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經濟對策(上)

(按:本章涉及到專業知識,有些是我自己思考的結論,不到之處,敬請朋友們指正。尐?χ說?箼5?手5?5打ち()??我申明一下,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

“這是什麼事啊,真讓人頭疼。??”李雋拍拍腦門,自嘲地說:“先前,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朝庭危在旦夕,也沒有讓人這麼頭疼過。??那時節,我只想着打,一定要打贏,現在倒好了,打贏了,局勢好轉了,可是這經濟問題又來了。??真是的,這是什麼王朝?要軍隊的時候沒軍隊,有了軍隊卻沒有錢,有了錢卻沒有好的經濟體系來支撐。??”頓了頓,嘆道:“我真想不明白了,宋朝的皇帝是怎麼挺過來的?”

這也難怪,誰叫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爲積弱的一個朝代呢?而且李雋還是來到這個最爲積弱王朝的最後時期,兩百多年積累的問題就重得不得了,真要說個明白的話,可能三天三夜也未必夠。

不能怪李雋發牢騷,着實是他又遇到棘手的問題了,因爲國庫現在缺的就是銀子,大筆大筆的軍費開支本來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再加上重建計劃,七七八八的開支一算下來,收入還可以挺一段時間,可是這一段時間過了又怎麼辦呢?李雋是個深謀遠慮之人,不得不預爲策劃。

立竿見影的好辦法就是加稅,只要李雋願意,一道旨意下去,稅率一調整馬上就有現銀入庫,可是李雋也知道以目前南宋的經濟體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撐長期地戰爭。??加稅無異於竭澤而漁,殺雞取卵,這樣的事情李雋是斷不會去做。

就在李雋感大叫頭疼的時候,文天祥,李庭芝,陳宜中和廖勝功四人走了進來,向李雋行禮道:“參見皇上。??”

對於這四人李雋歷來是待之有禮。??熱情地道:“免了,免了。??這些俗禮不要拘了。??你們都坐下吧。??”

李庭芝他們也不客氣,圍着桌子坐了下來。??李庭芝代表四人問道:“皇上召見臣等,不知有何要事?”

“要事沒有,就是有一件讓人頭疼的事,要和你們商量一下。??”李雋笑言,道:“這件事真是讓人頭疼得很。??你們沒來之前,我還一個勁地叫頭疼呢。??”

陳宜中道:“爲朝庭出力。??爲皇上分憂,是臣等本份,還請皇上示下。小x說s屋5$5整?5理??”

“宜中,你這話說得好,我就愛聽你這話。??”李雋有點開玩笑地道:“這事,我想了好長時間,也就是如何處理大宋朝的經濟問題。??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對現有的經濟體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要是不改革地話,以現有的經濟體系是不可能支撐我們即將進行地大戰。??戰爭是流血的傷口,要是沒有一個完善的經濟體系來支撐的話,不說別的,光是這軍費就會把朝庭拖垮。??只有進行改革,把我們的經濟實力提升上去。??這場戰爭我們才能進行下去,才能達成我們所要達成的目標。??”

李雋雖然沒有明說要達成地目標是什麼,李庭芝他們不會不知道那必然是北伐中原,光復燕雲之地,更有可能還要進軍東北、西北、西域和西藏這些原本就屬於中國的領土。

要真是這樣的話,這場戰爭打下去,要花的軍費着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大到讓人難以想象的地步。??正如李雋所言,以南宋現在的經濟體系根本就不可能支撐即將到來的大戰。??對現有地經濟體系進行改革那是必然的趨勢。

“改革最好了。??改革好了,有了銀子。??我也不用每天爲銀子發愁。??我想銀子都想瘋了,都快成財迷了。??”李庭芝這個務實的政治家自然是舉雙手贊成,在心裡如是想,道:“皇上所言是深謀遠慮之舉措,臣也認爲我朝現有的經濟無法支撐戰爭,朝庭一定要找到生生不息的財源,要有大量的銀子才行。??”

文天祥深表贊同,道:“皇上所言臣也是贊成。??臣這些日子負責督察百官,肅正綱紀,雖然查處了不少貪官,爲朝庭追回了不少銀子,可也不是長久之策,根本地辦法還是要讓朝庭有穩定的財稅收入。??臣以爲可以把土地分給老百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一次土地丈量,讓耕者有其田,這樣一來就可以防止地主轉嫁負擔。??”

