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自曝

“諸位,”王巨看着大夥,在座的除了從泉州、廣州與杭州抽調來的門客外,還有幾十位在開發兩廣中表現出色的各個管事,可以說這裡集中了王巨手下四分之一精英。

“昨天我們說到我朝之弊,大家談到最多的就是兵士,不錯,兵費確實是我朝最大的支出,但除了養了各色兵士一百餘萬外,還有幾萬名官員,近五十萬各色差役,幾十萬名和尚道士,如果再算上授學的各個教授與大夫,我朝幾乎六到八戶人家就要供養一戶。所以赤貧百姓負擔纔會沉重。”

“是啊,如果比例能下降到十比一,百姓又能稍喘一口氣了。”黃良嘆息道。

“十比一還是太高,必須控制在二十比一。”王巨斬釘截鐵地說。

這個比例就是接下來要說的基礎。

王巨繼續說道:“因此根據各位的想法,我昨天綜合了一下,制訂以下的章程。首先最底層設亭長,一百戶左右人家置一亭長,免其戶之賦役,另外再根據當地收入,發放相當於一戶人家收入的俸祿。”

不發工資就會想辦法貪,所以得發工資。

不過王巨用了一個左右,這要根據實際情況,爲了防止瘧疾,百姓遷徙到海外,基本都是一村三十幾戶,多了就會有惡疫傳染之危險,少了就不能自保。也就是大約三個村莊一個亭長,多一點問題也不要緊,少一點問題也不大。

“但這個亭長與我朝設置不同,每年一次選舉。”

“選舉?”下面的人驚詫地問。

“就是將每一個選舉的人編成號。印在紙頭上。每一戶人家年滿二十歲以上的男女皆有選舉權。在自己認爲適合擔任亭長的號碼下畫上一個鉤,然後將蓋紙覆上,投入匭內,匭外置鎖,鐵匭由村民共同監督看管,鑰匙則由上面一層的鎮長掌管,共同制約監督其公平性。到了日期打開鐵匭,計名查看。誰的票數最多,就由誰擔任亭長。”

“這還有些不大好……”黃良猶豫道。

“有何不好?”

“少保,我時常聽你說中庸,也就是一個平衡之道,過於牽就百姓,寬賦免役,百姓雖然滿意了,官府則不利,朝廷更不利……”

“恆之,你能想到這一點很不錯。但莫急,且聽我再往下說。中庸之道。以仁爲本,以義爲節。仁愛百姓纔是根本,義嘛就複雜多了,包括律法,制約,但這個制約與律法要公平公正,纔可稱爲義。所以我後面還有一些章程。這是基層的亭長,然後再到上面的鎮長。每一千戶左右,置一鎮長,每一鎮儘量置一草市集市,一座書塾,以及兩名相關的胥吏,八名衙役,以及相關的差役,但各色差役不得超過十人。”

其實這個鎮的編置,已經相當於宋朝的一些極個別小縣的戶數,這樣的人員配置也不算高。但賈亮問了一句:“少保,亭長由何人選舉,鎮長又如何選撥?”

“良國,亭長的選舉由各村百姓推薦,或者自己主動站出來選舉,但有幾條規訂,第一條無論是誰出來選舉,必須有十戶人家同意者,纔有選舉資格。第二條,任何人不得用恐嚇詐騙收買等不公平方式干涉選舉,否則責以黠字流配之刑。第三條亭長之職,協助鎮完成市路的賦稅任務,調解鄰里村裡糾紛,組織丁壯反擊當地土著人的叛亂,向鎮長提出修路水利與其他發發的造福鄉里的提案,向鎮長反映百姓的願望與請求,協助鎮長捉拿犯罪分子。”

免其家賦役,又給其工資,那就要完成其責任了。

“至於鎮長的選舉,則由能連任三年以上的亭長,經各州派下來的官員交談考察其才幹者,方可擔任,然而有一條,三年之任後,全鎮百姓在各市派下來的官員監督下,進行選舉,若無六成以上百姓贊成者,不得連任。”

