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舌戰真金

[======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八十一章

舌戰真金

“吃。

”李雋一粒白子下去,一下吃掉了清風子十幾粒黑子。

兩人這盤棋下得是棋逢對手,在中盤爭奪,一時間誰也無法佔到上風,李雋這一得手,清風子立時處於下風,不輸都不行了。

清風子摸着白鬍子,很是不甘心,皺皺眉頭,道:“皇上,這不算,不算。

”也不管李雋同不同意,拿起黑子就要放回去。

李雋一向有成*人之美的美德,清風子今天的運氣差些,李雋並沒有成全他的打算,雙手伸出擋在棋盤上,道:“出手不悔真君子,道長世外高人,一諾千金之人,斷無悔棋的道理。

要是別人聽了這話肯定是無言以答,清風子才學廣博之人,能言善變,哪會難住他,笑道:“皇上此言差也。

君子者,儒家之言,非我道門中人所說,清風不學儒家,不在此列,此棋必悔。

李雋萬未想到清風子這個世外高人居然說出跡近賴皮的話,道:“耍賴也不能這樣說話。

道長,和你高人的身份不符。

清風子纔不管這些,言詞振振地道:“清風雖在道門,卻心繫紅塵,算不得高人。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清風對於過錯是時時刻刻記在心上,馬上就改,這就改。

”左手把李雋的一雙手擋開,右手就要把黑子放上去。

知錯能改,是用來警戒世人不要固執不改,他倒好。

用到下棋上,這種無賴之極的事讓李雋無言以答。

李雋是個善於利用機會地人,只有一點點機會都不會放過,眼珠一轉,一臉的微笑,道:“道長要悔棋,也不是不可以。

終於有了轉機。

清風子很是高興,老臉上綻出一朵花了。

笑道:“皇上有什麼條件,儘管說,只要清風能夠做到,一定做。

李雋撫掌道:“君子一言……”清風子接道:“駟馬難追!”兩人同時伸手,互擊三下,算是擊掌立誓了,誰都不能反悔。

“紫陽毛尖。

三斤。

”李雋左手伸出手個手指搖搖,一副志得意滿之態,瞧他那模樣好象他馬上就有十座八座金礦似的高興。

清風道長無奈地慘叫一聲:“紫陽毛尖?還三斤?”這位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世外高人一副喪氣嘴臉,好象紫陽毛尖是他的命根似的。

頓了頓,道:“皇上,少點行不?就三兩。

這可是貧道花了一年時間才採集到的極品茶,不能一下全給皇上,留些貧道也好潤潤喉。

李雋話也賴得說。

拿起一粒白子就要放到棋盤上,要是這一子下去又要吃掉一大片,清風子就是國手再世也別想翻盤,忙道:“皇上,等等。

”賭氣地道:“好吧,就給你。

皇上。

你也太狠了。

對韃子地狠勁居然用到貧道身上了,貧道又不是韃子。

”嘀嘀咕咕的,很是不樂意。

李雋笑嘻嘻地,左手對着清風子一伸,道:“一手交茶,一手下棋。

“好好好,給給給。

”清風子無奈到極點,對揚風道:“揚風,去拿來,獻給皇上。

李雋和清風子兩人可以說很是有趣。

一談到政事。

兩人往往是不謀而合,互相讚歎。

即使有不同意見,往往也是你一言我一語,弄出一條妙計。

一到了飲茶下棋就不同了,互不相讓,非要論個輸贏不可,清風道長爲了一盤棋居然不得不拿出心愛的紫陽毛尖,要是讓人知道了,肯定會笑掉大牙。

揚風領命而去,不一會兒就把紫陽毛尖拿來,還沒有遞到清風子手裡,李雋已經一下搶過來,拋拋,道:“份量夠了,沒有私藏吧?”

這什麼話,好象清風子專門耍賴似的,清風子爲之氣結,道:“皇上,君無戲言。

這話是在提醒李雋不要亂說,李雋卻另有解讀,道:“下棋要思慮周詳,步步小心,我是不得不小心。

清風子大搖其頭,氣呼呼地一粒黑子下去,粘結起來,白子再也吃不掉黑子,大爲開心地道:“皇上,這下看你怎麼吃?”

