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安全索已結好,可以啓程。”
他們管這種結在險徑上方的藤索叫安全索。
侍衛頭領最先試行,那一頭已經有兩個走險徑的侍衛,抓住藤索,即便腳下打滑,也能安然無佯。
今兒是新春,雨姍隱隱能聽到鞭炮聲響,依昔聞到了鞭炮中的火藥氣息。
她從來都不做無謂的掙扎,就像現在,自從被他們抓住,她一直都乖乖的,跟着他們一起走,因爲徒勞的逃跑只會讓她更累,讓腹裡的胎兒更累。
雨姍看了一眼路,彎腰脫下腳上的鞋,她不能滑下小徑。男人們揮腿縱身立在小徑的動作很輕鬆,可這些卻有可以導致她失去腹裡的孩子。雨姍心裡默默地念叨,雙手合十:“晉王妃、母親、流錦,你們若在天有靈,請保佑我和肚子裡的孩子平安無事!”將鞋結掛在腰間,雨姍赤腳探上小徑。
“她這是不想從小徑上摔下去。”有人解釋似的說。
有人在腰上扶了一把,雨姍回頭,是那個自己之前相救的侍衛,他衝她淺笑道:“小心!”
雨姍回以他一抹淺笑,抓住安全索,移動着腳下的步子。
正月初的天氣依舊很冷,雖然今兒晴天,但站在山徑上還是很冷。腳踩在地面上一陣刺骨的寒意,雨姍輕量快些的移動着步子,一切還算順利,很快就過了山徑。
這樣的小路一直走了四天,火堆旁的衆侍衛睡得很香。
雨姍走出林子,眼前依昔看到了燈光,山裡居然還有一個村莊。她心中大喜,這些天大夥太累,也太辛苦了。雨姍張開雙臂,快速往村莊裡奔去。
有人醒來,清一色的男人堆裡竟看不到那抹白粉相間的倩影。
“大哥,何雨姍逃走了!”
男子大呼一聲,其他人快速睜開眼,頓作鳥散狀四下尋了一遍,依舊沒有蹤影。
周圍死一樣的寂靜,除了貓頭鷹咕咕的鳴叫就是山裡的風聲。
侍衛頭領道:“這是她自己找死,秦嶺難過,
不摔死也會被野獸給吃了。”
“大哥。”
有侍衛頗是擔心,畢竟大夥從長亭縣到此處相伴半月有餘,看她送死這心裡還是很不舒服。
“睡,明兒一早還要趕路,我們得儘快追上殿下。”
衆人正要睡覺,從不遠處傳來一個聲音:“兄弟們,大家快出來搬東西呀!”
這不是何雨姍的聲音嗎?
有人迫不及待的尋聲望去,山坡那邊隱隱有火把晃動,只見幾匹牛馱着筐子走了過來,還有幾個趕着牛車的村民。
“近來正值新春,兄弟們也沒過好節。今兒我請客,請大家喝酒吃肉、還有餅子、饅頭……”
村民們搬下美酒、雞鴨肉和其他食物,其間還有一些香噴噴的蕃薯。
“鄉親們,多謝了,多謝大家了!”雨姍笑着不停地感謝幫忙送東西的村民。
衆人尋着村民離開的方向,才發現在那一片蒼翠的竹海里竟然依昔有幾盞燈光。
侍衛頭領道:“你剛纔,就去搬這些東西了?”
“什麼搬,是買,是從他們手裡買來的。這麼多東西才一百兩銀子,真夠便宜的!”
“一百兩銀子?你被他們騙了,這些東西最多值二十兩。”
“我願意。”雨姍啓開酒罈,取了一隻碗,倒了小半碗,大喝一口,酒入咽喉一陣熾烈,胃裡暖和了,渾身都暖和起來,“兵荒馬亂的,他們生活也不容易,前些天才有官兵到他們村裡取走食物,剩下的本就不多,多給點銀子對我沒什麼,但對他們來說卻很重要。”
衆人圍聚過來,各自大碗喝酒。
“我已經打聽清楚了,往南有條大河,我們沿着大河往西走上五六里路就能上大道。其實從漢口方向進入利州是有官道能走的。嘻——真正笨的人是你,白白丟了三個兄弟的性命,原來是有大道的。”
侍衛頭領被雨姍一急,心裡很是氣惱。
“那條大道,早年是專門用來運糧、運送稅銀的,後來因
爲附近一帶的百姓常有因走山徑而喪命,朝廷就特意下令,恩准百姓們使用大道。”
雨姍沒心沒肺的笑着。
對於她的笑,有着一種奇特的魅惑感,這是大家一起以來第一次看她笑得如此燦爛。
侍衛頭領道:“你就不怕殿下殺了你?”
雨姍笑道:“生死由命,怨不得人。生也好,死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要活得開心。”
她豪飲一口烈酒,許是飲得太急,止不住一陣輕咳,用手捂住嘴巴,擡手就去撕雞肉,請村民們殺雞燉雞,這可不是容易的事,雨姍性急,早在村民家裡喝了兩大碗雞湯,飲得那個知足啊。
“你可是柴迅的女人,你想過殿下會如何對待你嗎?”
“那是你們殿下的事,我想這作甚?”
這是她的坦然,比男兒還能看得開,侍衛頭領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女人。和他們同行以來,她從未露出過怯意,比他們這些男兒還淡然。
衆人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吃東西了,喝飽吃足之後,各自偎依在火堆旁,相依而睡。
雨姍也並不象自己所說的那樣淡然,她也擔心,不是擔心自己,更多的是擔心肚子裡的孩子。跟着她受罪,陪着她性命難保。只是因爲太過擔心,她也唯有不擔心。
明天就能上官道,用不了多久就能追上永康帝的隊伍。
朝陽撕破了雲層,照耀在林間,林間的枯草葉兒上掛着晶瑩的露珠,微風一吹,露珠滑落,在落入泥土的剎那耀出五彩的光芒。
一行二十餘人離了山坡,沿着雨姍所說的大河一路前進。近中午時,果然看到了一條大道,雨姍找人問明方向,沿着永康帝的逃亡之路而去。
大概是一天以前,他們就已經進入利州境內,可是因爲身在山林居然尋不到方向。
待他們到了利州,找人一問,才知永康帝攜衆人已移往綿州。
抵達綿州,只留下數日前住院的痕跡,驛館的人說,他們去益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