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班師回朝

第622章 班師回朝

徐世𪟝來到江陵的時候,已經到了冬季。

因爲氣候處於溫暖期的關係,江陵依舊是陽光明媚,不見風雪。

崔澈站在城樓上,看向遠處的長江,頭也不回的對徐世𪟝說道:

“卿可知道,朕爲何要將你留在荊南?”

徐世𪟝回答道:

“臣不知,臣只知道要爲陛下在荊南站穩腳跟,抵禦隋人侵犯。”

崔澈收回目光,轉頭看向徐世𪟝,正色道:

“隋人知道朕收取蜀地,回師江陵,已經沒有了襲擊荊襄的想法。

“然而將士們日夜思歸,朕不能在江陵久留。

“朕一走,隋軍早晚會捲土重來。

“襄陽與江陵的水軍雖然正在重組,但短期內,依然難以與隋人在長江上爭雄。

“一旦江東水軍封鎖長江,荊南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局面。

“你跟隨朕的時間不長,但朕卻深知,能夠在危局之中,爲朕守住湘、嶽二州的,唯有你徐懋功(徐世𪟝字懋功)。”

徐世𪟝肅容道:

“陛下信重,微臣又怎敢不盡心竭力,以報君王。”

崔澈拍拍他的肩膀,繼續道:

“大軍回師洛陽,稍作休整,在明年春耕之後,朕將開啓二次南征,進攻淮南,以偏師攻取漢東。

“伱要做的,就是在春耕以前,堅守湘、嶽二州,朕相信,這對你來說,並非難事。

“但我對你的期望,並不僅於此,一旦發動二次南征,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將在淮南、漢東。

“江東、九江等地守軍都將被牽制,朕希望你能趁此機會,爲朕全取荊南之地。

“朕給不了你太多兵馬,需要你撫慰府兵,引爲己用。

“你有什麼要求,儘管直說。”

徐世𪟝臉色凝重,這些府兵的素質,有目共睹,讓他們守城還行,真要用於攻城、野戰,完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好在自己面對的,同樣也會是一羣府兵。

隋朝的野戰主力十萬驍果軍毫無疑問會留在淮南,抵禦崔澈的第二次南征。

“微臣別無所求,只求麾下將士足糧、足餉、足衣,方能使其如臂使指。”

崔澈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好,如今江陵城內,尚有不少積累,你渡江之時,可派遣將士往江岸接應,運送物資。”

徐世𪟝並未在江陵城久留,只是歇息了一夜,便在第二天一早渡江南下,而崔澈也命人打開江陵府庫,利用此前運兵的船隻,運輸物資南下。

當時間來到十月下旬,崔澈終於離開了江陵,沿漢水而上,回師襄陽。

他原本以爲楊廣會趁自己離開,襲擊荊南、江陵等地,但也許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叛亂的後續影響,讓多疑的楊廣調回了驍果軍,拱衛建康,不敢輕易將他們假手於人。

崔澈在途經襄陽的時候,遇見了快馬前往江陵赴任的秦瓊,以二人之間的感情,無需崔澈多費脣舌安撫。

“九江太守張須陀,此人驍勇善戰,能得將士擁護,叔寶鎮守江陵,不可輕視之。”

崔澈提醒一句,別與秦瓊在漢水岸邊道別。 在秦瓊的注視下,大軍經由浮橋北渡漢水。

襄州都督程咬金同樣來到漢水南岸送行,在燕軍主力盡數渡江之後,程咬金對秦瓊笑道:

“不曾想,我與叔寶同爲戰將,如今卻要統御起水軍來。”

秦瓊也正爲此事憂心忡忡,如果是讓他領着一支騎卒衝殺,哪怕敵人十倍於自己,秦瓊依然無所畏懼。

但他對水戰,屬實是十竅痛了九竅,一竅不通。

秦瓊嘆息道:

“軍中大將盡是北人,少有人能夠精通水戰,陛下也是沒有選擇,才讓我們二人統領荊襄水軍。”

程咬金突然摟上了秦瓊的肩膀,說道:

