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冰姐姐走後的一個月,祈冰家搬離渣家甸,遷住到濱江大道對面五層高的聯排公房裡面。
之所以離開渣家甸,概因祈冰爸爸考慮祈冰兄弟倆太小,他們每次通過寬闊的、車輛疾馳的濱江大道上學放學時,着實擔心不已。於是通過房屋互換的辦法,祈冰一家住進了這個新家。
這個新家在房子的第五層,進入大門後,就是一個大廳,祈冰家在中間一個20平方米小套間,左邊是24平方米大套間,右邊是15平方米單間。此房屬於三家合居的形式,共用大廳、廚房和廁所。大廳約有10個平方米,是三家摘菜、洗衣、晾衣和休憩的場所。雖然是三家共用一個廁所,這對祈冰來說,算是到了天堂了,遠比那邊每天搶着如廁要好了許多呢。
實際上這個房子要比渣家甸的房子小了3個平方米,不是這個原因,人家還不願意調換呢。爲了祈冰哥倆的安全,祈冰爸爸只得在房子面積上做出讓步了。
大套間是一家姓周的,還有一個七十多歲的奶奶,周姓夫妻,下面三個孩子,一共六口人;單間主人姓範,是個男的,一人獨居。加上祈冰一家四人,實際居住十一個人,在這個不大的空間裡,顯得較爲擁擠了。
祈冰爸爸將自家的小套間作了安排,祈冰爸媽住裡屋,外間做客廳,上面搭建了一個暗樓,權作祈冰哥倆的寢室。
祈冰一開始不太適應這裡的生活環境,少了活動的空間,多了陌生的面孔,更多的是狹促和牽絆,彷彿被人爲囚禁了一般,自由度、隨意度和舒適度下降了許多。剛搬來的幾天,祈冰不太喜歡在家呆着,總往渣家甸裡去。似乎家搬了,心還未走呢。
這個新家離學校近了一站路,過了後面的樓房,往後走幾十米,就可以看見鐵路邊的圍牆了。王志軍家也在附近,溜子家更是近了許多。儘管離開渣家甸,祈冰終覺難捨,但畢竟人的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不長的時間裡,祈冰也漸漸融入了這個新家的氛圍之中了。
由於成了近鄰,王志軍和溜子華子他們經常跑來玩耍。也慢慢解開了祈冰眷戀舊地的情結。
夜裡睡覺時,祈冰能夠晰更加清晰地感覺到火車經過時的震動,亦如睡在搖籃裡一般,香香甜甜地入夢;早上睜眼時,似乎是被火車的汽笛聲喚醒的。一種新的感覺、新的頓悟,慢慢地環繞在身體周邊,祈冰自覺像長大了一些,成熟了一些。
夏天漸漸降臨,溼熱的空氣如鍋蓋一樣,難以起開挪去,壓得人氣喘噓噓。
這邊的人們一般是在午後將竹牀放在狹小的樓梯間和過道里,然後在上面納涼或者吃飯。人們在上下樓時,只得蹩着身子走過。
祈冰家在最高一層,上面就是屋頂。經過一天如火一樣的太陽的暴曬,屋頂便往下面房間裡散熱,一到傍晚暑氣蒸騰,悶熱異常。這樣的房間是難以讓人入眠和休息的。
由於人多,過道里樓梯間容不下那麼多的竹牀。怎麼辦呢?真可謂天算不如人算。住在五層的住戶,便向天上要納涼的空間了。
剛好樓梯間通往屋頂的地方有個檢修孔。不知誰弄來一個長長的竹梯,搭在那個孔上,正好容一個人上下。
太陽落山時,人們便在屋面撒上水,在各自的房頂上擺上竹牀,一張不夠,就來兩張。這些竹牀孔洞裡上不去,他們就在大廳的外面將竹牀繫上繩子,屋面上有人幫着拉上去。
屋面半夜以後,有些微風,比樓下和地面風大,要涼快許多。有些不是這個樓的居民也跑到這裡來納涼,他們一般拿着一張草蓆和一個被窩單子,草蓆往屋面上一鋪,單子夜裡擋擋露氣。對於這些人,本樓居民一般不會干預,天熱,人也多了一點理解和寬容,只要不太過分,都帶得過去。
其實從這個孔洞上去時,還是非常危險的。上去以後就是小的平臺,四周是一個不足一尺的矮牆,左邊往下看便是懸空的了,可以看見下面納涼的人影;翻過右邊的圍牆就是大屋面了。一般年紀大的人,或是太小的孩子,一般是不讓上去的,實在是太危險了,稍有不慎,就會墜樓身亡。
祈冰爸媽總是囑咐他們小心上去,一般是在爸媽的照看下上去的。後來他們輕車熟路、上下自如了,爸媽也就稍許放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