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

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

萬騎奔騰,揚起漫天黃沙。

雙方騎卒對衝,廝殺便在轉瞬之間,迸發着兵器撞擊聲,將士慘叫聲。

帳前效節軍與鐵勒騎士擦身而過,只留下落馬的騎士在場中哀嚎。

蘇定方撥轉馬頭,舉槊高喊:

“爲王效死,就在今日!”

第一波衝鋒後存活下來的騎卒盡皆高聲附和,吶喊聲中,東隋騎卒發動了第二波進攻。

蘇定方馳馬在前,由慢跑,轉爲衝刺,好似一支離弦的利箭,在前方暴力開道,誓要衝破眼前一切阻礙。

當第二波騎兵對衝過後,東隋騎卒們盡皆高呼:

“蘇將軍威武!”

蘇定方面沉似水,他下令道:

“全軍放棄長械,改換馬刀。”

說罷,他最先將自己視若珍寶的馬槊丟棄,拔出了腰間的馬刀。

東隋騎卒們依令行事,紛紛扔掉手中的長兵器,改以馬刀殺敵。

帳前效節軍盡披堅甲,隨身攜帶長短兵器,戰馬揹負這麼大的重量,在發起兩波衝鋒後已經接近力竭。

總不能指望它們能夠不知疲倦的來回衝刺。

而蘇定方命令麾下改換短兵器,便是準備將騎兵對衝,轉變爲近身纏鬥。

雖說是一寸長,一寸強,但這麼多騎卒亂戰在一起,大家擁擠在一個狹小的區域,根本就沒有空間讓你自如的揮舞馬槊、長矛等長兵器。

相較於馬槊、長矛,馬刀顯然更適合大規模的騎兵肉搏。

當雙方騎卒第三次交匯,慘烈的纏鬥也隨即展開。

滿面的血污,遮蓋了蘇定方稚嫩的面容,他好似一尊殺神,無情的劈砍向身前的每一名敵人,無情收割鐵勒騎士的性命。

“誰能爲我殺他!”

阿史那咄吉指着蘇定方,大喊道。

不知從哪冒出來一名突厥騎將,高聲答道:

“我爲王子殺賊!”

蘇定方不懂突厥語,但一些詞彙,諸如可汗、王子等等卻記在了心中,爲的就是將來不使大魚從眼皮子底下溜走。

故而,他聽不懂朝自己殺來之人在說什麼,卻明明白白聽清楚了王子二字。

大致也猜到了最先喊話之人的身份,蘇定方將先前聲音傳來的方位記在心中,命騎從上前護衛自己左右,隨即收刀入鞘。

蘇定方取下背後的長弓,住馬張弓,一箭便將那奔來的騎將射落馬下。

在將士們的喝彩聲中,蘇定方徑直扔了長弓,他連收弓的時間也不願意耽擱,將馬刀重新拔出後,吶喊道:

“擒賊先擒王,敵酋就在前方,衆將士,隨我衝殺破賊!”

說罷,再一次催動戰馬,朝着阿史那咄吉的方向殺去。

正與敵鏖戰的東隋騎卒聽得蘇定方的呼喊,也紛紛棄敵不顧,隨他衝向阿史那咄吉。

阿史那咄吉臉色煞白,他怎麼也預料不到,自己兩次呼喊,卻兩次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東隋騎卒逼近,哪怕身後有鐵勒騎士追逐,但他們的目標卻無比堅定。

這一次,史蜀胡悉也不再由着阿史那咄吉任性,強行將對方架上馬背,想要阿史那咄吉暫避鋒芒。

WWW★ ttKan★ C〇

不遠處的蘇定方見阿史那咄吉要逃,趕忙摸向肩膀,然而肩膀上卻空空如也,蘇定方這纔想起自己已經將長弓丟棄。

“拿弓來!”

奔馳間,蘇定方衝左右騎從嘶吼道。

立即便有騎士將自己背上的長弓取下,遞給了蘇定方。

蘇定方立即搭箭,將長弓拉得如同滿月,箭鋒直指阿史那咄吉的後背。

史蜀胡悉扭頭望見這一幕,驚得目眥欲裂,他大喊道:

“王子小心!”

然而爲時已晚,離弦的箭矢呼嘯而去,重重釘在了阿史那咄吉的後心。

阿史那咄吉一聲慘叫後,應聲落馬。

隨着阿史那咄吉倒落馬下,戰場上出現一剎那的寂靜,隨即,呼喊聲四起。

“王子落馬了!”

“王子被隋人射殺了!”

“王子已死,大家快逃!”

突厥語在耳邊此起彼伏,‘王子’二字尤爲清晰,蘇定方嘴角露出一絲笑容,他大喝道:

“殺人者!冀州蘇定方!”

