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軍事學院

一陣噼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震耳欲聾,對於此時的人們來說這鞭炮聲是那樣的悅耳動聽,讓人喜悅,讓人充滿着期待。×?s!尐5說5箼5首發()

廖勝功,李庭芝,文天祥,高達,柳河子,張世傑,張珏,陳宜中,陸秀夫,趙良淳,趙僉,解晉,鄭靜和,黃勝材這些文武大臣,以及站在一邊觀看的大臣們都是一臉的期待,彷彿在期待傳說中的神物出現似的。

今天是大宋皇家軍事學院掛牌成立的日子,這種新事物第一次光顧大宋朝,他們既覺得新鮮,又是好奇,自然是很期待了。

在鞭炮聲中,李雋抓住一塊大紅綢,這大紅綢上面有一朵大大的紅花,給人以喜氣,一拉之下大紅綢飄了下來,李雋手書的“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的匾露出來了,一片歡呼聲響起,參加典禮的人們情不自禁地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好心情。

李雋的毛筆字本來就寫得不錯,來到這個世界後沒有鋼筆,每天都得批很多奏章,一年下來,毛筆字更是不凡,一筆一劃無不是功力之作,這幾個字給人入木三寸,騰躍欲飛之感,好象翔動的龍,隨時要騰雲而去。??李庭芝和文天祥這些在書法方面極有造詣的文臣在心裡忍不住讚一聲好。

李雋並不是一個喜歡鋪張的人,但這是南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學院,其意義非同一般,猶其是在現在這種時期掛牌成立。??其意義就更大了,才決定搞一個簡短而隆重的掛牌儀式。

參加掛牌儀式地是能夠很好執行李雋意圖的文臣武將,還有第一批學員和教官,這些學員主要是從江南部隊、淮西軍、淮東軍和四川軍裡挑選出來的精英,人人都是身經百戰、敢打敢拼、思維靈活的優秀軍官,李雋寄希望他們在軍事學院裡學習一段時間,把他們的素質再提高一個層次。??更好地適應戰爭。

在這些學員以外,還有一批特別的學員。??那是一批兒童,年紀在十一二歲,總數將近三百人,這是從全國各地挑選出來的聰慧童子。??李雋決定從娃娃抓起,先給他們講授科技知識,軍事歷史,教他們識文斷字。??再接受適度地軍事訓練,等他們長大了已經是一個有着多年軍齡的軍人,其中肯定不乏傑出者。

李雋並不是好戰份子,但他深知保持尚武精神地重要性,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強大,尚武精神絕對不能丟掉,一定要保持下來。??在南宋這個積弱兩百多年的王朝。??老百姓的心氣極需要提升,尚武精神也要提倡,李雋希望通過招收兒童進入軍事學院學習起到一些振奮作用,同時也培養一批後備軍官。??當然,這是第一批,以後每年都要招收一批。

教官就有點讓李雋頭疼了。??可以想象在一窮二白的南宋突然要搞個軍事學院,其難度會有多大,主要原因不是沒有學員,而是沒有合適的教官。??對於這個問題,李雋不是沒有辦法,他的辦法非常簡單,就是從全軍、從參謀本部挑選中一出思維靈活、能夠接受新事物作戰經驗豐富的精英當教官。尐?χ說?箼5?手5?5打ち??他們有豐富地作戰經驗,把他們的經驗教給學員,收效自然是不錯。

但是,這仍然不能滿足李雋的要求。??因爲南宋軍隊現在處在一個變革時期。??已經裝備了大量的火炮,新的騎兵部隊也在組建中。??整個戰略戰術理論都將發生變化,要是他們僅僅是限於經驗的話,就會限入經驗主義,反而會壞事。??正是基於此點考慮,李雋把廖勝功找來,要他牽頭,由李庭芝,鄭靜和和柳河子爲主,高達,張世傑和張珏等人爲組員,組建一個教材編寫組,編出一本能夠符合要求的教材。

廖勝功,李庭芝,柳河子和鄭靜和四人很能把握時代的脈絡,應變能力相當強,特別是對新事物地把握上讓李雋不得不讚嘆,由他們四人爲骨幹,再有高達、張世傑和張珏等人蔘與編寫出來的教材,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事實證明,這個組合是個很有效率、極富前瞻眼光的組合,他們編寫出的教材非常好,很好地指導南宋接下來的戰爭。