自從督辦百官以來,文天祥的班子努力工作,着實查辦了不少大貪官,爲朝庭追回了不少銀子。??李雋曾笑言他的工作成果說“履善這是在挖金礦”。??李雋雖是笑言,也說明了文天祥這段時間的工作成就,同時也說明了南宋政府**是多麼的嚴重。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行政效率最爲低下的王朝,冗官冗員多不勝數,人浮於事,往往出現官員多得要命,卻沒有人來管事的現象,老百姓有事也不知道找誰去解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上班,拿錢,不辦事。×?s!尐5說5箼5首發

可以想象得到,在這樣地政府中會有多少貪官,會有多少蛀蟲,真地是多到讓人難以想象的地步。??要不是李雋採取地是“抓大魚,放小蝦”的策略,文天祥這一查不是所有的地方,也有不少地方政府陷於停頓狀態。

貪污程度觸目驚心,追回來的不僅僅是這幾年貪污的銀子,還有陳年老帳,最多的一個地方居然追查到二十年前去了。??有了這些銀子給急需銀子的李雋解了燃眉之急,要不然的話就算他把十船鑽石全部出售,把所有的科技全部出賣,也不可能籌措到現在需要的銀子。

陳宜中想了一下,發表看法道:“皇上。??履善所言,極是有理。??臣在廣州安置難民時,就曾採取過類似的辦法,把土地分給老百姓,朝庭直接向老百姓徵稅,不用向那些地主老財收銀子,他們就沒法轉嫁負擔了。??”

在古代。??歷朝歷代曾經採取過措施防止土地地兼併,防止負擔的轉嫁。??其結果是沒有什麼作用。??地主老財因掌握着土地,可以任意轉嫁負擔給佃農,使得種田的沒有飯吃,有飯吃的卻是不種田的。

老百姓多麼渴望擁有一份土地,要是李雋採取這一措施的話,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很得民心的大好事。

“履善所言也有道理。??不過,我認爲我們目前還是不要實行耕者有其田地好。??”李雋笑着否決了文天祥的建議,接着闡釋原因道:“耕者有其田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不利地地方。??在某種情況下是對的,在某種情況下是不好的事情,反而會制約我們的農業發展。??”

實行耕者有其田,讓老百姓擁有自己的一份田地可以耕種,要不了多少時間。??南宋就可以富足起來,這是文天祥他們的共識,沒想到明智的李雋居然否決了,很是奇怪,文天祥脫口問道:“皇上,這是爲什麼?”

李雋解釋道:“我理解你們地心情。??也理解老百姓的心情。??但是,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兩年,也不是三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花好長時間才能完成。??這且不說,再說,土地兼併也未必就是壞事,就看要如何去處理和利用了。??現在,我們要是真的實行了耕者有其田的話,將來有一天。??我們又會親手推翻現在的措施。??准許至少也是默許土地的兼併。??”

李雋地話有點讓人摸不着頭腦,李庭芝遲疑着問道:“皇上。×?s!尐5說5箼5首發??在哪種情況有利,在哪種情況下不利?”

李庭芝他們有這種反應,也在意料之中,李雋很是理解,接着解釋道:“祥甫問得好。??在純粹的農業社會,耕者有其田是對的,不僅要實行耕者有其田,還要對老百姓的土地進行保護,明令禁止兼併。

“要是不處在單純的農業社會,那麼不僅不用實行耕者有其田,還要採取措施促進土地的兼併。??因爲耕者有其田會陷入小農經濟地怪圈,會限制農業的生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比如要興修一條水渠,要是沒有朝庭的投入,要靠老百姓自己籌措資金去修,肯定是修不好的。??要是一大片土地掌握在一個人手裡,他就有銀子去修水渠,農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灌溉。??”(按:土地問題經濟學家已經很精彩的論斷。??)

對於這個問題,確如李雋所言,耕者有其田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是小農經濟,不利於農業的發展,還不如促進土地的兼併,催生一批大農場、大農莊,更能促進農業地發展。

衆所周知,現在中國地農業問題非常嚴重,由於我們的基礎薄弱,成本高,產量低,遠遠不能和國外先進地農業競爭,這是中國這幾年在農業問題上一直不向外國讓步的原因。??要是在現階段,我們就向外國做出讓步,對於我們的農業來說,打擊相當沉重。

美國的大農場,科技含量高,成本低,糧食很有競爭力,我們哪裡競爭得過,在現階段,中國的農業不僅不能向國外讓步,還要繼續堅守陣地,直到競爭力提高了去了。

說起土地問題,話就長了去了,歷朝歷代都曾努力防止土地兼併,其結果卻是大量兼併。??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防止兼併,分些土地給老百姓,不用多久,老百姓又沒有土地了,又回到大財主手裡去了。

這就引發了新的問題,沒有土地的老百姓只好向地主去租,地主租不租給你,就要看你交的租能不能讓他滿意了。??在沒什麼科技含量的古代,農業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飯”,能不能有好的收成就要看老天是不是喜歡幫忙,給你來個風調雨順。