這也是中庸。

能連任三年,那麼對各村的百姓應當很不錯了。

但有的亭長不識字,或者纔能有限,能勝任亭長,未必能勝任鎮長,這就需要各市官員考察,實際抓住了一個任免權,也等於抓住了上面對下面的領導權,這也是一種上與下的中庸。當然,也回答了黃良的擔憂。

“鎮長如果能勝任兩任,各市官員必須優先考察,以做提一步的提撥與重用。如果能勝任三年,則必須重用之。其職責與各亭長一樣,只是規模變大。然後再到市,每個安據點皆置一市。至於一些小型安置點,則是兩到三個就近合併,成爲一市。每市戶數必須在三千戶以上,上者不限。各市置六曹副官,衙前差役胥吏的比例不得超出下面戶數的百分之一。若是情況特殊,可以向路提出申請,但也不得超出五十分之一,以減少百姓的負擔。各市上面就是路,路也置六曹官與衙前差役,比例不得超出下面戶數的三百分之一。餘下可以仿照我朝制度。”

至於各市各路的官員任命,王巨就沒有再說了。也不是一定非得讓王巨來任命,就是王巨現在也沒有考慮清楚呢,要不要交給朝廷來授命?

而且王巨也耍了一個滑頭,宋朝路編置下面是州縣,讓他變成了市鎮村三級制度。

名字不一樣,編置不一樣,制度也不一樣,就可以避一些嫌了。

“但現在來不及啊。”劉紹先道。

“現在亭長選舉可以成立起來,各市官員任命,則在各個管事中挑選優秀人才,擔任臨時官職,再由這些臨時官員挑選合格的鎮長,先將百姓管理起來。”

“這樣也行,”大家點頭道。

“然後我再說其他,首先說宗教。百姓需要信仰的。因此需要宗教。不過得對宗教做一些限制。合法的宗教只能是佛道二教。其他宗教一律不得推廣。但道士與和尚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姓戶數比例的千分之四,每個道士和尚可以擁有一頃觀田或寺田,可以免其賦稅,但不得超過這個面積,也不得接受百姓捐獻的任何田宅,否則就要強行其還俗,退還田宅,但可以接受百姓其他形式的香火捐贈。另外。無論道士或和尚,不得以任何形式誤導百姓有病不醫,欺男霸女,敲詐勒索,教人自殘,顛覆官府國家,秘密聚會,強行控制教徒,攻擊別的信仰,教人破家蕩產去贍養自己。各種淫祭以及殘忍祭祀,否則就定爲邪教分子。重則斬殺,輕者黠字流配。我要的是真正教人向善的宗教。”

不一定佛道就是好的宗教,就象王則的彌勒教,那就是宋朝典型的邪教,而非是什麼農民起義。

但王巨在這裡強調着重了一個攻擊性,這是預防未來的,西邊已經開始聖戰了,而且還打勝了……

另外就是防止大和尚們過份貪婪,賺香火錢沒關係,但別參與到兼併中。

“這個還真要重視,”陶青說道,因爲下面已經有了自發的各種各樣的宗教,這是堵不住的,不如主動疏導之。

“希言,明年財政能緩一緩,抽一點錢帛,各市皆興修一寺與一觀,從中原再請一些願意弘揚佛法道法的真正的道士與和尚前去,讓他們將百姓的宗教觀念引向正確的方向。”

“好。”

“然後我再說賦稅,先說兩稅,富田之所,兩稅比例是十抽一,但不得超過這個數額,也不得有各種變相的攤派,違反者,立即罷免其職位。中田之所,兩稅比例是二十抽一。下田之所,免去兩稅。如若缺糧,由官府與商賈共同購買之。商稅仿照我朝過稅與往稅,一市之內,任何商貨,只抽一次過稅與往稅,不得以任何形式反覆抽稅。一路之內,抽兩次過稅,全境之內,抽三次過稅。”

“茶酒鹽礬如何之?”陶青又問。

“徵商稅,不得專榷。”

“如果朝廷更改呢?”

