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稍作休整

第234章 稍作休整

永嘉城外大營,一張涵蓋江南各州縣的輿圖被懸掛在帥帳之中。

輿圖上,南徐州朱莫問、常州顧世興、蘇州沈玄𢙓、湖州李棱、杭州楊寶英、越州高智慧、楚州沈孝徹等人的名字,已經在輿圖相關的位置被劃去。

但各地仍有大量叛軍盤踞,大一點的勢力如婺州(今浙江金華)汪文進、饒州(今江西鄱陽)吳世華、泉州(今福建泉州)王國慶、交州李春等人。

小股叛軍更是不可計數。

崔澈在生擒高智慧以後,並未急於向閩地進發。

由於平叛之前,就已經確定了擒賊先擒王的方針,崔澈將兵鋒指向稱帝的沈玄𢙓、高智慧,其餘如佔據建康的李忮、堅守樂安(今浙江仙居)的蔡道人等弱小勢力,未曾顧及。

如今若是繼續南下,深入閩地,則有被切斷後路的風險。

崔澈於是回身收拾起一衆小股叛軍。

經歷大小百餘場戰鬥,直至四月二十一日,建康光復,婺州以東、閩地以北,再無叛軍。

崔澈在建康稍作休整,渡江近三個月,將士們不是在戰鬥,就是在行軍的路上,雖然戰果頗豐,但也是精疲力竭。

恰巧此時,朝廷的使者也終於抵達江南。

晉王楊廣與元帥府長史崔澈已經在城外恭迎。

“甥兒拜見舅父。”

“甥婿拜見舅丈。”

二人向受命出使的獨孤陀躬身行禮。

獨孤陀是獨孤信第六子,皇后獨孤伽羅的異母弟,當然有資格受二人這份禮。

“無需多禮,都起來吧。”

獨孤信育有七子,除去次子獨孤善與第四子獨孤藏過世,其餘皆在人世,但承襲父親獨孤信趙國公爵位的卻是這位第六子獨孤陀。

只是獨孤陀並非嫡長子,而是其大哥獨孤羅。

當年獨孤信投奔關西,將妻子如羅氏與獨孤羅留在了洛陽,被高歡所擒,直到公元577年北齊滅亡,獨孤羅才被釋放,與兄弟姐妹們相認。

獨孤伽羅的母親崔氏,則是獨孤信入關後的續絃。

獨孤陀雖然承襲父親趙國公的爵位,但官職並不高,只是從三品的左領軍將軍,宿衛宮禁。

楊堅吸取了北周外戚掌權的教訓,他雖然敬重妻子獨孤伽羅,但對於妻族獨孤氏,包括母親呂苦桃的親族,都沒有大肆提拔。

崔、楊二人將獨孤陀迎入建康城中,屏退旁人後,獨孤陀便宣讀起了詔書。

因崔澈連破沈玄𢙓、高智慧,楊堅賜崔澈布絹三千段,授其子崔棄疾爲正四品的開府儀同三司。

菩薩奴時年八歲,自然是有官無職。

作爲名義上的主帥,楊廣自然也被加賜了食邑。

在楊勇因爲太子妃元氏鬱鬱而終,徹底失寵後,楊堅越發看重自己的次子楊廣。

獨孤陀收起了詔書,代楊堅轉達了對楊廣的誇讚後,突然沉下臉,又替楊堅訓斥崔澈。

起因到底是出在崔澈請求驅使降卒平叛,以赦免他們的奴隸身份。

楊堅之所以祭出如此殘酷的手段,並非僅僅是讓崔澈平定江南叛亂,更是要江南之人心生畏懼,一勞永逸,不敢再叛。

驅使叛軍降卒平叛,固然可以減少隋軍傷亡,卻達不到震懾江南的效果。

崔澈自然是連連告罪,好在楊堅也只是口頭責罰,被沒有讓人將女婿傳喚回大興,畢竟崔澈僅僅耗時三個月,便接連生擒兩名匪首,如今妄稱天子的,只剩了一個汪文進。

說完正事,獨孤陀便提起了私事,無非就是抱怨沿途舟車勞頓,雖然沒有向崔澈、楊廣公然索賄,但也暗示許久不曾親近女色,讓他們進獻美人陪伴。

二人將高智慧的妻妾喚來,侍奉獨孤陀。

離開府邸,崔澈故意道:

