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致命之旅

當時王安石將王巨調到條例司,王巨卻很不“識相”,後來王巨去了慶州,大捷後遭到文彥博等人的打壓,王安石緘默,所以兩人關係十分疏遠。但讓蔡卞如何回答?

王巨又說道:“介甫公變法,據他的說法,有兩個目標,填補國家虧空,充盈國庫。這一條他確實做到了,而且連我也享受到他的恩惠,如果不是介甫公變法,西北兩次慘敗,即便我發起銀行司,還不知那一年才能將財政扭轉。沒有充足的財政,西北連番大捷根本就實現不了。”

“第二個用意則是民不加賦而國自用,實際就是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在不加賦稅的基礎上,增加國家收入。可這一條,介甫公確實沒有做到,有的變法確實是好的,但許多變法,確實是斂財。”

“再者,國庫充盈做什麼?只有兩個用途,一是寬民,介甫公可沒有推出什麼寬民之措施,爲何,乃是爲了第二條,強國!然而既知強國,爲何連王韶也要打壓?要知道王韶在前線爲了國家,親自上陣,這才受傷,背疽發作而亡,但官家的玉帶,贈予的卻是介甫公。難道因爲王韶不同意在熙河徵兩稅嗎?”

當然,成也是王安石,沒有王安石支持,王韶無法順利開拓熙河,但敗也是王安石,沒有王安石,王韶不會憤激而死。

然而王安石是如何對待王巨的,不僅在軍事上,經濟上王巨同樣有作爲,僅僅是因爲不支持王安石,王安石便坐視了文彥博對王巨屢屢打壓,如果不是王巨有手段,早就成了第二個張亢。

那麼還談個鬼的強國!

“不過我想說的是,武將武臣地位在我朝已經很可憐了,若是平庸的武將武臣也就罷了,象一些有能力的武將武臣。國家還得要想辦法保護之。即便我這次下去,僥倖得功,北方還有着一個更強大的敵人呢。”

但同樣不能怨王安石,身在局中了。誰有那麼長遠的眼光?當真個個是演義中的諸葛亮劉伯溫?

不過王巨也做了一個公平的評價:“雖我與你外父道不同,但你外父的操守無可挑剔,而且國家確實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王安石一生有功有過,六分功,四分過吧。這就是王巨對王安石的評價。

隨後王巨在中書略略處理一些公務,便去了京城東南的儲倉區域。

夏收到來前,王巨下了一道命令。

首先將陳糧一起出倉,準備運到陝西路。

王巨用了宋太祖平北漢的策略,趙匡胤三打太原不下,由是想出一個主意,你們北漢不是人人皆兵嗎,俺們每次出兵,都將你們北漢大批的百姓遷徙到宋境,最後連百姓都沒有了。看你們還能出動多少兵力?所以最後北漢只有幾萬戶百姓,趙匡義一二三便將太原拿下了。

現在王巨也是這麼做的,拿下靈州後,宋軍強行將靈州到蕭關這一地區的百姓向蕭關驅逐。

然而這些百姓遷徙到渭源後,最少不能讓他們餓死吧。

況且今年西北已經發生與即將發生多場戰役,這也意味着會消耗大量糧草。

因此這些陳糧出倉,陸續向陝西路調撥。

其次所有儲倉清空之後,於下面鋪生石灰,再鋪葦蓆,用於防蟲防鼠防潮。

因爲阿里骨背叛了。也意味着未來戰爭規模更龐大,更要命的是王巨的時間緊張,必須在兩三年內將這兩國解決,糧草無疑就成了重中之重。

這也是前線兵力那麼緊張。王巨也沒有讓前線主將抽調大量強人壯馬進入軍中的原因。夏收到來了,這十幾天若是耽擱了,將會浪費大量糧食。一斗粟在陝西價不過十文錢,一斗麥不過三十文錢,然而從中原運過來,那怕用了大量戰俘做勞力。每鬥成本也達到了兩百文,這還算是王巨調度有方的,慶曆戰爭時,因爲時間緊急,產生大量浪費貪墨,每鬥粟調到前線能達到四百文錢,最高時能超過一千多文錢!而且許多糧食還是腐敗黴變的多年陳糧,或者糧食裡摻雜許多泥沙。

然後文臣們說前線將士懦弱,吃着這樣的糧食,將士還有心情作戰麼?

