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內憂

龐羲心裡罵翻了天,嘴上卻不敢反駁,他跪倒在曹衝面前,一句話也不說,只是不停的叩頭。

“龐大人既然不辯解,那就是承認了。”曹衝揮揮手,“不過你放心,本將軍也不會冤枉你,一定會查清再處置你,至於這巴西太守的位子,你暫時就不用坐了。”

兩個虎士撲上來,手腳利落的摘下了龐羲腰間的印綬,將龐羲帶了下去。曹衝看了一眼旁邊的衆人,笑了一聲道:“諸位莫慌,我這次來是查龐太守貪墨的事,與諸位無關。如果諸位有參與其中的,我給你們兩天時間自己說出來,主動交待的,只要吐出贓物,我就既往不咎,如果有其他想法的,那就不要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他說得輕鬆,下面這些巴西郡的官員卻不輕鬆,一個個還是板着臉,任憑額角的汗珠摔落在地磚上,打出一朵朵小花。曹衝看在眼裡卻視若未見,他又掃了一眼衆人,接着又說了一句:“本將軍也知道巴西清貧,想要兩袖清風確實有些苛責諸位。這樣吧,再定一個底線,三年內貪墨十萬錢以下的,只要能改過自新的,就不追究了。”

他這話一說,下面好多人長出了一口氣,臉色頓時輕鬆了許多,有幾個人甚至擡起手來,擦了擦額頭搖搖欲墜的汗珠。

曹衝讓巴西郡丞代行了巴西太守之位,讓樸胡等人將巴西城外圍得鐵桶一般,能進不能出。閬中的大族看到漢中來的四千人馬安然無恙的進了城,後來又發現太守龐大人不露面了,都覺得很奇怪,慢慢的有人聽到了風聲,知道鎮南將軍小曹大人已經悄悄的進了城,而城外的巴人是鎮南將軍擺的套,專門等那個益州牧劉璋的。他們對劉璋的死活不太關心,只要知道對自己沒有什麼危險,他們就心滿意足了,滿足了好奇心之後,一邊安穩的呆在家中閒談這位小曹大人出道以來的履歷,消磨不能出城踏青的無聊時光,一邊坐等鎮南將軍的安排,以決定是否要跟這位小曹大人合作。

當從襄陽趕來的楊儀奉曹衝的命令去和黃、馬、狐等家商量共同承包鹽井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人覺得楊儀這廝太精明瞭,搞得他們雖然有賺頭,卻沒有暴利,便託路子找到太守府來,要請鎮南將軍大人在百忙之中抽空到他們府上,他們要爲將軍大人接個風洗個塵,也有人聽說了襄陽蔡家這兩年飛速崛起的原因,有適齡的女兒的人家就開始打聽曹衝的夫妻生活,都知道曹衝雖然娶了兩個夫人,但到現在爲止還沒有子息,是不是那些女人都不能生啊,那可是個大好機會。

至於正在一步步向陷阱逼進的益州牧劉璋,已經沒有人想得起來了。

等了幾天,鄧芝派來的人押着黃權到了閬中城。曹衝一聽說眼前這個臉色很差的傢伙就是黃權時,一邊讓坐一邊笑道:“黃主簿,劉使君大概什麼時候能到啊,我都等得有些心急了。”

黃權苦笑着直搖頭:“將軍,劉使君現在最多到了劍閣,他那麼多人要趕到閬中,至少還要十天。”

曹衝嘆了口氣:“劉使君好大的架子,我想與他見上一面,怎麼就這麼難啊。”黃權無言以對,曹衝說笑了一陣,表露了一下招攬他的意思,黃權卻搖搖頭拒絕了,他說我是從劉益州那兒告病的,跑回閬中卻做了將軍的部屬,那是對劉益州的不忠。曹衝見他如此,也不強勸,就讓他先回去養病。

