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存在

“你就是高川?”

“是,明公。”高川小心地答道。

王巨盯着他看,身高大約一米七五,比王巨稍稍矮一點,不過這個身高在宋朝算是比較高的了。長得也不錯,只是略有點緊張,這個也能理解,誰叫這小子“心懷不詭”呢。

“聽說你在太學幫了我二弟不少忙。”

“這是應當的,我們是朋友。”

“但我還是要感謝你,不過我今天喊你來,並不是爲這件事,我問你,你與二妞倒底是怎麼回事?”

高川一下子愣神了,二妞忸怩地說:“哥。”

“難道你有其他想法?”

高川與王崇以及張貴都進入了太學,正好在同一教室裡,因爲王巨大肆裁減軍器監,得罪了一些權貴子弟,有的人便欺負王崇,這個王巨不大好出面的,況且能保三弟一時,不能保三弟一世,再說王崇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也就是一羣少年吵吵鬧鬧,小打小敲,即便沒有王巨裁減軍器監的事,在太學裡也時有發生。

這個高川與三弟平時關係很好,歲數又長了三歲,平時就幫助了王崇。

二妞有時去太學看望三弟,一來二往,相互認識了,有那麼一絲“不正常”的感情。王巨得知後,並沒有過問。畢竟二妹早過了二八之齡,如今是二九“大齡未婚少女”,發生了這麼青澀的戀愛,豈不是很正常?

但隨着這三十萬到來,王巨必然離開京城。也能估計到會調到什麼地方。如果調到慶州。多半是通判,或者會調到環州與保安軍,能從側面支持慶州之戰。並且環州可能性沒有保安軍可能性大,一是王巨就在保安軍長大的,比較熟悉,這個熟悉會利用調兵遣將,二是離大順城更近,三就是景思立在保安軍這回表現不大好。

然而這一回離開京城。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了。

因此王巨暗下里派人打聽了一下這個高川的家世,以及本身的爲人,便想將這件事決定下來。

“我怕我不配……”高川嚅嚅道。

“如果你認爲不配,那就不配!”王巨說得很果斷。

“我,我……”

二妞急得要瞪眼。

“二妹,退下。”王巨喝道。

“二妞只好離開客廳,高川又嚅嚅道:“我家境並不大好。”

“與家境何關?我與娘子訂親之時,僅是一個貧寒少年,住着窯洞,連吃一頓肉都會歡天喜地。難道我就會慚愧地回絕這門親事?”

那能與你比,高川心中說。

但也是事實。

高川的祖上乃是趙匡胤朝時的副軍頭。宋朝軍制是廂、軍、指揮、都、隊五級。但真正執行的乃是指揮下面三級,上面廂與軍的官職成了虛職,有職有薪卻無權無兵。然而在宋初,這五級編制確是全部存在的,廂設廂都指揮使,又稱爲廂頭,廂主。廂之下設軍,一軍管轄少則五營,多則十營或二十營官兵,其主將爲軍都指揮使,又稱爲軍主或軍頭。

到了軍頭這一級別,算是比較高的將領了。

可從宋太宗手中,這兩個級別的編制漸漸被架空,高家也漸漸末落,高川父親如今只混了一個八品的武官之職,而且是候補官。

不算是貧寒人家,但只能算是中等戶。至少與現在的王家遠遠不能相比。

當然,如果高川能金榜題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那,那……那我就高攀了。”

王巨臉色開始緩和。

爲什麼王巨要打聽,這個人品很重要,特別是在宋朝,乃是一個貼女時代,導致一些生了好皮囊的青年男子,專門騙婚撈取嫁妝。如果不打聽好了,二妹若是碰上這種人,那不僅讓天下人笑掉大牙,對二妹也將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打聽的結果比較好,那麼就剩下另一件事了,做爲一個男子,最少得有勇氣,有擔當,所以一上來王巨便逼問。如果高川繼續支支吾吾,這門親事那就罷了。

“可我有幾個條件。”

“明公,請吩咐。”

“首先你得過了解試這一關。”

解試這一關也不那麼好過,但高川在太學,不象王巨在延州,有許多優越的條件,比如有許多有學問的教授,比如有許多有才華的同學可以交流,比如有許多書籍可以觀閱。而且京城解試名額多,只要高川肯努力,中省試殿試難,但中解試也不算太難。

如果高川連這個恨心都沒有,那這門親事又沒有意義了。

而且拖一拖,二妹也過了二十歲,那時候成親王巨也能放下心。

“我答應。”高川挺起胸膛說。

“第二個要求,你以後要繼續保持現在的操守,不得爲非作歹,還有,我在世上的親人並不多,你必須要善待我二妹,否則我隨時強行讓你們和離。”

“我答應。”

“那就這樣吧,你回去讓你家人請媒婆遞下草帖子。”

“就這樣?”