也就是每一戶人家糧食沒有收上來,最少十石小麥吧,那怕五石小麥,也有四十鬥了(一斛十鬥,一石未必十鬥,鬥斛是容量單位,石是重量單位)。四十鬥小麥從陝西路收購,只要一千幾百文錢,如果從中原調運過來,那將是八千多文錢!

這道命令不但在京城儲倉執行,全國各地,特別是西北各儲倉,同樣也在執行着。

因此王巨刻意看了一下各倉儲的執行情況。

看了許久後,甚至當場處罰了幾名失職的胥吏,隨後就去了利民監。

熊本也要去陝西路的,不過暫時章楶還要留在陝西路與王巨配合,鞏固前段時間的戰利果實。大約到了秋後,章楶纔會去陝西路,熊本這才離開京城,那時沈括才能去工部。

但因爲永樂城之敗,估計沈括這個工部侍郎的官職,也到頭了。

在這幾個月內,沈括依然會繼續主持着利民監,以及各種研發。

王巨刻意過來,就是給沈括與一些匠頭,解答疑難問題的。放在具體的實踐上,王巨可能也不大清楚,但理論知識,卻是無人能及王巨的。然而只有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研發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利民監正在調試新式織機,一旦正型後,就要開始替朝廷大肆製造新式織機,運到南方。

王巨將沈括以及各匠頭一一召集,讓他們有什麼不懂的儘管問,有的王巨也答不出來,但大多數王巨指出了前進方向。

在利民監呆了許久,天氣快黑了,王巨纔回到家。

妃兒正在屋中收拾着行李,以前王巨每次用兵,都將妻子兒女留在京城,變相地當成人質。

但這一招還是不管用,反而一家離散。所以這次王巨索性將妃兒與兒子也帶到西北。不帶,該說的還是會說,還會找一些自己都想不到的理由攻擊自,不該說的還是不會說。

妃兒又在京城購買的大量商貨。這會託海船帶到彼岸,分送給自家的親人們。

端午節就到了。

不過端午節過後,王巨仍沒有走。但不是王巨失言了,他要走了,可現在許多政策是他發起的。必須要一一交待清楚了,實際上從五月初六起,王巨已經不處理政務了,只是專心安排後面的事務。

另外就是等……然後下一條重要的命令!

沒有讓他失望,五月初九,他要等的消息傳到京城。

不過第一條消息出忽他意料。

西北緣邊五路,熙河路是苗授,蘭州暫時屬於熙河路管轄,但它未來也會置一路,那便是河西路。統管河西走廊的,除了河西路,還有靈夏路,甚至青海路,這也是王巨的主張,如果分轄兩大塊,秦鳳路與陝西路,因爲管轄範圍太大,首城離前線太遠,若有變故。反應必緩慢遲鈍,不能及時處理。放於各州軍之手,又不能很好的調節。如果是前線置兩個大路,那麼統帥手中掌兵太多。萬一有變呢?因此切割成若干緣邊小路,既便於及時協調數州軍兵力應對不測,又防範了一些有野心的人轄據一方,然後再由永興軍於後方協調,西北以後自會太平無事了。

因此蘭州以後會很重要,王巨也因此一直將王文鬱與李憲按在了蘭州。但實際上,這兩人地位並不亞於苗授。

再到涇原路章楶,鄜延路苗授,還有一路,府麟路,府州是名將折可行,麟州是河東第一將訾虎,這兩人同樣很能打。

相比於這幾人,种師道無論資歷或戰功,皆有點拿不出手。

王巨說了,章楶之後,國家可能重用种師道,一代一代接上來了,但王巨說不管用,得打出來。

就象以前王巨說種家八子,種誼最駿,但很長時間,大家都忽信忽疑,不管種諤是如何地獨,可種諤武功真的很厲害啊,難道種誼比種諤還要厲害?

