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黃歇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黃氏,名歇,號春申君,戰國楚國人(今湖北武漢)。

平原君派門客去楚國拜訪春申君,被安排在上等客館住下。第二天一早,大家收拾一下,準備去相府。

帶頭的門客說:“兄弟們,亮傢伙,別給咱們的主子丟臉。把最好的衣服穿上,玉佩呀、金鎖呀、寶劍呀全掛起來,寶石簪子(簪念‘贊’,第一聲;古代男女都插,用來固定頭髮,好的用金、玉所做,甚至上嵌名貴珠寶等)全插頭上;有多少插多少!一定要讓人知道,做爲平原君的門客,是多少風光和牛叉呀!那個誰誰誰,你先去看看。”

沒多久,那個誰誰誰回來了:“頭,我要實話實說嗎?”

“廢話。”

“剛剛我在外面,看到對方的門客正在去相府。”

“這很正常呀。”

“可他們坐着勞斯萊斯,哦,不是,是高頭大馬車,頂着黃金紫晶帽,穿着綾羅真絲衣,好像腳上的鞋都嵌滿了珍珠。我一看,趕緊裝做打醬油路過的,轉身就回來了。”

“你做得對!算了,兄弟們,都卸了吧。做人還是低調點!”

選自《史記•春申君列傳》。

黃歇的黃氏,來自於古老的黃國(今河南潢川縣一帶)。黃國的先民早在夏朝之前就有了,在夏朝之初就已建國。因爲是東夷的後代,所以早期稱黃夷,是九夷的一支。

它一開始就很強大,曾經還和夏朝打過仗。在之後的近千年裡,它一直在東南方逍遙着,直到周朝建立,打不過人家,就歸順了。

在歸服周朝後,由於楚國的崛起,它又和楚國對着幹。不過最終還是沒打過,在楚成王時它被滅了。其王族子孫及國民,就以國爲氏,流傳下來。黃歇據說就是黃國王族的後裔。

插一下。上面所說的“九夷”,是周朝及之前,對東方各部落民族的稱呼。其它還有八狄、七戎、六蠻,分別指北方、西方及南方的各部落(和上面的東夷、南蠻等稱呼相通)。

當然,這裡的數字是泛指,並不是真的只有這幾個,而且具體是哪些部落,現在已不可查了。另外,當時也用九夷、八狄、七戎、六蠻來代指四海,就是世界各地。

雖說是王族後裔,但國都滅了,再怎麼裔都不管用了。不過,黃歇的家境可能還不錯,再加上他小時候很聰明,讀了很多書。

長大後,他又四處遊歷,拜師求學,所以知識廣博,口才還很好。大約在楚頃襄王時,他擔任了左徒一職(屈原曾經就當過)。

前些年,生活還平靜些。但到了黃歇35歲左右,白起來了,然後,楚國就要生要死的。國都被佔,楚頃襄王遷都,屈原跳江。不得已,楚頃襄王只好派黃歇去秦國求和。

黃歇運用他清新脫俗的口才,把秦昭王捧得舒舒服服、迷迷糊糊的,就和楚國講和了。爲了表達誠意,楚國派黃歇陪着太子熊完(就是後來的楚考烈王),去秦國做人質。

之前說過,戰敗國的太子人質,待遇很差的;聽着名頭大,實際像根草。所以黃歇一邊努力維持和秦國的關係,一邊悉心照顧太子並安慰着他那脆弱的心靈。

就這麼一晃九年過去了。期間范雎來到秦國,被任爲客卿,之後又當上相國。黃歇常和他來往,兩人產生了良好的感情私交(當然,更多的是金錢)。然後,楚頃襄王突然病重。