建安十五年三月初,成都,劉循和劉宇對面而坐,沉默不語。

劉宇是劉璋三兄劉瑁的兒子,劉焉死後本當由劉瑁接任益州牧,但以趙韙爲首的益州大族覺得劉瑁太精明,不易掌控,不如讓懦弱無主見的劉璋做益州牧對他們有利,於是找了個藉口,聯合起來將劉璋扶上了益州牧的位子。劉瑁從小就跟着劉焉在益州打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自從兄長劉範和劉誕死後,他一直以爲自己就是理所當然的嗣子,雄心勃勃的準備在益州做出一番事業,就算不能象高祖皇帝那樣兵出漢中平定天下,至少也能和公孫述一樣割據益州做個諸侯王,延續他漢家天下的一絲血脈,爲了這個目標他準備了好幾年,修身養德,在益州士人之中頗有聲名,沒想到劉焉一死,平時那些相交極好的家族卻都轉了方向,把無能的劉璋扶上了臺,根本沒他什麼事。

這對劉瑁打擊極大,他一直轉不過彎來,託病不出以示抗議,不料這正中劉璋等人下懷,就好吃好喝的供着,讓他悠閒了十幾年。建安十三年,劉璋被張肅兄弟到荊州晉見丞相曹操,曹操承製封劉璋爲振威將軍,封劉瑁爲平寇將軍。劉瑁突然之間意識到自己這十幾年的沉默抗議根本一點用都沒有,就派長子劉宇去荊州見曹操,請求到許縣任職,藉此離開益州。

劉宇到荊州的時候,曹操剛被烏林一把火燒得狼狽不堪,對劉瑁的想法也沒太在意,就同意了。劉宇歡天喜地的回到益州,卻沒來得及把喜訊告訴劉瑁。

劉瑁狂疾物故了。

當然這是家人說的,劉宇細問之後才知道,他剛離開益州不久,劉璋來請劉瑁過府一敘,說是爲兩人都封了將軍慶賀一下,回來之後劉瑁就坐在房中沉思,誰也不見,隨後又哭又笑的過了兩天,飲藥自盡了。劉璋聞訊過來祭奠了劉瑁,痛哭了一場,隨後賞了大量的財物,以示哀悼。

劉宇不相信這個噩耗,他走的時候父親還是好端端的,這才一個月,怎麼可能就得了狂疾?不過他雖然有懷疑,卻找不到證據,當時父親和叔叔說了些什麼,誰也不知道,那個收了他重金的僕人說,劉璋和劉瑁喝酒時,其他人都在院子外面,只知道他們兄弟爭吵過,但爲什麼爭吵,究竟說些什麼,誰也沒有聽到。

劉宇無奈,他辦完了喪事,躲在父親的書房裡,整日瘋魔似的尋找,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找些什麼,事實是書房裡也沒有什麼,劉瑁自從失去了益州牧的機會以後,就不怎麼讀書了,書房裡空空如也。但劉宇總覺得父親如果有心事,一定會留在蛛絲馬跡,他一定要知道父親究竟是爲了什麼飲藥自殺。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在廢紙簍裡找到一小塊燒得只剩下一角的帛,上面有兩個殘缺不全的字。劉宇對着這塊殘帛看了半天,以他對父親筆跡的熟悉,他終於認出這兩個字是“奈何”。劉宇對這兩個字很熟悉,不是因爲他經常看父親寫,而是經常聽父親說,每次父親談到劉璋在有意無意的壓制他,反而讓趙韙、龐羲那些外人坐大時,他就會說這兩個字。這兩個字裡有無盡的委屈和不甘,劉宇相信,一定是叔父劉璋感覺到了威脅,給父親施加了壓力,父親爲了家人的安全,只得放棄了離開益州到許縣去做官的想法,飲藥自盡了。