遇到好年成,地主有可能加租,弄得老百姓又沒有好處。??遇到不好的年成,那就別提了,要是顆粒無收的話,地主也不會少收一粒糧食,老百姓一年忙到頭不僅沒有收成。??還要欠一屁股的債。

這冤枉債是欠不得地,一欠下來就倒黴了,就會演出無數的悲劇,可能賣兒賣女賣老婆,賣親爹賣老孃都有可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還債。

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好地概括了中國歷史的怪現象。??就是統一幾百年,然後分裂。??發生戰爭,再統一,再分裂,再戰爭,如此循環下來。??究其原因,就是土地問題在做怪,老百姓吃不上飯了。??他不鋌而走險去造反,他還能做什麼?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兩千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還是文明開發程度都是世界第一。??造成這種結果地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重農抑末”,這是中國地傳統政策,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這一政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作出的貢獻着實不可估量,可以想象要是歷朝歷代不注視農業生產。??在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裡會是什麼樣的局面。??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要是統治者不重視農業的話,可以肯定中國不可能有光輝燦爛的文明。??(按:這僅是我個人觀點。??)

商鞅變法推行地是“功自耕戰出”,也就是說要想立功要麼莊稼種得好,要麼仗打得好。??立下軍功。??正是在商鞅這一政策的推動下,秦國的國民上馬是優秀的軍人,拿起鋤頭就是優秀的農夫,是以秦國戰得必勝,休戰則富足,最終統一了中國。

我一直認爲,也許是秦國的成功才使得“重農抑末”這一政策一直延續下來,成爲傳統政策。

然而,這一政策帶來的後果也極其嚴重,那就是對商業的不夠重視。??把商人地地位貶得很低。??士農工商四業裡,商業是排在最後一位。??爲人所瞧不起,認爲商人一身銅臭。??確實,商人是“無商不奸”,無利不起早,一心往錢眼裡鑽,但是商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

對於這種本來是爲了圖利卻帶來積極後果的事情,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8226;斯密有一個精彩的論斷,那就是“看不見的手原理”。??正是這隻看不見地手發生的神奇作用才使得原本是爲了逐利的商業,卻帶來積極的後果。??中國曆代王朝知道商人有錢,卻沒有對他們以足夠的重視和引導,反而採取抑止政策,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比如明朝扼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乾隆皇帝關上中國開放的最後一扇大門,使得已經在廣州相當興旺的商阜夭折了。

英國的工業**地成功,直接地後果就是商業興盛。??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沒有發達的商業,英國工業化生產出來地產品會賣到什麼地方去?用現在的話來說,正是由於擁有發達的商業纔給英國工業**的產品找到了市場。

讓中國人傷痛無已的鴉片戰爭之所以能進行,英國統治者想的就是佔領中國,把中國當作他們最大的市場,拋售他們的產品。??在當時,是否對華開戰,英國國會的反對壓力很大,當時的首相想佔領中國市場取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支持,最後表決纔在國會通過,給中國帶來了災難,讓中國人永遠無法忘記的歷史也就開始了。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一下商業對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我和朋友們一樣對鴉片戰爭的失敗很憤慨,要是有機會的話,不妨再來一本架空,打到英倫三島去。

土地可以兼併的話,就要給老百姓找到門路,讓他們能有生活來源。??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就業問題。??在古代,由於農民沒有田地可種,只好到地主家去打短工,接受少得可憐的工錢。??要是有新的出路,那麼沒有土地的農民就不會去地主家打短工,掙那點少得連養家餬口都不夠的工錢了。

李雋接着解釋道:“你們也知道,我們現在已經出現了人力不足,軍隊要裝備,需要人手,軍隊要擴大,也需要人力,要是把老百姓束縛在土地上,我們需要的裝備哪裡來?誰來製造,我們的兵員哪裡找?”

廖勝功馬上就道:“皇上所言極是有理,臣有同感。??臣也以爲我們軍隊現在急需淘汰一批不適應新式戰爭的士卒,但是我們的人力緊張了,這事一直拖着無法進行。??”

“這事,一定要解決。??”李雋堅定地說:“現有的土地也就不用去動了,在誰手裡就在手裡,老百姓現在有出路,不用再到地主家去掙那點工錢。??”

正如李雋所言,自從朝庭開始擴大軍備以來,人手緊張起來,供需發生逆轉,用現在的話來說工資提高了許多,老百姓可以賺到錢了,不愁找不到事做,李庭芝讚道:“這都是皇上英明,給老百姓找到了活路。??”

