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機會?

青丹谷部的遭遇,終於使廓州各部噤若寒蟬,宋軍繼續一路向廓州出發,各部族紛紛出寨表示歡迎,歡迎未必,是擔心自己部族也會遇到青丹谷部的下場。

種誼道:“太保,看來阿里骨真的失去了人心。”

宋軍一路西進,只有渴驢嶺一戰,青丹谷部一戰,還有攻打巴金堡一戰,實際後面兩場戰役,只能算是小規模戰役,放在宋夏戰場上,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

“原因有三,阿里骨是回鶻人,又與契丹公主聯手殺了威望很高的心牟氏,不得人心。加之他率領九萬大軍入侵洮河,結果只回來了六萬兵馬,損失慘重,各部族進一步離心。”

“湟州一帶的吐蕃雖與我朝沒有秦州吐蕃親近,但也不會象對待西夏人那樣,當成了世仇死敵,加之我推出一些頗得民心的措施,各部沒有浴血奮戰的動力,沒有這個動力,就無法撼動我朝大軍。”

“水土惡化,我朝許多人編寫史書,說是宗教導致了吐蕃四分五裂,人口太少,所佔地盤又太過廣大,又推動了吐蕃四分五裂,其實這個原因只是一部分。真正的原因乃是赤嶺以西,以至烏海,直到吐蕃高原,大規模的水土惡化,各部族不能形成一個整體,更不能聯合在一起。只要以後不讓唃氏一脈進入河州湟州廓州與積石軍一帶,吐蕃再也不能危害我朝了。”

“那麼以後河湟……”種誼有些擔心了。

“相比於赤嶺以西,河湟一帶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惡化起來會比較慢。但未來的河湟肯定不如現在的河湟。”

現在河湟仍是適宜居住的地方。就這麼大面積。生存着幾十萬戶蕃戶,其人口密度不亞於宋朝一些人煙略有些稀疏的地區了。

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阻止,那就是輪耕輪牧,甚至定耕定牧,再廣植草木。實際相比於河湟現在的水土,彼岸澳洲那邊水土更差,稍稍破壞,大事就去矣。因此王巨再三下令,輪耕輪牧,並且限制了單位面積飼養牲畜的數量,同時對外來物種,特別是一些食草性的動物引進必須經過他審覈,方可通過。特別是兔子,嚴律引進,不過引進到宋朝的這些作物植物,也同樣經過王巨准許後,才帶到宋朝。但那是彼岸。河湟這邊能順利平定,未來沒有大規模的叛亂。那就阿彌陀佛了,還談什麼嚴格的水土保護計劃,想到這裡,王巨笑了笑說:“那個太長遠,非是你我所能管到的。”

大軍繼續向着西北出發……

…………

樑乙逋讓人將仁多保忠請來。

兩個遼使帶着仁多保忠來到幽州,去年遼國南到通州,西到長春府一帶,全部淪陷,耶律洪基無法去長春洲春捺鉢了,只好呆在了幽州。

耶律拱辰回來將情況一一稟報,王巨態度很囂張,但遼國君臣卻能理解,這是一個屠夫,殺神,指望他能說出什麼好話來?可總體上,也不能說人家說得沒有道理。

西夏國力弱小,如果宋朝沒有能人那也罷了,有這個狠人在朝中,依然不斷地侵犯宋朝,難道遼國強大,就能強行讓宋朝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於是他將仁多保忠召來,讓他傳話給樑乙逋與小梁氏,別提那幾歲大的什麼國主了,當家作主的還是這對兄妹,你們立即對宋朝停戈止武,重修於好,不要沒事做找事做。

之所以說出這句話,耶律洪基也有他的想法,遼東那塊還沒有搞掂呢。

他也聽說了王巨那個三年,那麼就將這三年熬過去吧,看到三年過後,王巨會不會離開宋朝。就算王巨平滅西夏,只要西夏不動手,遼國也有出兵相助的理由。但你們不斷地侵犯人家,卻讓我們大遼國約束宋軍不準還手,有這個道理嗎?

