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一線之間

王巨急匆匆趕到邕州,衝到他的那個大宅子裡。

隨着一部分百姓從交趾人手中逼出來後,邕州開始恢復一些生機。王巨從他薪酬裡抽出一部分錢帛,將東宅子改造成一個書院,然後請了一些舉子來授學。

學生包括邕州城百姓子弟,還有一些烈士子女,以及邕州附近一些對宋朝忠誠的蠻酋子女。有時候王巨來到邕州,還抽出一點時間對這些學生授學。陶弼同樣抽空來授學。

並且王巨還寫了奏章,向朝廷請求,將它訂爲一個規矩,以後每任邕州知州每月必須抽出兩天來授學。

爲何呢?其實就是將它當成了未來的邕州民族書院,知州來授課了,那麼這些學子名義上也等於是各知州的學生,就是加強他們的凝聚力,以及自豪感。事實隨着王巨對它的投入,效果也很顯著,包括附近的各州蠻首也陸續派出子女來求學。他們想的不是凝聚力,與民族融合,而是想與王巨搭上關係。那個打土豪的啥,讓他們噁心了,讓他們害怕了……

西宅便空着,因爲王巨有時候還帶着屬下來邕州辦事。

韋勝突圍後受了重傷,需要一個養傷的好環境,和斌便斗膽將韋勝等人轉移到王巨的西宅。

看到王巨來了,韋勝掙扎着從牀上爬起來,讓王巨摁住。

“少保,讓你失望……”

“犧牲在所難免,說說詳細情況。”

北路開始時的情況比南路要好一點,畢竟交趾的重心升龍城與舊都華閭城都在富良江的南路。就是河網密集。但在南路入海口處河網同樣密集。

這個也早有準備。因爲河網密集。許多百姓以捕魚爲生,因此各自派了急行軍,奪得大量漁船。這些漁船便成了跨越各個河網的重要交通工具。加上交趾主力在對付南路,這一路順利挺進到峰州,峰州在富良州的西南方向。也就是交趾求江之南到富良江之北,從入海口處到峰州已經徹底糜爛。

但這時候交趾將兵力抽出來了,韋勝按照計劃強行西上,西方便是都金州、甘棠州等州。最後纔是鐙州,過了鐙州就是大理地界,以交趾現在這種狀況,是不敢挑釁大理的。那麼他們一行人就會安全了。

然而他們剛剛出甘棠州地界,便被交趾用地形設伏圍困,那時候韋勝手中還有四萬多百姓,且多是丁壯,雖然困於地形,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就在這時,交趾人搬來一些糧食。不僅有糧食,還有十幾名土著人替他們用手勢或彼岸的語言喊話。投降不殺,有食物吃。

“嗯,他們如何與這些土著人溝通的?”

“少保,我想是有一些士兵被俘……”

韋勝事朱庭光也各自帶了一些宋朝的士兵過去,但這些士兵是經過反覆挑選的,一是能打,二是忠誠,三是家人全部帶到大洋彼岸,那麼就不會背叛。人數不多,各自帶了兩百多名,但這兩百多人乃是主幹。

兩部都有許多人戰死。

這個沒辦法,這也是打仗,打仗豈能不死人?包括彼岸那邊,五成定居點每年仍在開戰,仍會死人。犧牲了,就善待其家人了。從王巨去慶州,就開始正式經手海外,八年多時光,都這麼過來的。

但韋勝說的不是這個意思。

以交趾人現在的情況,如果沒有叛徒,是無法與彼岸土著人溝通。所以面對着兩波百姓來襲,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是以殺止殺。

然而如果能溝通了,那則是另一種情況了,甚至明年都會有危機。

韋勝當時看到人心動搖,立即發起強攻,並且暗自囑咐自己的手下,不能再從鐙州方向突圍了,而是改成了向富良州方向突圍,強行殺向長城。

這一殺,他所帶來的兩百餘剽勇的部下,只回來了十幾個人。

“你是懷疑有一些士兵被俘,耐不住交趾酷刑,這才投靠了交趾。”

“有這個可能,還有一種可能,一些海濱小國,與我朝海商略有聯繫,也略會一些我朝的語言,即便不會,如果交趾人耐心,最終也能與他們溝通交流。”

“這兩種都有可能。”王巨想了想。

並且這次催毀,讓交趾損失慘重,但另外的就是王巨佈下的眼線,也完全不起作用了。

其實這個問題不大,主要就是明年,如果交趾繼續這樣,派一大撥土著人喊話,那就有點不大妙了,甚至做得聰明一點,說不定交趾將他們聚攏起來,衝擊長城,到時候才鬧出天大的笑話。

王巨又說了一句:“這事不怪你,一個計劃佈置可以時間長一點,但執行時間不能太長,所以纔有一句,日久生變。”

然後走來走去,苦思化解之策。

韋勝說道:“少保,屬下倒是一個計劃。”

“何?”

