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聞聲見人

公元二世紀末的最後十年。

燕北那會兒不興這麼個叫法,他管那個時代叫做中平六年。

見識過冀州的安居樂業與繁華,整個遼東郡就好似漢帝國疆域上東北角的一塊傷疤,被高句麗啃去一塊,留下這一片好似茫茫的曠野。

城外十里,有館名招賢。在十幾日前方纔建好,這座招賢館是沮授一手促成的,若單憑燕北,只怕他是斷然想不出這種主意……儘管他的確能夠做到禮賢下士,像他這種求賢若餓狼的人,爲達到目的能夠不擇手段,別說下士,就算下他自己都不是問題!

王烈與邴原的即將到訪,在燕北眼裡是絕對的頭等大事。

因爲沮授說了,這倆人是遊學過許多地方的大賢者、大名士。若能得到他們的幫助,遼東一定會比現在好上不少,何況,郡府正是用人之際。

雙馬並騎趕至招賢館,如今的館內有一多半還正在興建,周圍有上百個郡府徵募的民夫正在搬運木石,就算已經建造好的那一部分也髒兮兮的滿是塵土……燕北與沮授面面相覷,這,這能拿出手接納賢者嗎?

說是招賢館,其實相當於一個村落一般,由四處宅院組成,有用來接待的、有僕從休息的、賢者住宿的、還有廚人做飯的地方。只不過如今只有接待的木屋被搭建好而已。

“主公不必擔心,想來賢者名士是不會在意這些事情的。”沮授擺手命人將館內打掃乾淨,這纔有些擔憂地對燕北說道:“只是主公千萬記住,名士愛惜聲望,即便您想要招攬他們,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用大義來勸說卻絕不能以財貨來誘惑,否則只怕名士當即便會拂袖而去啊。”

燕北點頭,心知這是沮授怕他言行粗鄙激怒了那些名士,一時間也揉着下巴道:“公與,說實話我也有些擔憂,燕某的名聲不正,我倒不是怕他們瞧不起我,瞧不起我是沒什麼關係的,我只是怕因爲燕某在這兒,讓他們覺得好像是效忠於我……名士難道不會愛惜自己的羽毛嗎?”

說白了,畢竟他以前是叛軍,即便如今重新歸漢也是一樣。別人不會因爲他們現在的官職便忘記,他們也不會忘記。

沮授卻搖頭誠懇地對燕北寬慰道:“在下並不認同將軍所說的話,授以爲正因將軍從前被夾裹反叛,如今卻棄暗投明纔是您值得追隨的原因,您千萬不要因爲這些便妄自菲薄,單是您的作爲,這天下能超過您的便已經沒有多少人了!”

天下起兵反叛者何其多,誰人能得善果?涼州征伐不斷雄起豎夫幾何,身死人手者又有多少?益州的馬相趙抵、長沙的區星,再早些還有張氏三兄弟,還有先前的幽冀二張……那麼多的叛軍,又有誰能強過燕北?

想要身死人手,這個太容易;可若說在叛軍中活下來就比較艱難了;像現在仍舊還能維持叛亂的也不過韓遂馬騰二人而已,而幽冀二州參與叛亂活下來的也不過是張純與燕北兩人,這完全就是燕北的功勞。

況且燕北不僅僅是活了下來,使所有兄弟在州府的承認下取得遼東郡,最後自己功成身退爲護烏桓校尉,在沮授看來這便是燕北的能耐與取捨。

舍了太守之位任憑州府擇選,這是何等的胸襟?

他們名爲主從,實爲知己,這不正是燕北受人欽佩的結果。

聽了沮授有些近似恭維的話,燕北輕輕點頭,“你說的對啊,你們與我一同是因爲追隨與我,而他們並不需要追隨我,只要能讓他們爲遼東出力便是了,燕某隻需流露常態便是……不過話說回來,畢竟公與你纔是遼東太守,等那二位到了,燕某僅陪爲末坐便是,主要還要靠你來勸說他們。”

“將軍放心。”

沮授這麼說着,心裡卻再想,以後即便再有賢人投奔,也還是不要專門告訴燕北禮賢下士了。自家主公並沒有其他身居高位的人可能擁有的高傲。想來也是難得……經歷這麼多的風雨,燕北卻還像他剛結識時那般模樣。

這對現在他們所處的環境而言是個好現象,一個不倨傲的首領能夠俘獲賢才的心,但長久來說,對燕北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種心態也從側面說明了燕北還沒有真的做好準備成爲一名上位者。如果僅僅如此,那麼他們今後可能就止步於此了……誰會接受這樣一個帶着些許閒雲野鶴心思的首領呢?

