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

前幾天,一進家門,我剛打開自己的拎包,12歲的兒子就像家中闖進個盜賊似的對着房內高喊:“媽媽,不好了!爸爸又買豬頭肉了!”妻子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趕緊跑出來一看,臉上立即又露出了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表情。

確實如此,近年來由於工作關係,我幾乎吃遍了南京的所有賓館及各大菜館,嚐遍了各種中西宴會,成了友人們戲謔的“美食家”。可是,我對“金陵特產”豬頭肉卻始終不能忘情,常常因爲饜飽之餘買半斤豬頭肉回家品嚐,而遭到妻子甚至年幼兒子的譏笑。妻子曾不止一次地嘲諷我,說我對豬頭肉有着“深厚的階級感情”。

此言不虛也。50年代的時候,南京城牆還沒有拆除,我家弟兄多,家裡窮,十天半月飯桌上難得見到一點葷腥。偶爾熬一鍋豬肺湯或燒一串豬大腸,這一天就成了我們孩子們過節的日子,更別說能美美地嘗上兩塊豬頭肉了。記得那時候,每逢快過春節的時候,我就會和弟弟一邊穿堂過室,滿院子亂跑,一邊扯起破鑼般的嗓子,興頭地放聲唱起:“三十晚上,過年,又吃貓耳朵,又吃豬頭肉!”一時引得整個雜居大院內,孩子們歡蹦亂跳,齊聲唱起貓耳朵和豬頭肉的讚歌,爲這座擁擠的城南大院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氣氛。

直到如今,母親還時常當着不懂事的孫子的面,出我的醜。說什麼,我小時候最饞,某年某次吃豬頭肉,實行“計劃分配”,一人兩塊,我自然是挑了兩塊最肥最大的。據講我大弟弟吃東西和我不一樣,他是“饞人吃細食”,慢慢品嚐,而我眨眼之間兩塊豬頭肉早已下了肚。此時,我還眼光毒毒地盯着弟弟的“計劃”,問他:“你吃什麼東西啊?這種肉還好吃啊?”引得大人們鬨堂大笑。特別是奶奶,笑得把飯噴了一桌子。後來,還是奶奶心疼我這個長頭孫子,把她那份“計劃”讓給了我吃。我這才真正嚐到了它的滋味:一團入口,油膩膩、香噴噴,餘味無窮,叫人一輩子都忘不了。那時,我想豬頭肉大概是人世間最好吃的東西了,心想,要是能天天吃上它,那生活該是多麼美好!

“**”後期,我們這些“紅衛兵”聽從他老人家的安排,到“廣闊天地”去“煉紅心”。我當時是“紮根”在江蘇省江浦縣一個偏遠的公社,一面“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繡地球”,一面和貧下中農一道過起鹽水泡白飯的“無產階級生活”,更是一年半載難得沾上半點葷腥了。於是乎,什麼狗肉、蛇肉、老鼠肉都成了我們的“盤中餐”。

記得每次回寧,我都是開起“11路車子”,從下關一直步行到水西門,爲的是省下幾毛錢汽車票,好用來買上兩角綠荷葉包着的豬頭肉,從中山碼頭一路有滋有味地吃進南京城來。那一路上,一邊看汽車,一邊哼“太陽歌”,一邊咂嘴吮指頭地吃豬頭肉的架勢,別提有多瀟灑了。彼時彼情彼景,真應得上古人說的優哉遊哉,其樂融融,賽似活神仙也!

忘不了那一次,我所插隊的公社召開萬人大會,內容大概不外乎什麼“獻忠字”“掏紅心”之類玩藝兒。公社書記是一位笆斗大的字認不得半籮筐,並常常以“工農大老粗”自詡的“真正大老粗”。平時他帶領廣大貧下中農在窮山惡水之間“戰天鬥地學大寨”,倒是塊好料子,可在萬人大會上作報告卻稍微缺一點功夫。只見他在臺上大講特講其“未來”是如何如何美好,如何如何“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直吹得唾沫星子亂濺,深深地陶醉在他自己的滔滔宏論之中。