“這位趙國公着實跋扈,皇子當前,雖是舅父,但也應當恪守君臣禮節,怎能如此傲慢,以長者自居。”

他時常譏諷楊堅、楊廣心胸狹隘,其實自己心眼也大不到哪裡去,方纔被獨孤陀厲聲訓斥,哪怕是楊堅的吩咐,崔澈也對這位舅丈觀感不佳。

方纔更是讓他們進獻女子,真當他崔澈的家傳是給人拉皮條不成。

崔澈的挑撥無疑讓本就對獨孤陀心生不滿的楊廣,更爲憎惡。

與楊廣分別後,崔澈回到自己的住所,小腹微微鼓起的尉遲熾繁便迎了上來,她是由早些日子被從廣陵接來的建康,一同渡江的還有晉王妃蕭氏。

有了晉王妃的陪伴,楊廣才捨得將高智慧的妻妾派去侍奉獨孤陀。

至於崔澈,他是看不上那些草頭天子的皇后。

與尉遲熾繁溫存片刻,在她去漱口的間隙,崔澈思索起了後續平叛事宜。

下一步無疑便是要平定閩地。

閩地多山,號稱八山一水一田,地形地勢複雜,還是得想辦法迫使王國慶、盛道延等人與自己會戰,若是讓他們逃入山林,玩起捉迷藏,還真不一定能討滅他們。

另外史萬歲如今也沒了消息,此前崔澈爲他撥付了兩千精兵,他也果然平定婺州,但爲了追殺汪文進餘部,深入崇山峻嶺,與崔澈失去了聯繫。

軍中將領大多猜測他已經戰死,就連崔澈也拿不定主意,他雖然記得史萬歲的結局是被冤殺,但誰又知道是否會因爲自己到來,而發生變化。

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四月二十六日,隋軍經過數日休整,崔澈領軍南下,趨往閩地。

楊廣這一次沒有再隨軍,他帶上晉王妃渡過長江,回到廣陵,肩負起揚州總管的職責,致力於恢復江南的生產與秩序。

至於尉遲熾繁則被送回大興,懷胎將近五個月,也算是穩了胎,走水路的話,倒也少了許多顛簸。

獨孤陀則更早一步回去關中覆命,江南的酷暑讓他難以適應。

五月中旬,崔澈抵達永嘉縣,與率領水師屯駐於此的來護兒匯合。

而此前自告奮勇前往閩地刺探消息的麥鐵杖也已經在此恭候多時。

崔澈命令將士在城外紮營,在聽取了關於閩地的情報後,當夜,便聚集衆將議事。

(本章完)

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256章 東陽豪傑番外發不出來第61章 恢復舊姓第77章 南陳奪嫡第79章 戰事再起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54章 生計困難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310章 各方來使老書完結了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86章 佳人邀見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99章 放浪形骸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56章 以安其心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8章 周主滅佛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1章 稚子擇師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38章 大戰將起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394章 陣前敘話
第232章 分兵討賊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256章 東陽豪傑番外發不出來第61章 恢復舊姓第77章 南陳奪嫡第79章 戰事再起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68章 太原王氏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100章 98章被屏蔽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271章 視察宮殿第99章 放浪形骸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254章 生計困難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335章 奪取小城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194章 親友重逢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21章 九一高地第310章 各方來使老書完結了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86章 佳人邀見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99章 放浪形骸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356章 以安其心可能要多請兩天假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8章 周主滅佛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92章 舅甥共話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59章 爲友尚義第21章 稚子擇師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43章 漁陽設伏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603章 疑兵之計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622章 班師回朝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395章 偵查敵情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38章 大戰將起第526章 救援隴右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272章 一場好戲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524章 羣衆力量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80章 前線覓功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439章 新君登基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43章 尉遲身死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538章 恢復漕運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394章 陣前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