還有傳聞中的王巨武力,也讓耶律洪基擔心。

就象史上一樣,章楶一二三搞掉了三十萬西夏大軍,西夏垂在旦夕,派使去遼國求救。耶律洪基也擔心了,宋軍這種戰鬥力未免有些太過驚人,俺們大遼國就是出兵,也討不了好啊。於是一邊派使去宋朝勸說,一邊派使去了西夏,直接將好戰的小梁氏毒死。

兩件事背景不同,但耶律洪基的心態基本差不多。

仁多保忠“勞改”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搞不清楚什麼情況,於是鬱悶地騎馬回去。

但樑乙逋聞聽遼國將仁多保忠“營救”出來,心中大喜,親自迎出了城。不僅仁多家族與樑家走得近,仁多保忠本身也是一員能打的虎將,而且仁多家族雖龐大,仁多父子被宋軍生擒,羣龍無首,一直不能成爲樑乙逋的得力臂膀。

不過仁多保忠將耶律洪基的話帶到後,樑乙逋臉色陰沉下來,唾罵道,昏君。

王巨揮兵下湟州,如入無人之敵一般,今年必將阿里骨解決掉,並且宋朝又佔據了橫山,一旦陳兵壓境,遼國還能來得及救援嗎?

站在他角度確實是這樣思考的,有西夏牽制宋朝,對遼國也確實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即便沒有西夏,宋朝能殲滅遼國嗎?況且耶律洪基不能對仁多保忠說,俺們今年還要派大軍掃蕩遼東呢,沒有能力援助你們。

不過仁多保忠到來,樑乙逋勢力稍壯,然後點集兵役,又讓他弄出近四十萬大軍了,還沒有到人人皆兵的地步,不過很接近了,十名正常的丁壯,最少六人變成了役兵。

然而樑乙逋仍窮蹙,戰爭不是比拼人數的,如那樣,宋朝早就橫掃天下了,三軍數量似乎又彌補上來,可實際的戰鬥力遠不如原先的夏軍。最苦惱的是西夏的民生,春天到來。一半人在靠挖野菜。剝樹皮渡日。以這種民生惡化下去,明年宋朝大軍揮師北上,西夏用什麼來阻擋?

至於求和,可能嗎?

到現在樑乙逋也沒有反醒,不是宋朝不同意議和,只是宋朝沒有答應再給歲賜了,所以西夏這纔在幾年前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難道宋朝當真欠西夏這筆鉅債?

如果大前年西夏識時務,及時同意和平。至少現在宋朝用兵,多少也缺乏了大義,遼國同樣也好勸說了。現在每年都是西夏先挑起的事,讓遼國如何勸說?

就在這時,他接到了阿里骨的急信,也就是樑乙逋將仁多保忠請來商議的原因。

一會仁多保忠被人帶到興慶府皇宮,他躬身說道:“拜見太后,國相。”

小梁氏說道:“保忠,國家多難之時,不必多禮。平身吧。”

“謝過太后。”

樑乙逋將他召到書桌前,上面放着一張吐蕃地形圖。說道:“保忠,你來看,這是宋軍在湟州一帶的兵力分佈圖,自巴金城到湟州一帶,宋軍共駐紮了兩萬多兵士,再到渴驢嶺,東端爲宋朝所控,西端爲阿里骨所控。此外就是自河州到廓州的宋軍,大約接近三萬人。”

這些不是樑乙逋打探到的,而是阿里骨派人打聽出來的。

想要各部族配合他應戰宋軍,那是不可能了,不過通過這些部族,打探一些宋軍的情報,大夥兒還是願意的。他們雖不能接受阿里骨,但同樣更不能接受宋朝。

樑乙逋繼續往下說道:“宋朝的兵馬並不多……”

其實近六萬宋軍,兵力已經不少了,就是這些兵馬,那一天的消耗不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對於西夏動不動就是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大軍,這點兵馬確實看不上。

“不過廓州已經被宋朝侵佔,阿里骨只殘餘宗哥城青唐城一帶的兵力,並且人心離散,就是這點疆土,也不是所有部族都會配合阿里骨的。但現在卻有了一個機會。”

