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易說批判(六十三)

六十一、《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中孚》卦內容的諸家易說

1、諸家易說

(兌下巽上)中孚:

虞翻曰:《訟》四之初也。《坎》孚象在中,謂二也,故稱“中孚”。此當從四陽二陰之例。《遁》陰未及三,而《大壯》陽已至四,故從訟來。二在訟時,體《離》爲鶴。在《坎》陰中,有“鳴鶴在陰”之義也。

“豚魚吉。”

案:《坎》爲豕。《訟》四降初折《坎》,稱“豚”。初陰升四,體《巽》爲魚。中,二。孚,信也。謂二變應五,化《坤》成邦,故“信及豚魚”,吉矣。虞氏以三至上體《遁》,便以豚魚爲遁魚,雖生曲象之異見,乃失化邦之中信也。

“利涉大川。”

虞翻曰:《坎》爲大川。謂二已化邦,三利出涉《坎》。得正,體《渙》。渙,舟楫象。故“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

“利貞。”

虞翻曰:謂二利之正,而應五也。《中孚》以利貞,乃應於天也。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荀爽曰:虞,安也。初應於四,宜自安虞;無意於四,則吉。故曰“虞吉”也。四者承五,有它意於四,則不安,故曰“有它不燕”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虞翻曰:靡,共也。《震》爲鳴;《訟》、《離》爲鶴,《坎》爲陰夜,鶴知夜半。故“鳴鶴在陰”。二動成《坤》,體益。五《艮》爲子,《震》、《巽》同聲者相應,故“其子和之”。《坤》爲身故稱“我”。吾,謂五也。《離》爲爵,爵,位也。《坤》爲邦國,五在《艮》,閽寺庭闕之象。故稱“好爵”。五利二變,之正應《坎》,故“吾與爾靡之”矣。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荀爽曰:三四俱陰,故稱“得“也。四得位,有位。故鼓而歌。三失位,無實。故罷而泣之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虞翻曰:《訟》、《坎》爲月,《離》爲日。《兌》西《震》東。月在《兌》二,《離》爲《震》三,日月象對。故“月幾望”。《乾》、《坎》兩馬匹,初四易位,《震》爲奔走,體《遁》山中,《乾》、《坎》不見,故“馬匹亡”。初四易位,故“無咎”矣。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虞翻曰:孚,信也。謂二在《坎》爲孚,《巽》繩《艮》手,故“攣”。二使化爲邦,得正應已,故“無咎”也。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兇。

虞翻曰:《巽》爲雞,應在《震》,《震》爲音。翰,高也。《巽》爲高,《乾》爲天。故“翰音登於天”。失位,故“貞兇”。《禮》薦牲,雞稱翰音也。

2、易說批判

《周易集解》對今本《周易·中孚》卦爻辭所編匯的註釋有三家。所彙編虞翻的註釋最多,共計七條註釋。剩下的是彙編荀爽的兩條註釋,李鼎祚自己的“案”說一條。

這三位可說都屬“象數派”人物,但這“象數派”對今本《周易》註釋時也不盡相同。虞翻是個重“漢象數”的註釋者,往往以“漢象數”裡的卦氣、消息、升降、八宮、納甲、爻辰、互體、爻位、五行生成、卦變說等等穿鑿附會於《周易》文辭,虞翻是典型的“漢象數”易學者。

如虞翻對“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的註釋:“虞翻曰:《訟》、《坎》爲月,《離》爲日。《兌》西《震》東。月在《兌》二,《離》爲《震》三,日月象對。故“月幾望”。《乾》、《坎》兩馬匹,初四易位,《震》爲奔走,體《遁》山中,《乾》、《坎》不見,故“馬匹亡”。初四易位,故“無咎”矣。”

