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名臣氣節(下)

李雋坐在御座上,揮毫疾書,筆行龍蛇。一個太監進來,道:“皇上,右丞相文天祥,殿前都指揮使趙僉求見。”

對於文天祥這位千古名臣,李雋可是敬佩得很,馬上把筆放下,一下站起來,道:“有請。”快步走到門口,只見文天祥和趙僉二人一身是血,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

李雋定睛一瞧,文天祥一身紫色朝服,腰懸金帶,身長八尺,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威儀含而不露,一表人才,比史書記載的還要有內含得多,朝服上雖是有血點,卻使他更有神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青。”李雋心底一下子就冒出這兩句品過千百回的名句,一下拉住文天祥的手,道:“履善,回來了,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眼圈都紅了,就差一點流下淚來了。

在文天祥的記憶中,宋度宗只對奸臣賈似道好,對他這位敢於直言,敢於庭爭折辯的大忠臣,雖然欣賞有加,卻從來沒有如此動情過,心想皇上真的是變了,變得英明神武,能辨忠奸了,激動起來,一下子跪在李雋面前,道:“臣文天祥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虎目中滾下了晶瑩的淚珠。

對於文天祥這位大忠臣,李雋無論如何也不敢受他的大禮,生拖硬拽地把文天祥拉起來,道:“進來,進來,快進來。坐坐坐,快,給履善沏茶。”

文天祥接過李雋親手遞過來的茶,心想宋度宗從來沒有如此禮遇過他,皇帝變化也真夠快的了,快得讓他難以置信。他根本就不知道李雋心裡的激動比起他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李雋來說,文天祥是他的偶像,乍見心目中的偶像,李雋這個粉絲的心神激盪可想而知,要不是文天祥搶先跪下了,李雋激動得給他跪下來了。

李雋遞了一杯茶給趙僉,搬過一張凳子要趙僉坐下。趙僉心想現在的皇帝比原來那個皇帝更有人情味,更平易近人,根本就沒有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尊,更象一位年長的長者,特別是李雋對的嫺熟讓他這個帶慣兵的人感到吃驚,有好多東西乍見之下無法理解,仔細一想無不是絕妙之事。

趙僉不知道李雋這個經歷過戰火考驗的戰爭英雄,有殲敵數百的英雄事蹟,更有創建模範師的領導才幹,要不是投身教育,說不定早就是軍委首長了,對當然是不陌生。南宋和新中國雖然隔了上七百多年,豐富的閱歷,淵博的學識一加印證,李雋指揮南宋軍隊自然是有板有眼。

文天祥把茶一飲而盡,不等李雋問話,站起身來謝恩道:“臣叩謝皇上救命之恩。”

李雋一愣,心想自己可沒有什麼救命之恩,只聽文天祥接着道:“要不是皇上派人相救,臣已爲韃子所虜。皇上睿智神武,臣景仰萬分。”

文天祥心氣極高之人,要從他嘴裡說出一句真心的讚揚話,那可是難得要命。乍聽文天祥如此盛讚,李雋真有點飄飄然而了,心想:“《宋史》不是記載着你去和談,觸怒了伯顏,給他抓到鎮江去了。你趁亂逃出來,歷盡磨難,九死一生才逃到南方,開始了抗元大業。”

李雋很是期待地道:“履善,把經過說說。”

“遵旨。”文天祥把出使經過說了一遍。

文天祥憑一首《零丁洋詩》羞死呂文德一事,史書無考,李雋不知道,頓時感興趣,道:“履善詩情劍意,誅賊誅心,妙事妙事。”

“臣這首舊作是昔年路過零丁洋,感嘆國勢日漸衰落,偶有所感寫下這首詩。沒有想到羞死呂文德,這都是呂文德還有幾分羞恥心,不似呂文煥那般無恥,讓皇上見笑了。”文天祥忙遜道。

“這詩不明明是臨安失守,文天祥在廣東堅持抗元經過零丁洋寫的詩嗎?按時間推算,現在應該沒有寫出來。現在倒好,早就流傳於世了,還詩情劍意,罵死了一個名臣。看來,歷史錯亂得夠離譜了。我一定要努力,讓正在發生的歷史與史書記載的大爲不同。”李雋暗中下定決心,問趙僉道:“趙將軍,事情還順利吧。”

“回皇上,一切順利,都是按照皇上預計發展的。”趙僉欽佩地說:“臣按照皇上的旨意,派出一批士卒假裝送禮物給韃子,誆住了韃子,丞相才得以走脫。韃子馬快,很快就追上了丞相,正好臣率兵趕到,不僅解了丞相的圍,還順手牽羊,把三百韃子兵給做掉了。”想起在伯顏率領的大軍趕到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三百蒙古兵,忍不住一陣興奮,道:“韃子也是肉長,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我們敢打敢拼,不愁打不退韃子。”

