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相府同僚

第52章 相府同僚

冬季的長安晝短夜長,報曉的鼓聲已過,外面還是一片漆黑。

尉遲熾繁與崔澈各自提了燈籠出門。

“記得要早些回來。”

尉遲熾繁鬆開了崔澈的手。

崔澈卻無奈道:

“今兒第一天當值,恐怕會有應酬。”

說罷,見尉遲熾繁低頭咬着脣,崔澈只得轉移話題道:

“我昨夜與玄感說了,讓他派人給你送膳,你儘管吃便是,過幾日我自會邀他去酒樓吃宴。”

尉遲熾繁聞言,擡起頭來,輕聲說道:

“我又給你添了麻煩,其實伱無需爲我請託別人,我可以自己學着生火做飯。”

崔澈卻說起了頑笑話:

“只憑記事參軍的俸祿,居長安,大不易,可別把我這屋子給燒了。”

其實崔澈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尉遲熾繁出身高貴,哪怕是落了難,被送進皇家寺廟,也是由朝廷恩養,纖纖玉指可從未沾過陽春水,否則也不會這般柔軟。

“我哪會這般不小心。”

尉遲熾繁嘟起了嘴。

崔澈正色道:

“時候不早了,快回去吧,我不在家的時候,可不準自己生火,等過段時間,家中的奴僕從關東來了,日子便輕鬆了。”

尉遲熾繁望着崔澈遠去的背影,心道:

‘我不喜歡那份熱鬧。’

但她也知道,專屬於他們二人的時光,終究有個休止符。

崔澈提着燈籠,去往丞相府衙,沿途他都在思量幕府的同僚們。

相府幕僚之中,有三人地位最高,即相府長史鄭譯、主薄劉昉、以及司馬高熲。

崔澈思來想去,便也覺得沒有刻意巴結三人的必要。

高熲是崔澈的老前輩了,十七歲時曾受齊王宇文憲徵辟,任爲記事參軍,作爲穿越者,崔澈當然知道高熲的才幹,以及楊堅對他的器重。

但自己註定與他尿不到一個壺裡。

楊堅因王誼驅逐司馬消難之功,嫁女於其子王奉孝,而高熲也憑藉平定尉遲迥之亂,得以進其女爲楊勇之妾。

楊勇作爲嫡長子,至少在世人看來,位置穩固得很,如今正坐鎮洛陽,被拜爲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領北齊之地。

高熲與楊勇爲翁婿,立場不問自明,而崔澈也甩不掉楊廣之友的身份,再怎麼去舔高熲,真等楊廣對儲位發起衝擊,也會被疏遠,何苦去做無用功,再惹楊廣生疑。

故而無需刻意交好,但也不能同他結仇。

至於長史鄭譯、主薄劉昉,別說是獻殷勤,更得保持距離。

二人矯詔使得楊堅能夠掌權,立下大功不假,但劉昉那句:

‘公若不爲,我自爲之。’

終究是落下了猜疑。

至於鄭譯,矯詔之後劃分利益,鄭譯與劉昉本打算以楊堅爲大冢宰,即後世的吏部尚書,鄭譯自攝大司馬,又求小冢宰,欲掌宮中糾禁之事,同樣引得楊堅猜忌。

二人想得倒是好,欲與楊堅共分權力,哪知楊堅纔不稀罕所謂大冢宰,聽從李德林的建議,直接坐上了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至於鄭譯、劉昉則被安排在相府,任職長史與司馬,高熲立功後,劉昉再由司馬改爲主薄。