“少保,此時交趾境內還有大量散落的土著人。”

“嗯,那又如何?”

“少保,讓屬下再潛入交趾境內,收攏一部分散落的土著人,然後向交趾詐降。以屬下身份,必得交趾重視,那麼不僅能得到真相,還利用屬下的身份,做一些有利的佈置。”

“不妥,莫要小視交趾人。你的身份太重要了,交趾未必會相信你背叛,那麼你面對的不是重用,而是慘烈的酷刑。酷刑之下,鋼鐵也會變成纏指之柔,況且是血肉之軀?”王巨否決道。

但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王巨眼光不由掃向其他幾個僥倖逃出來兵士身上。

他們是普通兵士,反而更好一點。

幾個兵士會意,一起挺起胸脯。主動請求前往。

王巨無奈說道:“我要兩個機靈的人。”

韋勝推薦了兩個士兵。

王巨看了看。兩個士兵皆受了傷。其實十幾個逃回來的人,個個都帶着傷。

不過兩人傷勢不算太重,看上去精明強幹,不能看上去,但韋勝刻意推薦了,想來不會太差。

他說道:“呂城,蔡三方,你們隨某來。”

將兩人帶到屋外。

王巨說道:“此行風險極大。”

“少保。屬下不惜一死。”

“豈止是死,有時候想死都難。”

“屬下願藏一毒丸在身,危險時候,服毒丸自殺。”蔡三方說道。

“還是讓我想一想吧……”王巨又讓他們回去養傷了。隨後又將和斌陶弼請來商議。

陶弼說道:“少保,老夫也正頭痛着。”

王巨說道:“陶公,任何計劃都是破解之策,實際交趾人還沒有想到真正的破解之策。”

“是什麼?”和斌問。

“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王巨就沒有再說了,也就是交趾人如果能找到這三個人,將真相透露給這三人,在這三人折騰下。王巨就慘了,說不定馬上就能被調走……

王巨又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需要愛心。如果沒有愛心,國將不國,民不將民。但人更需要獸性,沒有獸性就無法生存。這種獸性如果沒有愛心在裡面,那就是真正的獸心,如北方遊牧民族,還有這個交趾,當他們一有力量,就會想辦法入侵我朝,因爲我朝富裕,我朝仁愛……技術在發展的,現在是交趾,未來就是海外,而且不會太遠了。所以我先施用了獸心,就算是真正的獸心,也是爲了這個民族。難道讓所有民族成爲異族者的奴隸,也不去反抗,不去主動擴張,纔是仁愛之道嗎?那種愛心纔是真正的獸心。”

陶弼皺了皺眉頭道:“少保,這些事執行就是了,勿要說。”

就象趙頊想的那樣,問都最好不要過問。

其實王巨有時候還真迷糊,他隱約地感到這纔是真正的中庸,大中庸!道家的中的真正“大道”。

仁與義,愛心與獸心,治與平……或者說就是適度的擴張,苟安與窮兵黜武之間的平衡點。

但他也沒有想清楚,更說不清楚了。

只能說有後面一千年的歷史,讓他知道,中國不吃人,人家就要吃中國。包括快要被他滅絕的菲猴們,在前世,都想配合美帝吃掉中國。可這個怎麼說出口?

這個話題,對於浸漬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的中國讀書人來說,確實過於沉重,王巨也就不解釋了,說道:“韋勝想出的這個計策,我們倒是可以利用,不過如何利用,我們大夥來完善。”

三人商議了一下,王巨纔將呂城與蔡三方喊來,囑咐了大半天,最後說:“你們二人這一去,成某不會虧待你們。如果敗,某會善待你們的家人。”

“少保,屬下以死相報。”

“勿用,我刻意讓韋勝選兩名機靈的,就是不想讓你們死。切記,最好想辦法活下去。”

“是。”

兩人感謝地施了一個軍禮,站起身,重新向南方馳去。

目送着兩人遠去,王巨忽然轉過頭問和斌:“有人說昔日狄青未殺死儂智高,可有這回事?”

