指望得上,也沒有一個人能幫她、救她。葛氏死後,她總覺得,這世上只剩自己一個人了,這樣孤獨悽清的活着,真是好沒意思。虧了素簪時時勸她,開解她,叫她忍一忍,嫁了人就好了,嫁了人就好了。可是最後,嫁到侯門裡的也不是她,她反倒爲這門親事喪了命……

素簪最後背叛她,還搭上了性命。她不知內裡,卻能篤定,必是蘇氏從中做了手腳。

內裡有萬般哀怨齊齊涌上心頭,匯聚到面上,卻只化作了一個天真無邪的甜笑:“老太太莫傷心。想必故去的大小姐到天上享福去了,在天之靈還能保佑老太太福壽安康。”

老太太笑得甚是慈祥,指着雁回對屋裡人道:“這丫頭倒是跟莞姐兒一樣嘴甜。”說着,又感慨了一回秦莞命薄死得早。

楊雁回只覺得自己的一臉假笑都快堆不住了,心說,我福大命大着呢。

林媽媽瞧着有些不對勁兒,怎麼老太太這會總是提起秦莞?往常也沒見她這樣。

羅氏又端詳了一回眼前的小美人,忽覺不對,便指着她頭上的雙丫髻道:“怎麼一邊扣着四個銀珠鈿,一邊扣着三個?這是外頭新時興起來的打扮?還是我又眼花了呢?”

楊雁回便伸手去摸自己的鬢髮:“明明一邊四個來着。”結果伸手一摸,她就低頭不說話了。

閔氏也道了一聲“怪哉”,又說:“因怕在您老人家面前失了禮,在二門上時,我纔給她整理了一番。那會兒還在頭上戴着呢。”

www ¤ttкan ¤¢O

老太太便又問林媽媽道:“是哪個領她們進來的,快叫原路返回去找找,只怕是掉在咱們園子裡了”又對楊雁回道,“小丫頭莫急,若是找不着了也沒什麼可惜的,老太太這裡有更好的給你。”

閔氏忙道:“這如何使得?”

老太太道:“怎麼使不得,上回叫丫頭受了驚,這回就當壓驚了。”

楊雁回對老太太笑道:“老太太,東西既是我的,別人哪裡認得。我記得來時走的路,不如叫我自己去找吧。”

老太太也笑了:“這如何使得?這園子不小,你別走迷了路,再哭起鼻子來。”

閔氏則低聲斥道:“雁回,你不許胡鬧,趕緊收了你那玩心。”

老太太心下頓時明瞭,笑道:“莫非丫頭是瞧上這園子了麼?罷了罷了,洗雪,你就帶上這漂亮小閨女出去找找她的珠鈿,再帶她在園子裡四處逛逛。”

楊雁回連忙道謝,笑意更濃,聲音也更甜了:“多謝老太太。”

老太太又對閔氏道:“放心,不會把你閨女弄丟的。讓孩子玩一會子,咱們聊聊針黹女紅。你那手藝可真是好,是從哪裡學來的好本事?”

洗雪走過來,牽了楊雁回的手出去。

閔氏便拿出才繡好的一條帕子給羅氏過目,老太太眼睛立刻亮了,將手帕接過來細細瞧了,又讓滿院子裡的人都傳着看看:“瞧瞧,把個海棠繡的,彷彿生來就長在這帕子上似的。”

當下,老太太便和閔氏聊起繡活來,時不時還拉幾句家常。

再說洗雪那邊。她牽了楊雁回的手,纔出了榮錦堂,走了沒幾步,楊雁回便鬆了手,各個犄角旮旯的轉着、看着,自己找起那銀珠鈿來,還大喇喇指揮着洗雪幫她四處一起找。

洗雪低頭找了一會,便擡頭笑道:“這可真難找……”咦,那個漂亮小丫頭去哪裡了?

