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爲民解惑

第117章 爲民解惑

週三郎原是歷城縣百姓,因黃河決堤,被沖毀了家園,不得已只能往縣城覓食。

起初官府施粥,大鐵鍋裡飄了幾片樹葉,放了少許的米,幾乎就是一鍋清水,別說填飽肚子,就連塞牙縫都不夠。

週三郎到現在還記得前任縣令當衆抹淚,說府庫空虛,實在沒了餘糧,說他對不住歷城百姓。

衆人見他情真意切,便也信了,沒有去鬧。

期間不斷有人因爲飢餓倒下,沒有再站起來,最終淪爲他人肚中的充飢之物。

人相食三個字,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傳說。

週三郎至今還記得那一天,是去年的深秋,如今的青州總管,當時的慰撫大使崔澈帶了數千騎兵來到歷城,從那名抹淚哭訴府庫空虛的縣令家中搜出粟米近千石。

前任縣令及其爪牙被當衆砍頭的當天,憤怒的歷城百姓求其屍首,分食其肉。

有了崔使君,衆人終於能喝上濃粥,也再沒有人餓死。

崔使君來時,帶來了三百萬石粟米,走時兩袖清風,只帶走了燕榮,爲青州百姓除一巨害。

試問四州百姓,誰又不對他感恩戴德。

週三郎至今都記得,崔使君回京之時,歷城百姓夾道哭送的場景。

只是當時怎麼也想不到,這位青天大老爺居然還會回到青州任職。

‘我定要向崔總管告發歷城縣令強徵丁壯之事!’

週三郎暗下決心道。

朝廷推行均田制,人人有田分,說是招募,誰又真的願意放了田地不要,來做這勞什子的鹽工。

不獨是歷城縣,其餘各縣都是同樣的情況,流民之中的丁壯被州縣強徵,發來了東陽城。

東陽城外,人頭濟濟,都是活人,不是崔澈當初砍下的頭顱。

一萬三千名招募來的鹽工在臨時搭設的高臺下,等候崔澈來爲他們做主,這些人幾乎都是非自願,被強徵而來。

在萬衆期待中,十五歲的青州總管崔澈登上了高臺。

登臺演說也不是第一次了,崔澈全然沒有怯場之意,他注視着臺下歡呼雷動的上萬鹽工,清了清嗓子,露出燦爛的笑容,衝衆人親切喊道:

“讓大家久等了,諸位別來無恙!”

親隨們將崔澈的問候傳揚開來,臺下鹽工們聞言驚愕不已。

青州總管在向我們問候致意?平時就連縣令都不拿正眼去瞧他們這羣泥腿子,這可是青州總管呀!當今聖人的駙馬,出身博陵崔氏,這樣的人物居然與他們親切問候。

短暫的沉寂過後,是更加熱烈的歡呼。

“今日將諸位召來,是聖人命崔某組織民衆開墾灘田,曬制海鹽,崔某獨力難支,故需仰仗諸位。”

崔澈話音剛落,就見人羣中有人在喊道:

“若無崔總管賑濟,我趙七一家五口早就沒了性命,崔總管待我恩重如山,莫說是開田曬鹽,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趙七絕也不皺一下眉頭。”

定睛一看,那趙七正是崔澈的親隨,兒時書童趙文。

“沒錯!趙家哥兒說得好!我王五雖然沒讀過書,但也知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是救命之恩,若不思回報,與禽獸何異!”

崔澈麾下又一名親隨擠在人羣中高聲附和道。

漸漸地高喊着要報恩的人越來越多,連週三郎也忘了初衷,嚷嚷着要隨崔澈開田製鹽。

崔澈舉手示意衆人安靜,這才繼續道:

“崔某此前受任慰撫大使,施粥救民乃是本分,又何需諸位回報!”

人羣中的趙文一唱一和道:

“大人說是本分,但天下間又有多少官員能像崔大人一般克己奉公,一心爲民!能有崔大人主政青州,是我們青州百姓之福!”

