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忽必烈震怒

[======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三十八章

忽必烈震怒

“你們看看,鄭將軍他們真是膽大包天,居然鬧到大都去了,這下可好了,忽必烈可知道咱大宋朝的威風了。

”李雋喜滋滋地把戰報遞給廖勝功,笑言道:“鄭將軍他們的收穫真是大,從直沽寨運回了很多我們急需的物資不說,居然給他們找到忽必烈的一個金庫。

忽必烈辛辛苦苦收集來的黃金,他倒好,不費吹灰之力就坐享其成。

鄭將軍應該改個名號,叫鄭刮財就好嘍。

”想到憑空得到如此之多的黃金,可以解南宋燃眉之急,李雋沒變成笑彌勒就很是不錯了。

李庭芝一聞此言,原本皺着的眉頭一下子舒展開了,雙鬢上的華髮都笑得立起來了,道:“好呀,有了這些黃金,朝廷就可以買很多物資。

這下好了,這下好了。

”一連說了兩個好了,長舒一口氣。

雖然沒有明說好在什麼地方,李雋卻是明白,他是把懸着的心給放了下來。

他的話立即得到文天祥和陸秀夫的贊同,他們也是心頭石頭放下的舒適樣。

他們雖然不是和李庭芝一樣主管弄錢的事情,二人也是爲銀子緊張操心,有了這等好事要想不放下心頭大石都不行。

“有了黃金,固然是好事,但是,要是用得不好的話,危害也不小。

”李雋話鋒一轉,道:“要是把這些黃金投入到國內的話,會引起物價飛漲,對我們的經濟體系反而不利。

我想過了,我們除了在國內採購物資源以外。

還可以向海外採購,比如稻米、牲畜、肉類、馬鈴署、礦石、食鹽、布帛這些國內很是緊張的物資。

先前,我們是沒有銀子來採購,現在不同了,有了銀子,買回這些東西,既可以起到平抑物價地作用。

又可以充盈國內需要,正可謂一舉兩得。

李雋之所以瞄準海外市場。

主要是從物價考慮。

黃金多了的確是好事,也是壞事。

黃金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但是作爲硬通貨的話,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紙幣具有相通的功能,起到價值交易的作用。

要是一次性投入過多,和現在大量發行發行紙地危害差不了多少,很可能造成“鬥米鬥金”的可怕後果。

要是從海外收購地話。

既可以解決國內急需的物資問題,又不引起物價飛漲,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困難,不會危害南宋的經濟體系。

(按:在經濟上,國家最應該控制的就是貨幣,在現代就是鈔票,在古代就是銀子和黃金。

當然,現代的黃金和銀子也應該在控制之列。

控制的方式有很多,並不一定是強硬地行政手段,通過市場來調節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這種帶有極其強烈的現代經濟學觀點,李庭芝他們雖然無法理解,但是他們能夠明白其中的好處,就是物資多了。

不會造成物價飛漲。

近段時間,由於朝廷大綜採購,物價已有上漲趨勢,要是得到海外物資,物價自會平抑,無不是撫掌贊成,連連稱妙。

李雋接着道:“從海外購買,只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加快國內的生產,發展我們自己的生產能力。

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朝廷一定要打贏這場戰爭。

還要把國家建設好。

華夏要在戰爭中強大,而不是衰弱!”

戰爭往往會把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拖垮,究其原因就是沒有采取有力地措施進行建設,最終走上了覆滅的命運,這在歷史上有很多例子。

“皇上聖明!”李庭芝他們不得不佩服李雋的深謀遠慮。

李雋沉思了一下,道:“現在該是要道長,張珏,黃漢,陳宜中,高達,解晉,柳河子,張世傑,趙良淳,趙僉,鄭靜和,陳興道他們回來的時候了,我們應該坐在一起,好好研究一下北伐的大政方針,戰略規劃,戰術運用這些事情了。

象北伐中原這樣規模宏大的戰爭,把鄭靜和他們這些高級將領召集到一起,召開軍事會議,達成共識完全有必要。

對於此點,廖勝功他們是一點異議也沒有,很是振奮地道:“皇上萬歲!”

他們之所以興奮,是因爲他們從李雋地話中解讀出另一種意思,那就是北伐即將開始。

北伐早就成爲定局,但是這個一百多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想做,而沒有做成的壯舉一旦成真的時候,李庭芝他們這些志士仁人還能不振奮?還能不激動?

因而這聲“皇上萬歲”的呼聲比起以往更富有真情!因爲只有雄材大略的君主纔敢做,才能把理想付諸行動!