從此劉宇對劉璋是恨之入骨,但在表面上卻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和當年的父親一樣不任政事,每天讀讀書,偶爾向杜瓊、周羣那些儒生討教一點學問,過着很悠閒的日子,暗中卻收買了劉璋身邊的近臣,密切注意劉璋的動向。就在張鬆和蔣幹第一次到成都的時候,劉宇就感覺到了曹衝要收復益州的企圖,他一方面很開心劉璋的益州牧做不長了,另一方面卻覺得益州是他劉家的,雖然不應該由劉璋來做,卻也不能這麼白白的交給曹衝,最應該當益州牧的應該是他劉宇,於是他在暗中注意,當曹衝拿下南鄭派人來勸降劉璋時,他立刻送了一封信給在白水關帶兵的劉循,讓他立刻趕回成都。

他知道劉循和當年的父親一樣,對繼承益州牧的位子充滿了渴望,他一定也不希望劉家就這麼讓出益州,和張魯一樣到鄴城去做個富家翁。果不其然,劉循一接到他的消息,立刻就晝夜兼程的趕回了成都,當夜就藉着送禮物的名義,來找他商議。

後面的事情很簡單,他沒費多少口舌,就說服劉循採納了他的建議,勸說劉璋拒絕了曹衝的勸降,讓滿心想憑着三寸不爛之舌的許靖連嘴都沒機會張,接着又給劉循設計了方案,說服劉璋親自帶兵出了成都,趕赴閬中解決龐羲。而劉璋一出成都,掌握了成都大權的劉循立刻派人去找成都令李嚴和蜀郡太守王商,試探他們的心意,以決定是來硬的還是來軟的。

王商做蜀郡太守近十年了,老奸巨滑,一見劉循找上門就滿口答應大力配合他管好成都,用他的話說,劉璋已經五十多了,一旦去世,劉循就是理所當然的益州牧,現在代行州牧不過是提前熟習政務而已,他作爲從劉焉時代的老臣,當然要鼎力支持,劉循大喜,投桃報李的回報了一份大禮,藉着手中的權利,將王商的兩個兒子都外放出去做了縣令。

相對於王商而言,剛做成都令不久李嚴就要謹慎多了,他聽劉循說了半天,只是很恭敬的說配合公子管好成都的安全是份內之事,無須公子大駕光臨,派人來通知一聲就好了。劉循見他小心,也沒有多說什麼,知道他一個外鄉人到益州不久就被父親提拔爲成都令,自然知道分寸,當下兩人相互客套了一番,心照不宣的一笑而別。隨後劉循在劉宇的建議下,給李嚴送了一份豐厚的禮物,又將李嚴的兒子李豐闢爲從事,李嚴隨後也讓李豐傳過話來,一切唯公子馬首是瞻。

大功告成。劉璋還沒到閬中,劉循就在王商和李嚴的支持下做起了實際的益州牧,至於曹衝的使者張鬆和蔣幹,他們似乎感覺到了不對勁,很安份的呆在張家,閉門不出。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忙乎了一個月的劉循終於有機會坐下來和劉宇安靜的喝喝酒,說說話了。

劉宇面色平靜,裹緊身上的絲袍,將手伸到火爐上烘着,幽幽的嘆着氣:“子經,你精神真好,忙了這麼多天還是精力十足的,不象我,都三月了,這冬衣還是下不了身。”

劉循笑道:“兄長,我是帶兵的人,天天和那些蠻子在一起,不狠一點怎麼行,你不一樣,你是讀書人,天天窩在房裡讀書難得出去,當然要文弱一些。”

劉宇苦笑了一聲:“是啊,書生的身體大都不好,我跟我父親一樣,都是喜靜不喜動的,我真擔心也和父親一樣,中年早逝啊。”

劉循見他提到那個枉死的伯父有些傷感,連忙安慰道:“兄長也莫悲觀,等我們和曹鎮南談妥了,到時候送你到襄陽去就醫,以張仲景的醫術,一定不會有問題的。”

劉宇笑着拱拱手:“那就先謝過子經了,等子經做了益州牧,到時候我也去襄陽做個富家翁。”

劉循笑着搖手道:“那可不行,我還指望着兄長留在益州助我一臂之力呢,你哪能這麼輕鬆的去做富家翁。我說……”他頓了一頓,有些爲難的皺起了眉頭:“父親在路上走得也太慢了,已經一個多月了,還沒到閬中,我只怕……我那個岳父支撐不住了,萬一被那些蠻子給攻破了閬中城,我這屋裡可就麻煩了。”

劉宇笑了笑說道:“這怕什麼,反正叔父去也不是爲了那些山民,他既然出了兵,就不能半途而廢,不解決巴西的問題就不會回頭。沒有那些山民在側,事情豈不是更好做一些。萬一你岳父被山民殺了,那也不是你的事情,反正他龐家有錯在先,你擔心什麼,連個女人都制不住,你還怎麼做益州牧?”

