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臣沒有猜錯的話,狄春應該已經落入殿下手中了吧。”
狄仁傑看着沈憂之,嘆息道。
只怕是狄春在給王孝傑送信的途中被沈憂之給截住了。
沈憂之劫走了狄春手中的密旨,安王便以此爲憑,大搖大擺地率人控制了太子宮。
不、不對,恐怕就連整個神都也已經......
沒有狄春手中“便宜行事”的聖旨,即便安王掌握私兵,也絕不可能這般堂而皇之地率領衛士攻入太子宮中。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利用那道聖旨,解除甚至是用自己的兵馬替代了京畿重地的所有守備力量。
有皇帝賜下的那道“便宜行事”的聖旨在,安王的手下完全可以在神都暢行無阻,不要半時辰就足以控制整個京畿重地!
只是......
只是這一切實在太過巧合、太過刻意。
就彷彿專門爲了他狄仁傑,爲了皇帝那道權力通天的密旨,爲了今天這一切在做準備一樣!
沈憂之蟄伏七年之久,難道就爲了一個“未來的”蛇靈案,爲了那份“未來的”密旨?
狄仁傑想不通,安王久居常州,爲何會對他、對太平公主甚至對蛇靈的計劃如此洞若觀火。
退一萬步講,就算安王消息靈通,可以知曉這些內幕,可難道他還能未卜先知,在七年前就算到了今天?算到了皇帝會許下那道權力通天的密旨?
所以他早在七年前就派出了沈憂之這個暗哨?
這怎麼可能呢?!
如此匪夷所思的事,即便機敏如狄仁傑,也一樣想不明白背後的緣由。
他當然不會想到,不是七年前,沈憂之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想到了今天。
這並非狄仁傑智謀不足,而是事情超越了他的認知。
就算他再怎麼聰明,也想不到世上會有“穿越時空”這種詭異離奇的事情。
就像唐朝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千百年後會有那麼發達的科技文明一樣。
這就是所謂的歷史侷限性。
狄仁傑的猜想也並沒有錯,沈憂之的兵馬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控制整個神都,靠得就是武則天賜給狄仁傑的那道“便宜行事”的密旨。
有了這道聖旨,無論在神都做什麼,都不必提前報備,可以即行決斷。
所以他麾下的兵馬從進入神都,到替換皇城內的守備,再到徹底掌控京畿,都兵不血刃。
那些被突然“換防”的守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皇帝親自書寫的“密旨”會落入他人之手,自然也不敢違逆“聖意”。
也正是這道聖旨,成就了沈憂之,助他輕而易舉地控制了整個神都,將所有王族以及大臣的生死握在自己手中。
對沈憂之來說,只要控制了京畿重地,天下便已經是囊中之物!
神都的事情一成,他的基本盤常州以及周圍的十幾個州衙,還有常州到洛陽一線的暗哨,都會應聲而起,宣佈追隨安王,光復李唐社稷。
這樣一來,內外並舉,天下可定!
如果換了別人,即使德高望重如狄仁傑,這樣做也無異於謀反作亂,朝中的文臣武將定然不服,天下也會因此大亂。
臣子以忠義立身,一旦作亂,等於失了立身之本,再高的威望也會頃刻瓦解,遭天下人唾棄。
除非王朝氣數將盡,天下民不聊生,否則臣子作亂是絕對無法成功的。
但沈憂之不同,他乃是李唐後裔,
太宗玄孫,從法理上說,本就有登基的資格。
至於繼承權的順位問題,那就要看怎麼算了——
如果是武則天主動還政於李氏,那等於承認武周承襲於高宗一脈,第一順位就屬於高宗一系的李顯和李旦。
但如果認爲武周像王莽篡漢一樣中斷了李氏王朝,那順位就當從太宗一脈算起,而沈憂之的行爲就是撥亂反正,與昔年光武帝劉秀除王莽、續大漢國祚一般無二。
除了這些法理上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是:神都所有的皇族血裔以及滿朝文武的身家性命,都還攥在沈憂之手裡呢!
他們該如何抉擇,自不必多言。
規矩是規矩,底線是底線。
只要沒有突破底線,規矩總是可以靈活調整的。
更何況,沈憂之怎麼說也是太宗嫡系子孫,如今又掌控了京畿重地,承認他登基的合法性,並不算什麼天理不容、破壞法統的事。
當然,歸根到底,一切的關鍵還是人心向背。
人心在李唐,所以沈憂之奪位之變並不會引起天下譁然。
天下百姓認可的,還是那個強盛的李唐,而不是武周。
正因如此,朝中的李唐派勢力即便受到武則天無數次的打壓和清洗,依舊不斷壯大。
武則天殺了一個,卻又招進來一批,根本就殺不完。
爲了光復李唐,無數臣子像李昭德那樣冒死建言,請皇帝還政於太子,甚至像李規那樣,爲了保住李顯的太子之位而慷慨赴死。
如今終於有李氏皇族能站出來振臂一呼,高舉復唐旗幟,那些李唐派自然是翹首以迎。
這背後的情況錯綜複雜,而狄仁傑卻能在轉瞬之間就想明白,確實是神思如電,天下無雙。
沈憂之也不禁讚歎道:“狄閣老才思敏捷,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理清背後的來龍去脈,當真令人驚歎!”
一般人就算聽別人親口講述一遍,都不一定能快速理清前後的因果,狄仁傑卻只在自己現身後的片刻之間就串聯了所有,這份縝密的思維,實在是超乎常人!
如果自己不是事事把握先機,加上十幾年的推敲、謀劃,還真騙不了狄仁傑這一回!
換句話說,沈憂之憑藉先知先覺的巨大優勢,加上二十年磨礪只爲最後一劍,這才令狄仁傑誤判一回,足可見他心智之奇絕。
要知道,到最後這一步之前,沈憂之從未顯露過自己的目的,一直安分守己地幫助狄仁傑破獲懸案。
這樣一個沒有絲毫破綻的人,即便機敏如狄仁傑,也沒有懷疑的理由。
就像沒有人會無端地懷疑自己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一樣。
現在,狄仁傑想明白了,可屋內的其他人卻還在雲裡霧裡,根本鬧不明白現在的情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