直到前幾天洮水大捷,大家才認可了這句話。

實際种師道在南方表現出色,但南方那些土著,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並且他又看到橫山那邊兵力空虛,不但橫山那邊鹽州一帶兵力空虛,包括夏州宥州銀州兵力也不多了,各堡砦裡留守的兵力多不滿千人,有的只有一兩百人。

還有就是環州路的夏收快結束了,至少冬小麥少的蕃戶將小麥大麥一起收割上來了,糧草很重要的,並且王巨給緣邊幾路主帥皆下了這個命令,無論如何,不能耽擱夏收。

但現在不會耽擱夏收了。

並且慶州大捷後,王巨侵吞了慶州前方的部分橫山地區,這也成了攻克鹽州的有利條件。

由是种師道主動向章楶請命出兵鹽州。

雖然他是環慶路主帥,但王巨的詔令上說,大戰開始,環慶路必須由章楶節制,章楶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四月末,种師道集結部分強人壯馬,環慶路大部分兵力被抽調到涇原路前線作戰,想攻打鹽州,兵力不足,只好集結強人壯馬了。

然後將形勢對這些強人壯馬講了講。

自伐夏之戰開始,損失最重的就是鄜延路,特別是永樂城一戰,差一點讓鄜延路十室九空(元佑四年,西夏欲以永樂城降俘民夫交換蘭州米脂塞門地區,交轄時只蒐集到一百五十九人,交領時僅一百四十九人,餘下二十幾萬軍民皆被坑殺,即便押到西夏後方,在短短几年裡同樣被虐殺),其次就是涇原路,涇原路是害在高遵裕手中了,一起在靈州城外被黃河冰水淹死。

所以必須講一講,不然大家信心不足。

然後三軍集結,忽然兵出橫山,西夏於橫山那邊哪裡有什麼兵力來抵抗?僅是三四天功夫,种師道勢如破竹一般,再度攻陷鹽州,又學習涇原路,強行將當地百姓向環慶路轉移,而且也不用向渭源轉移,北方兩路死傷慘重。這些烈士家屬一小半都被動員遷徙到了彼岸,騰出來的地方足以安頓鹽州一帶的百姓了。不過與靈州不同,靈州深入敵腹,賀蘭山一帶或多或少還有一些西夏官兵。因此宋軍匆匆忙忙地毀城燒房屋莊稼,轉移百姓,隨後撤離靈州。

鹽州的情況要好得多,种師道甚至下令,讓他們務必多帶糧食前往慶州。然後再由官員安排,打散到各村各寨,甚至因爲時間寬裕,有足夠的反應空間,种師道還發動前線的軍民,再度來鹽州運輸青鹽,不僅青鹽或多或少地補貼一些兵費,運的青鹽越多,以後走私的青鹽數量也就會相對地減少,等於減少了未來西夏的收入。

不過朝廷接到消息時。百姓還沒有轉移,也沒有發動前線軍民運輸青鹽,纔剛剛攻克鹽州城,但因爲抽不出兵力,梁氏在興慶府只好望洋興嘆,眼睜睜地看着鹽州被宋軍攻下。

這是意外之喜了。

最大的驚喜還在會州哪裡。

接到定西城戰役的消息,特別接到禹藏花麻詐降的消息,樑乙逋氣得差一點吐血。

然而現在他們這路兵馬就很危險了,攻不下定西城,西夏與吐蕃仍是各自爲戰。吐蕃那邊還好一點,特別是西夏這邊,涇原路主力軍隊已經基本平定天都山,徐徐南下屈趺山。蘭州還有一支強悍的宋軍呢,自定西城到平西砦又集結着大量的宋軍,十萬西夏兵馬呆在平西砦外,就好象呆在一個口袋裡。

