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後手

宋朝五路伐夏失敗時,梁氏曾帶着一羣娘子軍,對宋軍展開了瘋狂的追擊。

那時她就受了傷。

隨後梁氏就抱病在身了,平夏城慘敗,梁氏病情加重,但保密措施做得好,宋朝沒有打探到。

接着風雪定天都,聞此慘敗,梁氏氣急,不久就去世了。

但這時宋軍又在攻打蕭關,西夏擔心消息傳出,會有不測,因此將梁氏之死隱瞞起來。這也是宋軍連攻三天蕭關,都沒有看到任何西夏援兵到來的原因。

這才使蕭關夏軍垂頭喪氣,屬於蕭關一帶的西夏將士打開關門投降,不屬於周邊地區的將士則在其他將士開關門投降時,連忙逃跑了。

其實那時西夏國內真的很緊張,因爲不僅梁氏死了,樑乙埋也重病了。

不要問天冷,人家那麼冷的情況下,還夜襲天都。

如果宋朝這時候大軍揚長直入,梁氏新亡,國家危矣。

不過章楶已經停下腳步。

首先是安撫周邊諸族,有堡砦防禦,有百姓支持,這才能稱爲得到或者佔領。

但不會象有的士大夫那樣,用腦殘金去買安的,現在這個問題王巨也反覆講了,民族問題也如同教育子女一樣,愛護是必須的,但不能嬌慣,棍棒未必打出成才的兒子,慣子同樣也未必孝順。大家一樣就可以了。看往宋朝許多蠻區叛亂,並不是象後來磚家所說的那樣,宋朝因爲虐待而被迫起義的。宋朝那有這個勇氣虐待蠻人哦。相反的。多是嬌慣的。慣到最後,不知其所以然了。比如儂智高,你都是獨立王了,與交趾的仇恨關宋朝屁事啊!但不行,平時不給宋朝帶來任何貢獻,相反的收留了大量逃犯,交趾人將他們打敗了,不敢去爲難交趾人。反而拿宋朝來出氣了。

章楶所做的很簡單,也就是宣傳了宋朝的稅賦政策,並沒有拿出錢帛刻意買撫,但與西夏沉重的稅賦相比,宋朝這個稅賦無疑已經讓周邊羌人感覺到生活在天堂裡了。

然後章楶又安排人手勘探道路。

原來涇原路與環慶路前線只有兩條道路溝通,一是原州到彭原縣的道路,王巨當年在華池買秦州吐蕃馬,走的就是這條道。其實這條道路不再屬於前線了,而是屬於後方。

還有一條道路,那就是自天聖寨到乾興寨再到葫蘆泉寨與細腰城。但當時修建此寨時主要還是安撫明珠滅藏等原州羌部,兩堡砦一築。斷絕了這幾蕃部與西夏人往來,無法與西夏眉來眼去,自然就老實了,就象現在的西使城禹藏花麻一樣。

也沒有人問這個傢伙是不是李諒祚臨終前的託孤大臣之一,只要你們不與西夏暗中聯繫,依然給予你崇高的地位。

可是這一條道路四周都是敵境,加是道路崎嶇,因此一度導致兩城廢棄。

王巨在慶州戰役時拾了起來,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後兩城地位又再度下降,用軍事上的術語說,此地易攻不易守,主要原因一是道路崎嶇,二是四面環敵。

如今前線推到了蕭關,兩堡砦軍事地位進一步的下降,不過利於商貿往來了。受王巨的影響,章楶對修路也十分看重的,不是修堡砦,這兩堡砦真正放棄了,如果百姓願意,讓它們成爲一個自發的小草市,實際連乾興寨與天聖寨也沒有多少軍事作用了。主要修的還是路,進一步地拓寬。

現在勘探的是第三條新道,大硯山、平遠寨、定邊寨、三店溝,直到平夏城。沒敢往前推移,前面青崗峽仍在西夏控制之中,但這條道若溝通了,環慶路與涇原路前線無疑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也利於商貿往來。關健時候,兩路兵力也可以利用此道溝通有無,相互援助。

但現在很冷的,想修路必須等明年開春之時了。

暫時只是勘探,爲明年修路打下基礎。

其實不是這兩條道路,這兩年,宋朝共計撥出三千一百萬貫錢帛,用於基建,一個州軍幾乎能分攤到十萬貫!

