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

興和五年的農忙之後,邯鄲近畿又進入大興土木的時期。

受封趙王已有幾年的燕北在收到孫氏出逃海外的消息後才終於找到一點近似高枕無憂的感覺。這倒不是說孫氏對趙王的威脅有多大,實際上孫氏一直以來對趙國都沒有什麼威脅,不過是割據一地的小諸侯罷了,恰恰是因爲他們人畜無害,才讓燕北覺得逼走他們是一件好事。

江東畢竟地處東南,而燕氏的主要敵人劉備與曹操則位於西南,兩面作戰對輜重運輸帶來的壓力極大,如今孫氏兵敗流亡海外,意味着揚州重歸中原治下,燕氏又多了一個後方產糧的州域。

揚州種米很好,雖然東南一直以來沒有多少百姓,也比不上中原交通便利,但因多年無大戰事,州中百姓務農不曾發生像北方很多地方因戰事導致田地荒蕪的事,故而揚州糧食產量甚至可以比擬中原。

這便爲燕氏形成了司州補給益州馬超、趙雲軍;揚州向荊州張遼部以水路輸送補給、兗州西部與荊州北部向張頜軍輸送補給的輜重運籌,進一步減輕趙國壓力。 wωw⊙t t k a n⊙Сo

今年燕北照例派出兩支軍隊,一支是已經有出塞經驗的太史慈部由幽州出關,沿途穩固亭塞,向西征討步度根;另一支便是麴義所率的徵西域軍,肩負着收拾宋建與帶張魯以道教西傳的使命進入涼州,向西域進發。

這纔不過剛走了倆月,陳羣便已經在涼州向燕北接連送來四五封書信,坦言涼州輜重壓力極大,希望能減少對趙雲部的補給。想來也是,涼州原本便是苦寒之地,即便歸屬燕氏後,朝中也沒有能力在涼州做出太大改變。陳羣能夠管轄好漢羌雜居的涼州刺史部便已實屬不易,涼州本土的百姓飯都吃不好,他又能從哪裡弄來供給麴義軍西征的糧食。

涼州最多隻能擔當糧道的責任,兵糧的出處,還是要靠司州的屯田。

其實漢朝最早出現屯田的地方是伏波將軍馬援屯兵涼州時的軍屯,不過如今早已衰敗,就算供給涼州各地的郡兵尚且有所不足,更何況麴義的徵西軍呢?如今趙國所擁有的屯田真正成規模的僅有一處,那就是過去最富庶的關中之地。

最早燕氏在遼東乃至幽東四郡屯田,但後來因田策的衝擊,軍屯都被分給百姓,如今燕氏在遼東也沒多少自留地,更別說屯田了。倒是過去寸土寸金的司州,因爲董卓遷都致使司州大亂,反倒被燕北鑽了空子,最好的田地無人耕種,全都便宜了他。

後來發黑山軍民、白波軍民至司州,乾的便是屯田的活計。到如今,司州除了留下不到三萬的軍隊,當年調往關中三十萬軍隊皆成了耕作的百姓。倘若在燕北統治幽東四郡時期,猛然給他三十萬軍隊,他必然喜不自勝,但到他統領幽冀,再拿出這三十萬又白波、黑山組成的軍隊,說實話他看不上。

燕北的軍事思想一直在變化,早年用的是自己手下的老兄弟,姜晉王義他們懂得還沒他多,招兵練兵乃至行軍打仗全都親力親爲,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出色,但也不覺得自己有多失敗,因爲沒有比較。

可到了後來就不是這樣了,自麴義練出精兵在他麾下南征北討,他是眼看着一支能比肩先漢鼎盛時期的軍隊在自己治下誕生,何況酸棗會盟看遍了天下諸侯,再去看黑山白波的亂軍,他哪裡還會看得順眼。

黑山白波的兵,用他們打打順風仗還行,但凡與諸侯對戰作爲主力,很難得心應手。但不得不說,雖然打仗不行,讓他們種地屯田卻是一把好手。

但就算這樣,司州的田地也在百姓購置下沒留下多少,交與馬超的軍糧全靠賦稅支撐。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燕北並不明白荀悅的田策究竟好在哪,他只是覺得將田地分給百姓能夠最大限度上爲他減輕耕作的人力負擔,讓更多軍卒成爲職業武士,不必因耕種農事而耽誤戰事。爲此放棄廣袤田地所帶來的錢糧,在燕北看來是值得的取捨。

但直到燕北走到如今地位,他才真正明白荀悅田策的初衷與深意。

爲了幫他打仗?狗屁!

田策的真正目的是藏富於民,遏制土地兼併後控制百姓與豪右的差距,把原本屬於豪強、大族的田地拿出來大部分交給百姓,這便使得百姓大多有餘量餘錢,生活富足之後開始讀書識字、習武學御。當燕北順着這個思路向前看過去,便能夠見到十分光明的未來。

各地縣學、郡學、州學乃至太學都將迎來更多的諸生學子,普通黔首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手有餘財,華貴衣物與裝飾工藝品的價格將上升,士人家庭很有可能會在宗族中尋找不成器的子弟經商從賈事。

燕北覺得,對商賈所收的稅,應該再多一點。即使再多一些,將來也很難抑制人們從商的熱情。另一方面,匠人、手工學徒的比例也會增多,這件事看起來倒是好事。

從坐榻上起身的趙王嘆了口氣,他過去做過商賈,還並非其中翹楚,他所能想到的那些精明的商賈自然也能想到,所以想必明智的商賈如今便已在鋪設商路了。

不過燕北比別人掌握更多的力量,他不能阻止旁人取利,但他能決定旁人在什麼地方取利——趙國所謂的大興土木,並非建起什麼沒用的觀臺,而是要在邯鄲與長陵之間修一座州市,爲往來行商的商賈集散貨物。

行商的買賣人未必總能賺到錢,但收稅的永遠都能賺到錢。

燕北的面前有一副諸州輿圖,輿圖上被他放着幾尊酒器,在酒器下壓着的,便是他預計的諸州所開州市,今後將是一州最大的商市;州市之下開郡市;郡市之下開縣市;縣市之下開鄉市;如此一來,取消關防商稅,市稅必然會爲國中取得更多錢財。

這比先帝買官賣官快多了!

當國庫中的錢幣堆積如山,他便能爲天下做更多有用的事。

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
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十章 渤海水戰 先別訂閱,明天修改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四章 張天子頭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九章 獨自西進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五十六章 鮑信被俘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八十章 白馬之士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