電光火石間,形勢逆轉,主將中箭落馬,生死不知,鐵勒人再無戰心,隋軍曾經帶給他們的心理陰影再次涌上心頭。

他們之所以歸於啓民可汗統率,便是楊素大破西部突厥達頭可汗,鐵勒部落心生畏懼,這才背棄達頭可汗,轉而依附隋朝,被送到了啓民可汗的麾下。

哪怕此時鐵勒騎士依舊佔據了人數優勢,但他們再也不敢打下去了,起初是跟隨阿史那咄吉應戰蘇定方的五千將士潰散,很快又波及到了圍困尉遲敬德的鐵勒步騎。

看着這些鐵勒人四處奔逃,但蘇定方與尉遲敬德已經無力再去追逐。

正當他們爲無法阻止鐵勒人潰散而惋惜之時,那些鐵勒步騎又神色慌張的逃了回來。

蘇定方與尉遲敬德大感詫異,直到他們望見數不清的東隋騎卒四面八方的涌來。

原來,崔澈在匯合蘇定方留下來看押俘虜、婦孺的五百騎卒後,聽取了彙報後,便已經感覺到了不對勁。

面對兩千五百名帳前效節軍的精銳騎卒,阿史那咄吉要殿後,無論如何也不會只派出一千人的小部隊,單憑這些人,哪能擋得住追兵。

事出反常必有妖,崔澈放心不下,便留下五千名銀鞍契丹直的將士,與那五百騎卒共同守衛物資、看押俘虜。

同時徵調這些留守將士的戰馬、代步馬匹,交由剩餘五千帳前效節軍、五千博陵騎卒、五千銀鞍契丹直,一人四馬,隨他輕裝上陣,追趕蘇定方與尉遲敬德。

崔澈趕到戰場之時,大戰已經臨近尾聲,他所能做的,便是盡遣麾下騎卒,四面驅趕潰兵。

蘇定方、尉遲敬德麾下四千五百名帳前效節軍,與阿史那咄吉一萬八千名鐵勒步騎在荒漠的這場大戰也終於落下帷幕。

崔澈來到戰場中央,望着遍地的屍骸,怔怔出神,長眠於此的,有突厥人、鐵勒人,也有被他視若珍寶的帳前效節軍精銳之士。

蘇定方與尉遲敬德跪在崔澈面前請罪。

雖說打了勝仗,但二人輕敵冒進,陷入對方的伏擊,致使部衆損失慘重,又哪敢再居功。

崔澈沒有急於發落他們,當魏徵匆匆走來,他迫不及待地問道:

“戰果如何?”

魏徵的臉色喜憂參半,如實答道:

“此戰大捷,斬首三千餘計,俘虜六千餘人。”

至於消失的近一萬鐵勒人,自然便是在茫茫大漠之中消失了蹤影。

崔澈卻不關心擒殺數量,他淡淡道:

“說說損失。”

蘇定方與尉遲敬德聞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魏徵嘆氣道:

“折損將士.一千五百人。”

崔澈臉色一黑,蘇定方與尉遲敬德更是連頭都不敢擡。

俘虜是援軍抓的,也就是說他們二人以一千五百人的傷亡,殺敵三千。

看上去這仗打得漂亮,但損失的一千五百人歸屬於帳前效節軍,是崔澈麾下最精銳的騎卒。

對上這羣早已經被崔澈打出心理陰影的鐵勒人,居然出了1:2的戰損比,也讓二人慚愧不已。

崔澈默然不語,魏徵又爲崔澈送上一個木盒,說道:

“盒中的頭顱便是啓民之子,阿史那咄吉。”

崔澈聞言,總算是驅散了心中的陰雲。

他將木盒接過,打開來看,是一顆陌生的頭顱。

崔澈從未見過阿史那咄吉,他問魏徵道:

“可確認了真假?”

魏徵答道:

“已經找了許多俘虜辨認,盒中頭顱確實是阿史那咄吉。”

阿史那咄吉的名字在後世很陌生,但他的汗號卻很響亮,便是始畢可汗。

包括唐高祖李淵,以及中原割據勢力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樑師都、李軌、高開道等人,哪怕他們自稱帝王,但也都向始畢可汗稱臣。,受其小可汗的稱號。

鼎盛之時,作爲草原勢力,擁有精兵將近百萬,史載:‘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這麼強的實力,卻未能入主中原,此人的才智並非上乘。

之所以能夠復興突厥,壓服中原羣雄,也就是碰上了一個好時期,他執掌東突厥時,正是楊廣在國內可勁兒折騰的時候。

但不管怎麼說,得了阿史那咄吉的頭顱,崔澈的心情略有好轉,他將木盒放下,對着蘇定方、尉遲敬德說道:

“都起來吧。”

二人對視一眼,趕忙依言起身,崔澈繼續道:

“我惱怒的並非是你二人損兵折將,兵事兇險,又怎麼會少了傷亡。

“但你二人輕敵冒進,莫非忘了臨出發前,我是如何交代的!

