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現在的互聯網業瘋了,一波波的百萬、千萬、億萬富豪從這一行業裡誕生。
已經不能稱之爲熱潮的瘋潮、狂潮之下,已經創業成功的李家明被導師蕭大人抓了壯丁——命令他去學校進行一次演講,向全院上千號學生闡述什麼叫‘互聯網浪潮’。
這可真有些難辦,把這波財富狂潮捋清楚,steve.case就是無法繞開的第一代互聯網英雄。
1983年,24歲的steve.case,還只是必勝客的市場部員工。他在投行工作的哥哥,幫他在一個電腦遊戲公司找了份工作,這家公司不久倒閉了。然而case通過這次從業經驗,順利地進入了另一家高科技公司任職,然後再跟着公司破產而失業……。
就這樣,起起落落了足足十年,雖然沒有賺到錢,但steve.case學到了足夠豐富的管理經驗。到了1993年,steve.case成了一家有夢想、有活力公司的ceo,這家只有十幾位員工的小公司叫美國在線(americanonline),其實就是一家提供上網服務的供應商。
極有商業天分的steve.case說服電腦運營商,在電腦裡安裝他們的試用版產品,他們還挨家挨戶郵寄免費的使用安裝盤。而那時的aol,也正遇上全美互聯網啓動的第一波浪潮,他們無意中踩在了浪潮之巔,成了李家明嘴裡的‘風口上的豬’,順着時代的浪潮飛上了天。
到1998年《you’vegotmail》(電子情書)上映時,aol已經在全美擁有了2000萬的付費用戶,上網費用是24.99美元/月。aol相比其他上網運營商,還提供自己的內部搜索,聊天工具aim,狀態更新和自己開發的郵箱。在那八年的時間內,aol的市值上漲了1000倍,瘋狂的互聯網浪潮,讓這個原本就在這個年代最優秀的成長股,出現了加速的上漲。
到了一九九九年,aol是全球市值最大的25家公司之一,市值超過了通用汽車和波音的總和!而40歲的steve.case個人身價也超過了15億美元。
steve.case獲得的不僅僅是利,還有名揚天下。他兩次出現在商業週刊的封面人物,華爾街對他充滿了崇敬,克林頓總統邀請他共進晚餐。在瑞士的達沃斯論壇,全球的領導人認真傾聽他對網絡的演講。
而aol如此巨大的市值,也可以讓他們買下全球任何一家公司。於是,2000年的2月10日,經過了無數次的會議討論,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併購誕生了。
僅僅擁有2000萬用戶,沒有任何硬資產的aol蛇吞象,以1630億美元的價值收購時代華納。case和時代華納的ceo緊緊擁抱;而華納的大老闆ted.turner也把這次併購的激動人心,形容爲第一次had/sex。因爲他們將建立一個將有線電視、上網、電話打包的收費模式,這也將成爲美國未來發展的業務模式。
不得不說,李家明雖然長得醜了點,但風度非常好,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很有成功者的自信與激昂氣質,駁得了臺下的學校、學院領導及上千號師生的陣陣掌聲。
可沒想到,剛介紹完aol的輝煌,臺上的李家明話音一轉,出人意料道:“aol與時代的合併,預示着未來,卻標誌着aol沒落的開始。”
嗡的一聲,臺下交頭接耳,隨即有人舉手想提問,可臺上的李家明搖頭晃腦道:“我聲明一下,非經濟學院的同學不得提問,我們院裡面博士以下學歷的同學、及沒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同學,也不得提問。”
狂傲!
雖然臺上的李家明笑眯眯的,但這話太狂、太傲!