和斌想了想說:“少保,我也參加了崑崙關一役,隨後儂智高自焚而死,不過屍體很難辨認。其母、弟、妻、子又逃到了特磨道,在儂夏誠的脅迫下,將儂智高逃亡的三千多叛部全部聚攏,習騎練戰。當時的邕州知州蕭公(蕭注)準備帥師前去討伐,事泄,儂智高叛部又逃向大理。蕭公只捉住了其母弟妻子。但民間裡皆揚言儂智高未死,而是隨這些部下一起逃到大理去了。餘公(餘靖)用酷刑審訊儂母,儂母死活不說。隨後楊文廣陳兵邊境,大理的國君段……”

“段思廉。”

“就是這個段思廉,他害怕我朝大軍兵挺大理,因此發出大軍,將儂智高這些叛部一一斬殺,又送來一個人頭,說是儂智高的腦袋。可時間過得很久。還是難以甄別。”

“這樣啊……”王巨捻着下巴想。

“少保。主要是時間過得久,這個切莫當成出兵的理由。”和斌道。

交趾那邊略遇到了一些困難。

雖然呂城與蔡三方去了,說不定也不管用,但問題不大。

主要還是大理。

想要用兵大理,必須有一個用兵的理由。王巨問儂智高,就是想用它來做出兵理由。

和斌又說道:“少保,務必穩妥。”

王巨點頭道:“和將軍,我心中有數。沒有十足把握,我是不會用兵大理的。”

和斌的心態就是趙頊的心態。

不久王巨便收到趙頊的詔書,上面有一句話,量力而行,朕不欲見富良江也。

富良江之戰不算是失敗,但是慘勝,而且也沒有達到目標。

你欲取大理好,還是占城罷,朕不會阻止,但你自己兒想想清楚。不要到時候拿不下來,反而是三軍損失慘重而歸。

當然。損失不大的情況下,你無論攻大理,或者是占城,就是蒲甘國,趙頊也不會反對。

就是這個意思。

“陛下看來猜出來了。”

“這樣還猜不出來?”王巨笑笑說,又道:“我與黃公公說的那些話,又帶他過去看,一是通過黃公公的轉述,讓陛下以後不能產生輕視之心,二就是委婉地告訴陛下,我有這個想法。畢竟這麼大事,我一道奏章都不寫,而帶兵去做了,陛下多少會有些想法的。”

“做事很難的。”黃驊說。

“說行做難,但這倒不能怪陛下,如果站在陛下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做想?”

所以雍正幹掉了年羹堯,與漢人無關,主要就是害怕年羹堯威脅到帝權。

一旦讓趙頊產生這樣的想法,不會幹掉自己,但會冷落自己。這個結果可不是王巨想要的。

“應當還好,一千萬撥下來了。”

“醇之兄,你又想錯了。”王巨笑道:“非是一千萬撥下來了,而是陛下本身就有進取之心,只是南方,特別是大理獲利不大,所以興趣不大。如果我用很少的錢帛將大理拿下來,陛下還是很喜歡的。這便是量力而行,朕不欲見富良江也的背後真相。至於這個一千萬,是財政確實寬鬆了。前年我見陛下,詢問國家積欠有沒有償還清楚。陛下說還有一點。”

“去年不大好啊。”

“去年當然不大好,有旱災,還有戰後那些犧牲軍民的撫卹。不過今年財政就會好轉了。”

若是趙頊不大手大腳地用,今年財政盈餘會十分可怕的。

就算拋去自己在兩廣路用了一部分財政,還有各個差役的幾百萬貫薪酬,但相信僅是裁減官兵的兵餉,就足以將這兩樣彌補上了。也就是國家財政開支大約還是在一億兩千萬左右。

但是國家的財政收入,現在多半不是一億八千多萬,可能達到了一億九千萬。因爲還有王巨帶來的收入,如木棉司一年近六百萬貫的收入……

以後只要沒有大型災害,沒有大型戰役,就會盈餘那麼多錢帛。所以在史上,五路伐夏失敗,永樂城慘敗,都沒有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

再說內庫,雖然宗室子弟增加了,然而因爲榷香收入,早超過了增加的宗室子弟支出。

應當從財政上,今年是趙頊睡得最踏實的一年。

這一條不僅王巨看出來了,其他重臣也看出來了。所以吳充與呂公著有意地親近薛向。

因此史書載注了一句:向善商財,計算無遺策,然不能無病民,所上課間失實。時方尚功利,王安石從中主之,御史數有言,不聽也,向以是益得展奮其業。至於論兵帝所,通暢明決,遂由文俗吏得大用。其事公著甚久,公著亦稍親之,議論亦頗相左右。

想像當年薛向被舊黨們罵得有多慘哪?

但現在終於承認薛向善商財,計算無遺策,甚至也會軍事了,所以論兵帝所,通暢明決,文俗吏得大用。

有時候王巨望着夜空癡癡地想,如果中國古今往來這些重要的大佬,能將內鬥的不要臉精神,放來對付外國,那該多好哪?

