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蜀山兩劍派,當世武林並存兩最大門派,均以劍法聞名天下,貫徹江湖,一北一南,爲南北武林兩大泰斗,實力相當。
崑崙,除去掌門,座下另有三長老相輔。四人均可收受門徒,整個崑崙上下也只他四人可爲自由收徒,各傳武藝,廣教劍法,以揚光大,壯興門威,傳承流長。其他衆弟子未得掌門、三長老同意,均不可私自納徒,違者趕下崑崙,終生不得再行收徒。
劍法上,主要是崑崙六十四式和崑崙十七變。另有內功心法崑崙秘典爲鎮派之寶,虛幻爲歷代掌門所佩寶劍。
蜀山,與之崑崙,兩派在行事格局等各方面都有着極其相似,如出一轍。除去掌門,座下更有四長老相輔。和崑崙樣,整個蜀山也只他五人可爲自由收徒,傳授武藝,廣教劍法,以興門威,傳承發揚,光大蜀山。其他所有弟子未得掌門、四長老認可,也不可私自收徒,違者只能是趕出師門。出了師門到時你要收徒隨你,但只有一點,就是決不能去相教你已所學到的他蜀山劍法。
劍法上,蜀山劍法分爲蜀山六十一式和蜀山十九變。同樣,蜀山六十一式只要是他蜀山弟子皆可修習,也是必練。蜀山十九變卻也自他蜀山創派以來,一直都是隻傳掌門和四大長老,也只有他們才具備資格,有權相練,那是老例,已成不可改變的定律。
鎮派之寶內功心法蜀山秘技,整個蜀山上下,也更只掌門孤身一人可爲潛修。歷代蜀山掌門的佩劍爲青松。
蜀山十九變與蜀山秘技藏放蜀山禁地。蜀山禁地,未得掌門及四長老共同允許,不得入內。由四長老輪流看管。門規第十條也是:弟子中若有擅闖者,廢其武功逐出師門。
這也就是蜀山那無可改變不可動搖的傳承。
當下,崑崙掌門爲他們那代弟子中,上代掌門的二弟子齊敖北。本因由大長老的大弟子許隱接任。可就在三十多年前,他與三長老四弟子曹謹突然都在無心於江湖,厭倦、煩心江湖紛爭,看開看透,相繼去隱跡江湖,從此再不問江湖事。於是齊敖北成爲了最佳掌門人選。
大長老由掌門大弟子辛洛乾接任。二長老爲三長老八弟子白應楚,三長老是二長老三弟子向海。
蜀山掌門則爲他們那代弟子中,掌門三弟子張盡馳繼任。大長老由二長老大弟子薛承寒擔當,二長老是掌門五弟子段宗揚,三長老爲大長老二弟子曹海文,四長老爲四長老十一弟子徐威。
崑崙、蜀山兩派弟子皆遍佈天下,教衆萬千。爲其他各門各派望塵莫及,遠遠所不能與之相比,相差實在太過甚遠。深得各路江湖人士敬仰。大多熱血少年入主江湖最初的最大夢想就是希望能去進入崑崙或蜀山,成爲其弟子,一學劍法。
崑崙、蜀山自四百多年前先後創派 。前三百多年,兩派都相交甚好,毫無恩怨。此後的一切恩怨皆歸源於百年前,嵩山之巔那場空前絕後的武林大會----劍論天下!
當時整個江湖,只要是用劍高手、門派基本都參與了那場盛會。那場面,雲集四方各路豪俠羣雄,千年難得一見。
經過三天三夜的不斷比試,最後所有人都敗在了那代崑崙、蜀山兩派掌門之下。
於是,最後比試成爲了崑崙掌門對決蜀山掌門之戰。他們,到底誰會最終勝出,成爲最終的“天下第一”?