熊完聽說後,頓時急了。要趕緊回去,不然別的王子趁機登位,哪怕自己是太子,到時黃花菜也涼了。於是他讓黃歇向秦昭王申請探親假期。

這秦昭王是綁票慣犯,而且還很有職業素質,就是不給錢,打死不放。這到手的鴨子怎麼能讓它飛了!沒批。 Wшw¤tt kan¤¢ Ο

黃歇一看,不行,秦昭王向來有綁票癮,輕易說不動他,得另外想轍。於是他讓熊完喬裝成車伕,偷偷先逃回楚國,自己則扮做太子,留了下來。

估摸着太子已經到了楚國,他這才晃晃悠悠跟秦昭王說,太子已經回楚國了,現在只剩我一個;我欺騙大王不對,所以,要殺隨便;當然,不殺更好。

秦昭王氣得,不想死你就明說嘛,還不殺更好!想得美了你!還是要殺黃歇。多虧了有私交的范雎,幫着說好話,黃歇這才免於一死,被放回楚國。

此時,楚頃襄王已經嗝屁,楚考烈王正式即位。爲了回報這麼多年撫慰心靈和捨命相救的深厚感情,他立刻任黃歇爲相國,並封他爲春申君,將淮河以北的十二縣賜給他做封地。兩人的春天都來了。

三年後,長平之戰爆發。再一年,邯鄲被圍,一圍就是兩年多。趙國實在撐不下去,派平原君趙勝來楚國,請求援助。

然後就是毛遂在酒席上,武力恐嚇楚考烈王(下篇會說),戰戰兢兢得到援兵。當時春申君肯定也在場,估計也被嚇壞了;這春天還沒過完,就差點跳到寒冬去了!之後由春申君統領楚軍,和信陵君魏無忌一起,打退了秦昭王。

邯鄲解圍的第二年,春申君又帶兵滅了魯國。禮儀之邦、鞠躬最棒、以周朝爲榜樣的魯國,終於滅亡了。很湊巧的是,這一年,也是東周被秦昭王滅了的一年。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滅亡之門)。

而春申君也憑着這兩戰,名震諸侯,聲望達到了頂點。之後他也和孟嘗君(此時已死二十多年了)、平原君、信陵君一樣,開始大量招收人才,收養門客。

據說做他的門客特幸福,不僅吃得好,住得好,還穿得特高檔(當然,是上等門客)。然後就有了開篇所說的,平原君的門客想顯擺,結果一對比,頓時沒了脾氣。

接下來的十幾年,楚國都是春申君的天下。這期間,荀子又跑路到楚國,春申君安排他做了蘭陵縣令。宋玉可能招惹了他,被罷了官,過苦日子去了。而秦國那邊秦始皇登位,以呂不韋爲相,蒙驁爲帥,主要攻打韓、魏、趙,楚國倒沒什麼事。

唯一一次大的戰事,是信陵君率領楚、趙、魏、韓、燕五國聯軍打秦時,春申君也派兵參與。爲此,他還獲得了難得的一枚NBA冠軍金戒指,哦,不是,是合縱攻秦的勝利金戒指(只有兩次勝利,上次是之前孟嘗君帶領的。不過這次只打到函谷關,沒打進去)。

合縱攻秦勝利的第四年,信陵君去世(平原君也死了八年了),蒙驁又開始大打出手。

好吧,說下蒙驁,他被冷落很久了。其實他並不比那四大名將差。

他也是戰國名將,原來是齊國人,後來投奔到秦國(就是在把田單賣掉的齊廢王時期;這傢伙,真沒救!)。早期時,他作戰就很勇猛,不過在白起的光輝下,他並不顯眼。當白起被賜死後,蒙驁就成了秦軍的頂樑柱。在他之後,王翦纔開始發飆。

他一生戎馬,屢立戰功,打下的趙、魏、韓的城池,有近百座,比白起還瘋狂(白起打下七十多座,不過人殺得比蒙驁多)。他唯一一次失敗,就是信陵君的這次合縱攻秦。可能因爲這個,他纔沒被評上戰國四大名將。