因此全國在大範圍的修建道路水利。

然而這一跡象,表明宋朝見好就收了。

於是西夏這纔派使去延州報喪。

大夥眼中閃過幸慶的神情。

王巨卻說道:“諸公,我說兩句,首先李諒祚與李秉常父子用漢禮,梁氏用蕃禮,用漢禮者如果能拿下來,利於同化,但沒有拿下,不代表着李諒祚父子對我朝有好感,他們用漢禮,只是用中國的制度來治理國家,與對我朝有沒有好感無半點關係。”

“其次梁氏雖死,但她讓自己侄女爲西夏皇后,再加上樑乙埋等樑家諸子把持朝政,李秉常還是一個傀儡,只要樑家人把持國政,對我朝敵意只有更深,沒有最深。”

如王巨所言,李秉常看到自己這個可惡的老媽終於死了,而且另一個可惡的人,他舅舅樑乙埋同樣開始病重,眼看就要奄奄一息。

然而李秉常還沒有親政,就發現自己局面比以前更惡劣,內宮有妻子把控,外面樑乙埋雖然病重了,但已經成功將政權交接給了自己的兒子樑乙逋。

實際西夏報喪之時,李秉常因爲心情鬱悶,同樣也開始病倒在牀上。

王巨又說道:“實際西夏在李元昊手中疆域並沒有擴大,但爲何稱爲梟雄,不僅是軍功,更有立國之功。立了國號,就有了正統,因此這些年西夏政局亂成了一團,卻始終沒有四分五裂。無論是梁氏拘禁了李秉常,或者樑乙埋可能將李秉常再度變成傀儡,對伐夏影響不大。自身硬實力不夠,如何想偷機取巧呢?”

也就是梁氏死了,也不能指望宋夏能友好。

但想伐夏。無論梁氏死未死。都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甚至還不如將賀蘭石經營好了,那作用比西夏政局騷動還更有利些。

王巨還有一句話未說出來,那就是這個小梁氏,比大梁氏還要囂張!

不過王巨還是低估了西夏政局即將到來的亂象……而且他下去的時機是如此的及時!

範純仁說道:“只是若傳到遼國使者耳中,又要避不瞭解釋一番。”

不說硬氣,因爲想伐夏,連王巨都硬氣不來。

遼國太強大了。

遼使也就來了,耶律襄與賈師訓來賀正旦。

先是相互地說了客套話。耶律襄立即婉言責問:“陛下,去年貴國無故,何發起了平夏城之爭?”

王巨在邊上說:“貴使,你們有什麼疑問,來問我吧,因爲在軍事上的種種安排,都是某在中書下的命令。”

面對王巨,耶律襄也頭痛的,平夏城慘敗,梁氏向遼國求救。遼國國內君臣同樣也商議過,具體的經過不大清楚。但大約的遼國也得知了,一個勁地罵梁氏不省事,這個殺神回來後,還不斷地招惹宋朝,豈不是找死。

然後大夥分析王巨的實力,有人便說了一句,此子相當於韓德讓與耶律休哥二人的結合體。

這個評價足夠地高,即便王巨帶着大手指,在內治上頂多與韓德讓差不多罷了,軍事上更不會超過耶律休哥。

還有就是王巨總是對趙頊的制衡術不滿,但他也忽視了,如果不是趙頊想奮進有爲,也不可能給他太多施展才能的空間。

但這個評價也不是太高,因爲有大手指,王巨確實比普通人更厲害。

聽到這個評價,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因此耶律襄面色困窘了一下,才說:“參見太保,是何故?”