不過沮授並不爲此感到擔心,他知道燕北的心思已經從小富即安開始變化了。

董卓進京的事,給了他很大觸動。

“公與,別愣着了,咱們把從人都打發走,便清掃一下還有些塵土的地方吧。”燕北拾起民夫落在屋裡的掃帚,叫上沮授一同從館內向外面清掃起來,“喲,這裡好多的土。”

小半個時辰過去,燕北將整個招賢館中清掃一新,方纔放下掃帚吩咐人手去便聽騎手傳報,從汶縣那邊過來的車馬已經到五里之外,燕北與沮授面面相覷,沮授急道:“他們怎麼這麼快就來了!”

二人如今身上皆是浮土,即便拍打之後仍然有些痕跡,宛若下地的農夫一般,這哪裡是接待賢人的禮節?

“事已至此,多少咱們也是爲他們清掃才弄得這般狼狽……無妨。”燕北這麼說着,他並非是寬慰沮授,他心裡就是這麼想的,不然如何呢?“現在回去換衣服已經來不及了,就這樣吧。公與,待會看你的了!”

沮授面色凝重地點頭,他不想燕北那麼輕鬆。他在早前便聽說過邴原‘龍腹’的稱號,更是欽佩王烈的學識。但他卻從未想到會見到他們二人,如今更是要勸說他們爲遼東盡份才華,那王烈連三個公府同時徵募都不在意,他心裡如何能不緊張?

何況他纔是遼東太守。

五里路沒多遠,不過片刻便見到兩什騎手護送着兩輛馬車緩緩而來,燕北與沮授並排立在招賢館之外,便見爲首的孫輕遠遠地打馬而來,翻身跳下拱手道:“將軍、沮君,人我給送來了。”

“怎麼親自來了?”燕北遠遠地望見孫輕過來臉上便帶着笑意,臨近了更是說道:“我還以爲你會派個親信過來呢。”

孫輕一向尊敬燕北,當即抱拳說道:“屬下知曉遼東正是用人之際,縣中來了兩位大賢自然嚴加護送,讓下面人去做不放心,便自己跑着一趟,鹽場與水寨還有些事要將軍定奪,正好來一趟。”

“哎,那就等晚些了去家裡談。”燕北應下,鹽場與水寨都是要緊事務,更何況孫輕的妻兒與丈人都在襄平,當即說道:“正好瞧瞧你家小子。”

孫輕笑着,見車上二人下車過來,便引着兩位中年人對燕北說道:“將軍、沮君,這位長者爲平原王彥方;這位是北海邴根矩;二位,這是遼東太守沮公與,這是燕將軍。”

燕北沒有無力地打量兩位名聲在外的賢士,只是粗略地看了一眼,王烈看上去年過半百卻精神爍爍,頗有幾分老當益壯之感,邴原則眉目方正,衣襟一絲不苟、冠帶端正無比,看着就像沮授口中的那種道德楷模。

“在下燕北,見過二位賢者。”

“學生沮授,見過二位前輩。”

王烈與邴原輕聲應下,眉目之間不存在燕北意料中的傲慢與輕視,反倒是二人躬身行禮道:“您就是遼東的燕將軍,多謝閣下派遣走軻將我等接至遼東。”

卻沒想到,這兩位居然是被燕北的部下接來的,這對燕北而言可是個好消息,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燕北連忙扶起二人擺手引道:“二位遠至襄平車馬顛簸,還請入館中歇息片刻,請進。”

當下,燕北便與沮授領着二人入館內,孫輕則帶兩什騎卒在館外侍從。

“老夫雖是鄉野之人,卻也聽到過燕將軍之名號。”

入館,分席而坐,還是王烈率先開口對燕北說道:“將軍似乎,和傳言有幾分不同。”

不單單是燕北打量他們兩人,他們又何嘗沒有對燕北有幾分好奇呢?甚至在來的路上他們心中還有幾分忐忑,擔憂燕北這個叛軍出身的草莽徵召他們過來是想做什麼,甚至有些擔憂方纔從中原那邊的混亂中脫身,千萬不要轉眼就投入遼東這個虎穴當中,不過此時看來,燕北似乎是個很好說話的人。

燕北臉上帶着矜持的笑意,他已經習慣人們一見到他便會說自己與傳言不同,先前的劉虞是這樣,如今的王烈也是這樣說,於是他溫聲說道:“前些時日也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這樣對燕某說過,不過在下還是想聽聽長者的教誨,您聽說的燕某……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王烈擡手抿着鬍鬚,卻並未接過燕北的話去說,而是笑道:“那不過是些鄉里傳聞,說來也無甚意義,不過這一路上老夫看到聽到將軍在遼東的許多作爲,所以想問問將軍,您對治理遼東這塊土地有什麼想法呢?”吞精百發女優也失敗!上原亞衣挑戰...!!微信公衆:meinvgan123(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四十七章 文遠蓄鬚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百三十三章 體面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
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四十七章 文遠蓄鬚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百三十三章 體面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開城迎人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子龍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九十八章 一鍋爛粥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六十二章 徐州兵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四十九章 關呂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