那一比試之激烈,震撼人心,是所有目睹者平生所見過最爲精彩的一場打鬥。雖然江湖上,每日裡都有在發生無數大大小小的打鬥,但是像那樣的激戰場面,卻仍是百年一遇。也只能是去發生在他們那樣的身上。彼此劍法之高深精湛,又是青松對虛幻,那劍氣強橫凌厲,兩人更是鬥得難分難捨,看得衆人無不爲之感到驚心動魄。兩派掌門絲毫不緊張,倒是低下衆人反倒緊張無比。瞪大眼看着他們你來我往,你一劍我一劍,心眼直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兒。真是令他們大開眼見。實對之欽佩不已,自嘆遠遠不如!好在有幸得以目睹,不然實是他們人生一大遺憾。這一比試,令崑崙、蜀山劍法更是盛名天下。大家都在談論紛紛,猜測着他們誰到底會更技高一籌,勝出。
只是,最終結果誰也料不到?包括崑崙、蜀山兩掌門他們自己,也意想不到。各自拼盡全力,最後卻還是打成了平手,鬧了個勝負不分。衆江湖人士無不爲之感到惋惜,竟沒能去最終較出個高低,太也不盡興,不心甘,還是留下了遺憾。無形中,更是爲後事埋下了不盡禍端。
各自回山後,一時,崑崙、蜀山兩派掌門及衆弟子都越想越覺氣憤,爲什麼會成平手?明明本派劍法就要略強於對方劍法。以致漸漸懷記在心,誰都咽不下那口氣,誓要打敗對方。
就這樣,不比試還好,那一比試直接就引發導致了崑崙、蜀山兩派接下來百年間,私下裡、或公開,不斷去明爭暗鬥的開始。無形中,愈陷愈深,愈演愈烈!
此後,可惜了他們那兩派歷代子弟爲爭奪虛名那“天下第一”。互生仇隙,越積越深,一下即成世代恩怨,漸鬧得水火不融。不想才轉眼,兩派竟已成死敵,勢不兩立,成那局面。這人性,還真是叫人難以琢磨,琢磨不透!
只是一直的一直,彼此都還在儘量壓抑剋制着,忍而不發。儘管暗地裡,早已對對方恨之入骨,恨不能馬上就大戰一場。但表面上,只要對方不太過分,還是會去給他留有一定面子。畢竟,他們也都知道,開戰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兩敗俱傷,所以兩派一直都心照不宣在相互隱忍着,除非已忍無可忍。不然兩派恐怕早已就忍不住傾巢而戰,已一決雌雄無數次!
只是通過這年六月底,太行山腰,崑崙掌門齊敖北座下大弟子杜易相帶二十一崑崙子弟,與蜀山二長老段宗揚座下大弟子劉升所帶二十四蜀山子弟那一戰。
崑崙、蜀山兩派緊接着都開始了爲開戰步步準備。都已是忍無可忍,那就無需在忍。終究還是,已躲不過!
畢竟,崑崙、蜀山已相鬥百餘年,中間那一爭奪大戰終究註定在所難免,遲早會發生,只不過受那戰影響,來的更早了些。就這樣,已很快了。江湖各路人士都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們大戰就那樣一觸即發,誰都無能爲力,對之無可奈何。
剎那間,崑崙、蜀山他們彼此那從未有過的強烈對峙,積蓄了百年的憤怒終於得到了徹徹底底爆發。開戰前的針鋒相對、迫不及待,所給整個江湖帶來的各樣波動。拉攏一切對自己有用、可用的江湖力量----各大門派,綠林人士,雜流大家……以助一臂之力!崑崙的實力主要在黃河以北,蜀山在長江以南,中間各佔半數。這一整,倒好!還成了整個江湖南北武林的較量。瞬間令江湖那本就處在風雨中還算相對穩定的局勢變得更是緊張。
只爲崑崙、蜀山,他們的存在,關乎着整個中原武林的安危,影響到他的命脈。他們安,則江湖安;他們亂則江湖更亂。他們不開戰則已,一開戰,將全面波及整個江湖,所引發的動盪,誓必給江湖帶來場五百年來的浩劫。令中原武林徹底深陷在片血雨腥風中,元氣大傷。真是太也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