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

朱贊儀見到熙怡和李莎兒同時出場的時候吃了一驚,不過馬上收斂了表情,躬身行禮;允熥答應一聲,熙怡和李莎兒還禮。

隨後交王妃陳麗萍先拜了兩拜,給允熥和熙怡、李莎兒奉茶。說實在的,在接過她的茶的時候,允熥相當不習慣。即使按照中華傳統的計算方式,他也遠遠沒有到該被新媳婦奉茶的年紀。恍惚間他都以爲自己已經三十大幾了,愣了愣才反應過來自己只有二十六歲,連二十八蓄鬚都沒到,即使按照這個年代的標準,也是個年輕人。

反應過來的允熥依照章程賜予陳麗萍棗、慄,熙怡和李莎兒各賜予手鐲和玉佩,陳麗萍再拜兩拜,行禮完畢退出;李莎兒看了看允熥,也拉着熙怡出去了。

朱贊儀鬆了口氣,笑道:“叔父,侄兒還真是不習慣這樣。”

“慢慢就習慣了。”允熥笑道:“就是叔父不讓你娶她,你也要娶一個正妃的,正室空懸不像話。”

“倒不是這個。”朱贊儀道:“叔父,陳麗萍她是安南人,我很擔心她會偏幫當地人。”

“以後沒有什麼安南人不安南人得了,”允熥說道:“不論什麼人都是你的子民,你口頭上可不許再說什麼安南人,也嚴禁百官說。”

“侄兒知道了。”朱贊儀笑道:“侄兒明白。”

“就在來見叔父前,侄兒剛剛看到從乂安城傳來的摺子,有一人名陳頠,自稱是陳朝後裔,造反反對侄兒呢。”

“此人還已經自稱皇帝,年號簡定,帶着幾千人四處攻打縣城。侄兒已經下令何榮帶兵平定叛亂了。”

朱贊儀心裡沒把這當回事,隨意告訴了允熥。

可不成想允熥對此極爲重視,馬上問道:“此人在何處造反?名號如何?所持武器如何?”

“叔父,一個小小的造反,哪裡值得叔父這樣認真?”朱贊儀說道。

“你是不知道這些吧。”允熥說道。

“這樣芝麻綠豆的小事侄兒何必知道的如此詳盡?叔父不是教導侄兒不要把着權不放,對大臣知人善任麼?侄兒這就是遵循叔父的教導。”朱贊儀說道。

“有陳朝後裔造反可不是小事!”允熥十分認真的說道:“贊儀,你可絕對不能對這樣的事情不在意!”

“陳朝在此地爲君近二百年,還兩次打退蒙人進兵,已有正統之名,願意毀家紓難相助陳朝的士紳不多,但心向他們的不少,絕不會配合大軍進剿。”

“而大軍畢竟來到安南的時日短,若是這個名叫陳頠的見戰事不利撤到山林之中,沒有當地人配合很難將其全部剿滅。久之只能撤兵。”

“可大軍一撤他又可以出山襲擾,這樣反反覆覆,叔父不說兵疲之事,就是從錢財上,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久而久之,爲了維持這筆開銷只能加稅,讓當地的士紳百姓對官府更加不滿,更加願意協助叛軍,如此這般官府危咦。”

“叔父,沒這麼危險吧?”朱贊儀不太相信的說道。

“叔父說的是最危急的情形。但即使這種情形未成,你也難以很快平定叛亂。”允熥說。

朱贊儀仔細思考了一下允熥描述的情形,覺得還算有道理,問道:“叔父可有計策教侄兒?”

“第一,是斷了他們的糧草和草藥。”允熥信心十足的說道:“在叛軍襲擾的地方,安撫士紳,讓他們不至投了叛軍。同時收買當地士紳家的下人,若是發現有暗通叛軍的人家馬上剿滅,以儆效尤。”

“第二,是斷了他們的兵。山林繁密之地會有許多人少地少的村子,叛軍很容易在這樣的村莊強拉夫。這樣村子的人一律遷出山林,安置到附近的平地。”

“第三,這一點最爲要緊,是斷了他們的鹽。此地山林衆多,又一年四季天氣都不冷,即使斷了糧草摘果子也能活,沒有草藥自己採也成。”

“但山林中不會長出鹽來。在將他們趕進山林後,嚴禁一粒鹽入山,讓他們要麼不戰自潰要麼下山送死。如此叛軍可輕易剿滅。”

若是有另外一個現代人在此,估計會叫他崗村允熥或者朱寧次了。他提出的辦法雖然簡略,但抓住了後世世界各國對付游擊隊的精髓,面對沒有信仰加成的叛軍應該能起到作用。

“叔父真是好辦法。”朱贊儀略一思索就知道這肯定有用,真心實意的讚歎道。

“可是叔父,即使以從中原調過來的將士駐守,也未必不會吃當地人的賄賂,讓一些鹽流入山林;將小村子都從山林中遷出也不太容易。所以即使如此做了,恐怕也難以完全剿滅叛軍。”

“叔父也知曉。所以,”允熥說道:“叔父再交給你幾支兵,專門在山林中剿滅叛軍。”

“哪裡的兵?”