“順便叫他們帶上一批思想先進,接受新事物快,敢打硬仗的忠誠軍官回來,抓住這有限的時間對他們培訓,讓他們多交流交流。

”李雋給廖勝功布置任務,道:“這事,廖將軍要抓緊進行,時間無多!”

忽必烈坐在寶寶座上看着羣臣魚貫而入,表情平淡,和平日裡的表現一般無二,但是羣臣的心裡卻是在打鼓,一顆心七上八下,落不踏實。

南宋軍隊鬧到大都不說,一舉擊潰了大都的蒙古軍隊還是小事,把忽必烈圍困了好幾天,忽必烈本人差點成了趙僉地俘虜,更嚴重地是皇城給趙僉一把火燒成了灰燼,現在忽必烈都住在民房裡,想起這事,要朝臣不提心吊膽,都難了。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羣臣向忽必烈施禮,口稱萬歲的聲音比起平日裡都要響亮得多,忠心也多了幾分。

忽必烈依然是不動聲色,淡定地道:“衆卿家平身。

賜座。

“謝皇上!”羣臣謝過恩,坐了下來。

皇帝賜座原本是一件光榮地事情。

但是現在對於羣臣來說,這就不是光榮地事兒,比上刀山還要讓他們難受,因爲這擺明了有很多事情要議,其中關於南宋大軍奇襲大都一事必然也在其中。

對於這事,他們是人人重責在身,難脫其咎。

一個個心驚膽跳地坐了下來。

忽必烈環視羣臣一眼,緩緩開口道:“衆位卿家。

你們都來了,來得很整齊,很準時,很好,很好。

一連兩個很好原本是讚美之詞,然而此時的羣臣聽在耳裡,是驚在心頭。

比巨錘還要有力量,差點讓不少人暈去,正所謂山雨到來之前必然有一短暫的寧靜,這是暴風驟雨即將到來的徵兆。

果不其然,忽必烈話鋒一轉,道:“免得朕到時派人去請你們。

”一個請字又讓心臟承受重壓的羣臣感覺到風暴的臨近。

“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南朝的軍隊血洗了大都。

八萬軍隊給南朝兩萬軍隊一舉擊潰,皇城給燒了,朕身陷危境數日,這一切地一切都成了過去,朕就不提了。

”忽必烈高深莫測地道:“現在,朕和你們來好好總結總結。

找找原因,是什麼原因造成南朝軍隊打到大都,而我們卻是懵然不覺,一點反應也沒有。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朕養你們這些臣子,朕沒有別的期望,只想聽你們一句話,一句真話。

”鄭靜和這次投入地總兵力是三萬,在天津留下一部分軍隊。

真正投入到大都的軍隊也就兩萬多一點。

這話說得很平淡。

很富真情,讓人一聽之下就覺得忽必烈是個仁善的長者。

可是這話聽在羣臣耳裡,卻好象焦雷鳴響於耳際,刷的一聲,羣臣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叩頭請罪道:“皇上,這都是臣等的罪過!”

要是真的追究起來,羣臣是人人都有大罪在身,無人能夠倖免,這話說的倒是百分百正確。

然而,忽必烈卻是無動於衷,也不叫羣臣起來,任由他們直挺挺地跪着,道:“阿合馬,你來說。

阿合馬是主管財政地大臣,是歷史上的一個奸臣,太子真金之死和他有極大的關係,不過,其人的才智不錯,在財政上很有一套,很得忽必烈的賞識。

阿合馬額頭都繃緊了,撲在地上,額頭觸着地面,道:“皇上,臣無能,直沽寨的黃金丟了,臣罪在不赦,請皇上降罪。

他主理財政,這金庫自然是他管理,居然給丟了,其罪之大,大到無法言說,他就是有一萬顆腦袋也不夠砍,忽必烈並沒有問他之罪,而是說道:“阿合馬,朕是要你找原因,不是要你請罪。

要是在平時,阿合馬肯定會解讀爲忽必烈在爲他開脫,現在他連這種念頭都沒有,顫着聲音道:“皇上,臣臣臣愚昧,臣不清楚。

”忽必烈的真實用意是什麼,現在還不清楚,他可不敢亂說,要是一句話說錯了,不合聖意,麻煩就大了,還不如裝愚,他打的倒是一個不錯地主意,也只有他這種在官場打滾幾十年的老奸之徒纔想得到這種辦法。

“不清楚,你坐下吧。

”忽必烈淡定地道。

按理,忽必烈決不會輕易放過他,會緊跟着追問,沒想到忽必烈不僅不再追問不說,還要他坐下。

這事,任誰都想不通道理,阿合馬哪敢坐下,跪着不動,道:“皇上,臣……”