“你還想怎樣,就是我提出來,你能辦到嗎?”

“喏,”高川高興地差一點跳起來。

兩家很低調的下了草帖子,王巨是事實的低調,高家是忐忑不安,但細帖子未下,王巨仍在繼續觀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天知道高川以後能不能繼續保持?

但這門親事立即引起了關注。

兩家太不般配了。

王巨要前程有前程,要錢財有錢財,而且二妞長相美麗,否則趙十八趙宗綽都不會替兒子上門求親了。

在宋朝不般配的親事有之,比如晏殊將女兒嫁給富弼,但那時富弼早就聲名在外。而且富家窮得只剩下錢了。李昌齡將女兒嫁給范仲淹。范仲淹一無所有。然而那時范仲淹卻是中了進士,如果范仲淹不中進士,李昌齡能嫁女兒麼?杜衍是一個流浪漢,相里家卻將女兒嫁給了杜衍,然而也不要弄錯了,那不是嫁,而是杜衍上門入贅!

可高川與高家能有什麼?

雖然兩家只是下了一個草帖子,卻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

就連高滔滔與趙頊母子都產生了興趣。將王巨召到宮中詢問。

王巨想了想,說道:“啓稟太后、陛下,微臣以前說過,國家弊之根本就在世襲。世襲之弊根本就在恩蔭,還有一樣,聯親。”

不要說韓琦了,就是包青天還與當時的權臣文彥博玩聯親。

“聯親與官場上的來往,將六成以上的權貴士大夫絞在一起,至少八成北方派系的大臣絞在一起,介甫公變法。傷害了部分權貴的利益,故此。反對聲音多。”

這不是說給趙頊聽的,而是說給坐在簾後的高滔滔聽的。

高滔滔低沉着說了一句:“這個誰能阻止?”

頂多是兩個親家不能同時執掌兩府或者御史臺,但能下詔讓大臣們相互不聯親嗎?

“是啊,並且存在即爲合理。”

“存在即爲合理?”趙頊奇怪道。

“波斯歸唐時,唐朝在烏滸河南側波斯境內置了月氏、修鮮、昆墟、寫鳳、條支、波斯六大都督府,然而沒有派官員去管理,派兵士守衛,隨後坐視大食將波斯侵吞,爲何?”

“太遠了。”趙頊道。

確實太遠了,最遠的達到了後世伊朗境內了,離阿拉伯灣也僅是咫尺之遙。

“是太遠了,無法管理。所以上古之時,是諸候制度,那時遠比現在更落後,即便堯舜禹湯,也沒有能力直接控制全國。”

“這……”趙頊很是狐疑。

“陛下,那時有江東犁麼?那時有占城稻麼?甚至小麥都是從外番引進過來的。請相信,時代是在進步,越往後越發達。但到了戰國時,技術進步,生產力提高,交流增加,已經有了大一統的趨勢。這纔是秦統六國的根本。只不過秦朝不顧六國百姓的怨恨,施以暴政,故秦亡。如果秦朝施以仁政,說不定真的有秦四世、秦五世、秦十世、秦二世。畢竟大一統,不會產生春秋戰國所帶來的戰亂不休。因此漢高祖取締了諸候,只是立劉姓子孫爲王,即便這樣,漢景帝時又產生了七王之亂。”

“但如果沒有漢高祖的制度,那來的漢文帝故事,取締了同姓王,隨後又產生了王莽。”趙頊道。

“陛下,世上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有利必有弊。不錯,連同姓王也取締了,才能讓王莽纂國。然而陛下可記得西晉的故事,諸王手中有權有兵,隨後八王之亂便產生了。若無八王之亂,又何來五胡亂華?隨後南北朝也因此導致了多少動亂,甚至國破家亡?陛下請切記,太陽只有一個,若是有兩個,國必亂!”

趙頊無言以對。

“微臣再說東漢,沒有了異姓王與同姓王,大權爲人君一人所控,可陛下,試問那一個人君能做到不依靠大臣,一人治天下?”

趙頊搖搖頭。

“因此只能靠大臣,文臣武將,或者外戚,或者宦官。但東漢時沒有科舉,只有舉良方正等科提撥了少量民間人才,餘下的官員選撥多是恩蔭。恩蔭就是世襲,世襲導致權利財富向權貴集中,於是產生兼併。門閥兼併、外戚專權、宦官干政,直接導致了東漢衰敗滅亡。但門閥的崛起並沒有立即得到糾正,在南北朝時反而加重了,即便鮮卑北魏也不得不向漢人門閥屈服,宋高祖(劉裕)也不得不向門閥低頭。生在一品世家,那怕是一個呆子,也是一流人才。生在九品寒門,那怕宋高祖這樣的人物,也被上流人物不恥。但當真龍生龍,鳳生鳳,若此,何來的晉惠帝,杜甫與李白的子孫又出過幾個詩人?”