“我千叮萬囑,讓你二人莫要與敵糾纏,拖延對方行軍速度即可。

“阿史那咄吉留下小股老弱殿後,莫非就不能繞過去!大軍隨後便可抵達,自能驅散這些殿後部隊,保障你等退路。

“說到底,還是你二人貪功,非得將殿後之人殺散,這才中了突厥人的埋伏!”

蘇定方、尉遲敬德不敢反駁,實際上崔澈所言沒錯,他們的確是貪功了,尾隨而進,哪有殺敵的功勞大。

二人再次請罪,崔澈擺擺手道:

“虧得今日打了勝仗,否則我定不會輕饒了你們二人。”

聽得這番話,蘇定方與尉遲敬德心中稍安,趕忙謝恩。

崔澈搖頭道:

“蘇定方,你在亂軍之中一箭射殺突厥王子,扭轉戰局,立下大功,我本應該重重賞你。

“但你作爲主將,不遵號令,輕敵大意,險些使得麾下將士身陷死地,如今功過相抵,不賞不罰,你可心服?”

蘇定方最擔心的便是崔澈將自己調出帳前效節軍,如今不遵號令、貪功冒進,得了一個不賞不罰,已經是僥倖了,他哪還敢抗議:

“得蒙大王寬赦,末將感激不盡,豈有不服之理。”

崔澈隨即又看向尉遲敬德,沉聲道:

“尉遲敬德,你不顧生死,回身殺入重圍之中,救援部衆,這一點,孤很欣慰。

“你沒有辜負我與宿國公(麥鐵杖)的賞識。

“但你身爲副將,不能規勸蘇定方,盡到副將的職責,反而與他一同輕敵大意,致使大軍中伏,你可認?”

尉遲敬德慚愧道:

“末將知罪。”

崔澈繼而說道:

“念在你拖延住了敵軍主力,奮勇拼殺,爲今日的大捷出力甚多,如今功過相抵,不賞不罰,你可心服?”

尉遲敬德頓首道:

“末將心服口服。”

崔澈處置了二人,才轉頭對魏徵道:

“他們二人的功勞可以抵扣,但其餘將士無罪,不過是聽命行事而已。

“將士們的功勳不能埋沒,你好生統計他們的戰功,將來回朝之際,孤再爲將士請賞。

“陣亡及傷殘將士的撫卹亦不能短缺分毫。”

魏徵躬身道:

“臣領命。”

隨即便帶着蘇定方與尉遲敬德二人離開,統計將士們的戰功去了。

走出不遠,魏徵低聲對他們二人道:

“二位將軍可是在埋怨大王賞罰不公。”

蘇定方、尉遲敬德連連搖頭擺手,說道:

“我二人違背大王的叮囑,如今大王開恩,許我們功過相抵,我等還有什麼不滿的。”

見二人態度不似作僞,魏徵笑道:

“二位將軍這一次可着實惹惱了大王,要是換了旁人,只怕早就被棄用了。

“但大王將二位將軍繼續留在帳前效節軍,足見大王對二位將軍的喜愛。

“二位將軍無需氣餒,將來立功的機會多着,再者說了,依大王的性子,等回了晉陽,必然還是會尋找由頭,賞賜二位將軍。”

蘇定方與尉遲敬德二人聞言對視一眼,彼此眼中滿滿都是遮掩不住的喜悅之情。

然而魏徵又說道:

“但是二位將軍還是要牢記今日之事,若是再有下次,只怕就得離開行伍,埋首案牘,去做個縣令。”

二人面色都是一苦,讓他們握慣了槊刀弓矢的手,去拿筆桿子,這不是在爲難人麼。

替崔澈安撫與敲打了二人,魏徵這纔開始與蘇定方。尉遲敬德辦起了正事,讓二人爲麾下將士報功。

而崔澈也在大軍休整之際,向北繼續派出哨騎,搜尋啓民部婦孺的下落。

今天沒了

(本章完)

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8章 周主滅佛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38章 大戰將起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2章 相府同僚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126章 文士來投新章在審覈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章 邊疆牧童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56章 太后楊氏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7章 共誅國賊請假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40章 孝寬之疾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444章 王府相婿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99章 孰輕孰重
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66章 深夜來客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05章 高壁鏖戰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513章 李淵定計(3000)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214章 天子之怒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8章 周主滅佛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38章 大戰將起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193章 再往長安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2章 相府同僚第333章 離間君臣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179章 雙姝同名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126章 文士來投新章在審覈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章 邊疆牧童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26章 老將夜登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98章 新婦奉茶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374章 清河崔氏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56章 太后楊氏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396章 諸將爭先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210章 請教工藝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7章 共誅國賊請假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40章 孝寬之疾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94章 含飴弄孫第444章 王府相婿下午出院,明天恢復更新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399章 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