“西南蠻夷之兵,也有臺灣來的生擒胡季犛的高山兵。他們也生長於山林極多之地,在林中打仗比大軍要熟稔。叔父給雲南、廣西的都司下旨,以二年爲限,輪番派出蠻夷之兵來安南協助你平叛。”

“等到你在安南年頭多了,當地人逐漸淡忘了陳朝,叛軍也就成了無緣之木,可以輕易剿滅了。”

“叔父真是高見。”朱贊儀一邊拿出一張紙用鉛筆將剛纔允熥說的話都記下來,一邊贊到。

‘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允熥在心裡吐槽道。

吐槽完畢,允熥又交待了朱贊儀幾個要點,朱贊儀一一記下。

將此事說完,允熥又要教導他爲政之事。畢竟他明日就要走了,臨走前能教一點是一點。

但他不願在這裡坐着了。“叔父坐了這麼久,屁股都疼了。走,咱們去花園一邊轉朕一邊教你。你也不必記,要像學太極拳一樣,學完之後全部忘光,將之融入自己的爲政之道。”允熥說。

朱贊儀很懷疑太極拳沒有這樣的秘訣,但也不敢反駁,只能“嗯嗯”幾聲,也站起來跟着他向花園走去。

可他們剛剛走出屋子,就見守在門口的王喜湊過來對允熥說道:“陛下,剛纔徐伯爺中了毒,已經送到軍醫所診治了;下毒之人也被發現,是徐伯爺府邸裡一個漢越混血的雜役,因爲自己的母親一族被殺對大明仇視,所以下毒。此人已束手就擒,李駙馬擬定處斬。”

“處斬後將腦袋掛在城門處!任何要摘下腦袋的人也全部處斬。”允熥說了這一句,又道:“景昌定然是太馬虎大意了,將此事告訴所有將領,一定要小心謹慎。”

“叔父,不處置此人一家麼?”朱贊儀問道。

“查查他父親可還有其它兒子。若是有,就放過他家人;若是沒有,就殺了吧。”允熥說道。

待王喜答應,允熥側頭看了看朱贊儀,朱贊儀明白他的意思,馬上說道:“侄兒陪着叔父去軍醫所巡視一番,順便看看景昌。”

……

……

“嘔,嘔。”在軍醫所的一間帳篷內,只見一個二十歲出頭的男子正趴在牀邊,不停的嘔吐着,過了半晌才停下。

朱賢彩忍住噁心,拿起一壺茶水走過來說道:“徐大人,您請喝了這壺茶水。”

“我喝不了這許多茶水。”徐景昌很有些虛弱的說道。

“大人,這壺水不是給大人喝得,而是讓大人喝下去再吐出來,清洗腸胃用的。”朱賢彩道。

“還要吐?”徐景昌的臉都變綠了,艱難的問道。

“大人,您中毒不輕,僅僅將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可不成,還要清洗腸胃纔好。若不這樣做,您恐怕得在病牀上躺幾個月,慢慢吃藥治療。”朱賢彩勸道。

徐景昌衡量了一下,說道:“那本伯爺還是清洗腸胃吧。”說着,從朱賢彩手中接過茶壺,“咕咚咕咚”的喝水;待半壺茶水下肚後,又被催吐將茶水都吐出來。

如此反覆折騰了三次,朱賢彩給徐景昌把了把脈,說道:“大人,您腸胃裡的毒差不多清洗乾淨了,不必再吐了。”說着,她又拿了一杯水放到徐景昌面前。

“你不是說不必催吐了麼?怎麼還讓本伯爺喝水?”徐景昌聲音有些發顫的說道。

“大人,這是讓大人喝得。剛纔大人吐了這麼多,得多喝點水。”朱賢彩道。

徐景昌這才釋然,用手巾擦了擦嘴,直起身子坐在牀上,拿起杯子喝了口水,但旋即又將杯子放下。他剛纔吐的太多,水一進喉嚨就想吐出來,不敢再喝。

朱賢彩又開了兩副藥,遞給一旁的人去抓藥,轉過頭來對徐景昌說道:“徐大人,民女給大人開了兩副藥,今日晚上一次,明日早上一次。明日上午民女再來給大人號脈。”

“如此最好。多謝朱大夫了。”徐景昌說道:“來人,賞賜朱大夫二十兩黃金。”

“謝大人賞。”朱賢彩倒是沒有推絕。

朱賢彩接了賞,又交待幾句需要注意之事,行禮告退。可她剛剛轉過頭來還沒走到帳篷門口,門簾就被掀開了。她下意識擡頭一看,就見到了一個十分熟悉的人。

感謝所有訂閱的書友。

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973章 訓話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1170章 調查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996章 玉佩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20章 拿人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469章 攤牌第289章 生擒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713章 劍指……第343章 安王府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136章 上陣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62章 撫慰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698章 說湘王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495章 殿試第696章 孩子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474章 下旨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76章 走進科學第1136章 上陣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258章 婚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
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973章 訓話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1170章 調查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996章 玉佩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20章 拿人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469章 攤牌第289章 生擒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1713章 劍指……第343章 安王府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136章 上陣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62章 撫慰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698章 說湘王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495章 殿試第696章 孩子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474章 下旨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76章 走進科學第1136章 上陣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258章 婚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