有了教材,就先對這些教官進行培訓,再由他們給學員講課就行了。

就是這樣,教官仍然奇缺,不能滿足要求,除了要他們辛苦以外,只有要高達,張世傑,張珏,鄭靜和,柳河子,李庭芝,廖勝功,黃漢他們或是走上講壇,或是領導一個學院,一個部門,爲建設這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軍事學院出力了。

現在除了在淮西淮東四川有軍事行動以外,其他地方地軍事都還沒有展開,原因在於宋軍正在大規模更換裝備,進行訓練,爲李雋提出的五路出擊做準備。??這就有爲期兩三個月的平靜期,趁這難得的機會提升軍官的水平再好不過。

wωw ★ttκǎ n ★¢ 〇

在這之前有一個小小的插曲,不得不說。

改革就是推倒舊有的東西,建設新事物,難免會觸動那些舊派的利益,是以改革總是會受到守舊份子的指責和誹難,著名的商鞅變法受到地阻力之大大到讓人難以想象地地步,就是當時的太子,後來地秦惠文王都帶頭反對他。??商鞅沒辦法之下把太子的師傅的鼻子給割了,太子纔不敢再反對。??有趣的是,當秦惠文王繼位之後,卻沒有改變商鞅之法,秦國才得以繼續強大。??這也是商鞅被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雋主導的這場改革也有不少人說閒話,更有言官跑來諫阻,要求李雋“守祖宗之法”,不要學王安石多所變革。??更大言炎炎地下結論“這是亡國之兆”。??其中有一個叫方正濤的言官糾集了一批言官,擡着一口棺材來死諫,打算要是李雋不同意收回成命,他們就跪到死。

歷朝歷代地言官雖不乏忠直之士,也有不少人借諫成名,李雋深知其中的厲害,對於這種人是殺不得的關不得。??非常讓人頭疼。

李雋開始是好言相勸,給他們講道理。小x說s屋5$5整?5理??要他們順應時代的需要,與世推移,而他們死死不鬆口,硬是要擺出一派死諫到底的架勢。??李雋叫人送吃送喝給他們,他們不吃不喝,決定是死撐到底。

這一來,李雋決定改變策略。??對他們說:“你們一共八個人,才一口棺材,給誰用?朕就成全你們,給你們每人一口棺材,還是上等紅木的,讓你們死後也不叫冤。??”馬上叫太監去棺材鋪買了七口棺材來,往他們面前一放,李雋對他們道:“你們要跪就跪到底。??不準吃不準喝。??你們給朕聽好了,你們可要堅持住,倒在地上的就斂到棺材裡去,擡到亂葬崗埋了就是。??”手一擺,段幹木帶着一隊侍衛過,打算一絲不苟地執行李雋地命令。

這些言官真是了不起。??大有古人遺風,一跪就跪了兩天兩夜,都是直挺挺的,沒有倒下來,李雋不得不佩服他們地毅力。??可是,李雋的欽佩之情很快就沒有了,第三天早上李雋得到段幹木的報告,說這些言官已經於頭天晚上天黑的時候偷偷溜走了。

得到這一消息的李雋真想大笑,心想:“棺材的威力也太大了,居然把這些不怕死的言官給嚇跑了。??”這也很好理解。??這些言官肯定是堅持不住了。??才偷着跑了,要不然一下暈倒在地上給段幹木他們釘進棺材活埋了。??那罪不是受大了?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來勸阻李雋進行改革,李雋大力推行他地改革計劃遇到的阻力小多了。??列入李雋改革計劃頭一頂的就是把南宋的軍事實力再次提升,這軍事學院自然是要首先成立,馬上開學,對軍官進行培養。

李雋轉過身,面前學員們,開始了訓話,道:“各位學員,各位教官:朕正式宣佈大宋皇家軍事學院成立!”他的話給一片熱烈的掌聲打斷,這掌聲之熱烈只要不是冷血動物都聽得出來。

這也難怪,自從李雋來到這個世界,他推動南宋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爲南宋打出一箇中興的局面,雖然這路還很長,但是現在地南宋無論是老百姓,還是朝中大臣,還是軍人都可以揚眉吐氣地說一聲:“大宋朝有希望了!”

