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南北之間(上)

七笛聲中,一列火車在豫南的曠野上飛馳。

這不是一列曾通的火車,機車兩側那厚重的鋼甲在陽光下泛着簇新的油漆光澤,炮窗中伸出黑洞洞的炮口,無聲的威懾着視野之內的一切。

這是一列裝甲列車,直屬於共和軍總司令部,編制爲一個列車營,營長部潤訛。

這列裝甲列車前幾天一直在武勝關火車站休整,直到今天上午接到總司令命令,這才從隱蔽的站臺開出。向北直駛信陽,而在此之前,列車營附屬的工兵營已先行趕到信陽,將那兩門重型要塞炮送到了前線。

今日拂曉時分,信陽戰鬥正式打響,南北之間的豫南決戰正式拉開了帷幕,作爲聯合陣線的秘密武器,裝甲列車營將直接參加信陽戰鬥。

此刻,部潤獄正站在一節裝甲車廂後的登車臺上,手扶鋼製欄杆,極目遠眺,努力使自己那激盪的情緒平復下來。

爲了當上這個裝甲列車營的營長。部潤獄可算是費盡心思。

部潤敲以前是電雷處處長,軍銜上校,主管共和軍一切與電有關的事務,職權範圍相當的大,這個位置也相當的惹人注意。本來,作爲羣治學社出身的革命者,卻沒有跟着羣治學社去河南、陝西,部處長在總司令趙北的眼裡還是很受器重的。他完全可以在這個電雷處處長的位置上安安穩穩的坐下去,積攢資歷,然後在軍政界慢慢升遷,出人頭地。不過,部潤敵最終卻選擇了一條更有挑戰性的人生道路,寧願放棄指揮騎兵旅的機會,也要委屈自己到這裝甲列車營來做一個小小的營長。

以前共和軍裡不是沒有上校營長,不過也僅僅只有一位,還是特例。田勁夫固然以上校軍銜擔任總司令部警衛營營長之職,但他畢竟是總司令的心腹親信,遲早是會委以重任的,所以,田勁夫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營長,可是誰都不會真把他當營長看,就連共和軍的師長、旅長見了田營長的面,也都是客客氣氣的。從來就不喊他“田營長”。

但是裝甲列車營卻與總司令部的警衛營不一樣,這只是一支戰鬥部隊。充其量不過就是比其它兵種多了些技術含量罷了,論高貴比不過空軍。論規模比不過海軍,這樣一支部隊在旁人眼裡那就是雞肋。看着讓人有些垂涎,可真吃到嘴裡的話卻也沒有多少嚼頭,所以,以上校軍銜擔任裝甲列車營營長,在多數軍官看來並不是什麼優差。

但鄒潤敬並不這麼看,作爲電雷處的主官,他有幸參與了裝甲列車的整個研製、實驗過程,他很清楚這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總司令趙北已說得很清楚,這是一支集火力、機動、裝甲於一身的新式部隊,這就是陸地上的巡洋艦!在它的面前。沒有什麼敵人是不可以藐視的,除了將來的空軍。

空軍?就憑那種木頭、帆布拼湊的飛機,就憑那種裝上兩斤小飛行員後就只能低空飛行的飛機?總司令怎麼樂觀是總司令的事,至少幫潤敬目前不相信這種“空軍”能盛脅到裝甲列車,在部處長看來,如果想在這個時代領略軍事科技的突飛猛進,最好的選擇就是去裝甲列車營。

於是,部潤敝毛遂自薦,向總司令親手遞交了申請書,請求加入裝甲列車營,就算當不了營長,至少也要撈個連長噹噹。

共和軍裡已經有了一位“上校營長。”如果再出現一位“上校連長。的話,那就太不象話了,但是部潤獻態度堅決,一副不去裝甲列車營就要歸隱田園的架勢,就連獨立騎兵旅旅長的個置都改變不了他的決。

所以,趙北在權衡了一番之後,更換了人選,任命部潤獻爲列車營營長,這樣,共和軍裡就有了兩位上校營長了。

就這樣,部營長躊躇滿志的率領裝甲列車營踏上了征程,他決心用戰績向世人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而總司令的看法也是超越時代的。將來的戰場,必將是火力、機動、裝甲的戰場,誰在這上頭勝出對手。誰就將是戰場上的王者和勝利者。”

火車沉悶的汽笛聲打斷了部潤獻的思緒,他扭過頭去,向路基的另一邊望了過去。

田野、鄉村、道路、農田,諸多景物飛快的掠過眼簾,轉瞬即逝,這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一種傲視天平的豪情在鄒潤獄胸中激盪,好不容易平復下來的情緒又變得昂揚起來。

“速度還不夠快啊,聽說英國有一種新式火車頭,速度已接近蒸汽機極限,如果能夠買來那種火車頭,武勝關到信陽也不過是一兩個鐘頭的事情。戰場之上,講究的就是一個速度啊。”

部潤獄在心裡感慨了一下,轉回身走進車廂,向一名參謀詢問。

“距離信陽火車站還有多遠?”