“耶律觀察使,我打一個比喻吧,貴國討伐阻卜或者烏古敵烈,需不需要理由?”

“夏國相對於貴國,與阻卜相對於我朝,終有些區別吧。”

“好,就打算西夏對於我國來說,相當於高麗對於貴國,這樣差不多了吧。”

耶律襄點點頭,不能說,西夏相對於宋朝,等於遼國相對於宋朝吧,西夏也沒那能力。

“如果你們每年給高麗幾十萬錢帛茶,但高麗依然屢屢對貴國發起入侵,貴國會如何做?”

答得好,許多大臣心中喝着暗彩。

還有許多中低官員在廡殿上進宴,不過在走廊外面了,雖然聽不清楚裡面說什麼,但不斷地有太監走來走去,擺上酒菜,所以也將裡面的問話帶了出來,聽到這句回答後,外面立時嗡嗡響起了一團,許多人忍不住低聲說,好。

史書上說宋朝很弱,也沒有那麼弱,但有些時候表現真的很弱,不提遼國使者來到京城是如何的猖獗,就連西夏使者來到宋朝,同樣很猖狂。

宋英宗即位時西夏使者吳宗大鬧一場的不算,在史上宋哲宗即位那一年,夏使春約訛羅聿來到京城,抗聲雲:“元豐西討,師出無名,神宗亦自知錯!”

抗聲雲那是好聽地說法,實際就是衝小哲宗怒聲吼道,元豐西討,你們大宋師出無名,就連你死去的老爸也知道錯了,因此得將侵佔的國土還給我們西夏(米脂寨與蘭州等地)。

那時小哲宗也只有十一歲,也就是今年春天,但已經不簡單了。

他不管有多小,但是皇帝哉,不好辨駁,於是立即色變,起身離殿。

可嘆皇上受辱,司馬光等舊黨居然沒有一個人替趙煦出面化解,相反的司馬光來了,如果不是範純仁與呂公著阻攔,差一點連熙河路都要交給西夏人。

所以將資治通鑑一丟,再將司馬光虛僞的外衣扒開,這個人真的很醜陋。

但也說明了宋朝上層的軟弱,兩國使者來到宋朝京城,真的很囂張。

耶律襄一時語塞,過了一會又問道:“但西夏報書雲,你今年將要去陝西,想平滅西夏。”

“西夏消息蠻靈通的嘛,我明年是去陝西,而且確實想平滅西夏。”

“你……”

“耶律觀察使。且聽某說完。澶淵之盟。貴國是勝了還是敗了?”

“勝了。”

“當真?你回去好好地翻開這一段史實記載,幸好當時王超率領十幾萬大軍在定州莫明其妙地還在佈陣,否則那次貴國十幾萬鐵騎說不定有來無回。不過就是那樣,我朝能不能將貴國滅掉,還是不能。所以真宗陛下與貴國議和,是正確的做法。正是有了這次會盟,纔有了八十多年的太平時光。不過反過來,亦是此理。我朝深入到你們遼國。兩次攻伐同樣慘敗。再到西夏,我朝兩次伐夏,皆師老無功。但貴國也攻討過一回西夏。結果如何?就連貴國先帝都差一點失守於河曲。”

“那是先帝大意。”

“耶律觀察使,如果這樣說,就是狡辨了,如果我朝太宗不是大意,平滅太原後,立即賞賜三軍將士錢帛,那麼三軍將士氣振作,何來高梁河之敗?如果曹彬將軍從一開始就保護好糧草。又何來岐溝關之慘敗?如果高遵裕將軍不貪功,讓劉昌祚繼續強攻靈州城。自己三軍行軍穩重,於高處紮營,徐徐逼近,西夏又會是如何?其實這些大意背後的真相,就是深入到敵境,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所以佈置上我方不可能有對方完美。故此,敗多勝少,況且是伐國之戰。我這樣說,你明白嗎?”