看虞翻對這句話註釋穿鑿出多少卦說,既有屬六十四卦裡的卦說,又有屬八卦裡的卦說(取象說法)。爲解釋這句話共穿鑿出不相的卦說有七種,即《訟》卦、《坎》卦、《離》卦、《兌》卦、《震》卦、《遁》、《乾》卦。若包括重複的卦,共出現十四種卦說。這就是以“漢象數”之說,而產生的“象數”易學。

苟爽也是屬“象數派”人物,但荀爽的註釋則不同於虞翻的那種以“漢象數”註釋方法。如荀爽對所謂“初九”爻辭“虞吉,有它不燕”的註釋是:“虞,安也。初應於四,宜自安虞;無意於四,則吉。故曰“虞吉”也。四者承五,有它意於四,則不安,故曰"有它不燕"也”。

荀爽只是運用“象數”裡的爻位數去穿鑿附會《周易》文辭,很少用各種卦象去穿鑿附會。

再如虞翻對所謂“九二”爻辭內容“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的註釋。

“虞翻曰:靡,共也。《震》爲鳴;《訟》、《離》爲鶴,《坎》爲陰夜,鶴知夜半。故“鳴鶴在陰”。二動成《坤》,體益。五《艮》爲子,《震》、《巽》同聲者相應,故“其子和之”。《坤》爲身故稱“我”。吾,謂五也。《離》爲爵,爵,位也。《坤》爲邦國,五在《艮》,閽寺庭闕之象。故稱“好爵”。五利二變,之正應《坎》,故"吾與爾靡之"矣。”

這句如詩如畫淺顯易懂的擬人化“鳥兒問答”(老少鳥兒對話),讓虞翻的註釋給糟蹋的一塌糊塗。因虞翻爲註釋這句所謂的爻辭內容,同樣穿鑿出不相同的七種卦說,並且還穿鑿於不同爻位之說。看虞翻的註釋,誰又能看懂他說的是什麼呢?虞翻把本來完整的一幅美好畫面,給塗鴉地亂七八糟。以“象數”去註釋《周易》,等於無知地把完整的一部如詩如畫的《周易》給撕裂碾碎。由“象數”易學,讓後人再也無法看清《周易》的真面目。

3、附錄:

(1)附錄《周易·中孚》歷史上的三種不同文本

①《周易·中孚》原創文本格式

( )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虞,吉,有它不燕。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月幾望,馬匹亡,無咎。有孚攣如,無咎。翰音登於天,真兇。

②《周易·中孚》春秋文本格式

(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渙:虞吉,有它不燕。

()益: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觀: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臨: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損:有孚攣如,無咎。

()節:翰音登於天,貞兇。

③今本《周易·中孚》內容格式

(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兇。

(2)附錄《周易·中孚》原創文章譯解

(原文)

( )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虞,吉,有它不燕。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月幾望,馬匹亡,無咎。有孚攣如,無咎。翰音登於天,真兇。

(譯文)

六十一、中正愛民,即使用小豬和魚獻祭,一樣的吉祥,更是利於事業成功,利於未來。

事先有謀劃,有準備,吉祥。相反,若發生了意外,就沒有了安逸。仙鶴鳥在樹蔭下鳴叫,而它的小鶴鳥在一旁應答,‘我有好酒,願與你一同分享’。戰勝敵人,有人擊鼓歡慶,有人停下休息,有人爲勝利高興得熱淚盈眶,有的人歡呼高歌。月亮圓後就走向虧蝕,馬匹走失,也沒有什麼怨咎。正是有了愛,才能連結人心,沒有害咎。山雞高飛且鳴叫,後果就有了兇險。

(解說)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中”:不高不下,適合之。“孚”:愛民如子之意。“中孚”:中正愛民。“豚”:小豬。“豚魚”:小豬和魚獻祭。"利涉大川":以涉大川大河比喻有利事業的成功。

本句內容就是本篇的題目,即立論內容。本句的意思是“中正愛民,即使用小豬和魚獻祭,一樣的吉祥,更是利於事業成功,利於未來。”這是以“中孚”爲命題,倡導的是“中孚”原則,即愛民原則,也就是《周易》裡構建的民本思想。讓君子愛護其統治下的百姓,即使薄祭,一樣的吉祥,這正是理性的人文思想。