能夠看李雋一眼,聽他講話已經是三生有幸的榮光之事了,更不用說李雋的話音富有磁性,鏗鏘有力,很能振奮人心,由不得他們不鼓掌。??要是按照原來的禮節,他們應該山呼萬歲,再磕上幾個頭纔對,李雋對動不動就要人磕頭山呼萬歲很是反感,就要他們鼓掌,沒想到大臣們居然喜歡上了這種快捷省事的表達方式。??也許,是他們怕膝蓋疼吧!

等掌聲停下來,李雋望着滿臉喜氣的人們接着道:“在這個讓人高興地時刻,我只有一句話送給大家,那就是希望各位學員在這裡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水平,爲大宋朝立功!爲華夏立功!”

要是換個喜歡大言炎炎的人在這時肯定是會長篇大論,來上一通大道理,李雋是個務實的人,他一直奉行與其長篇大論佔用別人的時間,不如簡而約,長話短說,給將士們多點時間學習。小x說s屋5$5整?5理??這樣的話,比空談萬言的效果要好上無數倍。??(按:現在的領導,動不動就是一篇長話,卻是空洞無物,讓人無法接受,他們應該好好想想:給別人節約時間也是一種美德,會提高工作效率。??)

話語雖短,其效果卻非常明顯,比適才更熱烈的掌聲還要響亮,還有驚天動地的萬歲聲。

一輪紅日正爬到頭頂,把他地溫暖與光明撒向人間,大宋朝地未來必然美好,如日中天!

“好好好!太好了!真是神奇!太不可思議了!”如此與衆不同的叫好聲出自李庭芝,文天祥。??廖勝功,柳河子,鄭靜和,高達,張珏,張世傑,陳宜中。??陸秀夫,黃永善之口。??這些文武大臣哪一個都是見多識廣。??一生之中經歷過大風大浪地人物,等閒事物哪裡放在眼裡,更不會叫好,還是這般非常興奮地大叫,好象天上掉下黃金似的不可思議。

這也難怪,誰叫李雋正在表演一種絕技,說是絕技僅僅是對古人而言。??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只要手腳沒有問題的人都會做的事情:騎自行車。

李雋正騎着一輛剛生產出來的新自行車上,時快時慢,時而在平地上,時而從石頭上飛過,時而平穩前行,時而把龍頭一提。??飛起來。??中國號稱自行車王國,據統計有好幾億輛自行車,記得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要是有一輛自行車已經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了。??李雋自然是沒有少騎自行車,技術還很不錯,這一騎得興起當然是放開了手腳大幹,不把李庭芝他們唬住纔怪。

對於這些古人來說。??兩個輪子就能跑起來,着實有點難以想象。??在古代,雖然不乏想象之事,曾經有人夢想象鳥一樣飛行,還特地做了鳥翅,結果是摔得很疼。??李雋如此精湛地表演要他們不想叫好都不得,誰叫李雋又上演了神奇的一幕呢?

李雋一個急剎,一下就停了下來,說停就停,一點徵兆都沒有。??李庭芝他們又是一片叫好聲。??對於他們來說。??自行車實在是非常神奇地事物了,能夠跑起來就夠讓他們吃驚的了。??李雋說停就停,好象騎着一匹快馬飛奔突然停下來一樣,沒有過硬的技術是難以辦到的,這是他們的想法,不自禁地叫好。

他們的采聲給的得確實有點讓人不太好說,現代社會在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人來,騎得也不比李雋差到哪裡去,至少急剎一下,說停就停沒有問題。??這不能說古人不智慧,只能是這事物太也新奇了。

“不錯,不錯,很不錯,結實,好騎。??”李雋讚不絕口。

李雋地話音才一落,黃永善的讚揚聲響起:“皇上真是了不起,騎得這麼好,和騎馬差不多。??臣斗膽騎了一下,卻摔了一個重重的跟斗。??”

高達一拍他的肩頭,問道:“小子,你臉上的青包是不是騎自行車摔的?自行車是什麼?那是了不起的好東西,只有皇上才能騎,你小子偷着騎,沒把你小子摔壞,算是上天仁慈。??”