機會就在積石軍。

如果不是王巨揮軍西上,任由阿里骨整合湟州各部,溪巴溫是不敢奪回溪哥城的。直到阿里骨,阿里骨子轄徵繼位,殺害叔父蘇南黨徵(阿里骨的弟弟),蘇南黨徵手下大將獨羅結投奔溪巴溫。溪巴溫這纔出兵溪哥城,就是這樣,還被鬼章的兒子與轄徵聯手擊敗,溪巴溫長子杓拶也被擊殺。然後溪巴溫投奔宋朝,宋朝第一次拿下河湟。結果宋朝大軍撤退後,溪巴溫諸子接着又叛亂了。

這段歷史王巨也不大清楚,不過他直覺到,不能讓這個所謂的贊普後裔進入積石軍、廓州與湟州一帶,否則還會有後患。

這一條他也向趙頊反映過,趙頊現在正準備於京城處尋一處所在,替未來的吐蕃贊普以及這些王室們,修幾棟房宅,還給你們富貴,但就在京城呆着吧。贊普的人選也不會從溪巴溫諸子中挑選,而是會從木徵諸子中選出一個老實的,親近宋朝的人,做爲吐蕃未來新贊普,在京城遙控河湟安撫河湟。

也就是鬼章這一部,在阿里骨扶持下,繼續掌控着積石山下諸部。

然而現在不同,隨着王巨揮軍廓州,溪哥城與青唐城聯繫幾乎已經中斷。

而且鬼章慘敗於洮水,溪哥城周邊諸族子弟損失慘重,對果莊部更加不滿,於是溪巴溫帶着西隴逋部戰士,四五千兵馬,揮軍西上,準備收回溪哥城。

王巨趁機派使招撫果莊部,是殺父殺弟之仇,但大夥得要活着吧,鬼章的弟弟阿蘇便投降了宋朝。王巨又讓種誼、劉仲武分出一萬兵馬,前去接受溪哥城。

溪巴溫不樂意,繼續揮軍西上。

王巨迫不得己,讓苗授親自出兵,帶着五六千宋軍,直接對溪巴溫開戰。

仁多保忠聽到這裡,他眼光閃爍了一下問:“國相,你是說現在王巨手中的兵力只有一萬餘人。”

種誼手中有兵馬,但他進駐溪哥城,同樣不得人心,而且溪巴溫揮軍西上,雖爲王君萬所阻,可是這些部族恐怕大多數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溪巴溫的歸來,因此種誼這一萬兵馬不敢分兵。這才逼得苗授出面。

那麼廓州的宋軍只有一萬餘人了。

“恩。大約宋朝那個太保。意欲以後使宋朝徹底控制湟州,故不讓溪巴溫西上。”

都打到這份上,王巨的小心思也容易猜出來了。不管怎麼說,溪巴溫可是有着正統贊普血脈,所以五六千兵馬,就生生拖住了三倍的宋軍兵力。

兵力少了是不行的,溪巴溫不要說在溪哥城有號召力,就是在整個澆湟地區。也頗有號召力。

“所以這是一個機會,而且那個太保原先準備打算兩路進攻宗哥城,因此前鋒抵達了保敦谷。溪巴溫揮軍西上,那個太保不得不停下三軍腳步,如今就駐紮在保敦谷,哪裡位於青沙山南麓山根處,也是宗哥城南下廓州的要道口,所以原先還有一個巴扎(集市)供兩州客商百姓交易。於是那個太保勒令諸族百姓,緊急搶修一座堡砦。大約他的打算,先將溪巴溫解決。再將兵力抽出來,繼續揮軍青唐城。”

“王巨在哪裡?”

“他是宋朝戰神。當然身先士卒,身在最前線了,正在那座剛開始修建的堡砦裡。”

“國相之意乃是分兵?”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多是要分兵行動的,但分得不好,就易被敵人各個擊破,如岐溝關之慘敗,還有去年阿里骨與樑乙逋聯手的定西城之戰。

但不是說不分兵不好,如果不分兵,十幾萬大軍聚在一起,攻打某一城池,三軍利用效率不高,而且兵馬越多,行動越緩慢,整個作戰行動也顯得呆板。並且不是不分兵,就能求一個穩的,如高梁河之戰,十幾萬宋軍沒有分兵,照樣慘敗!