書記大人看看臺下老社員們無動於衷,毫無反應,於是乎突發奇想,居然要對未來作一番形象性的描繪,下一個通俗活潑的定義:“什麼叫?嗯?”只見此公搖頭晃腦地信口道,“就是苞谷面的粑粑,盡克!”盡克者,江浦土話,隨便吃也。

這位仁兄的話剛落聲,老社員們尚沒反應過來。一位油頭滑腦的本地知青,外號好像叫什麼金老八的,在臺下聲音洪亮地應聲補充道:“還有豬頭肉,讓咱們無產階級甩吃!”甩吃者,也是江浦土話,意謂儘量吃也。

到了,竟然苞谷面粑粑,還有豬頭肉能不要錢、不要“計劃”,隨便讓任何一個貧下中農同志放開肚子拼命填,這對於長年累月在“忠字田”裡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憶苦飯”總也吃不完的老社員們來說,何啻靜潭裡投入一塊巨石。於是,頓時全場歡聲雷動。掌聲入雲,“萬歲”“萬壽無疆”的歡呼聲發自內心、驚天動地。那時候,對苞谷面粑粑我倒不十分崇拜,有吃就不錯,但對豬頭肉可的的確確懷着無比深厚、極其濃烈的感情。古人望梅止渴,我們憧憬豬頭肉止饞。當時的我,在那激動人心的時刻,也着實衝動了一番,和全場社員一起振臂狂喊,山呼萬歲。

最難忘的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那天,我正扛着一根看田棍,滿山遍野地在癩石崗上趕豬攆雞,不讓這些畜生糟蹋貧下中農的勞動果實。忽然村姑相告,說我家中來了客人。我趕緊回來一看,原來是鄰公社的張氏三兄弟。三兄弟全家下放在蘇北,只有他們三人紮根在江浦縣。由於他們沒有經濟來源,所在生產隊只有7分錢一個工,也就是說一個壯勞力苦死苦活幹一天只能得到7分錢,因而他們一年到頭都不敢塌一天工。

“哎,今天怎麼有空光臨茅舍?”我言下之意是如此晴朗天氣,他們怎麼捨得塌工出來串門。神氣些的張二眉飛色舞地告訴我,今天早晨上工鈴一響,他恰巧走在前面。當走到村邊的大路上時,張二眼睛一亮,搶在二禿前面飛快地拾起一樣東西,並匆匆揣進口袋。然後,他迅速地和弟兄們耳語一番,就高聲喊道:“報告隊長,我們請假一天!”隊長吃驚地問原因,張二毫不忌諱地揮舞着一張票子叫道:“撿到兩毛錢,夠我們弟兄三人歇它一整天!”於是奔我處而來。

至今使我難以忘懷的,是我招待他們的那頓“午餐”——從農民家討來一碗鹹菜,三兄弟連蛆蟲都不讓我撿掉,說是“米蟲醬蛆有營養”。當我哆哆嗦嗦地從水缸後面摸出半瓶機輪醬油來時,他們差點驚呼起來:“想不到你老兄還有這玩藝兒!”這可的確是連城裡人都限量供應的東西。然後,我們4人端端圍着一碗爬蛆鹹菜,大吃特吃起醬油、塘水泡飯來。本來我是要執意燒點開水泡飯的,可他們硬是不肯。因爲當地柴草緊張,知青們又沒有農民上山刨樹根、刮草皮的能耐,爲節約能源,不少知青只能三天舉火一次,燒的飯每天用塘水泡着吃,根本不燒什麼開水。因而,他們也就叫我免了開水泡飯的奢侈禮儀。

當大半筲箕飯吃得精光、鹹菜連蛆全都下了肚子、醬油也用塘水衝過三澆之後,我們開始在一起暢談未來。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大多數知青一樣,不外乎什麼將來調回城市,要吃多少多少斤高級餅子,要坐在電影院裡夜以繼日地看盡全部的“樣板”節目,或是和喜歡的女孩子一道坐公共汽車(注意:絕不是靠“11路”!)玩遍南京的名勝之類云云。