“西夏是聽了謠傳”

“也不是謠傳,河曲之戰後,貴國有沒有忍氣吞聲,沒有,陸續派兵圍剿了西夏數年之久,差一點攻破了興慶府,從那以後,西夏對你們契丹開始恭恭敬敬。我此去陝西也是此理,非得將他們打痛,邊境才能真正和平。如果這樣做,你們契丹還會阻攔嗎?”

如果是這樣,遼國阻攔個屁。

最好你們打得死去活來呢。

耶律襄忽信忽疑,王巨繼續說道:“休要小看了這個天時地利人和,就象岐溝關慘敗後,我朝精銳士卒犧牲無數,貴國仍對我朝發起數次進攻,只有君子館一戰稍有收穫,餘下幾戰如何,就連貴國無敵勇將耶律休哥在唐河與徐河,也兩次被我朝痛擊之。或者就象現在,我朝十分珍惜這份和平,但若是貴國尋找一個莫明其妙的理由,翻身將這份和平撕毀,我朝也不懼哉。爲何,因爲我朝並不想入侵貴國,但貴國想入侵我朝,大軍來到我境,有我在,保準你們的軍隊有來無回。那時候兩國戰亂不休,百姓痛苦不提,還有這龐大的歲納,你們遼國也別指望有了。”

這句話有好幾層意思。

我去陝西僅是討一個公道的,這也是你們遼國做過的事。

如果因此你們遼國就不滿意,那就開戰吧。

但自始至終,我沒有產生過想收復燕雲的念頭。

因此開戰,只會是你們遼國入侵到我朝,那時天時地利人和在我,以我的才能,絕對能擊敗你們遼國。並且勝負不提,至少這個五十萬歲納沒有了,別真以爲是五十萬,那是絹是銀,運到邊境,就是新貫,也價值近百萬貫了。如果遼國每年失去這麼大的收入,會出現什麼結果吧!

這個天時地利人和十分重要,同理,我也沒有把握滅掉西夏。

小半是忽悠,大半真,包括不想收復燕雲地區,同樣是真的。除非趙頊還能活上十年,還能繼續對王巨信任,那麼王巨就有把握將燕雲地區收復回來,但在這之前,王巨還必須做一件事,先將生女真引爆。

但面對王巨的威名,耶律襄也不得不相信。

王巨又說道:“不過有一件事某十分不解,貴國與我朝和盟前,雖然互有攻防,但從來沒有虐殺過戰俘,因此和盟後,兩國將戰俘互換。包括貴國幽州遭到大災荒,我朝也讓貴國災民來我朝就食。但災害過後,卻將百姓一一遣還,並沒有勸留任何百姓。我朝對西夏亦是如此,所抓獲的戰俘,幾乎全部交還,就是某讓戰俘挖礦修路,還有許多士大夫怦擊我是屠夫。但永樂城中,三十萬百姓,他們可是兵士,結果如何,全部被虐殺!你們契丹爲何沒有主持公道?”

“伐夏沒有成功,築永樂城連遭慘敗。爲何你們契丹沒有派使勸阻西夏停止入侵。三國和平友好?但西夏才略略遭到小挫。你們就派使來詰問,是何意哉?”

耶律襄如何回答?

雖然西夏也向遼國誠服,但名義上這塊土地還是宋朝的,即便在澶淵之盟時,李繼遷活運範圍不過在銀州夏州南河套與東橫山一帶,餘下地區,包括西陰山下的北河套都是向王家誠服的,向豐州王家誠服。則等於向宋朝誠服。

因此從道理上來說,西夏無論向不向遼國稱臣,但都是宋朝的臣藩!

王巨又嘆息道:“沒想到貴國是這種態度,原先某還與陛下商議,準備送一樣大禮給貴國,以表達兩國友好。”

“大禮?”耶律襄茫然了。

“請用之,”王巨指了指餐桌。

餐桌上擺着幾樣奇怪的食物,別問這些雜糧如何上皇宴的,即便是現在它們還是種籽,十分地金貴。有的市坊上開始賣了,但那個價格高得不可想像。

並且官府還配合着將價格炒高。爲什麼呢,越高種的百姓纔會越多,不然靠官府去推廣,耗費人力物力不算,成效還有限。

耶律襄用筷子挾起一塊土豆丁放在嘴中,吃完後問:“它是何物事,爲何我沒有吃過?”