學騎自行車給摔了的人肯定是大有人在,本人也是其中一個,黃永善不知道其中地訣竅,還有不吃虧的,額頭上的大青包就是最好的回報。

他還真能說,自行車這種在現代社會再平常不過的物事居然給他說成了不起的好東西,還只有李雋能騎?要是照他地話說,中國幾億輛自行車要是隻有李雋能騎,他受得了嗎?

要不是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只有李雋一個人的話,李雋肯定是大笑,緊抿着嘴脣忍笑,道:“高將軍,你可不要亂說,這自行車當然是人人都能騎。??”

“真的?”高達有些難以置信,瞪大了眼睛看着李雋問道。??瞧他那副模樣,李雋就知道他躍躍欲試,對於這位心態上的知交,李雋自然是不忍拂他之意,道:“高將軍來試試。??”

高達等的就是李雋這話,興奮得眼光都發綠了,連謝恩也忘了,從李雋手裡接過龍頭,學着李雋上自行車的姿勢,右腿一擡就要騎上去,可惜的是一個晃盪,差點摔到地上,嚇了一大跳,道:“不成的,不成的。??”

李雋幫他扶着,道:“你騎,沒關係地,我給你扶着,要掌握好平衡,腰板要直,要正,不要偏。??”這是騎自行車地訣門,高達雖然沒有騎過,人卻聰明一點就透,學着李雋的樣子一蹬,自行車居然前行了,忍不住大聲叫道:“成了!”

“要不是我幫你扶着,你肯定是摔得成了。??”李雋在心裡暗笑高達地樂觀,爲他鼓勁道:“好樣的,繼續。??”在李雋的鼓勵下,高達騎了一陣子纔下來,心滿意足地發表感慨:“臣這輩子能騎上自行車,就是死亦何憾!”

他的話讓人噴飯,李雋再也忍不住了,卟哧一下笑出來,道:“高將軍,看你說的。??”眼睛餘光所至,只見李庭芝他們一副此言有理之態,再也笑不出來了,道:“這自行車雖然費體力,不如騎馬方便,但是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工具。??”對黃永善道:“先造十萬輛吧。??”

李雋真是會獅子大開口,一開口就是十萬輛,着實有點駭人,黃永善給嚇了一大跳,道:“皇上,要這麼多?”

“你嫌多?後面還會更多,一百萬輛,一千萬輛都有,看你怎麼造。??”李雋有點打擊黃永善,說起大話了。

李雋爲什麼會獅子大開口,黃永善這個科學家就有點迷糊了,好奇地問道:“皇上,這是爲什麼?”

他的話音一落,黃漢的話讓他找到了答案道:“皇上,臣以爲,這是步兵的好工具。??在後面再做個籃子,可以把裝備、糧食、武器放在上面,行軍時可以節省很多體力,步兵的推進速度可以大爲提高,機動能力一下子增加好幾倍。??”

李庭芝接着他的話往下說道:“這自行車就是在民間也有很大的用途,老百姓要是用自行車來運送東西的話,既方便又省事,運載量還不小,比肩挑人扛的效率高了不少,確確實實是很好的工具。??”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沒得說,很高的嘛。??”李雋在心裡讚歎李庭芝和黃漢兩人的見解。??正如黃漢所說,要是給步兵裝行自車的話,步兵的行軍能力,機動能力將會大爲提高,而且補給能力也會更強,可以更長時間地作戰。

用自行車裝備軍隊已經爲歷史所驗證過了,自然是一點難處也沒有。??方茂他們帶回橡膠,李雋交給沈畢去製造橡膠,那也是考慮到那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將來發展工業好使用。??對於橡膠的生產技術,李雋自然是知道,給沈畢一說,他這位大科學家很快就明白了,沒多久就造出來了。

橡膠生產出來了,李雋也沒想到給南宋軍隊裝備自行車。??在和廖勝功他們探討如何提高南宋軍隊的機動能力時,高達主張多建騎兵,騎兵的機動能力自是沒話說,但是騎兵也要步兵去掩護,提供支援,如何解決步騎之間的協同,要使步兵和騎兵的機動能力都提高又成了問題。