忽必烈沒有理他了,對耶律籌道:“耶律籌,當南朝軍隊打過來時,你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向朕報告的臣子,你來說說。

這話聽在羣臣耳裡,既心驚膽顫,又是豔慕,又是忌妒,想想吧,這麼多的大臣只有一個人向忽必烈報告,其他人都矇在鼓裡,耶律籌不就是成了“一枝獨秀”?還有不把羣臣豔慕死的道理。

獨佔鰲頭這種好事耶律籌這輩子第一次擁有,自覺心氣也高了,底氣也足了,頭一昂,胸一挺,彷彿年輕了二十歲,振聲道:“遵旨。

皇上,臣以爲不是臣等不忠,而是南朝太狡猾,他們完全出乎人的意料,直襲大都。

皇上,臣等死罪,請皇上降罪。

他還真地是有點“仁心”,在這種情況下居然爲羣臣講情面。

羣臣聽在耳裡是感激在心頭,要不是忽必烈當前,他們肯定是撲上去抱着他猛親了。

忽必烈地點評只有淡淡的兩個字:“是嗎?”

雖只兩字,無異於二十個焦雷鳴響,耶律籌忙道:“皇上,實是臣等疏於防範,大意所致。

臣罪該萬死。

忽必烈反問道:“接到南朝打過來的消息,你信嗎?”

耶律籌遲疑了一下。

如實回答道:“臣不信。

“你爲什麼不信?”忽必烈淡淡地問道。

耶律籌再次回答,道:“臣以爲那不太可能。

”這話馬上得到羣臣的贊同,暗中點頭稱讚。

“算你說了句實話。

”忽必烈站起來,道:“你不信,你們都不信,朕也不信。

這叫什麼?巴布爾,你來說。

巴布爾把貼在地上的頭擡起來。

道:“皇上,臣以爲這是兵法。

“什麼樣的兵法?”忽必烈問道。

巴布爾分析說:“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南朝這次行動看起來太危險,太大膽,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其實不然,南朝地行動很成功。

究其原因。

就是因爲南朝摸準了我們的心理。

皇上,說實話,臣對南朝此次地行動很是感佩,策劃此次行動地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他們才思敏捷,膽識過人。

讓臣好生佩服。

“大膽!”巴布爾地話給羣臣的喝斥聲打斷。

巴布爾也真是的,居然當着羣臣的面盛讚南宋地行動,這不是長敵人的威風,滅自己的志氣嗎?

巴布爾也醒悟過來,自己說錯了話,忙請罪,道:“皇上,臣妄言,請皇上治罪。

忽必烈對他的話不置可否,問貼木兒道:“貼木兒耍褲來說。

要說真話。

“皇上。

巴布爾所言,臣也是贊同。

”貼木兒斟酌字句。

道:“這次事件固然有南朝精心準備的原因,也有我朝疏於防範的緣故,五衛禁軍,怯薛兵團拱衛京師,是常備之師,但是在這次事件中並沒有及時發現敵人,更沒有做出及時準確的反應,纔給南朝一舉擊潰。

臣以爲,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將領固守過去地作戰模式,思想保守,不能適應變革中的戰術。

“變革中的戰術是什麼?說仔細點。

”忽必烈饒有興趣地問道。

貼木兒剖析道:“皇上,南朝在大量使用火炮,我朝也在迎頭趕上。

有了新的裝備,還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戰爭指導思想。

過去,我朝擁有強大的騎兵優勢,完全可以憑藉騎兵地機動性擊潰敵人,現在,由於火炮的使用,我朝的騎兵優勢將難以爲繼,臣請皇上多造火炮,多使用火器。

“皇上,貼木兒所言,臣深表贊同。

據臣在關中一戰所見,南朝皇帝能夠無中生有,召喚出不明毒氣,使得我軍敗退。

”巴布爾接着發表自己的看法,他不知道現代化學知識,把李雋利用化學反應制造毒氣一事說成無中生有,真是亂蓋。

忽必烈點頭對羣臣道:“你們這些大臣,你們的見識,你的應變能力,還不及巴布爾,貼木兒,桑哥,賽音諾,阿典赤。

朕這幾日一直在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想來想去只有一個答案:你們不知道變通,不敢直面現實。

巴布爾稱讚一下南朝的敵人,你們就喝斥。

朕給你們撂一句心理話,趙僉將軍差點把朕活捉了,但是朕並不怨恨他,朕欣賞他,要是可能朕會和他把酒言歡。

對於這點,歷史上的忽必烈真的有這種氣慨,可以從他對待文天祥一事看出來,熟悉這段歷史地朋友們會贊成這種說法。

“失敗並不可怕,跌倒了還可以再爬起來!可怕地是,失敗了找不到原因,現在的你們就是這樣。

這次事件,朝廷地損失很大,八萬軍隊給南朝兩萬軍隊一擊而潰,皇城給燒了,朕現在連象樣的住處都沒有,朝廷的威嚴沒了,面子沒了。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出原因,要吸取教訓,避免相同事情再次發生。

”忽必烈以智者的口吻道:“失敗可以容忍,相同的失敗卻不可饒恕!”