“祥甫不要拍馬屁了。??”李雋玩笑似的謙遜道:“現有的土地,朝庭可以和所有者簽訂一個合同,承認他們的所有權,允許他們自由轉讓。??同時,對於那些荒地,老百姓要是想種地的話,可以讓他們去開墾,朝庭也要和他們簽訂合同,承認那是他們所有,給他們以保護。??如此一來,我們既達到了發展農業的目的,又不會限制農業的發展。??”

如何處理農業問題,李雋早就想好了,按照他的設想,要不了多少時間,南宋會是百業並舉,老百姓不會一年到頭都在土地上打轉轉,完全可以象現在一樣,進城去“打工”。??(按: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太敏感,我就不列舉了。??)

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42章 遠洋艦隊第23章 漢奸的末日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36章 援助非洲第66章 毒氣戰第12章 軍事學院第4章 賢德皇后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11章 全面改革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57章 郭侃受命第61章 郭侃入關第7章 一網打盡第50章 懲漢奸詔第6章 斷然收網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38章 忽必烈震怒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0章 生財之道第50章 變生肘腋第3章 叩闕事件第11章 百姓擁戴(下)一些問題的說明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章 暴虐獸行第64章 渭水軼事第52章 伏兵四起第68章 宮闈秘情第54章 危機重重第49章 揮師洛陽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50章 攻佔松江第31章 新技術(上)第55章 僱傭軍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章 幕後主使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37章 不期而遇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85章 威震東洋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66章 毒氣戰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50章 變生肘腋第81章 舌戰真金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40章 血戰嘉興第56章 圍殲博爾忽(下)第36章 十萬火急第1章 暴虐獸行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74章 屠城慘劇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3章 再接再勵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31章 新技術(中)第80章 直奔日本第28章 連環計第66章 毒氣戰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80章 元太子真金上架公告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73章 關中父老第44章 誓師北伐第60章 連環巧計第28章 連環計第26章 揚州會戰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78章 出兵東瀛第36章 援助非洲第54章 危機重重第66 古剎梵聲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76章 血債血償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上)
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40章 釣魚城之戰第42章 遠洋艦隊第23章 漢奸的末日第25章 臨安血戰(下)第69章 光復汴京(上)第14章 糧食危機(中)第37章 臨安解圍(上)第54章 郭侃入伏第36章 援助非洲第66章 毒氣戰第12章 軍事學院第4章 賢德皇后第32章 大都風雲(上)第11章 全面改革第7章 貴妃柔情(下)第57章 郭侃受命第61章 郭侃入關第7章 一網打盡第50章 懲漢奸詔第6章 斷然收網第17章 重建計劃(下)第71章 關中一道第21章 經濟對策(下)第25章 臨安血戰(中)第38章 忽必烈震怒第66章 王師已定中原第12章 開發廣州(下)第20章 生財之道第50章 變生肘腋第3章 叩闕事件第11章 百姓擁戴(下)一些問題的說明第5章 名臣氣節(中)第18章 城頭罵賊(上)第19章 戰爭措施(下)第1章 暴虐獸行第64章 渭水軼事第52章 伏兵四起第68章 宮闈秘情第54章 危機重重第49章 揮師洛陽第64章 郭侃的末日第50章 攻佔松江第31章 新技術(上)第55章 僱傭軍第15章 新式科技(上)第2章 幕後主使第5章 名臣氣節(上)第15章 新式科技(中)第28章 多情皇后(下)第37章 不期而遇第1章 龍騰萬里(上)第85章 威震東洋第3章 力挽狂瀾(上)第66章 毒氣戰第9章 權臣伏誅(上)第50章 變生肘腋第81章 舌戰真金第16章 三千壯士(上)第40章 血戰嘉興第56章 圍殲博爾忽(下)第36章 十萬火急第1章 暴虐獸行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74章 屠城慘劇第12章 新事新氣象(下)第53章 壯哉!柳河子第31章 新技術(下)第63章 再接再勵第30章 衝冠一怒(中)第11章 新事新氣象(上)第31章 新技術(中)第80章 直奔日本第28章 連環計第66章 毒氣戰第88章 忽必烈的末日第24章 揚州解圍(中)第80章 元太子真金上架公告第74章 圍殲旭烈兀(中)第19章 皇家科學院第21章 絕密武器(中)第73章 關中父老第44章 誓師北伐第60章 連環巧計第28章 連環計第26章 揚州會戰第17章 初戰告捷(中)第78章 出兵東瀛第36章 援助非洲第54章 危機重重第66 古剎梵聲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63章 和尚原誓師第2章 兵臨城下(上)第76章 血債血償第12章 開發廣州(上)第27章 臨安大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