“形成慣例,況且是海外,即便以後朝廷委任官員管理,也不能讓他們擅動。若擅動,下面各個臨時官員可以帶着百姓將其用一些方式攆出其管理的區域。”

“這個……”陶青本來還想說,忽然笑了起來,這個朝廷管理也不能當真哪,真能管得着嗎?

“那水利與道路如何興修?”

“小型的由亭長鎮長決定,農閒時讓百姓自發興修,如果大型項目,則由鎮長上報各市官員,由各市派出官員考察,然後撥出專款興修。”王巨頓了頓道:“不過得做一個甄別,何謂大小,一萬工作日以下的工程即爲小型工程,由各鎮自己負責。以上則爲大型工程。不過這些工程在決策前,必須也要聚集百姓投票決定,六成百姓支持者才能通過,立項提議。”

“這個主意好,上下共同監督。”諸人皆贊成道。

實際這就是王巨想出來的制度,結合了前世兩種制度的綜合體,下面分權選舉,也就是所謂的民煮,上面集權,以保持高效與政策的連貫性。

不過科舉用人制度在這裡消失了,也變成了選舉制度與磨勘制度的結合體,亭長鎮長是選舉,表現出色,提一步提撥,不過想得到百姓在這下面兩級認可,必須要學會愛護尊重百姓。但從市一級選舉消失,變成了磨勘。試問下面百姓真的能知道市長省長做得好不好?扯麼!

教育繼續重視之,但還歸了教育的本來面目,讓大家掌握更多知識,再用這個知識換取更好的生活,並不是爲了做官。能做官的讀書人實際在宋朝佔了多少比例?反而將許多讀書人整變成了書呆子,一家子都拖下了海。

效果是兩種制度的完美結合,還是不倫不類,那得看執行後的效果了。

“我再說工商,明年可以逐步撥出一百萬貫錢帛,如果有信心與勇氣者,可以向其貸款,資助其種植、養殖、以及興辦各種作坊。商業販賣。但有兩條。所募百姓必須自己從內陸勸說過來。不過我們可以免費提供船隻讓其往返。其次利息是年息一分,若是從事航海販運者,考慮其風險與暴利,則是二分。最後一條,家人有商賈行爲的皆不可以擔任市以上正級官員,以免象我朝這樣產生太多的不公。大約就這樣,你們看還有什麼補充的?”

其實宋朝也禁止官員經商,但沒有執行好。

實際這樣一來。整個海外就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行政方面的管理,還有一部分是屬於自己的產業,包括船隊的航海收入,一些獲利大的種植養殖業,礦業,開採業。或者用宋朝制度來區分,一是國庫,一是內庫,但這個內庫遠比宋朝內庫所佔收入比較例大得多。

這已經是一個國家的雛形了。

劉紹先說道:“少保。我們可以直接與倭國天竺大食交易了。”

這句話說得很委婉。

去年弄出來清涼油,於是那邊開始大肆種植薄荷。移載樟樹,這兩樣乃是主料,然後在裡面加了一些丁香,桂皮油等材料,基本與清涼油效果差不了多少。作用很多的,可以防止瘴癘,驅風鎮痛,治療風寒風熱暑氣、蚊蟲叮咬、燒傷燙傷、體臭便秘,還能消炎止癢,暈船不適,止惡去邪,清神明腦。

然後又刻意燒出一個個漂亮的小瓷瓶子裝起來,瓷瓶上還燒了一幅精美的圖畫,下面一排說明的文字,說它成份有丁香,桂皮,桉香,擅香,菝香……反正都是香,這樣才能賣出價格。