李雋靈機一動,就想到這個辦法,給廖勝功他們說他有辦法把南宋軍隊的機動能力提高數倍。??正苦於沒有辦法的廖勝功他們一聽李雋的話,無異於聽到了福音,無不大喜。??李雋畫出圖紙,把黃永善找來,給他解說一通,黃永善是大科學家,對技術非常瞭解,一點就透之人,要他造出來自然是沒有問題。

對於此時的黃永善來說,自從有了機牀和蒸汽機後已經是暴發戶了,以這兩樣工具爲基礎給他開發出了一系列工具,要制輛自行車還不是小菜一碟,才十來天工夫就造出來了。??他把消息報告給李雋,李雋要來驗收,沒想到好消息不脛而走,廖勝功他們居然忙裡偷閒都跑來觀看,纔有了上面那齣戲。

在古代,沒有汽車這些運輸工具,要是有自行車的話,對老百姓帶來的方便確實不可估量,其經濟價值非常之高,李庭芝有着敏銳的目光一眼就洞察了其中的好處。??(按:自行車這一節朋友們都瞭解,我就不多說了。??)

廖勝功充分發揮了他對新事物的把握能力,以戰略家的口吻道:“大量裝備步兵的話,我軍的機動能力大爲提高,也就是說我軍具備了大規模、大縱深穿插迂迴的能力,可以長途奔襲敵人的重要目標,對敵人具有戰略價值的重大目標集中重兵攻擊,我們的軍事理論又要修改了。??”

第9章 軍事變革第44章 誓師北伐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40章 血戰嘉興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18章 重慶戰役第66 古剎梵聲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30章 賊船第5章 巧妙應對第76章 血債血償第66 古剎梵聲第54章 危機重重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64章 馳援江南第46章 還我河山第55章 圍困郭侃第48章 各出奇謀第63章 再接再勵第10章 戰略佈局第85章 威震東洋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36章 援軍到來第30章 賊船第15章 英雄歸來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66 古剎梵聲第22章 議和(下)第55章 僱傭軍第58章 奇襲略陽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49章 揮師洛陽第42章 遠洋艦隊第40章 針鋒相對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31章 新技術(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6章 援助非洲第2章 威振異域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21章 議和(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55章 僱傭軍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37章 不期而遇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24章 全民教育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中)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2章 連戰皆捷第73章 關中父老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82章 北伐序曲第24章 全民教育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57章 郭侃受命結束感言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64章 馳援江南第57章 突圍之戰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2章 威振異域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71章 關中一道
第9章 軍事變革第44章 誓師北伐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34章 戰略對話(上)第40章 血戰嘉興第22章 淮西兵變(中)第23章 特種作戰(下)第75章 血洗函谷關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18章 重慶戰役第66 古剎梵聲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8章 忽必烈的反應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30章 賊船第5章 巧妙應對第76章 血債血償第66 古剎梵聲第54章 危機重重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64章 馳援江南第46章 還我河山第55章 圍困郭侃第48章 各出奇謀第63章 再接再勵第10章 戰略佈局第85章 威震東洋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39章 臨安解圍(下)第4章 威懾羣臣(上)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3章 力挽狂瀾(下)第36章 援軍到來第30章 賊船第15章 英雄歸來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66 古剎梵聲第22章 議和(下)第55章 僱傭軍第58章 奇襲略陽第11章 百姓擁戴(下)第51章 西進北上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三 卷汴京篇序免費第49章 揮師洛陽第42章 遠洋艦隊第40章 針鋒相對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19章 奪氣之戰(上)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22章 淮西兵變(下)第31章 新技術(上)第23章 特種作戰(上)第36章 援助非洲第2章 威振異域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41章 御駕親征第21章 議和(上)第57章 旭烈兀受挫第22章 淮西兵變(上)第35章 皇城激戰第76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55章 僱傭軍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37章 不期而遇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75章 圍殲旭烈兀(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24章 全民教育第4章 李雋的難題第24章 揚州解圍(下)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33章 大都風雲(下)第2章 兵臨城下(下)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中)第28章 多情皇后(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2章 連戰皆捷第73章 關中父老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82章 北伐序曲第24章 全民教育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74章 圍殲郭侃(下)第57章 郭侃受命結束感言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64章 馳援江南第57章 突圍之戰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70章 光復汴京(中)第2章 威振異域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71章 關中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