記不清是誰提議的了:不準講如此之多的幻想,一人只許說一個平生最大的願望。爲了彼此互不干擾,每人寫在紙上。當四張字條全都鋪放開來的時候,堂堂正正的四條漢子,寫的竟然都是豬頭肉!所不同的是,有人發誓,有朝一日要一頓幹它5斤豬頭肉。有人則表示,今後咱們互相拜訪,一定要用豬頭肉招待。前些日子還捎信給我,說是平生“只求一口餓不死食、一片凍不死衣、一塊容得身地”的張大,竟然異想天開地想頓頓能吃上豬頭肉,說是沒有“南捕廳(指城南一家滷菜店)”的,“味雅”的也可以。

於是乎,我們4位“同聲相求”“志同道合”的“豬頭肉”朋友在一起歡呼、鬨鬧,一起沉浸在對豬頭肉的奢望和夢想之中……

時代在前進,今天,隨着家用電器及毛毯、羽絨衫等消費品對千百萬小家庭的瘋狂入侵,豬頭肉早就被燒鵝等副食品打得落花流水,逐步退出了居民的菜籃子。如今的豬頭肉不僅爲千千萬萬當代君子所不齒,即使城裡的農民工、我當年插隊地區的老社員們,閒時三五成羣喝酒時,也以啃烤鵝、鹽水鴨爲榮,而以吃豬頭肉爲恥了。

當年的張氏三兄弟如今自然已是“鳥槍換炮”了。他們不是這個長就是那個長了,全都大腹便便起來。據我瞭解,他們對豬頭肉的感情早已發生了質的變化,遠不像我這樣矢志不渝、堅貞如一了。

但是,儘管當代袞袞諸公對豬頭肉不屑一顧,嗤之以鼻,儘管妻子兒子闔家對豬頭肉口誅筆伐,不準進門,可我還是懷着對它深厚的感情,大聲宣告:“我愛豬頭肉!”因爲我無論如何忘不了豬頭肉伴隨我所走過的人生歲月,也萬分珍視而今這個“烤鵝天天吃,偶爾罵罵娘”的時代……

青菜與雞

中國人吃青菜是出了名的,特別是蘇州人,好像是沒有青菜就不能過日子。我小時候曾經讀過一首白話詩:“晚霞飛,西窗外,窗外家家種青菜;天上紅,地下綠,夕陽透過黃茅屋……”

這首詩是描寫秋天的傍晚農家都在種菜,種的都是青菜,不是大白菜也不是花椰菜,說明青菜之普及。在菜蔬之中,青菜是一種當家菜,四季都可種,一年吃到頭。蘇州小巷裡常有農婦挑着擔子在叫喊:“阿要買青菜?……”那聲音尖脆而悠揚,不像是叫賣,簡直是唱歌,唱的是吳歌。特別是在有細雨的清晨,你在朦朧中聽到:“阿要買青菜?……”時,頭腦就會立刻清醒,就會想見那青菜的碧綠生青,鮮嫩水靈。不過,這時候老太太買青菜要壓秤,說是菜裡有水分。

青菜雖然如此重要,可卻被人看不起,賣不起價錢,因爲它太多,太普遍。這也和人一樣,人太多了那勞動力也就不值錢,物稀爲貴,人少爲貴。

早年間,青菜和雞總是擺不到一起。一個是多,一個是少;一個是貴,一個是賤。客人來了,都是去買只雞回來殺殺,沒有誰說要去買點青菜回來炒炒的,除非那青菜是一種搭配。形容某家生活好是天天雞鴨魚肉,形容某家生活差是天天青菜蘿蔔。吃青菜是一種受苦受難的表現,糠菜半年糧是糧食不夠,面有菜色是餓的。所以纔有了一句成語叫“咬得菜根,做得大事”。

1960年大饑荒,糧食不夠吃,青菜比糧食長得快,有些人便大量地吃青菜,結果得了青紫病。營養不良的人生了浮腫病,沒藥醫,據說只要吃一隻老母雞便可以不治而愈,可見青菜與雞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到了80年代的初期,我偶爾讀到一篇美國的短篇小說,裡面寫到一位婦女在法庭上高聲地抗議,說是法官判給她的離婚費太少,理由是:“如果只有這麼幾個錢的話,我只能天天吃雞啦!”