第92章 起變故惡人強入局第254章 仁義第191章 往事第190章 育嬰堂第126章 多情女思慕多情郎第117章 聽人言楊鳴願救妹第20章 閨蜜的遭遇(上)第294章 殺戮第257章 告辭第65章 心有牽掛第63章 故人·往事(上)第231章 約會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217章 生日(下)第133章 遭戲弄雁回懲頑兄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227章 重聚第224章 反目第207章 新書第152章 壽宴第208章 新作第16章 表姐的心思第82章 惡老嫗黑心坑晚輩第26章 受傷第220章 污名第171章 內情第278章 往事(三)第155章 演戲第137章 老乞婆大鬧花浴堂第194章 三日第62章 賞賜第41章 沐浴更衣第17章 姨媽帶來的消息第225章 包攬第42章 辭學記第186章 洞房第242章 疑問第16章 表姐的心思第285章 團聚第113章 三姐生恨大義滅親第64章 故人·往事(下)第270章 鬧事第194章 三日第289章 勸諫第3章 重生後的新家第111章 崔姨娘奪門救表姨第237章 變故(三)第228章 昭雪第130章 花浴堂蕭侯說世情第37章 舊園遇故交(上)第22章 暗算第287章 計謀第206章 踐行第32章 懲戒第120章 焦師孃求親聘兒婦第104章 秦衙內幫瞞縱火案第31章 趣聞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69章 好戲開鑼(下)第55章 熱鬧第277章 往事(二)第301章 心願第289章 勸諫第273章 未歸第270章 鬧事第230章 日子第78章 桃花朵朵開(下)第205章 風波第188章 方家第191章 往事第298章 亂後第298章 亂後第198章 明珠第273章 未歸第195章 請柬第230章 日子第287章 計謀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153章 看戲第74章 密謀第230章 日子第208章 新作第303章 報信第67章 好戲開鑼(上)第132章 楊小妹話本抒相思第229章 背後第267章 開審第305章 結束第11章 閨中密友第274章 威脅第172章 刁奴第230章 日子第241章 盛會第69章 好戲開鑼(下)第73章 收繳第50章 沒關係第303章 報信第53章 特大喜訊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
第92章 起變故惡人強入局第254章 仁義第191章 往事第190章 育嬰堂第126章 多情女思慕多情郎第117章 聽人言楊鳴願救妹第20章 閨蜜的遭遇(上)第294章 殺戮第257章 告辭第65章 心有牽掛第63章 故人·往事(上)第231章 約會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217章 生日(下)第133章 遭戲弄雁回懲頑兄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227章 重聚第224章 反目第207章 新書第152章 壽宴第208章 新作第16章 表姐的心思第82章 惡老嫗黑心坑晚輩第26章 受傷第220章 污名第171章 內情第278章 往事(三)第155章 演戲第137章 老乞婆大鬧花浴堂第194章 三日第62章 賞賜第41章 沐浴更衣第17章 姨媽帶來的消息第225章 包攬第42章 辭學記第186章 洞房第242章 疑問第16章 表姐的心思第285章 團聚第113章 三姐生恨大義滅親第64章 故人·往事(下)第270章 鬧事第194章 三日第289章 勸諫第3章 重生後的新家第111章 崔姨娘奪門救表姨第237章 變故(三)第228章 昭雪第130章 花浴堂蕭侯說世情第37章 舊園遇故交(上)第22章 暗算第287章 計謀第206章 踐行第32章 懲戒第120章 焦師孃求親聘兒婦第104章 秦衙內幫瞞縱火案第31章 趣聞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69章 好戲開鑼(下)第55章 熱鬧第277章 往事(二)第301章 心願第289章 勸諫第273章 未歸第270章 鬧事第230章 日子第78章 桃花朵朵開(下)第205章 風波第188章 方家第191章 往事第298章 亂後第298章 亂後第198章 明珠第273章 未歸第195章 請柬第230章 日子第287章 計謀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153章 看戲第74章 密謀第230章 日子第208章 新作第303章 報信第67章 好戲開鑼(上)第132章 楊小妹話本抒相思第229章 背後第267章 開審第305章 結束第11章 閨中密友第274章 威脅第172章 刁奴第230章 日子第241章 盛會第69章 好戲開鑼(下)第73章 收繳第50章 沒關係第303章 報信第53章 特大喜訊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