即便宋軍不合圍,這一行也不會有作爲了。

樑乙逋立即下令撤退。

但這時候他還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到來,畢竟涇原路就那麼多兵力。分了幾將官兵來到定西城,同時鳴沙城那次會戰似乎又出動了六七萬兵馬,餘下的還能有多少兵力,恐怕爲了這一戰,涇原路連強人壯馬弓箭手也一起動用了。

他想當然了,雖然這一戰波瀾壯闊,但真沒有動用多少強人壯馬,甚至連農耕生產都沒有耽擱什麼。

不過在這個口袋裡,還是很危險的,必須撤到河西才能保障安全。但到達河西,黃河幾個渡口,蘭州那邊是不要想了,最近的渡口就是從會寧關撤向北方,自黃河岸邊的古烽臺渡過黃河,這一行足足一百四十里路,並且多是崎嶇的山道,加上十萬大軍撤退,格外緩慢。

所以得抓緊速度,不過只要渡過黃河,那邊就是西夏的卓囉監軍地所在,十萬兵馬也就安全了。

剿殺開始。

確實鳴沙城外一戰,宋軍動用了六七萬兵馬,但大部分兵力乃是張守約與秦貴從環慶路帶來的軍隊,雖然涇原路動用了一些兵力,也支援了平西砦等堡砦幾將官兵,但近半兵馬,暗中放在了德順軍。

而會州多是山區,又正好是大軍行動的最佳掩護,就在定西城戰役打響之時,姚雄郭成等將帶着三萬兵馬夜行晝伏,開始向會州潛行。

就在西夏十萬兵馬離古烽臺渡口還有四十幾里路的時候,一個叫石觜溝的地方,姚雄帶着三萬兵馬殺了出來。

接着,王廣鬱與李憲帶着兵馬從西邊趕來,投入戰鬥。

這時候樑乙逋兵力仍佔據着優勢,不過士氣沮喪,兩相持平了,兩路宋軍也有意識地圍堵,而非是一決生死。

由是樑乙逋的大軍死死地被兩路宋軍拖在這個山溝裡。

第二天下午,平西砦諸將與禹藏花麻又帶着三萬多大軍殺到,這支生力軍的到來,三路宋軍才正式展開攻擊。

其實就是現在,宋軍的兵力仍沒有樑乙逋兵力多,不過宋軍連番大捷,士氣高昂,夏軍士氣普遍低落,宋軍軍中更是名將如雲,許多將領皆是萬夫不擋之勇,只一會西夏大軍就開始節節敗退。眼看自己的軍隊即將崩潰,樑乙逋只好下令,強行向北突圍。

一路向渡口衝去,這個渡口仍在西夏人控制當中,樑乙逋立即下令渡河。

不過它只是一個普通的渡口,並沒有多少渡船,只好一船船慢慢地擺渡,後面宋軍又在不停地攻擊,導致西夏有的將士爲了搶渡,開始自相殘殺。

這樣越亂,渡得就越慢。

直到第二天,才勉強渡過三分之一兵馬。

但更要命的殺着出現了。

樑乙逋匆匆忙忙帶着大軍撤退時。天都山的宋軍也開始了行軍,兵分兩路,一路由苗履率領主力軍隊,渡過黃河。連番撥掉河西西夏的各支駐兵,將渡過黃河的西夏軍隊生生堵住,姚兕又率領着一支軍隊南下,參與古烽臺會戰。

在宋軍五路兵馬的反覆剿殺之下,樑乙逋帶來十萬兵馬。能回去的不足兩萬兵馬,其中近半還是崩散的逃軍,也利用山區地形的掩護,僥倖逃過宋軍的搜捕逃回去的。

古烽臺會戰後,整個西夏全國殘餘的兵力,只有十來萬。當然了,如果將老人小孩婦女也徵入軍中,那就不好說了。

不過西夏還有幾十萬丁壯,樑乙逋面對着這種危險的情況,只好下令全國陸續再次徵兵。不是將他們徵入軍中,而是增加兵役。

第二年,西夏軍隊數量包括役兵在內,又勉強達到了近四十萬,差不多真的“人人皆兵”了,但別當真,有的役兵連武器都沒有,並且也破壞了西夏的農耕生產,使得西夏可憐的經濟雪上加霜。