“虞,吉,有它不燕。”

“虞”:意料,預料;(又)謀劃好,事先有準備。“它”:別,其它的,意外事故等意。“燕”:通宴,安逸,安閒之意。本句意思“事先有謀劃,有準備,吉祥。相反,若發生了意外,就沒有了安逸。”這是強調要有憂患意識,要居安思危。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鶴”:仙鶴鳥。“陰”:樹蔭。“好爵”:好酒。“靡”:共。本句意思“仙鶴鳥在樹蔭下鳴叫,而它的小鶴鳥在一旁應答,‘我有好酒,願與你一同共享’。”本句是運用比興手法,也是一種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老仙鶴與小仙鶴的一唱一和,表現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寓意“共享”的思想。即“君子”(貴族統治者)與“小人”(勞動百姓)應共享社會成果。也寓意着“君”與“民”和睦“一家親”的那般情景。“孚”是《周易》構建的政治理念,即民本思想。無論先儒與後儒的政治觀,均是體現讓統治者愛護其被統治者,像家長愛護其子女那樣。中國先秦的民本思想,本身與宗法制度是個血肉相連的關係。這正符合馬克思主義者所論述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關係理論。正是那種宗法制度裡,只能產生“民本”思想,根本不可能產生出民主思想。“家長制度”與“民本思想”能夠"血肉連體",正是所謂“亞細亞生產方式”所決定。《周易》首先構建了“民本”思想,整部《周易》貫穿着“民本”思想。

“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得敵”:戰勝敵人。“罷”:停止。

本句意思是“戰勝敵人,有人擊鼓歡慶,有人停下休息,有人爲勝利高興得熱淚盈眶,有的人歡呼高歌。”這是描寫取得勝利後的情景,表明勝利來之不易,這也隱喻着取得勝利是愛民與謀劃的結果。

“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幾望”:既望,指月中十五。“馬匹亡”:馬兒走失。本句是用自然和生活中的現象來象徵事物的轉化。如月亮滿時開始虧蝕,馬兒會迷失。這裡是寓意事物會相互轉化,所以,就應更好地把握事情,也就沒有什麼怨咎。

“有孚攣如,無咎。”

“攣”:聯繫,牽手。

本句又是緊承上句之意,而強調愛民(有孚)是根本,愛民纔是消弭事情向壞處轉化的根本。本句意思是“正是有了愛,才能連結人心,纔沒有害咎。”

“翰音登於天,貞兇。”

“翰”:天雞,錦雞。“翰音”:飛向高空的聲音。“登”:由低處向高處。本句是說“山雞高飛且鳴叫,後果就有了兇險。”這是用山雞高飛且鳴叫,寓意居其高位,而名不副實,一定會帶來兇險的後果。這是從相反的一面教育君子牢記愛民是根本,否則就會招致兇險。

本篇以“中孚”爲篇名,爲命題,更進一步體現《周易》所構建的“有孚”理念,即“民本”思想。古今把《周易》裡的“孚”字釋爲“誠信”,是不符合“孚”在《周易》裡的意思。《周易》一書裡共有二十三篇中出現了“孚”字,共出現了三十四處,並且還有以“中孚”爲題目而專列爲一篇文章內容出現。可見《周易》一書對“孚”這一理念的重視與重要。《周易》之前沒有這一理念,“西周文”裡沒有構建出“孚”這一政治理念,只見“德”的思想,不過那只是“以德配天”的思想,還是天命神巫的觀念。而《周易》卻建立了一個全新世界觀,即理性地,辯證地看待這個世界。《周易》構建出新的政治理念,即“孚”的政治理念,爲“君”制社會樹立起一種全新的標杆,即“愛”這一普世價值觀,是“以愛配民”的全新理念。打破“以德配天”的神話,而構建出政治上配合民衆意志的新理念,這正是哲學的突破。