“正是這個分兵,並且宋軍還要分出許多兵力留守於河州廓州各個堡砦。現在那個太保手中的兵力已經只有六七千人。”

“這是一個好機會啊,他怎能如此膽大?”

“也不是膽大,你身陷宋境,不大清楚,實際現在阿里骨比我國還要窘迫,即便六七千人駐守保敦谷,阿里骨也拿宋軍沒有辦法了。非是他手中無兵,而是他名位不正,又連連慘敗,各部的兵力無法調動。但是我們大夏進入,則是截然不同。得到我國援助,附從的部族也就多了。而且那太保力阻溪巴溫西上,也暴露了他的野心,用此做文章,又會有更多的部族附從。同時阿里骨也可以派使安撫溪巴溫,默視他統領河南諸部(積石山下諸部)。”

“國相是說集兩國大軍進攻保敦谷?”

道理很簡單了,宋朝兵力仍有不少,到了這一步,樑乙逋也不敢說宋軍戰鬥力差了,但一部在湟州,從地圖上看是離不遠的,拉直了不到兩百里路,可實際中間隔着千重山萬重山,還是高大崔嵬的大山險嶺,因此只相隔了這麼遠,兩路宋軍卻無法相互支援。

所以王巨憎恨河湟的道路,並且讓朝廷立即撥出大量錢帛,用於河湟修建道路,原因也就在此,不僅現在作戰不方便,未來治理平亂,同樣也很不方便。

王巨又是從現在剛剛修城,現在的堡砦多是夯土爲城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凝固。因此永樂城那邊的城牆在西夏軍隊撞擊下,一場大雨一淋,城牆一起倒塌了。還有平夏城那邊,夏軍直接帶着鐵鍬來挖城牆了。

新城牆不結實,王巨手中的兵力少,那麼兩國大軍齊集,就能迅速將保敦谷這支宋軍吃掉,即便王巨能及時逃出生天,兩國大軍呼嘯南下,如果阿里骨再派使安撫溪巴溫,相信到了這時候,溪巴溫會知道輕重,那麼東又有溪巴溫的軍隊,溪哥城內部又會有部族從裡面配合,積石山下宋軍同樣會迅速慘敗。

更重要的宋軍爲了征伐阿里骨,熙河路的守軍並不多了,就連苗授與熙州知州王君萬都親自上了前線。即便湟州的宋軍回撤,多半也來不及了,那麼在兩國大軍席捲之下,不但收回了湟州,說不定連熙河路與蘭州大部分地區也被收復下來。兩國局勢也從此扭轉。

“國相,這是一個好主意。”

樑乙逋老臉一紅,主意是不錯,但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阿里骨在信中寫出來的。

他又說道:“從其他地方調兵也來不及了。而且諸路都集結着大量宋軍。即便有兵也不能抽調。所以唯一能調動的地區,只有西涼府與宣化府,哪裡多是吐蕃人與回鶻人,對阿里骨並不排斥……”

涼州與甘州是多是吐蕃人與回鶻人,可阿里骨在他們心中算個球啊!更要命的是原來這裡名義上是吐蕃六穀部與甘州回鶻所在地,實際上自漢唐起,陸續有許多漢人遷徙過來,只不過這些漢人蕃化或胡化。因此他們對中原與秦州吐蕃一樣,十分親近,所以纔在五代與宋初,多次向中原王朝迎取漢人當刺史。

不過樑乙逋也清楚,但不這樣說怎麼說呢?於是他話音一轉道:“你點集五萬兵馬,立即穿過癿六嶺,由貓牛城迅速發往宗哥城。這個速度必須得快,否則宋軍將溪巴溫平定後,戰機就沒有了。同時注意幾點,首先我們是聲援阿里骨的。這五萬兵馬又多是新兵,故聲援爲主。作戰爲輔,當然,經過這一戰後,五萬兵馬也就可用了。”

打着打着,不能真一直搖旗吶喊啊,所以最後必然會有一些夏兵戰死,同袍死了,什麼宋人漢人吐蕃,仇恨也就上來了,當然,五萬蕃兵羌兵也就可以正式用來與宋軍交戰了。

大家意會就可以,不必要講明。

“我們是支援阿里骨的,故我們不須帶多少糧食輜重,這樣才能加快行軍速度,不過我也回信給了阿里骨,讓他在青唐城立即籌備糧草。”

實際情況是現在西夏國庫同樣空空如也,而且這五萬兵馬一抽調,雖然夏收對於涼州甘州沒有那麼重要,但或多或少,總會產生一些損失,因此五萬兵馬只好去青唐城就食了。

這會給阿里骨造成一定的壓力,然而現在救命要緊,還能管得了這麼多?