劉循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乾笑了兩天,轉換了話題說道:“兄長,龐家由父親解決了,那我是不也要親自去巴東解決了李異,也好立些功勞?”

劉宇沉思了半晌,手指有節奏的在紅漆案几上輕輕的敲着:“論理說是應該去巴東纔對,可是叔父大人帶走了三萬兵,現在成都空虛,你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可派啊。要不這樣吧,你先派人去探探李異的口氣,估計人到巴東的時候,龐羲的事情也解決了,有龐羲的先鑑在前,李異也會老實一點。”他擡起眼皮看了一眼劉循笑道:“如果真能這樣解決了李異,這可比叔父動用三萬兵解決巴西要好得多。”

劉循眉開眼笑,遐想了一會笑道:“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只有兄長這等智謀之士纔想得出如此好計,我這就派人前去巴東。”

劉宇搖搖手:“你可得派一個合適的人,萬一趕得太快了,那邊龐羲還沒解決,他到了巴東也沒用的,反而暴露了兵機。”

劉循有些着急的搓着手,埋怨道:“父親也真是,人家都說救兵如救火,他倒好,帶了三萬大軍遊山玩水,這麼一點路走了一個多月還沒到,糧草都不知道浪費了多少了。”

劉宇盯着劉循,微笑不語,等劉循抱怨完了,這才說道:“既然你着急,不如讓子明去催一催,子明深得叔父喜愛,言聽計從,由他去說,總比你去說要好一點的。”

劉循臉色一寒,好象是想起了什麼,臉頰不由自主的抽動了兩下說道:“兄長所言正是。”

就在劉循和劉宇商量的時候,劉璋終於到了閬中城外,他聽說山民已經被龐羲和來援的鎮南將軍孟達部擊潰時,大喜過望。沒有山民在旁邊礙手礙腳,他要收拾龐羲就更方便了。在城外紮下大營的同時,他派從事張裔進城,召龐羲和孟達來見。

張裔進了城,很快就見到了龐羲和孟達。龐羲的臉色不太好,顯得有些蒼白,看樣子這段時間被山民鬧得不輕。張裔一邊猜測着龐羲的身體,一邊傳達了劉璋的命令。

龐羲和孟達爽快的答應了,不過龐羲說他要帶一千親衛出去,以策安全,以免被還在附近遊蕩的巴人鑽了空子。張裔心中暗笑,你哪裡提防巴人,你分明是提防劉使君,不過你就算是帶一千人,還是杯水車薪,能搞得過劉使君的三萬大軍嗎。來之前使君就估計到了你的小心眼,早就告訴我了。

張裔假裝考慮了一下,然後應了龐羲的要求,約定了時間,自己先出城去報告劉璋。他剛出城,曹衝就從內屋走了出來,對龐羲笑道:“龐大人,你現在明白自己的處境了吧?”

龐羲苦笑不已,劉璋到閬中之前,曹衝去找他談了一次,跟他分析了劉璋的來意。其實不用曹衝多說,龐羲就知道自己是凶多吉少,根本沒有太多的路可選。他想來想去,與其投靠劉璋還不如投靠曹衝了,反正劉璋自己也不是個能人,遲早也得被曹衝收拾了。自己搶在他前面投降曹衝,還能立點功,以後的日子也許會好過一點。因此他爽快的答應了曹衝的建議,出面糊弄劉璋,那一千人當然不是他的親衛,而是曹衝的二百虎士營和八百鐵甲軍。