並且因爲此役,西夏失去整個天都山、屈吳山與會州地區。

隨後章楶又下令於河西幾個渡口兩邊建設關城堡砦。那邊是關,這邊是堡,生生將幾個渡口控制起來。

河西還有許多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再往北就是秦漢古長城了。古長城再向北也就是大漠。

不過古長城如今大多數已經倒塌,不能起防禦作用,否則章楶這次可能會挾大勝之勢,將這片河西地區也拿下來,生生將西夏與河西走廊數州一切兩半。

然而這一狹長的地區,寬處不過兩百餘里。最窄處只有幾十裡,因爲宋軍將幾個渡口扼制,隨時可以對這一狹長的走廊實施致命的攻擊。

又因爲有黃河之天險,天都山之險峻,在這片地區,宋軍已經處於可攻可守的絕對上風,就象當年西夏控制了整個橫山地區,對宋朝那樣……

但是宋軍幾路兵馬在剿殺樑乙逋這支兵馬時,給了阿里骨逃脫的空間,河州方向是不敢逃了,不過龕谷方向宋軍兵力比較空虛,於是阿里骨帶着殘兵敗將,乘着這個機會,逃回了湟州。

不過他這次損失也比較慘重,帶來了九萬兵馬,回去時只有六萬兵馬。

至於洮州,又被宋朝收回去了,但對於阿里骨來說,這也只是一個開始。

…………

董氈病重,將國事託付給阿里骨,卻遭到了四個人反對,心牟氏、溫溪心、溪巴溫與青宜結鬼章。

這四個都是吐蕃重要的人物,第一就是心牟氏,董氈有四個妻子,契丹公主凌結摩,那就不當一回事了,還有他的回鶻妻子,也就是阿里骨的親生母親,不過她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此外還有心牟氏與董氏,這是政治聯親的結果,但正是這兩個妻子,強大的董氏與心牟族、廝那族成了董氈的得力助手。不過現在董氏也死了,所以心牟氏最貴。

至於溫溪心就是邈川的溫家,溫家的祖父就是那個一度囚禁唃廝囉的溫逋奇,現在溫氏力量不及溫逋奇之時了,但仍然控制着大部分肥沃的邈川地區(史上元佑二年,阿里骨拘禁溫溪心,溫家族才正式走了下坡路)。

溪巴溫來頭更大,他的祖父叫紮實庸嚨,是唃廝囉的親哥哥,只要是他這一系的,都是贊普一系的。

唃廝囉成了吐蕃贊普後,紮實庸嚨控制了以積石山(阿尼瑪卿山)爲中心的河南地區(貴德同仁一帶),所以這一帶的蕃部又稱爲紮實庸嚨部,紮實庸嚨死後,傳位於其子必魯匝納立,必魯匝納立死後,傳位於溪巴溫。這一部力量不可小視,包括青宜結鬼章原先也屬於溪巴溫的部下,並且心牟氏的孃家心牟族與廝那族與溪巴溫關係一直很不錯。

有人說吐蕃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佛教聯盟,這說法不準確,河湟吐蕃能算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各部族聯盟制的國家。

各族承認,那怕是李立遵與溫逋奇,也拿唃廝囉無輒,各族不承認,那怕是董氈下令傳位的阿里骨。也不能算是吐蕃共主,所以董氈死後,阿里骨兩年沒有報喪。

心牟氏反對也不是沒有道理,吐蕃是各族共主的聯盟制國家。阿里骨非是董氈的親生兒子,也就是沒有贊普的血脈,得不到各族承認,吐蕃就會因立阿里骨而四分五裂。雖然董氈沒有親生兒子,可吐蕃有贊普血脈的人不止一個。不提溪巴溫吧,真不行,去河州秦州洮州,從木徵兄弟子侄中選擇一人也能做爲新贊普,現在宋朝與吐蕃關係良好,相信宋朝也會舉手贊成的,那麼吐蕃才能穩定。