阿里骨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還有,一旦大捷,請切記,我們是大夏國,不是吐蕃國……”

意思如果這個戰略計劃能成功,最後得要保存實力,多替西夏撈好處。

仁多保忠去了涼州與甘州,除了原來的幾千駐兵外,餘下的幾萬兵馬,全部從各部族抽調丁壯了,一時間民聲鼎沸,但畏於西夏多年來高壓統治,也沒有那一個部族敢公開反抗。

兩州幾乎一半丁壯被仁多保忠抽調出來,迅速集結成軍,撲向了癿六嶺。

…………

平西堡,也就是保敦谷這個新堡砦的名字。

兩國七萬兵馬殺過來時,這個新堡還沒有完全修好,不過隘口正面的堡牆全部修竣工,面對着黑壓壓撲來的敵人,宋軍仍抽出許多兵士在搶修後面的堡牆。

至於原先參與修堡的各族百姓,王巨讓他們全部回去,並且說了一句漂亮話:“諸位,且看某如何從容平定這個亂臣賊子!”

這就是王巨識趣之處,兩國大軍來到,也不可能指望這些部族百姓能繼續替宋軍修堡牆,說不定還能看到阿里骨軍勢浩大,來一個臨陣反戈。因此還不如直接讓他們回去得了。

戰開始。

應當看上去王巨與現在的六七千官兵比較兇險,堡牆還沒有堅固,身後各部人心難測,敵人勢大,不亞於是一座孤城。

但因爲王巨也在這裡了,而且這些年,王巨積累了巨大的威名,幾千宋軍臉色倒也平靜。

天色臨近黃昏,兩國聯軍開始紮營,雖然不象西夏以前那樣動不動十萬二十萬三十萬的,但是八萬兵馬,看上去也是十分壯觀,不但隘道上扎滿了密密麻麻的大營,就連兩邊山陵上,都扎着兩國聯軍的營地。

不過這時候又看到火炮的威力,雖然兩國兵力很多,但這個營地離堡牆距離比較遠。

這會利於守城一方。

王巨看了看西夏軍營,拘於地勢的原因,想攻破平西堡,兩國聯軍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犧牲,但同樣是拘於地形的原因,想要出奇兵襲擊他們,也是很困難。

不過王巨也沒有指望自己這幾千兵馬,大敗兩國八萬聯軍。或者王韶就敢這麼做了,但他終非是王韶。王巨看了看,走下城頭,召來一都踏白軍,讓他們去後方傳令各族,我知道阿里骨派人聯絡你們了,這一戰某不要你們支持,也不要你們配合,敬請做壁上觀就可以了,某若敗,阿里骨也不會怪罪你們,某若勝,同樣不會責備你們。如果你們有人膽敢與這個亂臣逆子配合,襲擊我後方城頭,青丹谷族的下場就是你們未來的下場!

這得要說的,否則有的部族真的被阿里骨蠱惑了,兩面夾攻,到時候自己這幾千兵馬必然會變得更加兇險。

第二天,殘酷的攻防戰又再度開始。

看到敵人多進入射程範圍之內,王巨下令城頭炮臺上的火炮一起開炮。

對於這種武器,吐蕃與西夏也在想辦法破解,因此現在攻城的人雖多,多是散開的,但還有許多敵兵被炮彈擊中,或者被炮彈碎片擊中,不停地嚎叫着倒下去。

但現在尤關到國運之戰,特別是阿里骨,這一戰不能成功,意味着就是滅國之危,因此他站在後方,不停下令,讓士兵冒着炮彈的危脅,向平西堡下衝去。

王巨示意,火炮停下,射一射就行了,炮彈貴啊,所以數量有限,得放在關健時候用,然後又說道:“劉將軍,種將軍,就看你們了。”