“這叫土豆,畝產近千斤,這叫紅薯,畝產一千五百斤,這叫玉米,畝產三百多斤,而且它們如同高梁一般,比較耐旱,耐寒。如果培育得當,包括遼東深處都可以種植。”

“啊,”耶律襄先是尖叫,他也不傻,這種產量的作物,如果普及到遼國,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他立即伏於地上,對趙頊說:“陛下,請將其交與我國移植,若陛下准許之,臣回去後,定當勸皇上饋贈大量馬匹給貴國。”

遼國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只有戰馬了。

趙頊暗中衝王巨打了一個手勢,做得不錯,然後微笑地對耶律襄說:“耶律使者,你起來吧。其實無論有沒有馬,朕也準備將它們交給你們契丹。主要它們是海商從遙遠的彼岸帶回來的,與我朝相隔了幾萬裡之遙,種子十分珍貴,才種植,也不適應中原的氣候。還有一個適應期。同時朕也打算明年向河北河東北方推廣,一旦適應了,明年春天你們就可以派幾十個農民過來,參觀我朝百姓是如何種植的,到秋後,就可以將它們帶回貴國了。切記,宋遼和平友好這麼多年,是相互尊重,不啓戰事。”

“是,是。”耶律襄頭點得就象小雞啄米一般。

宋朝缺糧食,遼國更缺糧食!

然而許多不知道真相的大臣卻動怒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兩名使者下去,這些大臣卻沒有離開。前面使者一走,後面就有大臣責問王巨:“太保,如此作物,如何能交給遼國呢?”

“遼軍與我朝軍隊,誰敢兇悍?”王巨問。

大家臉色難堪了,即便現在,宋軍戰鬥力仍不及遼軍的。

“爲何遼軍更兇悍,原因簡單,他們是騎兵,雖然遼國南部一些地區也開始了農耕,但主要還是漢人與渤海人,如果連中部的契丹人、奚人、女真人也開始種植了,一個個從馬上下來,還會不會那樣的可怕?”

大家恍然大悟。

“這是陽謀,不然,未來遼東那羣人就可怖了……但只要這幾種作物普及,未來最大的敵人,只有遼國西部大漠那塊遊牧民族了。還有,爲何遼國派使來詰問,非是拉偏架,一旦伐夏成功,我朝會不會打燕雲的主意?”

不要說別人了,恐怕到時候連趙頊又要動心思。

“但收復燕雲很困難的,最少在這十年幾年想都別想,有了這些作物的牽掛與示好,我正式出兵西夏時,遼國就會有牽絆有爭議。拖一拖,寶貴的時間就贏回來了。”

大夥這才散去。

然而趙頊卻示意王巨留下。

太監宮女們在收拾酒桌,王巨看了一眼,低聲說:“陛下,想不想做一個仁君?”

“想啊,何說此語?”

“陛下,內庫如今比較充盈,若是宮女願意者,達到三十歲以上的宮女可聽其離宮,朝廷再拿出一些錢帛用之遣返,這樣這些宮女就不會緊鎖深宮,有怨懟之氣,當然,一些貼心忠誠的宮婢們願意自發地留下來,服侍各位妃嬪,那麼也不問。”

雖然宋朝結婚比較早,不過現在也有一部分人在自發地“晚婚晚育”,但與人口膨脹無關,中原承平久了,也對婚嫁着重了,所以有的小姑娘在苦等着金龜婿,有的小夥子在籌集聘禮,還有些人家替自家女兒準備嫁妝,是因爲經濟逼得許多人結婚越來越晚……

三十歲外放,還來得及結婚,並且又是宮女,最少比那些大戶人家的小妾好吧。

“這……”趙頊想了想,最後說:“行。”

別看說得簡單,做起來也麻煩的,如果大量遣返宮女,那麼每年就要招聘許多年青的宮女,但這些小姑娘年齡小,又初入宮,不知道怎麼做事,所以一放一招之間,內宮中就肯定有點兒亂。

但這個問題可以解決的,而且確實很人道。

它不是大事情,趙頊低聲問:“一旦伐夏,遼國會不會出兵?”