其實心牟氏建議還是很長遠的,正是扶立了阿里骨,在史上幾十年後,吐蕃就被宋朝所滅。接着金人南下,這個國家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了。

由於心牟氏的反對,一度阿里骨形勢很緊張,面對這種困窘的局面,一個意想不到的小人物出現了,那就是契丹公主凌摩結,她夥同阿里骨將心牟氏殺死。都是董氈的妻子,怎麼好去處理凌摩結?

各部族一起傻眼了,但怨懟更大了。

就是這時,阿里骨贏得一個良機。必魯匝納立死後,河南諸部立溪巴溫爲王子,不過那時溪巴溫年齡還很小,其舅郎結戩輔佐治政。但隨着鬼章的強大。郎結戩與鬼章產生了矛盾。

阿里骨趁機暗中派人蠱惑鬼章,鬼章無奈,他能打,手下也有不少強悍的戰士,可是沒有名份,沒有名份就沒有大義。在郎結戩相逼下,鬼章也不反對阿里骨了,立即投靠了阿里骨,並且驅逐了溪巴溫,同時也打開了通往洮州的道路。

得到鬼章相助,阿里骨才稍稍安定湟州吐蕃各部。

正好樑乙逋派使過來要求聯合,在鬼章心中,以爲西夏還是很強大的,儘管有平夏城之敗,但原先呢?永樂城豈不是勝得更輝煌?

而且宋朝將西夏滅掉後,會不會調頭對付吐蕃?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但這一戰如果阿里骨打勝了,又得到了洮州河州熙州,威望一時無兩,那麼吐蕃各部就能讓他成功整合了。可現在嘛……也是因爲這個原因,如此大的圖謀,他只集結了九萬兵馬,甚至步軍都弄出來了,因爲許多部族不配合,比如溫溪心,聽聞他出徵宋朝,立馬拒絕,一兵不發。

所以王巨說這時反而是徵湟州的最佳時機。

不過朝廷對吐蕃消息瞭解有限,還是王文鬱派斥候,暗中從吐蕃蒐集來的情報,又迅速遞向京城。

王巨根據這些情報,又讓宋忠傳書禹藏花麻後前往蘭州,又帶着詔書潛向了吐蕃。

第一站就是溫氏。

溫逋奇被殺後,溫氏力量仍很強大,唃廝囉不敢下手,溫氏又扶立溫逋奇之子溫納支程成爲族長,在唃氏一脈所逼下,溫氏力量江河日下,所以溫納支程成不斷向宋朝示好,他們都在古邈川了,宋朝不好直接下手,也只能冊封一些官職罷了。溫納支程成死後,溫溪心立,同樣也派使向宋朝示好。

也就是溫氏與宋朝關係一直不錯,但也不能當真,這是唃氏所逼的。

不過相比董氈,阿里骨逼得更厲害,已經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所以朝廷聽從王巨意見,冊封溫溪心爲太傅,反正是閒官了,大把地給吧。

宋忠還替王巨帶了一句話給溫溪心,阿里骨這次東征必敗,敗後必惱羞成怒,他不敢拿溪巴溫出氣,但敢拿你出氣,切勿離開你的部族,否則凶多吉少。

溫溪心心領神會,再三感謝,宋忠又向第二站出發,非是溪巴溫,此人乃是贊普正統後人,有許多力量,有一定的號召力,王巨可不想除一虎,生一狼。

而且溫溪心在積石山下,路途太遙遠了,一時也無法聯絡。

第二站乃是心牟族與廝那族,這兩族力量同樣很強大的,因爲心牟氏之死,兩族對阿里骨仇恨萬分。

於是朝廷冊封了兩族族長一些官職,同時還表示,未來朝廷必替吐蕃剷除這個叛孽,同時扶持一個有正統贊普血脈的人爲吐蕃新贊普。

但這可不是撒謊,一旦平定湟州吐蕃後,王巨可能在木徵或者其他人後代中,找出一個比較文弱,對宋朝比較親近的人,扶立爲吐蕃贊普,不過這個贊普扶立後,立即將他轉移到京城。

