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當“帝”“後”兩黨還在朝廷中樞糾纏頂斗的時候,日本大本營已經定下了下一階段的行動方案,並且整個日本也徹底的行動了起來。

接到大本營命令後,駐守東京的第一師團馬上就開始了戰前動員,因爲早就做好了戰前準備,整個師團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就完成了集結,而後在東京灣登上了行往大同江口的運輸艦隻。

第一師團自師團長山地雲治中將一下一萬五千餘人,一個個鬥志昂揚,揣着建功立業的心思踏上了“徵清”的戰途。

在第一師團接到日本大本營命令的同時,駐守名古屋的第三師團也接到了調令——混同第一師團組編北上支隊,合兵攻佔平壤。

接到指令後,束兵待甲的第三師團留下本已登陸釜山的先遣支隊,師團本部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準備好了戰前準備,而後所部人馬迅速登船奔赴平壤。

••••••

這個時候,日本兵制改良的優勢盡皆顯現出來,軍隊調動、預備役徵發、軍械分發、後勤補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明治二十餘年來開化維新積蓄的厚重國力卷攜着體制的優勢在這一刻瞬間迸發,誓要將那個老大不堪的中央帝國踩在腳下。

面對東洋敵國的洶洶攻勢,紛爭不斷的滿清中樞竟然視而不見。高喊抗戰的清流“帝”黨和冷眼旁觀的曖昧“後”黨此時還在爲即將到來的“聖母皇太后的萬壽聖節”扯皮暗鬥,推諉不定。誰還有那個閒心雅性去管東洋倭人?眼下朝中的第一要務還是讓老太后高興,只有她高興了,大家才能高興嘛!

至於戰事,朝鮮、遼東不是還有數萬北洋大軍麼?!

先頂着吧~~~

當然這些廟堂之事,趙天寶也不是不知道,不過此時他已經顧不上這些“屑小瑣事”了。自從進佔漢城那刻起,他就開始了積極謀劃,缺乏後援的謀劃。

朝中那些人?