劉將軍就是劉舜臣,種將軍就是種樸。

劉舜臣軍事天賦一般,但他長在箭術厲害,正好用來守城了,種樸同樣不可小視。劉舜臣表演開始,他沒有使用神臂弓,而是用了一把特製的大號黑漆弓,隨着敵人的到來,劉舜臣開始彎弓搭箭,雖然不是神臂弓,因爲他這把複合弓比較大,射程也很遠,並且他箭法出衆,每箭皆中,只是一會功夫,就有十幾名敵兵被他射斃。

王巨站在城頭上,擊了兩下掌,表示佩服。

這種神奇的箭法,同時也鼓舞了士氣,隨後城頭上箭如雨下,不停地有敵人倒在血泊之中。不過也有許多敵兵依然藉着盾牌的掩護,衝到了堡牆前,先是陸續填平了前面的壕溝。

還是拘於地形之故,雖然這裡地形險惡,但想挖多深多廣的壕溝也是不大可能的。

到了下午時分,敵人陸續衝過了壕溝,正式攻城。

有的強行往城頭上攀援,有的用巨大的撞木狠狠地撞擊着堡牆。

苦攻了七天後,終於一處堡牆被撞塌,這使得後方所有敵人一起歡呼雷動。不過這一帶總體地氣比較潮溼,在兩邊宋軍奮勇阻擊下,後面的宋軍立即用木頭築起了柵牆。

但這似乎成了一個刺激敵人的信號,隨後幾天,兩國聯軍進攻更猛烈,甚至有一個將領想出了一個主意,於平西堡前挖地道,堆土山,又攻了數天,在上面撞木強行撞擊下,下面又被挖了一個大黑窟窿,終於前面的堡牆倒了一大片,關健有一部分敵兵攀越了遠處山脈,繞到了平西堡的後方……(。)

第138章 鄉黨第163章 蕃騎(上)第9章 震盪第645章 長城(中)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336章 安靜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18章 舅家第416章 潑(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524章 夜聲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476章 鼓聲(下)第65章 拜節第414章 粗人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167章 鐵門第338章 小人第273章 撈好處第375章 交待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91章 不滿第26章 送禮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63章 蕃騎(上)第379章 不可行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824章 遲了第446章 二王(下)第622章 都在變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603章 幾振(上)第574章 維穩第467章 兵臨第601章 保馬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774章 腥氣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114章 請教第631章 不過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64章 蕃騎(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11章 圍殺第9章 震盪第151章 弟仇(上)第469章 旅(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92章 第一躍(二)第195章 **(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31章 幸運草第338章 小人第697章 芒種第161章 立威(上)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510章 雪祭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645章 長城(中)第178章 子安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330章 餿主意第73章 自作孽第690章 正統第107章 盜版第261章 家第347章 徐徐徐第158章 請權(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79章 人選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816章 響第252章 地獄(下)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690章 正統第807章 肺腑之言
第138章 鄉黨第163章 蕃騎(上)第9章 震盪第645章 長城(中)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336章 安靜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18章 舅家第416章 潑(下)第517章 死亡樂章(六)第524章 夜聲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476章 鼓聲(下)第65章 拜節第414章 粗人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268章 龍手(下)第167章 鐵門第338章 小人第273章 撈好處第375章 交待第87章 鬧大吧(六)第691章 不滿第26章 送禮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63章 蕃騎(上)第379章 不可行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824章 遲了第446章 二王(下)第622章 都在變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603章 幾振(上)第574章 維穩第467章 兵臨第601章 保馬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774章 腥氣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114章 請教第631章 不過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64章 蕃騎(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11章 圍殺第9章 震盪第151章 弟仇(上)第469章 旅(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92章 第一躍(二)第195章 **(上)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291章 一扇窗第31章 幸運草第338章 小人第697章 芒種第161章 立威(上)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510章 雪祭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645章 長城(中)第178章 子安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330章 餿主意第73章 自作孽第690章 正統第107章 盜版第261章 家第347章 徐徐徐第158章 請權(下)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下)第79章 人選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816章 響第252章 地獄(下)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690章 正統第807章 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