“還有二十多裡,不過前頭有座小站,我們要在那裡稍微停靠,爲一列南行軍列讓道。”

鄒潤獻點了點頭,看了眼桌上的地圖,嘆道:“信陽,就是咱們裝甲列車營揚名海內的地方”。

就在共和軍裝甲列車營的郗營長率領部隊在京漢鐵路豫南線上風馳電掣的時候,在河南東邊的鄰省安徽。也有一支部隊在跋涉着漫漫一“七。

這是一支北洋軍的騎兵部隊。人數不多,不過兩百多人,不到一斤,營的兵力。

但是指揮這支部隊的軍官地位卻不是一個小小營長可以比得上的,這個軍官名叫徐樹錚,江蘇蕭縣人氏,秀才出身,後來做了北洋元老段棋瑞的幕客,前幾年得段氏保舉。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歸國後更見段氏青睞,共和之後,擔任建國第一軍副參謀長,積功升爲陸軍部軍學司司長,總統府高級軍事顧問。和那位學貫東西的張孝準都是總統府的常客。

由此即可看出這支騎兵小部隊的獨特之處。

其實,徐樹錚離開北京總統府沒幾天,從京漢鐵路南下之後,他先到了鄭州,會晤了河南議長張鎮芳後又轉車向東去了開封,拜會了坐鎮開封的河南都督趙倜,然後又在當天晚些時候馬不停蹄的率領這支騎兵組成的衛隊,由開封出發,向東南方策馬飛馳,到了歸德府後就調頭往南。一口氣奔到亳州,如此,就算走進入皖北了。

徐樹錚是想去艾徽北部重鎮鳳陽。那裡現在是安徽鎮守使薑桂題的毅軍司令部駐地,此去鳳陽,徐樹錚是去拜會薑桂題的,以“豫皖陝鄂督軍使”的身份。

到了亳州,稍事休整,換了馬匹之後,徐樹錚又兼程趕往鳳陽。他們這一路是順着渦河前進,沿途補給方便,這走得也就格外快些,到了今日,他們這二百多人已到了蒙城。距離鳳陽不過一兩日的路程了。

這一路走來,風餐露宿,衆人頗爲辛苦,徐樹錚本打算在蒙城稍事休整,住一晚再走,不過當他領着部下趕到蒙城時,又改了主意,決定不在蒙城住宿,而是直接趕往鳳陽。

讓徐樹錚改變主意的主要原因是他在城郊碰見了一支毅軍馬隊。人數不多,五百多人,正由城外往城裡趕,徐樹錚上去一打聽,得知他們是從蒙城南邊的二十里鋪撤過來的,因爲他們接到了上頭的命令,要他們撤往蒙城集合,然後再撤回鳳陽。

這個撤軍命令是薑桂題下的。徐樹錚頗爲驚訝,於是不得不改變了投宿蒙城的主意,決定直接趕去鳳陽。儘快與薑桂題會面,探探這位毅軍宿將的底。

自從國會選舉揭曉之後,北洋方面考慮到有必要採取武力迫使南方實力派妥協,於是決定加大對薑桂題、趙侗這些騎牆派的拉攏力度,這些實力派人物夾在南北之間,對此次南北衝突持謹慎觀望立場。要想拉攏他們,北洋必須肯下本錢,薑桂題想做安徽都督,袁世凱權衡一番之後,終於還是決定把安徽都督的位子交給薑桂題,在前天已正式發佈了任命。

但是薑桂題爲什麼在任命發佈之後不僅沒有立即向西派出部隊,進攻湖北、河南,反而把西邊的騎兵部隊調回鳳陽呢?

徐樹錚覺得這裡頭有蹊蹺,但到底是什麼蹊蹺,他現在也是猜不出來。自從南北對峙以來,毅軍雖然按照總統府的命令將部隊集結到了鳳陽一帶,做出一副大舉西進的架勢。但是誰也不知道薑桂題打的是什麼主意,現在南北雙方已經由爭吵發展到了戰爭,到底誰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目前還看不明朗,或許,薑桂題和趙倜這幫人仍然想觀望,以便在關鍵時候站到勝利者一邊。

對此,徐樹錚倒是看得明白。

無論是北洋集團還是南方實力派集團,他們各有各的難處,北洋雖有英國、日本在後撐腰,但是兩國現在是硬着頭皮在支撐北洋,畢竟,國會選舉的勝利使南方實力派在國際上贏得了一定的支持,雖然北洋打着“統一南北政令”的幌子動用武力,但是在國際輿論的爭論中北洋是落在下風的,何況,美國、德國一直在謀求在華的更大利益,兩國對北洋過於倚重協約國集團的做法很是不滿,雖然目前兩國尚未明確表態支持南方實力派,但是隻要北洋軍在戰場上失利,那麼,美國和德國必然是第一批落井下石的列強。

不過話又說回來,南方的實力派要想在戰場上擊敗北洋軍,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聯合陣線贏的了國會選舉的勝利,但這並不代表聯合陣線真的是一塊集石,組成這個政治聯盟的各個政治派別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現在國會選舉已取得勝利,他們的裂痕也隨之暴露,而這。也正是袁世凱決心用武力解決南方實力派的重要原因。