“於是隋唐推出了科舉,不過隋唐科舉不完善,又是開卷制度,並沒有對這種世襲產生重大的衝擊,門閥又繼續存在。陛下,唐朝滅亡當真完全是安史之亂的錯?錯也,乃是黃巢謀反。黃巢爲什麼謀反,乃是門閥權貴兼併,普通百姓民不聊生。正如唐太宗所說的,民能載舟,亦能覆舟。唐朝得勢於隋末百姓謀反,也滅亡於百姓謀反。”

這纔是科舉的意義,拉攏一大批寒門子弟,對這種世襲進行衝擊。

王巨就不能說出口了,那會引起很大爭議的。

“再到我朝,太祖太宗時依然是恩蔭,畢竟那時立國不穩,對於立功大臣需要獎勵拉攏,國家才能走向安定。然而越來越重視科舉,將開卷制變成了彌卷制。相信李太白若是出生在我朝,必然能高中進士了。”

“這還不夠,畢竟相對於大臣子弟,寒門子弟求學條件太差了。就象微臣,如果不僥倖拜於恩師門下,如何能得中?因此太宗多次詔書,取締權貴子弟科舉的名額,用之提撥寒門。但現在呢?”

“其實很簡單,現在武將末落了,宦官宗室外戚迴避了,陛下你指望誰來治理國家?只能藉助文臣。因此真正的祖宗家法經過士大夫的嘴中吐出,早已面目全非,那個人還敢再提出權貴子弟科舉迴避這道祖宗家法?所以世襲越來越嚴重,相互聯親的也越來越多。這就是微臣所說的存在即爲合理。”

權利向士大夫傾斜,那麼政策還能不向士大夫傾斜嗎?

щщщ ▲ttκan ▲¢ o

“微臣沒有那麼清高地刻意回絕與權貴聯親,但也不會爲了富貴而刻意與權貴聯親。如果二妹喜歡,對方人品又不差,即便是高川又有何妨?”

王巨不僅講了其原因,還講了許多道理。

可能這次對話讓高滔滔與趙頊母子喜歡,也可能大家都擔心李復圭的才能,然後王巨便接到一份他意想不到的授命,讓他替代李復圭擔任新的慶州知州。

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64章 進京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20章 天上(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212章 行歌第347章 徐徐徐第650章 海盜(下)第466章 笑話第237章 三百斤第8章 懷疑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617章 呵呵第654章 不會吧第379章 不可行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729章 考驗第738章 哭第73章 自作孽第594章 長子第159章 錢哪(上)第273章 撈好處第510章 雪祭第568章 隱患第173章 攏心第126章 捉婿第536章 會戰(一)第28章 高人第340章 悟空第441章 火拼第78章 不合格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480 勸說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73章 開業第113章 侍讀第4章 伏擊(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563章 羞侮第373章 增兵第574章 維穩第524章 夜聲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525章 心機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73章 迷宮(下)第623章 自保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378章 新語第610章 小道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592章 修房子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54章 插釵第200章 動手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4章 買馬社第475章 鼓聲(中)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715章 犧牲品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0章 以直報怨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451章 聖斷第635章 抽解第577章 啪啪啪第378章 新語第162章 立威(下)第76章 世仇第682章 嚇一嚇第832章 慘第354章 驕傲(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35章 秋碩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4章 小翅膀第466章 笑話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535章 號角
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64章 進京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20章 天上(下)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646章 長城(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212章 行歌第347章 徐徐徐第650章 海盜(下)第466章 笑話第237章 三百斤第8章 懷疑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617章 呵呵第654章 不會吧第379章 不可行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729章 考驗第738章 哭第73章 自作孽第594章 長子第159章 錢哪(上)第273章 撈好處第510章 雪祭第568章 隱患第173章 攏心第126章 捉婿第536章 會戰(一)第28章 高人第340章 悟空第441章 火拼第78章 不合格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847章 上海務(下)第480 勸說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73章 開業第113章 侍讀第4章 伏擊(下)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563章 羞侮第373章 增兵第574章 維穩第524章 夜聲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525章 心機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473章 迷宮(下)第623章 自保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378章 新語第610章 小道第752章 找骨頭(上)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592章 修房子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495章 會戰開始(下)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54章 插釵第200章 動手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64章 買馬社第475章 鼓聲(中)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715章 犧牲品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30章 以直報怨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451章 聖斷第635章 抽解第577章 啪啪啪第378章 新語第162章 立威(下)第76章 世仇第682章 嚇一嚇第832章 慘第354章 驕傲(上)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235章 秋碩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4章 小翅膀第466章 笑話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535章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