要的是象徵意義與安撫之用。

宋忠只說了一半,兩族也想不到,聞聽後歡喜雀躍,阿里骨從熙州狼狽地向西撤退,宋忠已經返回蘭州。

他這一行,纔是致命之旅,當抵五萬精兵!

王巨還沒有離開京城,就已經對湟州吐蕃動手了……(~^~)

第624章 縮影第305章 獻舞(下)第654章 不會吧第177章 買撲第806章 三國第685章 撈人第660章 漁翁第661章 自曝第406章 來巧了第143章 柺子第172章 贈馬第50章 滿意第406章 來巧了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140章 明妃曲第703章 大事(下)第741章 裂車(下)第843章 朔正第404章 私軍(下)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29章 條件(上)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287章 實話第384章 《感事》詩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848章 誘餌第422章 楹聯第536章 會戰(一)第779章 土豆宴第174章 有條魚第743章 逼第508章 逆轉(中)第530章 跑吧第425章 侵利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315章 青澀第266章 龍手(上)第296章 胡鬧(上)第279章 從龍功第35章 關學第725章 斷錯了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7章 有點少第521章 蔣幹第500章 大殺器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27章 擔心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198章 遷徙第767章 控訴第416章 潑(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214章 故人第92章 第一躍(二)第238章 不能比第164章 蕃騎(下)第447章 一頃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347章 徐徐徐第121章 省試第647章 蘇茂蠻第395章 富!第230章 都想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50章 滿意第712章 兩個半第857章 割土(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686章 山林第459章 空談嗎?第396章 井田第468章 旅(上)第606章 冒泡(中)第715章 犧牲品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16章 驚喜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5章 夏國劍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335章 高利貸第70章 潤筆費第782章 捨得第712章 兩個半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144章 巧遇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717章 那個人第346章 潑污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67章 控訴第539章 會戰(四)第276章 威名(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19章 剋星第189章 不能言第258章 屹立(上)
第624章 縮影第305章 獻舞(下)第654章 不會吧第177章 買撲第806章 三國第685章 撈人第660章 漁翁第661章 自曝第406章 來巧了第143章 柺子第172章 贈馬第50章 滿意第406章 來巧了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140章 明妃曲第703章 大事(下)第741章 裂車(下)第843章 朔正第404章 私軍(下)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29章 條件(上)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287章 實話第384章 《感事》詩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311章 屠刀(上)第848章 誘餌第422章 楹聯第536章 會戰(一)第779章 土豆宴第174章 有條魚第743章 逼第508章 逆轉(中)第530章 跑吧第425章 侵利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315章 青澀第266章 龍手(上)第296章 胡鬧(上)第279章 從龍功第35章 關學第725章 斷錯了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17章 有點少第521章 蔣幹第500章 大殺器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427章 擔心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198章 遷徙第767章 控訴第416章 潑(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214章 故人第92章 第一躍(二)第238章 不能比第164章 蕃騎(下)第447章 一頃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347章 徐徐徐第121章 省試第647章 蘇茂蠻第395章 富!第230章 都想第757章 低稅的宋朝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50章 滿意第712章 兩個半第857章 割土(下)第354章 驕傲(上)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686章 山林第459章 空談嗎?第396章 井田第468章 旅(上)第606章 冒泡(中)第715章 犧牲品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816章 驚喜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84章 鬧大吧(三)第15章 夏國劍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335章 高利貸第70章 潤筆費第782章 捨得第712章 兩個半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144章 巧遇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717章 那個人第346章 潑污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767章 控訴第539章 會戰(四)第276章 威名(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19章 剋星第189章 不能言第258章 屹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