劉璋接到張裔的回報,冷笑不已,當下擺開了架式,就等龐羲放營,他的三萬人沒能全部紮營在城外,但帶兵的將官們都到了,就連白水關的楊懷、高沛二將都趕到了閬中城外,哪裡會怕龐羲多帶幾個親衛,就算他把閬中城的守衛全部帶出來,他也無所謂,大不了多死幾個人而已。

第2節 王侯第37節 奇功第6節 進退第12節 閻溫第27節 破城第34節 馬忠第6節 玉佩第20節 郗慮第36節 生擒第33章 叛亂第24節 觀望第28節 枹罕第18節 新政第7節 人蔘第19節 訣別第22節 鮮卑第29節 馬超第40節 功成第25節 佈局第17節 鄧展第30節 逼降第25節 孫賁第8節 魯肅第39節 巡陣第27節 空城第26節 鍾繇第28節 慘敗第36節 謠言第25節 興亡第19節 刺蝟第7節 南巡第28節 盡心第32節 張飛第26節 牛酒第1節 扯謊第9節 交鋒第2節 交易第30節 權衡第16節 荀彧第20節 分化第2節 交易第19節 刺蝟第25節 興亡第34節 馬忠第32節 破綻第34節 斷臂第40節 意外第32節 挑撥第25節 激將第3節 擂臺第30節 徐母第31節 僵局第36節 謠言第36節 訛詐第3節 外戚第20節 郗慮第7節 兩難第6節 謝奇第9節 虎女第30節 女兒第20節 甘寧第33節 奪橋第4節 九品第38節 下套第29節 南海第16節 法正第36節 堵截第40節 長鎩第16節 法正第20節 蒯越第13節 對手第24節 持節第6節 封侯第21節 賈詡第26節 牛酒第25節 封禪第35節 妙用第2節 王侯第3節 欲擒第9節 洛陽第20節 驅虎第17節 太子第26節 牛酒第15節 周瑜第3節 外戚第19節 變計第20節 轉移第19節 雷銅第39節 父子第10節 欺騙第6節 玉佩第25節 封禪第36節 徐庶第3節 密謀第3節 比武第15節 請辭第19節 變計第10節 有德第22節 問計第6節 玉佩
第2節 王侯第37節 奇功第6節 進退第12節 閻溫第27節 破城第34節 馬忠第6節 玉佩第20節 郗慮第36節 生擒第33章 叛亂第24節 觀望第28節 枹罕第18節 新政第7節 人蔘第19節 訣別第22節 鮮卑第29節 馬超第40節 功成第25節 佈局第17節 鄧展第30節 逼降第25節 孫賁第8節 魯肅第39節 巡陣第27節 空城第26節 鍾繇第28節 慘敗第36節 謠言第25節 興亡第19節 刺蝟第7節 南巡第28節 盡心第32節 張飛第26節 牛酒第1節 扯謊第9節 交鋒第2節 交易第30節 權衡第16節 荀彧第20節 分化第2節 交易第19節 刺蝟第25節 興亡第34節 馬忠第32節 破綻第34節 斷臂第40節 意外第32節 挑撥第25節 激將第3節 擂臺第30節 徐母第31節 僵局第36節 謠言第36節 訛詐第3節 外戚第20節 郗慮第7節 兩難第6節 謝奇第9節 虎女第30節 女兒第20節 甘寧第33節 奪橋第4節 九品第38節 下套第29節 南海第16節 法正第36節 堵截第40節 長鎩第16節 法正第20節 蒯越第13節 對手第24節 持節第6節 封侯第21節 賈詡第26節 牛酒第25節 封禪第35節 妙用第2節 王侯第3節 欲擒第9節 洛陽第20節 驅虎第17節 太子第26節 牛酒第15節 周瑜第3節 外戚第19節 變計第20節 轉移第19節 雷銅第39節 父子第10節 欺騙第6節 玉佩第25節 封禪第36節 徐庶第3節 密謀第3節 比武第15節 請辭第19節 變計第10節 有德第22節 問計第6節 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