我看了有點吃驚,天天吃雞還不好呀,你想吃哈?!我懷疑是翻譯搞錯了,把吃洋白菜譯成了吃雞。後來我多次到歐美去訪問,才明白那翻譯並沒有搞錯,雞可以在養雞場裡大量地飼養,那價錢和自然生長的菜蔬是差不多的。

如果我現在再讀那篇小說的話,就會覺得十分自然了,蘇州人也在爲青菜和雞重新排座位。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的鄉鎮企業大發展,原來種菜的田都成了工廠、商店、住宅、高樓。原來種菜的人都進了工廠,他們不僅是自己不種菜,還要買菜吃。那些曾經挑着擔子高喊:“阿要買青菜?……”的人,如今正挎着菜籃子在小菜場裡轉來轉去,埋怨着菜貴而又不新鮮。

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24章 啖蟹 (1)第14章 宋嫂魚羹第29章 燙飯 (2)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28章 燙飯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39章 吃喝之道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8章 野鴨鵪鶉斑鳩鵽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42章 人生一世 (2)第37章 吃瓜子 (1)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48章 吃酒 (2)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13章 螺螄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28章 燙飯 (1)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4章 煎餅花兒(2)第18章 野鴨鵪鶉斑鳩鵽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30章 稀粥南北味 (1)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28章 燙飯 (1)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6章 榆錢飯 (1)第37章 吃瓜子 (1)第14章 宋嫂魚羹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14章 宋嫂魚羹第27章 榆錢飯 (2)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47章 吃酒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9章 燙飯 (2)第38章 吃瓜子 (2)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24章 啖蟹 (1)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42章 人生一世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第33章 黃州東坡菜 (1)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48章 吃酒 (2)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14章 宋嫂魚羹第48章 吃酒 (2)第10章 喝豆汁兒 (2)第48章 吃酒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6章 榆錢飯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
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24章 啖蟹 (1)第14章 宋嫂魚羹第29章 燙飯 (2)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28章 燙飯 (1)第9章 喝豆汁兒 (1)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39章 吃喝之道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8章 野鴨鵪鶉斑鳩鵽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42章 人生一世 (2)第37章 吃瓜子 (1)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48章 吃酒 (2)第19章 我愛武漢的熱乾麪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36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2)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13章 螺螄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28章 燙飯 (1)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4章 煎餅花兒(2)第18章 野鴨鵪鶉斑鳩鵽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17章 又到藕粥飄香時第30章 稀粥南北味 (1)第35章 大餅油條豆腐漿 (1)第28章 燙飯 (1)第44章 豬頭肉滄桑錄 (2)第51章 南北的點心 (1)第11章 開封灌湯包子 (1)第23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26章 榆錢飯 (1)第37章 吃瓜子 (1)第14章 宋嫂魚羹第41章 人生一世 (1)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34章 黃州東坡菜 (2)第14章 宋嫂魚羹第27章 榆錢飯 (2)第40章 吃喝之道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46章 “佛跳牆”正本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47章 吃酒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9章 燙飯 (2)第38章 吃瓜子 (2)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24章 啖蟹 (1)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38章 吃瓜子 (2)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42章 人生一世 (2)第7章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 (1)第49章 話說揚州的吃 (1)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第15章 過橋爆鱔段 (1)第33章 黃州東坡菜 (1)第43章 豬頭肉滄桑錄 (1)第1章 家常豆腐第31章 稀粥南北味 (2)第22章 霜天爛漫菜根香 (1)第16章 過橋爆鱔段 (2)第48章 吃酒 (2)第50章 話說揚州的吃 (2)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21章 揚州名點蜂糖糕第14章 宋嫂魚羹第48章 吃酒 (2)第10章 喝豆汁兒 (2)第48章 吃酒 (2)第52章 南北的點心 (2)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32章 從許餅說到常三第26章 榆錢飯 (1)第2章 一魚兩吃黃河鯉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第6章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第45章 “佛跳牆”正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