“這紫陽毛尖喝起來讓人回味無窮,餘香在喉,十日不散。

”李雋答非所問,一邊說一邊下了一粒白子,抓起一點茶葉放在手心裡,呵口氣,用鼻子嗅嗅,一臉的陶醉,道:“好香,好香,真是好茶。

紫陽毛尖是陝西曆史名茶,清風道長細心採茶,細心烘製,遠勝同類名茶,香氣非常濃郁,滿屋飄香,清風子肉疼之極,嘴角不住扯動,引得李雋大笑,道:“道長也有肉疼的時候,真是難得,真是難得呀。

”笑得非常開心。

清風子花了這麼多心思,沒想到倒是便宜了李雋,顧左右而言他,道:“皇上該你了。

李雋想也沒有想,下了一粒白子,站起身,拿過茶杯,泡好四杯,一杯遞給清風子,一杯給揚風,一杯給觀棋的段幹木,最後一杯自己端了,坐下來,接着對弈。

清風子對李雋能分茶給自己很是滿意,道:“這還差不多。

”喝一口,不住咂舌頭,好象茶水是瓊漿玉液似的。

李雋笑道:“紫陽毛尖產於漢陽兩岸,那裡層巒疊障,雲霧迷濛,冬暖夏涼。

土壤多是疏鬆地黃沙,適於茶樹生長。

茶芽肥壯,一芽一葉,纔是極品。

茶期是清明前十天,到穀雨結束。

現在是冬季了,道長一直沒捨得喝,可見道長對此茶之厚愛。

君子不奪人之愛,今天,我就當了一回小人,專奪道長之愛,享受此茶,妙哉!妙哉!”哈哈大笑,歡暢之極。

清風子大點其頭,贊成李雋的坦言。

道:“此言極是,此言極是,皇上專奪貧道之愛。

兩人同時指着對方,李雋笑道:“你悔棋,小人!”清風子指着李雋,笑道:“你賴茶,不是君子!”右手相擊。

同聲大笑,道:“君子誠可憨。

小人亦可愛!”兩人笑得極是歡快。

對於李雋來說,政務太多,難得找到清風子這麼一個心態上地知己,更難得的是他才學非凡,和自己很是談得來,一番戲鬧,要不高興都不行。

對於清風子來說。

李雋才智非凡,反應極快之人,本就很佩服。

他雖不知道李雋曾經是個老人,無形中覺得李雋和自己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很能交心,這一暢笑,兩人的情誼大進。

“飲茶有十德,皇上可知?”清風子打算爲難一下李雋。

李雋笑道:“劉貞德認爲茶散鬱氣。

茶散睡氣,茶養生氣,茶去病氣,茶樹禮仁,茶表敬意,茶嘗滋味。

茶養身體,茶可行道,茶可雅志,是爲十德。

清風子點頭讚道:“皇上學識淵博,博聞強識,清風佩服。

我吃,我吃。

”黑子落下,放下茶杯,手忙腳亂地撿白子。

這下他抓住一個絕妙的機會把李雋的白子給吃掉二十多子,要是這給吃了地話。

李雋別想贏棋了。

清風子開心得不得了,嘴都合不攏了。

笑成了笑彌勒,眼睛只剩一條小縫了。

李雋哪會甘心,忙攔住清風子,道:“這不算,不算。

“舉手不悔,真君子。

”清風子想也沒有想,用李雋地原話回敬李雋。

李雋馬上反駁,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我是皇上,要敢於認錯,要是明知道錯了不去改,任由錯下去,豈不誤國誤民?”李雋真是能說會道之人,把悔棋之事給他說得如此冠冕堂皇,千古以來他恐怕是第一人了。

清風子纔不贊同李雋的話,反駁道:“皇上,這是下棋,和治國不一樣,兩者不能混淆。

李雋振振有詞地道:“道長此言差也!博弈如對敵,有過必改,兩者如出一轍,你不能吃。

”雙手攔住清風子。

正在兩人互不相讓時,段幹木道:“皇上,許光漢將軍送來緊急軍報。

李雋一下站起來,清風子抓住時機把李雋地白子給吃了一大片,才心情舒爽地看着李雋。

當此之情,不要說一盤棋,就是十盤百盤,李雋也不會去過問,看了戰報,一下蹦得老高,摸摸自己的額頭,道:“這這這,運氣也太好了吧?好得我都難以相信。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李雋有這種沉穩氣度,要他如此這般難以置信的事情在清風子地記憶中還沒有過,清風子很是驚奇,問道:“皇上,許將軍有捷報傳來?”