本篇的“中孚”是中正愛民之意,“孚”不當“誠信”講,《周易》裡的《無妄》篇則是講誠信內容的。《中孚》的中心是講“愛民”,猶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政治思想。當然,《周易》裡的“孚”體現在政治上是讓君子(有國有家者)去體恤關愛其治下的百姓,所以,有了“愛民”的行爲,薄祭一樣的吉祥,歸根到底“愛民”纔是根本。本篇用擬人化的比喻,“老鶴鳥在樹蔭下鳴叫,而它的小鶴鳥在一旁應答,‘我有好酒,願與你一同分享’”,這詩意般的比喻,是“中孚”思想的核心表現,也體現了《周易》一書思想內涵。

“孚”在前面已講過,甲骨文字形似手撫愛小子,《說文》解釋爲“禽鳥伏卵”。《周易》正是借“孚”之意,而寓意到政治上,讓君子愛護其百姓。正如本篇通過仙鶴鳥擬人手法,詮釋了“孚”這一政治理念。通過這美如詩畫的表現,彷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是多麼美好和諧共享的社會景象。鳥是不會喝酒的,通過鳥兒問答來比興,引出的是作者所要表達的“理想國”。“我有好酒,吾與你一同共享”,這就是《周易》所向往的和諧共享的理想社會。

我們再回過頭看《周易集解》一書彙編對《中孚》的幾家註釋是說的什麼呢?無論重“象數”,或是輕“象數”去註釋,把《周易·中孚》註釋的是面目全非。

《周易大發現》(六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四)《左傳》與《周易》(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七)《左傳》與《周易》(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十二)《“易學”評論》(二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三)《周易大發現》(三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一)《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四)《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七)《周易大發現》(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歸來一百零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二)《“易學”評論》(二十四)附錄二:《周易》春秋文本(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五)《周易大發現》(六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易學”評論》(五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九)《周易大發現》(八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五)《周易大發現》(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八)《“易學”評論》(五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二)《周易大發現》(七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五)《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七《"易學"評論》(四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八)《周易大發現》(三十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三)《“易學”評論》(四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五)《“易學”評論》(五十四)《左傳》與《周易》(九)《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九)《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七)《周易大發現》(八十一)《周易大發現》(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
《周易大發現》(六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四)《左傳》與《周易》(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二十七)《左傳》與《周易》(七)《周易》哲學解讀 “導讀”第一篇(十二)《“易學”評論》(二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五篇(三)《周易大發現》(三十七)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六十四)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十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十二)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四)《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一)《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四十四)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四)《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十)《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十六)《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十八)《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七)《周易大發現》(四十四)《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歸來一百零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四十二)《“易學”評論》(二十四)附錄二:《周易》春秋文本(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五)《周易大發現》(六十九)《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二)《“易學”評論》(五十一)《周易》詩性智慧解讀(九)《周易大發現》(八十七)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五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五)《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十五)《周易大發現》(二十三)《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八)《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二篇(一)《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三十八)《“易學”評論》(五十二)《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九)《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二)《周易大發現》(七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一十三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五)《天下第一哲學》(五十三)《天下第一哲學》(五十六)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譯解(三十六)《周易》哲學解讀姊妹篇 周易問答一百零七《"易學"評論》(四十五)《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四)《天下第一哲學》(二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六)《周易》政治哲學演講(四十八)《周易大發現》(三十一)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七篇(十三)《“易學”評論》(四十)《八卦筮法源流考》(十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二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六篇(五)《“易學”評論》(五十四)《左傳》與《周易》(九)《天下第一哲學》(三十九)《周易》詩性智慧解讀(八)《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六篇(三十七)《周易大發現》(八十一)《周易大發現》(二)《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周易》哲學解讀 “導說”第四篇(四十一)《八卦筮法源流考》(三十)《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八)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三篇(九)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二)下卷:《周易》哲學解讀 第二篇(十三)《周易集解》易說批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