“說得好。”這聲稱讚出自李雋和文天祥之口。

文天祥道:“皇上,臣以爲我們當積極備戰,從各地調軍勤王;繕修城池,加固城防;把城外百姓緊急疏散,以免給韃子抓去,重演常州之戰的悲劇;調集武器,糧食,被服,做好長期堅守臨安的各項準備工作。”

李雋在心裡暗贊不已,名臣就是名臣,首先想到的就是朝庭安危,百姓性命,真社稷之臣。轉念一想,又開始爲歷史上的宋朝惋惜不已,文天祥如此忠臣不僅沒得到重用,反要遭受無理排擠打壓貶黜,暗暗告誡自己,無論如何也要重用文天祥,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李雋望了一眼臉色略顯蒼白的文天祥,知道這是勞累所致,道:“履善所言極是有理,這事,等你們休息好了再議也不遲。蒙古人打過來也還有幾天,不爭這一寸光陰。履善,你把這份手稿送到軍器監去,要軍器監連夜趕工,鐫刻出來。”

文天祥接過手稿,道:“游擊戰爭手冊。皇上,什麼是游擊戰爭?”

文天祥所問,正是趙僉所想,他在城門口和李雋一道阻止大臣逃跑就見李雋在趕工,早就想問了,一直沒有機會,忙問道:“皇上,這游擊戰爭是怎麼打的?”

李雋不答所問,拿起一份名單遞給趙僉,道:“你按照這份名單通知下去,要他們來參加培訓。等培訓完了,你們就知道什麼是游擊戰爭,就明白游擊戰爭怎麼打了。”

送走文趙二人,李雋坐在御座上,剛剛拿起毛筆,就聽一個宮女道:“皇上,壽和聖福請你過去。”

“壽和聖福?她有什麼事嗎?”李雋有點摸不着頭腦地問道。

宮女回答道:“皇上,奴婢哪裡知道。皇上去了,不就知道了。”

李雋知道謝道清這個老太婆沒有主見,老是出爾反爾,別是又要改變什麼主意了,忙放下筆,向謝道清的住處趕去。

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60章 奇計破城第51章 西進北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85章 威震東洋第17章 初戰告捷(下)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31章 新技術(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51章 夜襲江陰第24章 亡國之君第3章 叩闕事件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9章 揮師洛陽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32章 鄂州惡戰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5章 巧妙應對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59章 長江水道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9章 婦女權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0章 血戰嘉興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28章 多情皇后(下)歷史與小說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33章 計中計第69章 運籌幃幄第59章 長江水道第58章 突出部第13章 會師昆明第21章 議和(上)第35章 戰略對話(下)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44章 誓師北伐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50章 懲漢奸詔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歷史與小說第24章 全民教育第54章 郭侃入伏第31章 新技術(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63章 淮西混戰第41章 御駕親征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51章 夜襲江陰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9章 揮師洛陽第47章 海上驚情第43章 埃及蘇丹第47章 駕臨劍閣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71章 關中一道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40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新技術(中)第18章 城頭罵賊(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12章 軍事學院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2章 閃電戰第12章 軍事學院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79章 郭侃之死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下)
第44章 南洋賓服(下)第60章 奇計破城第51章 西進北上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85章 威震東洋第17章 初戰告捷(下)本書部分書目公告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31章 新技術(下)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51章 夜襲江陰第24章 亡國之君第3章 叩闕事件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49章 揮師洛陽第26章 航海時代(下)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32章 鄂州惡戰第15章 新式武器(下)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5章 巧妙應對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59章 長江水道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9章 婦女權益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0章 血戰嘉興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28章 多情皇后(下)歷史與小說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33章 計中計第69章 運籌幃幄第59章 長江水道第58章 突出部第13章 會師昆明第21章 議和(上)第35章 戰略對話(下)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43章 南洋賓服(上)第44章 誓師北伐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50章 懲漢奸詔第三卷汴京篇二十五章 天津登陸戰上歷史與小說第24章 全民教育第54章 郭侃入伏第31章 新技術(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63章 淮西混戰第41章 御駕親征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51章 夜襲江陰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49章 揮師洛陽第47章 海上驚情第43章 埃及蘇丹第47章 駕臨劍閣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71章 關中一道第14章 糧食危機(下)第40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新技術(中)第18章 城頭罵賊(下)第31章 新技術(下)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12章 軍事學院第6章 威壓權臣(下)第42章 閃電戰第12章 軍事學院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79章 郭侃之死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3章 特種作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