徐樹錚本人也是主戰的,而且在他看來,必須儘快解決南方實力派。尤其是共和軍集團,因爲根據種種跡象來看,這個軍政集團是南方最有活力的實力派,和它相比,北洋集團的遲暮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能一舉將其打垮,那麼將來取代北洋位置的很可能就是這斤小崛起於“戊申革命。的共和軍集團。

“南方那幫人想打贏這一仗?只怕難了點,最多南北打和而已,到時候,你姜老鍋只怕就成了風箱裡的耗子啊

徐樹錚回頭望了眼那已有些模糊的蒙城城牆,然後一揮馬鞭,這二百多人的騎兵隊伍又裹着黃塵滾滾向前,不多時就消失在了地平線上。!~!

..

第744章 各有所謀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1229章 戰爭升級(上)第817章 總統臂助第517章 塞翁失馬第950章 默契與對抗第1063章 家事與國事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199章 復國大計第62章 破舊立新(下)第442章 以退爲進第420章 小動作(下)第687章 訓政促進會(下)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1049章 不沉的航空母艦第1005章 挑釁(上)第895章 海戰(上)第1159章 海軍的未來第148章 牛刀殺雞(上)第61章 破舊立新(上)第709章 心腹親信(上)第900章 亞洲的覺醒(下)第986章 1933年(下)第84章 袁家軍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955章 坦克戰第579章 國魂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628章 閃電(下)第159章 銅牆鐵壁第1111章 日落(上)第736章 世事人心第999章 信心與希望(上)第409章 北行第467章 旅順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711章 田臺莊(上)第518章 難得糊塗第168章 租界(下)第439章 鐵路雄心第14章 兵變黃泥港(上)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128章 一幫刺客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956章 速戰速決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517章 塞翁失馬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779章 建功立業第445章 長辛店第634章 海軍軍官的煩惱第117章 張園(下)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627章 閃電(上)第889章 求戰心切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225章 防區與獨立師第1204章 艱難時代第1192章 諜對諜第703章 立國第579章 國魂第1238章 坦克突擊第1235章 安納托利亞的天空(上)第1006章 挑釁(下)第785章 外交辭令第363章 束手無策第52章 忠奸難辨(下)第302章 諾克斯計劃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99章 君憲與共和(上)第1119章 29號陣地第1211章 柏林局外人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952章 攻擊(下)第242章 飛行基地(下)第938章 代號Q第22章 誓師第1009章 赴宴西山(上)第251章 漁人得利第48章 前哨戰第1203章 絕對制空權第587章 諜戰第931章 滿洲里第1227章 “第二戰場”(上)第759章 捏柿子第105章 投機客(上)第1007章 收買人心(上)第1028章 籌備行動(下)第1167章 掌握主動(上)第929章 海參崴
第744章 各有所謀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307章 武勝關(下)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1229章 戰爭升級(上)第817章 總統臂助第517章 塞翁失馬第950章 默契與對抗第1063章 家事與國事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199章 復國大計第62章 破舊立新(下)第442章 以退爲進第420章 小動作(下)第687章 訓政促進會(下)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1049章 不沉的航空母艦第1005章 挑釁(上)第895章 海戰(上)第1159章 海軍的未來第148章 牛刀殺雞(上)第61章 破舊立新(上)第709章 心腹親信(上)第900章 亞洲的覺醒(下)第986章 1933年(下)第84章 袁家軍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955章 坦克戰第579章 國魂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628章 閃電(下)第159章 銅牆鐵壁第1111章 日落(上)第736章 世事人心第999章 信心與希望(上)第409章 北行第467章 旅順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711章 田臺莊(上)第518章 難得糊塗第168章 租界(下)第439章 鐵路雄心第14章 兵變黃泥港(上)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128章 一幫刺客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956章 速戰速決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517章 塞翁失馬第1018章 掉包計(下)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779章 建功立業第445章 長辛店第634章 海軍軍官的煩惱第117章 張園(下)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627章 閃電(上)第889章 求戰心切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225章 防區與獨立師第1204章 艱難時代第1192章 諜對諜第703章 立國第579章 國魂第1238章 坦克突擊第1235章 安納托利亞的天空(上)第1006章 挑釁(下)第785章 外交辭令第363章 束手無策第52章 忠奸難辨(下)第302章 諾克斯計劃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99章 君憲與共和(上)第1119章 29號陣地第1211章 柏林局外人第75章 陰雨綿綿(下)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952章 攻擊(下)第242章 飛行基地(下)第938章 代號Q第22章 誓師第1009章 赴宴西山(上)第251章 漁人得利第48章 前哨戰第1203章 絕對制空權第587章 諜戰第931章 滿洲里第1227章 “第二戰場”(上)第759章 捏柿子第105章 投機客(上)第1007章 收買人心(上)第1028章 籌備行動(下)第1167章 掌握主動(上)第929章 海參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