二人求官的希望落空後,便開始擺爛,不只是楊堅苦尋監軍人選時推脫不前,更在楊堅發愁於尉遲迥叛亂的時候,終日宴飲歡歌,荒於政事。

怠政也就罷了,鄭譯、劉昉貪贓求貨,溺於財利,富商大賈,朝夕盈門,排了隊給他們送錢,二人也是來者不拒。

按理說,楊堅對二人其實不薄,他當然不可能與二人共享權力。

但除了相府之職外,楊堅還以定策之功,拜劉昉爲下大將軍,封黃國公,拜鄭譯爲柱國、內史上大夫事,又遷上柱國,賞賜的玉帛不計其數,甚至宣稱可恕鄭譯十次死罪。

只是這樣的賞賜依舊沒有挽回二人的擺爛行爲,也讓楊堅暗暗疏遠了鄭譯、劉昉。

崔澈打定主意,離這二人遠一些,若非他倆相召,否則絕不主動親近。

畢竟不與人交好,並不代表就要與人結仇。

至於其他同僚,倒是可以相交。

丞相府本是天元皇帝的居所,稱正陽宮。

宇文贇駕崩後,小皇帝入居天台,正陽宮則空出來給楊堅做了丞相府。

崔澈上值的地方便在宮城。

來到宮城外的開闊廣場,已經有許多相府僚佐在等候開門。

崔澈站在人羣中,並不顯得矮。

雖然只有十一歲,但自從回到中原以來,常以牛肉、牛乳爲食,澈哥兒身高長得很快,只是一張臉終究還是稚氣未脫。

崔澈的到來,立即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衆人都好奇這名被丞相贊爲奇才的少年郎,僅以一篇策文,便免了謀逆大罪,甚至還得丞相看重,徵辟入府。

還有傳聞,據說丞相爲了施恩,以尉遲迥曾向其許諾婚姻爲由,將尉遲熾繁贈給了他。

這般多的事情,衆人又怎會忽視了他。

當然,哪怕是心底嫉妒,也得承認這少年郎的才幹,當得起這份恩寵。

小小年紀就能爲尉遲迥將後勤打理得井井有條,這可不是死讀書就能夠辦到的。

崔澈注意到了同僚們的目光,熱情與衆人打着招呼,相互認識。

鄭譯、劉昉自然不在人羣之中,別指望擺爛的哥倆能起這麼早,但高熲卻在含笑審視着他。

不巴結,不等於就要拒人千里之外,與人交惡。

就連對待鄭譯、劉昉,崔澈都不會有這種態度。

崔澈走到高熲身前,與他躬身見禮,論年紀,高熲長他快三十歲,論官職,高熲爲相府司馬,拜柱國,這份禮,崔澈無論如何都得行。

高熲與崔澈笑道:

“還是鄖國公(韋孝寬)慧眼識人,老夫便在鄴城看走了眼,未曾識得少年才俊。”

崔澈纔不信高熲被矇在鼓裡,但他也不會直白指出高熲是在裝糊塗:

“高公謬讚,澈愧不敢當,能有今日之幸,不過是爲求活命,故而殫精竭慮以成文,僥倖得陛下與丞相看重。若是真論才學,與高公,還多有請教之處。”

求收藏、推薦。

晚上有約,所以早點碼字,今天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91章 作戰計劃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87章 姻緣已定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9章 姑母有命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93章 時機已現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30章 貴人相邀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81章 皇家尼寺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53章 記事參軍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1章 邊疆牧童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321章 契丹親衛請假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44章 提攜後進
第155章 可汗殞命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433章 幼子爲質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91章 作戰計劃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87章 姻緣已定第63章 楊堅建隋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77章 南陳奪嫡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39章 姑母有命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127章 入幕之賓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258章 崔澈助學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55章 徵辟裴矩第293章 時機已現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30章 貴人相邀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230章 連取湖杭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568章 天子心意第81章 皇家尼寺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150章 突厥東征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57章 夜襲王庭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296章 棄疾從軍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42章 冬至朝見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458章 綁送晉陽第269章 後發先至第53章 記事參軍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79章 呼喚家人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04章 處刑立威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1章 邊疆牧童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536章 大興城陷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321章 契丹親衛請假第363章 李密東奔第44章 提攜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