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記事參軍

第53章 記事參軍

宮城的禁衛並未讓相府僚佐們等待太久,開門的時候,隨國公府的馬車也在重重護衛之下,踩着點適時抵達。

自坐上相位以來,楊堅時常遭受刺殺,多虧了李圓通不懼生死,才得以保護楊堅多次脫險,故而楊堅出行,必然不會少了侍衛跟隨。

如果說相府幕僚中,鄭譯、劉昉需要保持距離,高熲無需特別對待,那麼李圓通便是可以結交的對象。

李圓通雖說身上留着隴西李氏的血脈,但其父李景無論如何都不肯認他,將其視作人生污點,便也算不得隴西李氏的出身。

可哪怕出身低賤,也憑着數次護主之功,授予相國外兵曹之職,掌京畿以外各地軍隊政令軍務;兼任左親信,負責統領相府衛士。

今日一如往常,是由李圓通護衛楊堅而來。

楊堅走出馬車,放眼看了一圈,依舊沒有見到鄭譯、劉昉,心生不悅,卻也沒有表露出來。

帶着溫和的笑容,楊堅接受衆人見禮,一一與幕僚們打着招呼。

經過崔澈身邊的時候,楊堅突然問道:

“崔郎可有表字?”

崔澈心中瞭然,楊堅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還沒有表字,有此一問肯定是起意要爲他賜字,立馬躬身道:

“尚不曾有,還請丞相賜字。”

楊堅頷首道:

“既已出仕,自當以表字冠名,且容老夫稍作思量,嗯,你單名一個澈字,澈,水之澄也,莫如便取子澄二字如何?”

崔澈趕忙謝恩。

楊堅與衆人打過招呼,邁步進了宮城,一衆僚佐們也按照職位高低,隨他涌進宮門。

人羣中的崔澈還在默唸自己的名字:

‘崔澈,崔子澄。’

