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

(兵家)

孫子

(此孫子,非彼孫子)

孫子,即孫武,約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春秋齊國人(今山東惠民),兵家鼻祖,被譽爲兵聖。

由薩謬爾•格里菲斯翻譯、牛津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的平裝本《孫子兵法》,常年踞亞馬遜網上銷售排行榜之首。

美國陸戰隊指揮官凱利將軍將《孫子兵法》列爲部隊的年度讀物,要求每個陸戰隊員必須閱讀。

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將《孫子兵法》列爲必讀參考書。

日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兩個支柱,一個是美國的現代管理制度,一個是《孫子兵法》的戰略和策略。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運用《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在商場競爭中獲得巨大成功,使中國的海爾走向世界。

在國外許多機場的書店櫃檯上,都擺有《孫子兵法》,並常看到有人在翻閱《孫子兵法》。

以上摘自網絡(所以不太確定!)。

說這些,不是說外國人看重什麼,我們就要看重什麼(外國現在還死命宣傳道家和儒家呢),只是想從側面告訴大家《孫子兵法》的重要性。崇洋媚外的大帽子先別扣。

中國古代其實有許多燦爛寶貴的文化遺產,是需要我們去努力探求和繼承的,不要不動腦子地就全盤否定。當然,也不要一味盲目地推崇,更不要流於表面去糟蹋。

另外,必須要提醒一下。近代以來,西方一直都在對中國進行着各種各樣的文化侵蝕和誤導,如極力宣揚道家文化、西式民主、宗教思想、利己主義、扭曲的價值觀,甚至是變態的審美觀等,用心是極其險惡和無恥的。這也是我們要高度警惕的。

孫武祖上很闊氣的,原是舜帝的後代,建立過陳國(所以其後裔爲陳氏)。後因王室內亂,孫武的先祖逃往齊國,改田氏,在齊國依然很牛。到他爺爺時,因討伐莒(念“舉”)國有功,而被齊國的齊景公賜孫氏,從此他這一支族就姓孫了。

說說齊國。

齊國是姜子牙於公元前1045年建立的,一開始就挺強大。三百多年後,當時的齊僖(念“嘻”)公就小稱霸了一次。到了他兒子齊桓公,任用管仲爲相,更是成爲了公認的春秋五霸的第一位。

但是在齊桓公還未死時,王位之爭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幾個公子哥打得熱火朝天,連老爹死了都忘了去埋,結果屍體都長蟲了。想想齊桓公生前獨霸中原,死後卻暴屍房間,這怨念得多大呀!

之後近百年內,王室仍舊內鬥不止,不是兄弟相殺,就是叔侄互砍,使齊國國勢一落千丈,政權也慢慢被幾個卿大夫掌控。

卿大夫,是諸侯國君之下的官職稱呼,卿的地位要比大夫高。他們一般由王室成員或功臣及其後代擔任。所以,除了功臣,那些卿大夫其實大都是堂親關係的親戚。而爲了利益,他們也常常打來打去,甚至還把同是堂親的國君那一族幹掉,親戚都變成了最兇狠的人。

這樣說,那些正在幹架的親兄弟表示不服。好吧,當我沒說。

這裡必須指出,有關春秋戰國時的書籍裡,經常出現父子、兄弟、叔伯侄互相砍殺的滅絕人倫的血腥事件,而這些事件大多是真實的,這是今天我們決不應該再發生的事情。

到了孫武出生時,如上所說,幾個卿大夫又自己火拼起來,後來連孫武的爺爺、叔伯公也加入羣毆。雖然當時有晏嬰(晏念“雁”;小學課本里《晏子使楚》、生成了成語“南橘北枳〈念‘止’〉” 、拒鑽楚國 狗洞的那個晏子)任相國,但也無能爲力。