頓了頓,道:“鳳凰涅盤,火浴重生。

太祖當年也失敗過,太祖作了深刻的反省,組建了新的軍隊,這就是怯薛兵團的由來,纔有我們的今天,纔有成吉思汗的威名播於世界!你們這些臣子,讓朕失望,讓朕很是失望,教訓是如此的沉痛,你們卻沒有找到原因。

“你們就不要怪朕不客氣了。

朕決定,重組軍隊,啓用一大批年青有爲,敢打敢拼,思想先進,能夠把握時代脈絡的將領。

也許,他們現在還是奴隸,明天,他們就會成爲名威天下的大將軍!

“對於你們這些文臣們,自己捫心自問吧,誰不能適應變革的需要,誰就回家養老去吧。

耶律籌。

耶律籌滿以爲忽必烈要賞他,很是興奮地道:“臣在。

”然而,事實是非常的無情,忽必烈以不可動搖的口吻道:“在日落之前把你辭官回家養老的奏章放到朕的案頭。

你放心,朕給你想好了,朕會在草原上給你一塊牧場,你可以頤養天年!”

第22章 連戰皆捷第22章 連戰皆捷一些問題的說明第54章 危機重重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81章 渡河準備第61章 直搗汴京第4章 賢德皇后第10章 臨安新貌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3章 會師昆明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50章 懲漢奸詔結束感言第61章 郭侃入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59章 狡猾似狐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31章 細菌戰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54章 郭侃入伏第46章 異軍突起第47章 火燒碭山第72章 逼降漢軍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29章 掃蕩淮西第18章 重慶戰役第80章 直奔日本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7章 伏兵四起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37章 大都血戰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20章 生財之道第52章 伯顏去世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67章 再戰郭侃第10章 戰略佈局第56章 圍殲博爾忽(下)第22章 連戰皆捷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39章 壯懷激烈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8章 醫學奇才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63章 再接再勵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12章 軍事學院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68章 宮闈秘情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89章 光復大都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55章 僱傭軍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33章 計中計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9章 郭侃之死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20章 生財之道第39章 婦女權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1章 政治黑手第2章 幕後主使第62章 世外高人第81章 舌戰真金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28章 連環計第38章 醫學奇才第72章 重拾民心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60章 奇計破城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53章 壯哉!柳河子
第22章 連戰皆捷第22章 連戰皆捷一些問題的說明第54章 危機重重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81章 渡河準備第61章 直搗汴京第4章 賢德皇后第10章 臨安新貌第36章 援軍到來第13章 會師昆明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50章 懲漢奸詔結束感言第61章 郭侃入關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56章 東線圍殲戰第59章 狡猾似狐第53章 博爾忽入伏第31章 細菌戰第27章 臨安大捷(下)第54章 郭侃入伏第46章 異軍突起第47章 火燒碭山第72章 逼降漢軍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29章 掃蕩淮西第18章 重慶戰役第80章 直奔日本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89章 光復大都第41章 新戰術體系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1章 百姓擁戴(上)第7章 伏兵四起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37章 大都血戰第4章 威懾羣臣(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16章 三千壯士(下)第63章 淮西混戰第20章 生財之道第52章 伯顏去世第44章 喜慶春節(上)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77章 處決旭烈兀第67章 再戰郭侃第10章 戰略佈局第56章 圍殲博爾忽(下)第22章 連戰皆捷第64章 渭水軼事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39章 壯懷激烈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8章 醫學奇才第32章 柳河子出手(下)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63章 再接再勵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8章 運籌幃幄(中)第16章 三千壯士(中)第12章 軍事學院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68章 宮闈秘情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89章 光復大都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55章 僱傭軍第29章 新的威脅(中)第33章 計中計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56章 困獸之鬥第79章 郭侃之死第30章 衝冠一怒(下)第20章 生財之道第39章 婦女權益第70章 清風子的手段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1章 政治黑手第2章 幕後主使第62章 世外高人第81章 舌戰真金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28章 連環計第38章 醫學奇才第72章 重拾民心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60章 奇計破城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6章 大戰伏牛山第53章 壯哉!柳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