就是要狂,李家明在這園子裡混了三年半,知道在這園子裡想留下一個傳說,除了得有真本事外,還得讓大家印象深刻。要畢業了,雖然三年半里幹得不錯,不難成爲一個傳奇,但這哪夠?得借同學們的筆和嘴,爲以後的學術名聲打點基礎!想成爲著名經濟學家,光靠學術論文可不行,還得靠大家的吹捧或是潑髒水。
“怎麼?不服氣啊?同學們,隨意打斷別人的話,那是件很不禮貌的事。我剛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還沒說自己的理由,你們就舉手提問,是不是很沒有禮貌?”
這大帽子讓那些想提問的同學面紅耳赤,也讓前排的蕭大人撫掌而笑。這小子什麼都好,就是沒看到拉下臉的時候,有了這麼大的成就,得長點脾氣嘍。
“爲什麼呢?第一個理由:雙方文化差異太大,根本無法融合。
aol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積極、進取甚至是激進;另一方是傳統的舊傳媒集團,早已經染上了大公司病,內部派系林立。一方激進、昂揚,另一方保守陳舊,這兩家公司要是能順利融合,那纔是有鬼!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衝突!
無休無止的衝突,各部門會因爲各部門利益而排斥對方,高層人員在董事會中相互指責。”
“同學們,做企業不是寫論文,協調公司內部矛盾遠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這種基於利益而發生衝突的情況,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嚴重的後果,他們雙方的體積又那麼大,誰敢保證有能力協調那麼多部門的利益?”
兩家總市值超過三千美元的超大型公司合併,不用李家明過多解釋,臺下有些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件多麼複雜的事,而且企業文化差異這麼大。
“第二個理由就是時間,沒錯,市場不可能給他們融合的時間。
科技的魅力就是快,但科技的殘酷就是沒有壁壘。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這類品牌,即使再過二十年依然能存在,其建立起的品牌,商譽壁壘會很深。而今天再大的科技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三年後都未必能存在。”
說到這裡,李家明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精緻的ipod,順便替自己公司的產品打打廣告。
“這東西,可能有些同學認識,它叫ipod。自去年上市以來,在美國非常暢銷,也正由於它的出現,讓有着二十年曆史的美國老牌視聽產品公司——帝盟公司的股價一落千丈。大家難以想象吧,短短四個月內,市值從56億美元暴跌到13.7億美元,昨天剛被‘hi,hear’公司提出收購,報價是14.2億美金。
四個月時間,就能讓一家有56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走向衰敗甚至是滅亡,大家能想象這速度有多快嗎?”
打完了廣告,李家明又繼續演講。
“最後一點,也是最複雜的一點,仍然是剛纔的聲明,因爲這涉及到了複雜的經濟學知識。學問就是學問,我的論斷或許是錯的,但要反駁我,必須是就事論事,不能胡攪蠻纏.因此,非經濟類專業的同學,我們院裡學歷低於碩士的同學都免開尊口,因爲你們不懂這些專業知識.”
確實是很複雜,想從現有的資料去推導一個確定的未來,這很難,難到全世界也沒幾個經濟學家能成功。可用一個未來的、確定的結果作結論,再從現實中去尋找需要的數據,這又非常容易。
李家明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從繁雜的現象中找出有用的數據,建立數學模型,最後鐵後直斷——互聯網行業存在非常嚴重的泡沫!
“本人認爲:當納斯達克股票的真實收益率在6.5%的水平時,不算價值高估;第二條標準:若股票的收益率低於債券的3%的真實收益率,則將購買股票的時期定義爲“泡沫”;第三條標準:如果後續的真實收益率爲負,則購買股票的當時可定義爲“泡沫”。”
無法淡定嘍,非經濟專業的人聽這些很頭疼,尤其是李家明在通過投影儀公佈的數學模型,簡直就跟天書一樣深奧,可落在吳院長、蕭大人他們眼裡,卻無異於瑰寶!
沒錯,數字是不會騙人的,如果李家明的預言中了,那麼這套關於泡沫的定義將成爲經典理論,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現在的互聯網經濟太熱了,如果李家明的預言中了,他的理論就會成立,自己院裡要出位還沒畢業的知名經濟學家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