但弄出來這個物事,主要還是爲了蚊子水。

雖然蚊子水沒有弄出來,卻提高了現在的提煉技術與蒸餾技術,無疑,另一樣物事也可以上馬了,那就是香水。

其實很多商品或者武器,技術都有着關聯,只是王巨也不知道具體的工藝,否則研究出一樣,就能研究出好幾樣物事,包括一些可能的西藥。

香水也不錯,宋朝許多富人喜歡薰香,就是將香料放在一個比較密封的空間裡燃燒,衣服擱在這個空間的上面,香料燒完了,衣服也香噴噴了。

但這個薰香也不能讓衣服一輩子香氣不散,而且代價高昂。

於是王巨提醒於海外研究生產,還讓一些管事帶了許多花籽到海外種植。

今年生產出來的數量很少,不過也帶回宋朝。

最後一樣,那便是鍾,不過王巨沒有讓它命名爲鍾,而是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金漏。

現在工藝太落後了,九成零件都成了殘次品,往往一個小齒輪子成本就得十幾文錢。並且功能簡單,只有個時分針在轉動,其他功能一個沒有。而且很笨拙,每個鍾足足有四十多斤,攜帶極是不便。但這個也沒有關係,一是產量不高,二是物以稀爲貴,能賣上好價錢。因此又用最好的漆料與木料,甚至還鍍金鑲寶石,只是玻璃一直沒有研究成功,缺少了玻璃鐘罩。況且它誤差經過反覆考究,每天誤差不過兩三分鐘,在這個時代,算是精確得不能再精確的計時儀器了。至於大,高大上,大就是那個大……

但這個計時與後世不同,一天分成了十二個時辰,而非是二十四個小時,每一個時辰五刻鐘,每一刻鐘二十四分。最後分才與後世相同。

這個鍾乃是王巨盼望許久的,如果計算投入研發成本,最少得十幾萬貫。

然而有了它,與六分儀、指南針、各個精準的航海圖搭配,就能基本測量出各艘海船所在的經緯度。甚至可以說,只要船隊規模大,足以攜帶大量物資,再由王巨指導,從現在起,基本可以“環球”航行了。

去年年底才研究成功,不過生產的不多,也由馮玉清管事帶到了杭州。

這三樣物事無疑是好東西,但如何判斷其價格呢,市舶司使便請了杭州幾個富商來判斷,最後市舶司按照幾個富商的估價將它們榷買下來。

可能因爲幾個富商巴結朝廷之故,這個價格並不高,最少比劉紹先估計的價格低了一半多。

因此劉紹先想繞過宋朝,不在宋朝出售了。

王巨卻在沉吟,不僅是這三樣物事,大洋彼岸現在也有了棉花,也有了甘蔗,絲麻,茶葉,一旦興起,必然與內陸搶海外的貿易。

他想了許久,還是沒有想清楚。

但自己能決定幾百年後的未來嗎,於是說道:“這一條可以,不過切記,彼岸不可鑄錢,必須來到內陸兌換銅幣回去。”

有了自治權,兵權,財權,如果再有鑄錢權,估計這一羣手下真會學習陳驛橋事變,將皇袍往自己身上披了,那個結果可不是王巨想要的。

“如果大家沒有異議,我們再商討細節。”

實際除了最高層王巨沒有想好外,大約章程已經制訂下來了。

大夥商議許久,包括各個具體的規訂,甚至每一級官員的薪酬。官員越高,薪酬當然越高,但也不能象宋朝這麼做,頂級官員薪酬福利能達到五萬貫以上,這太操蛋了,養一百幾十名頂級官員,海外就幾乎沒有利潤了。

但大家興致勃勃,在座的可以說都是不得意的文人,甚至有一些人連舉子都沒有中,只是因爲會做事,最後脫穎而出,被王巨重視,這才坐在這裡。

這些章程制訂下來,各個官員的任命也要決擇了。雖然這些官職不可能穿上宋朝的朝服公服,但行駛的職權皆是一樣。

天色漸暮,這才商議完畢。

王巨又說道:“最後還有一件事,請大夥商議一下。”