“豈止是捷報!”李雋笑得嘴都有些合不攏了,把戰報遞給清風子,補充一句:“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清風子看了戰報,也如李雋一樣一下蹦得老高,幾乎是唱出來的:“真金給我們抓住了?天啊,這運氣好得我從來沒有想到過。

抓住敵國太子這種事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不多見,忽必烈的太子居然給誤打誤撞地抓住了,這可是大好事,可以利用他好好做做文章,其中地好處多得讓人無法想象,清風子這個萬事不縈懷於的世外高人也是忍不住興奮起來了,比得到三十斤紫陽毛尖還要興奮百倍。

“皇上打算如何處置?”清風子問了一個眼前急需處理的問題。

抓住真金固然是好事,也使目前的情勢複雜化了,當務之急就是如何利用好真金這個籌碼,爲南宋爭取到最大利益。

李雋微凝思,道:“這事要謹重,容我好好想想。

先叫許光漢他真金送到長安來,我先見見他再說。

”這種大事,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李雋的才思再敏捷,也不可能馬上就想好,必要花點時間與清風子、柳河子他們商量一下。

“皇上言之有理。

”清風子很是讚賞。

真金坐在椅子上,安安靜靜。

並沒有表現出張惶之態,更沒有好奇地四處打量,好象這間屋子是他熟悉的居室一般無二。

要是換個人,象他那樣落在敵國手裡,說不定早就嚇得六神無主了,急急惶惶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卻鎮定自若如此。

實是難得。

李雋在清風子,柳河子。

許光漢,焦裕,還有揚明揚風他們地陪同下走了進來。

按照原先地打算,洛陽報復行動一結束,揚明就該去大都給忽必烈“送禮”,現在意外地抓獲了真金,真金這樣地大人物不僅僅是一個變數。

還是一個非常大地大數,使得情況複雜化了,李雋對蒙古的策略必然要發生新的變化,有必要回到長安等待李雋的指示,是以揚明並沒有馬上去大都,而是回到長安。

“不驚不惶,不愧是忽必烈地兒子。

”李雋在心裡如是讚許,打量起這個在歷史上很有名望地人物。

對於真金地記載。

李雋這個歷史教授哪有不知道,特別是《元史》中那句“大雅不羣,出於天性,中外歸心”一句更是讓他品了又品,對於此人之早死很是感慨。

真金性好漢學,常常與漢人學者辯論。

往往是一論一天。

這且不說,他還是個能文能武的人物,曾經選出一批將士要人訓練,親自檢查其成果。

更難得的是,真金有着非常不錯的軍政才幹,在當太子期間處理財政上的積弊是不會手軟,就是權貴也不退讓。

這使得他名聲鵲起,也讓他得罪了某些人,纔有後來的禪位風波,心不自安之下憂鬱成疾而亡。

可以這樣說。

真金是忽必烈最佳繼承者。

要是他不死得那麼早,也許中國歷史的某些軌跡會發生改變。

面對這樣地人物,李雋哪有不瞧個清楚的道理。

真金看着李雋一行進來,安靜地坐着,並沒有任何不正常地反應,但身上透出一股淡淡地虎氣,李雋想到一句話“虎父無犬子”,忽必烈在歷史上享有那麼高的聲望,他地最佳繼承者繼承了他某些品質,非常可貴。

打量一番,真金身上完好無損,很明顯,許光漢柳河子他們並沒有爲難他,把他的傷口給包紮了,肯定好吃好喝供着,只是沒給他自由而已。

象真金這樣的大人物,是泄憤地最好對象,柳河子他們在函谷關慘案剛過不久能保持這樣的理智,非常可貴,李雋讚許地點頭。

想想金國當年抓住了徽欽二帝是如何對待他們的,真的是無法言說,把兩個皇帝扔到井裡,讓他們坐井觀天,日曬雨淋,實是太過殘暴。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是他們不舉賢任能,只知道追求藝術成就的回報。

真金把李雋一行人打量一番,目光最後停留在李雋身上,一雙靈活的眼睛不住轉動,彷彿在欣賞一件藝術品似地。

很明顯,他對李雋充滿着好奇。

南宋破滅在即,李雋橫空出世,把蒙古大軍打退,解了臨安之危不說,還內行改革,外獎軍功,宋軍一路打來,收復了大量的國土,現在已經可以到洛陽去報復,纔有抓住他的事。

宋軍去洛陽報復一事,雖然只是出其不意,但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這是以往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居然可以執行,這無異於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南宋即將對中原動手了。

瞭解李雋內情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奇怪,真金這個古人哪裡知道李雋是來自現代社會,還以爲他是真的一病數月後就英明神武過人,策出無方,讓蒙古人煮熟的南宋這隻鴨子都飛了,要他不好奇都不可能。

“你就是南朝的皇帝?”真金終於忍不住說話了,道:“陛下創造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地神話。

要不是李雋,南宋早就給忽必烈滅了,南宋能有今天這樣地成就,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李雋功莫大焉。

他這話可是說到柳河子,清風子他們地心坎裡去了,點頭贊同。

焦裕大着嗓子道:“他**的,誰說韃子驢叫不好聽?沒想到,韃子說話也有中聽的啊。

”他的話立時引來一片笑聲。

蒙宋戰爭打了四十多年,歷來是水火不相容,一定要做對到底,就算你說得對,也要說你錯,象焦裕這樣贊成的事在四十多年的歷史中還真不多見。

“住嘴!”真金喝道:“真金堂堂男兒,不許你侮辱!”