靠不住~~~

~~~~~~~~~~~~~~~~~~~~~~~~~~~~~~~~~~~~~

荒坡土丘,孤零零的樹蔭下,趙天寶、鄧志勇、朱牧、邢英榮、金盛虧環圈而坐。

“大人,平壤距此僅剩三百餘里,徙民經過沿途疏散安置,如今還剩四十餘萬。漢城以北近千里官道沿途村莊社落基本上都已經遷徙完畢,民衆也已經疏散北移,所有糧草輜重等所有可以資爲軍用的物資也徵發消耗完畢,剩餘搬不走的也縱火燒了個淨光。參謀本部當初制定的堅壁清野之策,如今已經算是幾本完成了。”鄧志勇介紹完情況後,盤腿坐在地上,突然嘆了一聲:“可惜那些沿途的百姓了~~~”

話聲剛落,邢英榮接着吼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誰讓小鬼子攻得緊,咱總不能把這些朝鮮百姓留給小鬼子砍殺吧。”對於此次北撤,沒有把他留在漢城堅守斷後,這傢伙現在可是憋了一肚子火,一路上那些滋事生亂的不法分子可是沒少挨他的馬鞭。

瞥了對方一眼,鄧志勇嘆道:“我們如此這般也是迫於無奈,朝鮮百姓遭此大難也是萬不得已。我們只有取得勝利將日軍驅逐出朝鮮,百姓纔會得到真正的和平。只是可惜了,以目前的軍情來看,‘盛’、‘奉’諸軍囤積平壤遲遲不願南下,要不然我們又何必出此下策?”

“如今朝廷任命葉志超總統平壤諸軍,其他諸將都是資歷深重之輩,誰能服這個新敗之將?!他能指揮動諸軍纔怪呢~~~”朱牧隨聲附和道,“按照朝廷慣例,我軍一旦進入平壤就應該受總統官葉提督統轄。”

“什麼?”邢英榮滿臉惱怒,“朝廷任命葉志超爲平壤總統官?! 怎麼會是他,老中堂真的糊塗啦?!”

衆人聞言都是一震,不由面面相覷。新營組建不久便遠赴朝鮮孤懸海外並沒有受到北洋太大的影響,而趙天寶平時又故意縱容,所以新營並沒有像那些老淮軍營盤那樣對李鴻章敬佩有加。雖然在座諸位都是從軍新人並非淮軍老將,甚至心中未免就沒有傲視北洋諸軍之感,但是如此非議聖眷正隆的北洋掌舵人李鴻章還是讓大家感到心中惴惴。

斜瞥了對方一眼,趙天寶呵斥道:“閉嘴,再這樣口無遮攔,我就先割了你的舌頭。中堂大人是能隨便物議的麼?!”

邢英榮草草一個拱手,嚷道:“大人訓斥的是,老邢失言了!!!”不服之情,盡顯臉上,哪有一絲心悅誠服?!

“呵呵~~”朱牧笑道:“英榮雖然言粗詞鄙,然而所慮不無道理。葉提督志超素來口碑不佳,再加上這次牙山敗退,這次任職總統平壤諸軍,軍中將士不服也不足爲奇。只是如此一來,朝北防務恐怕有變。”

環視衆人一週後,滿臉鄭重道:“據得到情報看,平壤諸軍各不同屬互不服氣,統軍大將糾纏暗鬥,除去聶總兵和奉軍左寶貴大人還有心防務外,其他諸人皆是無心軍務。”

“總統官葉志超縮守平壤孤城,數萬大軍徘徊城池附近無所作爲,真正的要地險關竟然無人駐守,就連大同江岸口也沒有大軍駐守監控。一旦日軍從此登陸,後果不堪設想呀。”

鄧志勇話語剛落,金盛虧向着趙天寶深深一拜:“大人,標下所屬大多是朝鮮士兵,如今軍中盛傳朝北平壤一帶被衛汝貴的‘盛’軍糟蹋的不輕,軍中氣氛已經有些不對勁兒了。如果我們北上平壤,接受葉志超調遣與‘盛’軍同伍,標下恐怕本標那些朝鮮士兵猛然生亂。

標下請求大人不進平壤!”

他本身就是朝鮮族人,部屬也大多都是朝鮮人,雖然依靠新營的強勢勉強控制着部衆,然而終究時日尚短根基淺薄,一旦軍情鉅變,他可不敢保證能夠平定下來。

趙天寶掃視一眼,見衆人並沒有顯得詫異驚措,微微笑道:“朝廷的諭旨只是讓我部‘疲憊懈滯’日軍,又沒有強令我軍北上平壤,我們此次北上只不過是‘護衛’朝鮮王室北遷罷了。如今朝鮮百姓安然到達朝北,王室也即將安全抵達平壤,我們自然應該按照朝廷旨意抵擋日軍,大軍調動自當以殲敵衛國爲宗旨,本將還是有臨近調度之權的。”

趙天寶的話語還沒有落下,邢英榮連忙笑道:“對,對,對,朝廷只是讓我們抵擋小鬼子,又沒有讓我們到平壤接受葉志超差遣。大人說怎麼打,我們就怎麼打。”

“大人,數萬大軍徘徊平壤逡巡不前,就是不願南下漢城援助我們。如今漢城僅有同升率領的六千餘人,勢單力薄,一旦陷入戰亂平壤諸軍更加不會南下馳援,漢城的弟兄還得靠我們支持啊!”鄧志勇正色說道。對於漢城的六千餘人,他可是擔心的很呢,畢竟那可是整個新營系統的精華呀~~~

略一思付,趙天寶正色道:“我軍暫時就駐紮在沙裡院,司機馳援支持留守漢城的兄弟,相關計劃方案就由楚謀參謀部負責制定。”

“這些百姓怎麼辦?”

“剩餘遷徙百姓就由盛虧負責繼續北上”

“是!”

衆人應聲而起,凜然領命。

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五十九章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七十一章 無奈之舉(二)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十五章 開拔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五十二章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十五章 開拔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十五章 開拔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一章 無奈之舉(二)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五章蘆臺從軍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五章 開拔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十章 東學黨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五十五章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二十三章 宣戰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十三章 到朝鮮(上)第十三章 到朝鮮(上)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
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三十五章 突變(一)第五十九章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七十一章 無奈之舉(二)第六十六章 漢城攻防戰(二)第八章 編練新營(上)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十五章 開拔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三十三章 餘波(二)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三十六章 突變(二)第五十二章第四十五章 動盪(一)第十九章 遇襲(四)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十四章 到朝鮮(下)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十五章 開拔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二十章 波動(一)第四十二章 設伏(三)第六章 軍中任職(上)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十五章 開拔第二十四章 鋒芒初露(一)第五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一章 無奈之舉(二)第六十九章 第五師團的終結第七十二章 平壤之戰(一)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十二章 入朝(下)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二十二章 波動(三)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三十七章 突變(三)第五章蘆臺從軍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四十九章 動盪(五)第六十四章 強弩之末第四十七章 動盪(三)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七章 軍中任職(下)第二十五章 鋒芒初露(二)第四十三章 萬東廟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五十一章 人情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十五章 開拔第六十三章 夜襲(三)第十六章 遇襲(一)第十七章 遇襲(二)第四十一章 設伏(二)第十章 東學黨第三十九章 聶帥北撤第四章 大仇終報第四十四章 抓捕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五十五章第二章 驚逢慘變第九章 編練新營(下)第七十四章 平壤之戰(四)第二十三章 宣戰第二十六章 鋒芒初露(三)第五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動盪(二)第一章 回到清末第十三章 到朝鮮(上)第十三章 到朝鮮(上)第三十八章 突變(四)第十八章 遇襲(三)第二十九章 鋒芒初露(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