怎麼念,都覺得耳熟,突然反應過來,可不就是與被朱棣誅了九族的黃子澄雷同麼,這多少也沾了點晦氣。

黃子澄,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於世,湜者,亦爲水之澄也。

若非賜字之人是楊堅,澈哥兒肯定要再改一個。

入得宮城,來到前正陽宮,如今的丞相府,崔澈在府吏的指引下去了自己辦公的廂房。

幕僚非吏,實爲官,府裡自有書吏供人驅使。

崔澈的記事參軍一職,官秩按照九品制來算,屬於七品至九品不等,之所以有差別,全看府主的官位。

澈哥兒府主爲丞相楊堅,自然是最高的七品官秩,當然了,北周實行九命制,與九品制倒着來,一命卑,九命貴,故而崔澈如今是三命官員。

其實這三命官秩,對於崔澈來說並不難得,其祖父崔季舒被周武帝追贈爲九命的開府儀同大將軍,若是崔澈受蔭出仕,也大致是這個起點。

但同樣都是三命官,相府幕僚的身份可要珍貴許多。

記事參軍雖然掌管文書,但不在於整理文書,這些瑣事自有書吏替代,更緊要的是負責代楊堅起草奏疏。

當值第一天,澈哥兒就受到了考驗,楊堅將他喚去,口述二十三事,說罷,即讓崔澈行文。

所幸崔澈這人好記性,否則也背不得那麼多的詩詞,楊堅所述二十三件事,他都一一牢記,至於起草奏疏,此前崔澈已經看過相應格式,更是難不住他。

揮毫灑墨,崔澈認真書寫,二十三本奏章一氣呵成,他停下筆,不急於揉搓痠痛的手腕,將奏章進呈給楊堅。

楊堅看罷,大感滿意。

崔澈所書二十三事無一錯漏,條理清晰,雖措詞用句不如此前的《平陳策》,但也清楚,《平陳策》是苦思冥想的產物,而這些奏章只是倉促而爲。

更何況奏疏不同於檄文,更重條理清晰,對於文采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

楊堅對崔澈大加誇讚,崔澈也因此坐穩了記室參軍之位。

二十三事之中,便有一條是關於崔澈堂兄崔達拏。

楊堅既然答應了崔澈,要免去崔達拏死罪,自然不會食言。

只是這免死藉口着實羞辱人,直言崔達拏名爲長史,卻無才能,事事皆委於人,尸位素餐之輩而已,這種人殺之無益,留之無害。

向小皇帝建議免其死罪,但爲了警示世人,也得配往邊疆,雖遇大赦,亦不能歸。

當然了,建議歸建議,但不在乎小皇帝是否同意,因爲天子印璽就在楊堅的長案上,是當初從顏之儀手上搶來的。

楊堅一一蓋印,命書吏分發各府衙,崔澈也告辭退下。

經歷了這一事,澈哥兒第一天當值的工作便清閒下來,除了偶爾被楊堅喚去代筆,澈哥兒有的是時間翻閱之前的文書。

在楊堅當權以後,除了平定叛亂,朝臣們上疏最多的便是奏請停止營造洛陽新宮。

如今的長安屬於漢代長安城,其破敗狹小,難爲大國之都。

北周滅齊以後,以洛陽爲東京,周宣帝,即天元皇帝宇文贇下旨,在洛陽營造宮城,便是有了遷都的打算。

這樣的舉動自然侵害了關隴勳貴們的利益,若是定都關東,他們便遠離了政治中心。

故而哪怕是宇文贇還活着的時候,奏請停止營建洛陽的摺子就沒斷過。

宇文贇一死,楊堅掌權,立即下令停止洛陽建設,這一條政令也是他能夠贏得關隴勳貴們支持的原因之一。

崔澈翻閱着過往一封封奏疏,不僅僅是關於東京洛陽的摺子。

通過這些奏疏,也加深了對這個國家的瞭解,甚至對不少官員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當然,這樣的瞭解是片面的,不可靠的,真正要摸清楚一個人,還得與他接觸久了才知道。

崔澈在丞相府裡忙碌的時候,秋官府刑部司主官刑部下大夫也接到了指示,命人將崔達拏從獄中提了出來。

當得知自己免於死罪時,崔達拏頭腦還是懵的,直到獄卒告知他最新的消息,崔澈被楊堅所賞識,徵爲幕僚。

崔達拏這才明白過來,定然是堂弟爲他求情。

“莫要耽擱了,早些啓程吧。”

他有心想向崔澈當面表示感謝,受命押送之人卻催促道。

崔達拏回頭望了一眼宮城方向,感謝之言,盡數留在心中。

休息了,休息了,繼續求收藏、推薦票。

(本章完)

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76章 突厥消息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319章 祭拜聖山新章在審覈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36章 天元駕崩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51章 崔府夜話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78章 同姓聯結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75章 雕版印刷第25章 竇府家宴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89章 有子名樂請假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4章 初入崔府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73章 如魚得水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87章 姻緣已定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20章 抵達長安第24章 爲報君恩
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76章 突厥消息第443章 三省六部第584章 東宮失竊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416章 關隴危機第169章 行軍長史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319章 祭拜聖山新章在審覈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144章 出塞劫掠第36章 天元駕崩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51章 崔府夜話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535章 重回關中第238章 回朝受賞第323章 仁壽元年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606章 鎮守巴東第78章 同姓聯結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75章 雕版印刷第25章 竇府家宴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107章 相互攻訐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89章 有子名樂請假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77章 恩同父子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91章 作戰計劃第349章 事後處置第119章 接風洗塵第245章 奪情與否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4章 初入崔府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262章 母子離別第593章 襄陽危急第474章 途經代州第545章 恢復爵位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73章 如魚得水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217章 矛盾爆發第466章 鋪張浪費第87章 姻緣已定第341章 有無防備第398章 激敵出戰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173章 大戰開啓第20章 抵達長安第24章 爲報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