身爲太子,落入敵國手裡,也就意味着生死難測,在生死之間還會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給折磨得不成*人樣。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多了去了,要是換個人早就在想着怎麼可以少吃點苦頭,他居然敢於喝斥焦裕,這份膽氣着實不錯。

“孃的,你這臭韃子居然還敢驢叫狗叫的,老子不給你點厲害瞧瞧,你還以爲大宋朝無人了。

”焦裕一邊罵,一邊揎起袖子,準備狠狠給真金幾個老拳,讓他知道好歹。

真金看着李雋,連正眼也沒有瞧一下焦裕,好象焦裕老大的拳頭不存在似的。

“果然是名不虛傳,此人膽氣過人。

”李雋在心裡如是想,搖手阻住焦裕的施暴,招呼清風子他們坐下來,道:“沒錯,朕就是大宋朝的皇帝。

聽說你來我大宋朝做客,就過來和你聊聊,話話家常,交流交流。

李雋真是能說會道,明明是要對真金進行審訓,居然給他說得這樣好聽,真是少見。

真金也是聰明人,哪有不知道李雋話裡的含意,道:“陛下別以爲蒙古無人,要想從真金嘴裡得到任何消息,我勸陛下就省了這份心。

“這還用說嘛,瞧你這副水火不浸的樣子就知道你是一個不容易對付的角色,必然會有一場很硬的嘴仗要打。

”李雋在心裡一點也不驚奇地想道。

第47章 火燒碭山第31章 新技術(上)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7章 一網打盡第20章 生財之道第82章 北伐序曲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35章 嚴懲漢奸第25章 廢除科舉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59章 戲法奪城第63章 再接再勵第57章 突圍之戰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36章 援軍到來第62章 世外高人序言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35章 皇城激戰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24章 亡國之君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54章 危機重重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67章 無處可逃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70章 決戰江南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57章 突圍之戰第29章 掃蕩淮西第71章 關中一道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52章 阿鼻地獄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8章 地底之謎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3章 悲慘人生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64章 馳援江南第63章 淮西混戰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82章 北伐燕雲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66章 毒氣戰第5章 花好月圓第73章 關中父老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2章 遠洋艦隊第81章 渡河準備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8章 合圍汴京第79章 郭侃之死第6章 斷然收網第81章 渡河準備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9章 長江水道第67章 另類研究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14章 大軍入川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55章 僱傭軍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27章 意料之外
第47章 火燒碭山第31章 新技術(上)第49章 成都戰役(下)第7章 一網打盡第20章 生財之道第82章 北伐序曲第5章 名臣氣節(下)第35章 嚴懲漢奸第25章 廢除科舉第6章 威壓權臣(上)第59章 戲法奪城第63章 再接再勵第57章 突圍之戰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36章 援軍到來第62章 世外高人序言第72章 光復汴京(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21章 絕密武器(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8章 運籌幃幄(上)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25章 臨安血戰(上)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0章 敵後戰場(中)第48章 成都戰役(上)第53章 黃河上的較量第35章 皇城激戰第55章 圍殲博爾忽(中)第24章 亡國之君第90章 忽必烈之死第20章 經濟對策(上)第54章 危機重重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67章 無處可逃第51章 殘暴的旭烈兀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31章 新技術(下)第70章 決戰江南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20章 臨安保衛戰(上)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57章 突圍之戰第29章 掃蕩淮西第71章 關中一道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52章 阿鼻地獄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28章 地底之謎第71章 光復汴京(下)第9章 權臣伏誅(下)第7章 伏兵四起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3章 悲慘人生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29章 新的威脅(下)第64章 馳援江南第63章 淮西混戰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74章 屠城慘劇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82章 北伐燕雲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15章 新式科技(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7章 臨安大捷(中)第66章 毒氣戰第5章 花好月圓第73章 關中父老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1章 龍騰萬里(下)第15章 英雄歸來第13章 佛門弟子(上)第68章 大破郭侃(上)第79章 洛陽流血夜第52章 伏兵四起第42章 遠洋艦隊第81章 渡河準備第9章 舌戰忽必烈第68章 合圍汴京第79章 郭侃之死第6章 斷然收網第81章 渡河準備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59章 長江水道第67章 另類研究第80章 元太子真金第14章 大軍入川第34章 忽必烈的計謀第55章 僱傭軍第21章 絕密武器(上)第27章 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