他說完,拿出一個奏疏,也就是陶弼彈劾他的奏疏,上面說王巨儘管用這個方法,可以用最小代價拿下交趾,不過太過殘忍,有違天和,請朝廷立即嚴懲不怠。

大夥看完,立即義憤填膺,紛紛責罵陶弼。

王巨對陶弼一直很尊重,陶弼怎麼寫這道奏摺呢?

難道非得再死幾十萬軍民拿下交趾,才甘心嗎?

而且讓王巨能看重的,有幾個人是愚腐的聖母婊?

一個個氣得不行。

事實如果宋朝在這個重要的關卡里邁不過去,歷史繼續重演,可能兩百年後,北方七百多萬戶,四千萬百姓,還會死於元蒙屠刀之下。

所以對於王巨來說,不做聖母婊也要下狠手,做聖母婊更要下狠手。

這個沒必要說,王巨徐徐道:“各位莫要怪陶公,這是我有意自曝……”

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861章 堯舜(下)第29章 畫皮第609章 兇狠第130章 吻合第311章 屠刀(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820章 屍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16章 人情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375章 交待第718章 拯救第788章 酒語第14章 小翅膀第12章 殿下(上)第358章 不可傳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351章 共妾第674章 惡婚(下)第90章 好兆頭第815章 溫馨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17章 有點少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90章 好兆頭第183章 賽跑第636章 仙境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618章 大錢第740章 裂車(中)第78章 不合格第568章 隱患第631章 不過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384章 《感事》詩第619章 拉尼娜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574章 維穩第624章 縮影第2章 黑蜂盜第327章 錦囊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289章 水中壩第279章 從龍功第459章 空談嗎?第740章 裂車(中)第268章 龍手(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255章 分裂第244章 蕃奸第622章 都在變第395章 富!第291章 一扇窗第25章 寶藏(下)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394章 開始了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373章 增兵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14章 請教第793章 大捷(下)第231章 迷惑第244章 蕃奸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79章 土豆宴第719章 雙鵰第623章 自保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739章 裂車(上)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05章 禁馬第658章 海戰(中)第290章 驚豔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449章 非急第472章 迷宮(中)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19章 天翻地覆第195章 **(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56章 龍臀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613章 虯髯客第704章 殺母(上)第756章 第一步
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861章 堯舜(下)第29章 畫皮第609章 兇狠第130章 吻合第311章 屠刀(上)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820章 屍車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16章 人情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375章 交待第718章 拯救第788章 酒語第14章 小翅膀第12章 殿下(上)第358章 不可傳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351章 共妾第674章 惡婚(下)第90章 好兆頭第815章 溫馨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17章 有點少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90章 好兆頭第183章 賽跑第636章 仙境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618章 大錢第740章 裂車(中)第78章 不合格第568章 隱患第631章 不過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384章 《感事》詩第619章 拉尼娜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574章 維穩第624章 縮影第2章 黑蜂盜第327章 錦囊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289章 水中壩第279章 從龍功第459章 空談嗎?第740章 裂車(中)第268章 龍手(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255章 分裂第244章 蕃奸第622章 都在變第395章 富!第291章 一扇窗第25章 寶藏(下)第68章 悲催的馬政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394章 開始了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373章 增兵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14章 請教第793章 大捷(下)第231章 迷惑第244章 蕃奸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779章 土豆宴第719章 雙鵰第623章 自保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482章 八個換一個第739章 裂車(上)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05章 禁馬第658章 海戰(中)第290章 驚豔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449章 非急第472章 迷宮(中)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19章 天翻地覆第195章 **(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56章 龍臀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613章 虯髯客第704章 殺母(上)第756章 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