當然,這同樣有背景的。

王安石陸續推出市易法、保馬法等變法後,薛向覺得不妥,由是與王安石產生爭議,最後被王安石貶到定州做了知州。

王安石下去,吳充將薛向提撥上來。

但吳充不是爲了策反薛向,而是利用薛向在經濟上的善長,又正好國家積欠沒有了,國庫盈餘越來越多,打算去掉變法中一些不好的現象。如市易法必然拿掉了,這也是薛向與王巨皆同樣反對的變法。還有免役法中的那個寬剩錢拿掉了,那麼百姓就能享受到免役法所帶來的好處,又輕少了苛剝。還有青苗法能不能變通一下。這個養馬法越來越不管用了,未見多少戰馬,反而將北方百姓坑苦了,連普通的馬也是越來越貴。那麼是不是也要拿掉?

應當吳充這麼做,如果做成功了,那確實是一件好事。

即便以後戰敗,變法成了良政,司馬光便沒有將其全部推翻的土壤。宋朝最大的難關便渡過去。

而且快要說服趙頊了,就在這時候變故陡生。

元豐二年,元絳老了,請致仕,趙頊再三挽留。

會太學虞蕃上訟太學裡有博士受賄,事連元絳之子元耆寧。於是御史至元宅,略略代天子責備元絳。元絳也不自辨,罷知亳州。趙頊便用蔡確替代元絳。

吳充正好說新法不便,稍去其甚者。究竟怎麼去,吳充也沒有想清楚,也就是略略去其危害稍大一點的新政。

應當算是理智的做法。

然而蔡確卻說道:“曹參與蕭何有隙,至代爲相,一遵何約束。今陛下所自建立,豈容一人挾怨而壞之!”

吳充與王安石確實有很多矛盾,儘管他們是兒女親家。

這樣一歪樓,趙頊便多想了。而且他想滅西夏哪,滅西夏那就要舉國戰爭,得花多少錢帛?

於是沒有同意。

就是這一線……幾個太學博士受賄——牽連到元耆寧——元絳被罷相,蔡確上臺——在財政寬裕的情況下也未及時矯正變法中一些不好的地方,而且非僅是吳充主持,還有理財大師薛向在邊上參考着矯正,至少薛向不算是舊黨、保守派——然後變法繼續,該斂財一文不少——王安石罷相後變法矛盾仍在繼續激化——然後,都懂的……

ps:有些卡文,只一更了。汗。

第292章 首相第433章 默契第635章 抽解第321章 松溪第314章 錦袍第586章 值得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96章 露底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816章 驚喜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12章 行歌第97章 放榜(下)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434章 羞侮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183章 賽跑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502章 驚喜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451章 聖斷第849章 冷處理第693章 完了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311章 屠刀(上)第78章 不合格第504章 放棄第391章 鬥將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81章 命案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598章 白衣(上)第67章 逆天西夏第682章 嚇一嚇第7章 路窄第146章 相約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59章 離去第155章 文臣(上)第35章 關學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56章 生疑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11章 屠刀(上)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61章 自曝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60章 拒第360章 一句話第127章 好高第87章 鬧大吧(六)第509章 逆轉(下)第359章 聰明人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519章 天上(上)第617章 呵呵第860章 堯舜(上)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570章 戲耍(下)第78章 不合格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80章 磨練第388章 交好他第18章 折服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71章 天塌了第367章 變化第687章 飛錢司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321章 松溪第62章 六拜(下)第443章 市易第447章 一頃第854章 囚籠(中)第645章 長城(中)第429章 道第774章 腥氣第173章 攏心第164章 蕃騎(下)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88章 提前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252章 地獄(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258章 屹立(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83章 賽跑第74章 成親第15章 夏國劍第708章 聖儒(上)第455章 存在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
第292章 首相第433章 默契第635章 抽解第321章 松溪第314章 錦袍第586章 值得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96章 露底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816章 驚喜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12章 行歌第97章 放榜(下)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434章 羞侮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183章 賽跑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502章 驚喜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451章 聖斷第849章 冷處理第693章 完了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311章 屠刀(上)第78章 不合格第504章 放棄第391章 鬥將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81章 命案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770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598章 白衣(上)第67章 逆天西夏第682章 嚇一嚇第7章 路窄第146章 相約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59章 離去第155章 文臣(上)第35章 關學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556章 生疑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11章 屠刀(上)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661章 自曝第136章 快意恩仇(上)第60章 拒第360章 一句話第127章 好高第87章 鬧大吧(六)第509章 逆轉(下)第359章 聰明人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519章 天上(上)第617章 呵呵第860章 堯舜(上)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570章 戲耍(下)第78章 不合格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80章 磨練第388章 交好他第18章 折服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71章 天塌了第367章 變化第687章 飛錢司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321章 松溪第62章 六拜(下)第443章 市易第447章 一頃第854章 囚籠(中)第645章 長城(中)第429章 道第774章 腥氣第173章 攏心第164章 蕃騎(下)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88章 提前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252章 地獄(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258章 屹立(上)第228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上)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183章 賽跑第74章 成親第15章 夏國劍第708章 聖儒(上)第455章 存在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