由於孫武整個家族勢力很大,所以孫武小時候倒是沒受什麼影響,過得無憂無慮,還飽覽羣書,受到良好的教育。

大約20歲時,他離開家鄉,出去闖蕩歷練。據說他曾到過上古(夏商時代)東夷文化發祥地的山東蒙山求學,併到處考察歷史古戰場。

這期間,他爺爺因有功而改姓孫。在改姓的第二年,孫武回到齊國,開始研究戰爭兵法理論。來年,他還結了婚,解決了人生大事。

六年後,齊國又內亂。爲了不被牽涉到,在父親的支持下,孫武帶着妻兒遷往吳國,開始了在吳國的生涯。

孫武走後,他的叔公田乞慢慢掌控齊國國政,並於百年之後,由他的玄孫田和取代了原來的呂氏齊國(姜子牙建立的),自己做了齊國國君,歷史上叫“田氏齊國”。姜子牙建立的齊國到此玩完。

這裡說明一下。姜子牙是姜姓,呂氏(所以叫呂氏齊國),名尚,字子牙,其大名應該叫呂尚或呂子牙,只是後人以訛傳訛,叫成了姜尚或姜子牙。說得不好聽點,其實這是在罵他,因爲在秦漢之前,姓是女人才用的。

秦始皇也是,他是嬴姓,趙氏,名政,真正名字叫趙政,叫秦政也還湊合,但叫嬴政就不大對了。

在吳避居期間,孫武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天賦,最終寫成了《孫子兵法》。與此同時,他還結識了苦命的伍子胥(念“需”;好吧,其實當時他已當官了,不太苦了;下冊再說),成了好友。

在孫武剛到吳國那一年,吳國發生了著名的“專諸刺王僚(念‘遼’)”事件。吳國的公子闔閭(念“河驢”!罪過罪過!因爲和“閭”的讀音一樣的常見字,只有“驢”),派古代四大刺客之一專諸(這專諸下冊也有專篇介紹),把他堂兄弟吳王僚給殺了,自己當了吳王。之後他重用伍子胥,並招賢慕士,廣納人才。

於是在32歲時,由伍子胥引薦,孫武被請出山,擔任吳國的將軍。據說剛開始時,闔閭爲了測試孫武的能力,作賤把最寵愛的兩位美姬送去訓練,結果被孫武殺了,讓他肉痛了好一陣子。

之後,孫武和復仇的伍子胥帶領吳軍,多次打敗楚國軍隊,奪得大片領土。並在八年之後,他和伍子胥以三萬吳軍,千里奔襲,攻佔楚國從不曾被敵侵犯的都城郢(念“影”)都,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從此得以名揚天下。

楚國人先別哭,二百多年後國都還要被白起再踐踏一次(不過不是同一個地方,楚國之後遷都到別的地方了)。

再十年後,闔閭在和越國的爭戰中,重傷而死。孫武又輔佐夫差,爲吳國重創過越國和晉國,對吳國的強盛和稱霸中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62歲時,好友伍子胥被夫差所殺,孫武心灰意冷,於是退隱山林,最後終老吳地。

孫武文韜武略,深謀遠慮,精通兵法,料敵若神。他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扁小越,幫助弱小的吳國在短短時間內,就成爲春秋霸主之一。

不過,更讓他之後盛名遠揚的,是他所寫的《孫子兵法》,全書共13篇。

它是中國現存最早又最完整、最系統的兵書。它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闡述了戰爭的規律、作戰的戰略原則、對敵的戰術技巧和方法,以及軍隊的組建和後勤工作等,體現了一整套完整的軍事思想哲學體系。

它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有極爲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在西方被譯作《戰爭的藝術》,並被譯爲多國語言流行於世界各國,另外在政治、經濟甚至體育等許多領域中也被廣泛運用。

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兵者詭道”、“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念‘帶’)”、“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等等,都是出自其中。

兵家,是指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其對戰略戰爭的研究內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

多說幾句。

《孫子兵法》在國外非常受重視,甚至連兒童版的都有,很多小孩子都會看這本書。而在我國,它卻幾乎無人問津。這是我們文學工作者的過錯,和國外相比,我們做得很不夠。

分析一下其在國外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書的內容、譯者的能力,就主要是版本的問題。

各種版本概括起來大致分兩種。一種是非常簡單,很薄,很容易看懂,不像其它的古典文籍,又騷又硬,這適合一般人。一種則是非常詳細全面又精深艱澀,而且很厚,比幾個磚頭還厚,適合高端霸氣骨灰級人物。

這是很值得我們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