“叔寶麾下那位荊州司馬李孝恭,老程我與他在魯州共事過,覺得脾氣相投,不如叔寶向陛下上書一封,將他調來襄州,也算我老程欠你一個人情。”

二人本就是世交,程咬金當初投奔崔澈,還是秦瓊寫信引薦,關係自然親密。 wωw⊙ TTKдN⊙ ℃ O

崔澈也是因此才讓他們二人分別鎮守襄州與荊州,期望他們能夠守望相助,而非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秦瓊推開程咬金的手,笑道:

“聽你這麼一說,只怕這李孝恭倒是一個人才,我又怎會讓你。”

說着,不理程咬金在聲後叫嚷,拍馬揚鞭,向江陵奔去。

與此同時,崔澈在抵達魯州之後,立即下詔,調帳前效節軍、銀鞍契丹直、博領騎卒共計三萬精騎回洛陽休整。

以吳王府司馬李靖爲徐州都督,改封吳王崔彥卿爲蜀王,召他入朝,一同返回洛陽的,還有此前的吳王長史劉方。

崔澈在蜀地廢黜郡縣制,改行州縣制,將三十郡,合併爲二十四州。

以蜀地二十四州爲劍南道,恢復蜀郡爲益州,其餘各郡也紛紛恢復大業三年以前的名稱。

崔澈計劃以蜀王崔彥卿爲益州都督,兼劍南道觀察使。

總領益州軍政,同時監察蜀地二十四州的官員。

當然,前吳王長史劉方作爲崔彥卿的岳父,自然不可能跟隨他入蜀。

崔澈考慮到崔彥卿如今已經二十二歲了,益州並非徐州,不在燕隋交鋒的前線,也應該讓他自己施展拳腳,而不是在徐州時一般,所有事物交給劉方、李靖處置。

因此,崔澈此次不準備爲崔彥卿派遣重臣,任由他自己招募幕僚。

知子莫如父,崔彥卿這幾年的表現,尤其是此次鎮守徐州,並未橫加干涉軍政,收穫了崔澈的信任。

而任由崔彥卿自己組建幕府,也正是崔彥卿理應獲得的回報。

況且,崔彥卿的才能,只是治理益州的話,也不需要有大臣入蜀向他指手畫腳,畢竟崔彥卿此前在河北也幹得不錯。

十二月上旬,使者快馬趕到徐州,向崔彥卿、劉方、李靖三人傳旨,詔崔彥卿、劉方以及三萬精騎入朝,以李靖都督徐州。

得知自己改封蜀王,崔彥卿無奈道:

“孤貴爲皇子,卻居無定所,只能四處漂流。”

劉方寬慰道:

“蜀中形勝之地,天府之國,非至親不能任用,陛下以殿下鎮守成都,又准許殿下自闢僚屬,可見對殿下的信任。”

崔彥卿一琢磨,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不由轉憂爲喜。

(本章完)

第48章 崔郎可友第228章 進兵吳縣更新要晚一點第53章 記事參軍第63章 楊堅建隋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67章 重回晉陽第80章 前線覓功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67章 重回晉陽第23章 北齊舊人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2章 求學之心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59章 爲友尚義第78章 同姓聯結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請假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21章 稚子擇師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0章 孝寬之疾第10章 少年出遊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44章 提攜後進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133章 光州刺史
第48章 崔郎可友第228章 進兵吳縣更新要晚一點第53章 記事參軍第63章 楊堅建隋抱歉,今天要再請一次假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20章 目標河南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67章 重回晉陽第80章 前線覓功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423章 連成一片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67章 重回晉陽第23章 北齊舊人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22章 求學之心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506章 兵臨城下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59章 爲友尚義第78章 同姓聯結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請假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11章 離開前夕第151章 援軍將至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527章 重逢李淵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7章 離鄴歸鄉(4000)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558章 禪讓詔書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562章 各方來客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548章 小試牛刀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57章 楊廣相求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29章 孝子阿贇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82章 勿慮婚姻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52章 漢燕爲盟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354章 重逢劉方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355章 朝廷忌憚第21章 稚子擇師第70章 擊鼓鳴冤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0章 孝寬之疾第10章 少年出遊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189章 駕部次官第44章 提攜後進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133章 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