“出兵的可能性不小,臣就怕從今年起,遼國就派使去西夏進行觀察,如果那樣,遼國則能及時接到西夏的消息。但也無妨,臣還有後手。”

“後手……?”

“陛下,臣聽聞陛下託宦官從坊市上買回來兩隻海東青,十分喜歡。”

“這個,”趙頊不言語了。

“臣不是魏徵那樣的諍臣,對此也不排斥,陛下處理政務之餘,偶爾出來散一散步,或者逗一逗鷹,對陛下身體也有利。只是切莫因爲玩物而不顧政務了。”

“朕知道了,”趙頊好氣又好笑地說。

“但它就是臣的後手……”(。)

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297章 胡鬧(下)第406章 來巧了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816章 驚喜第336章 安靜第801章 後手第51章 想法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568章 隱患第538章 會戰(三)第740章 裂車(中)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717章 那個人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183章 賽跑第243章 虎踞炮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469章 旅(下)第145章 衙內第455章 存在第338章 小人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365章 鞭屍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664章 預熱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152章 弟仇(下)第152章 弟仇(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151章 弟仇(上)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769章 反轉(下)第5章 斬首第7章 路窄第90章 好兆頭第779章 土豆宴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18章 拯救第202章 不明白第20章 講道理第708章 聖儒(上)第42章 爲難第174章 有條魚第297章 胡鬧(下)第640章 前世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401章 十條罪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11章 圍殺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82章 用第152章 弟仇(下)第617章 呵呵第492章 夜襲第800章 點將第435章 嚇一跳第2章 黑蜂盜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829章 機會?第335章 高利貸第661章 自曝第800章 點將第816章 驚喜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848章 誘餌第376章 共濟會第205章 禁馬第343章 贖人第806章 三國第712章 兩個半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244章 蕃奸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445章 二王(中)第378章 新語第359章 聰明人第291章 一扇窗第782章 捨得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82章 用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160章 錢哪(下)第24章 寶藏(上)第634章 足跡第859章 落幕第859章 落幕第417章 請求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5章 夏國劍
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297章 胡鬧(下)第406章 來巧了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816章 驚喜第336章 安靜第801章 後手第51章 想法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568章 隱患第538章 會戰(三)第740章 裂車(中)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717章 那個人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183章 賽跑第243章 虎踞炮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469章 旅(下)第145章 衙內第455章 存在第338章 小人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221章 三次點集(下)第365章 鞭屍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664章 預熱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516章 死亡樂章(五)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152章 弟仇(下)第152章 弟仇(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151章 弟仇(上)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769章 反轉(下)第5章 斬首第7章 路窄第90章 好兆頭第779章 土豆宴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718章 拯救第202章 不明白第20章 講道理第708章 聖儒(上)第42章 爲難第174章 有條魚第297章 胡鬧(下)第640章 前世第671章 新的開始第401章 十條罪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11章 圍殺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282章 用第152章 弟仇(下)第617章 呵呵第492章 夜襲第800章 點將第435章 嚇一跳第2章 黑蜂盜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829章 機會?第335章 高利貸第661章 自曝第800章 點將第816章 驚喜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848章 誘餌第376章 共濟會第205章 禁馬第343章 贖人第806章 三國第712章 兩個半第387章 天下第一武藝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244章 蕃奸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445章 二王(中)第378章 新語第359章 聰明人第291章 一扇窗第782章 捨得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282章 用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160章 錢哪(下)第24章 寶藏(上)第634章 足跡第859章 落幕第859章 落幕第417章 請求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5章 夏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