另外,他的兒子蒙武和孫子蒙恬、蒙毅,都是秦國了不起的將領。尤其蒙恬,不僅爲秦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更是大破匈奴,打得匈奴幾十年不敢吭聲(比李牧還狠)。他這一家,和王翦一樣,可謂是世代名將之家。

當時的蒙驁,可以說是所向無敵的(此時李牧還在邊關和匈奴、燕國玩,兩人並沒交過手,不過即使交手應該也不差。而且這時蒙驁已經七十多了,而李牧才四十多,有年齡優勢)。幾個國家一看,這樣下去都得完蛋,於是在兩年後,由魏國倡導,組織了最後一次合縱攻秦。

這次合縱讓楚考烈王也風光一下,學他爺爺楚懷王,擔任“縱約長”。他派春申君統領楚軍,任命趙國老將龐煖(念“宣”)爲聯軍主帥,又帶領那五國來打秦國。

吸收了之前的經驗,這次他們繞過函谷關,直接深入到秦國內地,一直打到離秦都咸陽只有七十多裡的蕞地(蕞念“最”;今陝西臨潼北)。

此時蒙驁還沒趕回來,不過呂不韋不僅經商、寫書的能力不錯,軍事也有兩把刷子。他瞄着楚國是幾國中的大佬,就逮住機會,先拿它開刀,派兵突襲了楚軍。

楚軍頂不住,先行撤了。其它國家還是那德性,本來心就不齊,現在楚國一跑,大家立馬就散夥了。最後一次合縱攻秦以失敗告終(幾年後還有一次楚、趙、魏、燕四國,要搞合縱,結果被秦國的姚賈破壞,沒組織成,所以不算)。

由於楚國先跑,春申君負有主要領導責任,所以這次攻秦失敗後,楚考烈王對他有點埋怨,開始疏遠他。不過他還是接受春申君的建議,將國都從陳郢遷到壽春,離秦國更遠些。

而春申君也會看臉色,主動申請把原來淮北的封地退掉,改封到江東吳地(今長江三角洲地區)。之後雖然他還任着相國,但一直住在吳地,也離楚考烈王遠一些。

三年後,楚考烈王病世,楚幽王即位。春申君去王宮奔喪時,被大臣李園設埋伏刺殺了。

關於這個楚幽王,也說一說,他的身世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紅火的宮廷狗血劇。

據說楚考烈王早期沒有兒子,很着急,春申君也跟着急。只是這事他實在幫不上忙,雖然很想幫。

他有個侍從叫李園,原來是趙國人,心機深,把妹妹獻給春申君。等到他妹妹有身孕了,李園就勸春申君,把妹妹又送給楚考烈王。之後生下的兒子,就是楚幽王(完全就是秦始皇身世的翻版)。

在楚幽王即位後,李園怕事情敗露,又想獨攬大權,於是就派刺客把春申君幹掉。

這個說法在《史記》和《戰國策》中,都有記載,所以現在真僞難辨。不過根據楚幽王及他幾個弟弟的事蹟、年齡來看,又有點與史不符。這個,本人不做考證了(那你提了幹嘛!)。

春申君是四公子中,最有能力的,也是最有權勢的,比孟嘗君他們都牛。他雖然不是王孫公子,但憑着才能出衆,個人奮鬥,最後爲相封君,並在相位長達二十五年,權傾朝野,名顯諸侯,所以當時就有“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之說。

但是,他也是死得最慘的。孟嘗君和平原君是天年而終,信陵君是花天酒地而死(這個死法個人比較能接受。好吧,這種想法也要不得!),只有春申君是被謀殺,還身首異處,被滿門抄斬。怪可憐見的。

不過,春申君在吳地時,疏通河道,開挖渠塘,使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裕,爲當地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所以當地百姓世代感激他,爲他立廟建祠,還紛紛用他的姓氏或號,來給地方命名。

現在上海的別稱“申”,就是取自於他的號。另外,上海的黃浦江(也叫春申江)、春申塘、江蘇江陰的申港、君山等,據說也都是爲了紀念他而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