雖說趙文用他那定州博陵腔自詡是青州人,未免過於荒誕,但鹽工們也沒有覺得怪異。

前些年先是北周滅齊,又是尉遲迥之亂,多有河北人因爲兵禍逃來青州。

崔澈面露慚愧之色,擺手道:

“這位趙七兄弟的盛譽,崔某可不敢當,崔某所求,不過心安而已,今日將諸位聚齊,並非是讓大家爲了報恩才隨我開田製鹽。

“崔某離京之前,爲鹽工向聖人請求年餉,聖人體恤鹽工不易,準了崔某所請,今日崔某就是要告知諸位此事。

“聖人有詔,鹽工每人每年能得粟米3石,免除夫妻賦稅、租調、徭役,每日由官府提供三餐。

“崔某將在諸位之中選拔鹽兵三千人,但凡入選者,每年能得粟米6石,其餘一概與鹽工等同!”

說罷,臺下就嗡嗡聲四起,好似一大羣蒼蠅在振翅。

化名王五的崔澈親隨王德大聲問道:

“崔總管!你方纔說免夫妻租調,也就是說官府還是會爲我家分田?”

王德這句話問到了衆人的心坎,一人3石的年餉,在自己由官府供應餐食的情況下,哪怕免除了賦稅徭役,也只能勉強養家,只有當了鹽兵,一人6石的年餉,纔能有富餘。

若是官府還給自己家裡分田,且不收租調,也就是田租、戶調,那可別自己耕田划算多了。

其實楊堅願意給出這麼豐厚的條件,也是被崔澈說描述的鹽利所吸引。

十萬畝產出的千萬斛,遠超國內所需。

但食鹽這種硬通貨是不愁銷路的,無論是賣往突厥、南陳、吐谷渾、高句麗,都能爲朝廷帶來大筆收入。

崔澈聞言笑道:

“田自然是要分,但不是給你,你做了鹽工,哪有時間打理農田!是分給伱的妻子,授予露天四十畝,不收田租、戶調,地裡產出多少,都是你們自己的!”

臺下又爆發出一陣呼喚。

王德突然說道:

“崔總管,可我,可我還未娶妻!”

“那就快些去尋個婆娘!難不成還要我給你作媒!”

崔澈的話引得臺下鬨笑不已。

在這般豐厚的待遇下,再也沒有了鹽工想着告發縣令強徵,反而慶幸自己被選入其中,若更進一步,成了鹽兵,收入更豐。

“崔總管,敢問選拔鹽兵是什麼標準?”

這一次終於不再是崔澈安排的託與他一唱一和,週三郎大聲問道。

“無非是檢驗諸位力氣,能騎馬者,優先入選,有心之人可早做準備,明日辰時,就在此間,由崔某親自選拔。”

崔澈回答道。

(本章完)

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9章 巡視田宅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3章 北齊舊人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0章 抵達長安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242章 冬至朝見番外發不出來第78章 同姓聯結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86章 佳人邀見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21章 稚子擇師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4章 提攜後進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74章 懲治罪惡第95章 天子賜婚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76章 突厥消息更新要晚一點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50章 摯友登門第23章 北齊舊人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63章 楊堅建隋
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9章 巡視田宅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23章 北齊舊人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09章 攻心爲上第289章 讀史明智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263章 建造行宮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0章 抵達長安第620章 爭相獻媚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242章 冬至朝見番外發不出來第78章 同姓聯結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501章 徐郎何來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86章 佳人邀見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542章 重瞳大將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350章 全據遼東第21章 稚子擇師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4章 提攜後進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489章 契丹之行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74章 懲治罪惡第95章 天子賜婚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116章 野心勃勃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300章 四貴不存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76章 突厥消息更新要晚一點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344章 驅使俘虜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477章 再生一計(4000)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50章 摯友登門第23章 北齊舊人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63章 楊堅建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