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宮大內。大漢天子德武帝怒道:“太可氣了,明明知道這個老匹夫貪髒枉法,卻沒有證據辦他,這次好不容易借揚城之事查帳封銀,可還是仍然拿他沒有辦法,林相你是先帝留下的重臣,你快給我想想辦法?”

林天遠道:“皇上,這揚城是李相爺的小金,裡面肯定有不乾淨的地方……”

德武帝急道:“好,我馬上就派人去查,我就不信在鐵證面前,還能容他。”

林天遠勸道:“皇上,如果現在查恐怕已經查不出什麼了,這幾天已經有足夠的時間讓他銷燬罪證了。”

德武帝嘆道:“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這個老匹夫自以爲是三朝丞相,什麼事都和朕對着幹,朕一直容忍他,現在還頂撞朕起來,我說要增加軍費開支,他給我來個四海昇平。沒有遠見的東西。一旦寧國和西商滅了西秦和大夏,到時可就輪到我們了。楊公幾次上摺子,分析利害,朕也向那麼多大臣分析利弊,可他們都以那個老匹夫馬首是瞻,朕說的話就沒人聽,那朕還當這個皇帝幹什麼,不如換他來當。如果不給他點顏色,還以爲朕是好欺負的。”越說越氣。

林天遠道:“皇上請息怒,臣不是說不查他,而是換個地方查。”

德武帝疑惑道:“哦,你倒說說看是怎麼查。”

林天遠道:“皇上,李相能夠做了那麼多年的相國,靠的是什麼,是他的左膀右臂。左膀是揚城和靈城官員,這些人幫他榨取民脂民膏,爲他建小金庫,因此他要錢有錢。如今,萬歲你將揚城給重辦了,那靈城還不提高警覺,查那裡估計也查不出什麼。而他的右臂就是甘洲的二十萬軍隊。7Z小說?據臣所知,李相將各處榨取的銀子都放在了那裡,我們可以從那裡下手。”

德武帝想了想道:“既然是他的老巢,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查的。”

林天遠道:“皇上,我們名義上不能直接去查,可以用別的名義去那裡暗訪呀。”

德武帝道:“你倒說說以什麼名義去查?”

林天遠道:“今年甘洲大旱,朝庭也應該派欽差去看看。臣曾打聽到,朝廷發下的賑災糧被甘洲軍方給私吞了,咱們可以在這裡做文章。牽他一發,而動他全身。”

德武帝冷笑道:“看來你都謀算好了,你可真是煞費苦心啊。”

林天遠聽出那口氣不對,馬上跪倒在地道:“臣爲了能提皇上解憂,怎能不敢盡心盡力呢,請皇上明查。”

德武帝拍拍林天遠的肩膀道:“希望你所言屬實,沒有私心,否則朕絕不饒你,你起來吧。”

林天遠深深地體會到天威難測啊。“謝皇上!”

德武帝道:“愛卿認爲何人可以當此重任?”

林天遠道:“禮部右侍郎童維,童大人可以擔此重任。”

德武帝道:“你爲何選他,他的能力很值得懷疑,而且個性又很衝動?”

林天遠笑道:“就是因爲那樣才能選他呀,他與李相素來不和,而且其子也因爲李相的阻撓難登仕途,如果皇上你給他壯壯膽,他一定會在那裡搞出個動靜的,皇上您要的不就是這個效果嗎,萬一李相對他做了什麼,我們就有理由去辦他了。”

德武帝笑道:“好,你就擬旨吧。”

林天遠道:“臣遵旨。”

左相府。

李忠憂慮問:“魏先生來了嗎?”

管家道:“回相爺,魏先生已經等候多時了。是不是請他過來。”

李忠點了點頭,今天他感到太累,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了,而且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他也惶然失措了。魏先生是他的頭號謀士,名叫魏青書,是個落地的秀才。兩人初次見面時,也是魏青書最落破的時候,李忠看他可憐就招他做了門客,別看他是落破的秀才,他對聖人之言根本就不贊同,只信仰權力纔是真理。他爲李相出了很多主意,核帳之事就是他提出的,將揚城所有銀兩轉移到甘洲,也是他的主意。李忠是特別的信任他,這種信任度甚至超出了對自己的兒子的信任。而魏青書更是對李忠忠心不二。

魏:“相爺,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李:“今天皇上查了戶部的帳,真給你猜中了,現在我什麼主意都沒有了,你給我拿拿主意,這以後我們該怎麼走。”

魏青書思考了一會兒道:“相爺,這件事恐怕皇上不會罷休。而且很快就要對我們動手了,我剛纔在想皇上會怎麼對付我們,一直沒有所得。但是如果我們從林相方面想,皇上要做什麼已經可以呼之欲出了。”

李忠緊張道:“那皇上會怎麼做?”

魏青書笑道:“相爺不用緊張。以我對林相的瞭解,查揚城和戶部都使他無功而返。那麼他下面要查的就會是甘洲,只有那裡纔是我們的漏洞,一個無法彌補的漏洞。而且我們從各地拿來的銀子可都放在了甘洲,如果我猜的不錯,皇上將會在這幾日派欽差前去。我們可要給皇甫將軍提個醒,不能讓他壞我們的大事啊。”

李忠疑惑道:“不會吧,皇上還沒有與我做正面衝突。他不會這麼做吧。”

魏青書急道:“相爺,到此刻可不能存僥倖啊。否則一失足可成千古恨啊!歷史的教訓還不夠多嗎?”

李忠嘆道:“好吧。這是我的令牌,你去甘洲把他帶上吧。”

魏青書驚道:“相爺您讓我去?”

李忠笑道:“除了你我還想不到誰還可以但此重任。你要提醒皇甫遠,要他小心點。如果他有什麼,你就拿出我的令牌。不過不到必要時候,儘量別用,知道嗎?”

魏青書當然知道李忠說的是什麼意思,接過令牌道:“相爺我一定不負您所望。明日一早,我就去甘洲,沒事我就告退了。”

李忠揮揮道:“去吧,一切小心。”

魏青書走後,李忠看向西方,心道:不久,甘洲就起風雲了,如果我還沒有老那多好啊……

第一百六十一章第133章 五色才女宮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304章 大漢危機(四)第十七章第285章 兵發麻城第六十一章第257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第203章 逼宮(三)第五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五十一章第202章 逼宮(二)第328章 出兵(四)第五章第417章 帝后之爭(一)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33章 五色才女宮第341章 大戰(八)第386章 新的轉折(一)第87章 漕幫大會(一)第105章 初戀(三)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83章 商人袁貴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五十五章第210章 喜出望外第四章第400章 天下大局(五)第120章 混水摸魚第228章 進京護駕第95章 冷無爲推行新政(一)第134章 審判(一)第三十一章第298章 秦雯當家第211章 對不起第406章 認祖歸宗(二)第243章 趕盡殺絕第225章 想不到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七百十章 三國結盟二第344章 權力之爭(一)第296章 刺殺(二)第113章 權力重組第十二章第366章 黃、何、楚、衛(一)第二十四章第381章 不論成敗(三)第一百八十四章第403章 漕幫大會(二)第328章 出兵(四)第139章 楊陵歸天第107章 回鄉第86章 混入漕幫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383章 不論成敗(五)第119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四十章第285章 兵發麻城第418章 帝后之爭(二)第286章 朝內之爭第407章 認祖歸宗(三)第一百八十四章第394章 佈局(三)第273章 談判第294章 追憶第九章第347章 權力之爭(四)第273章 談判第395章 佈局(四)第三十五章第128章 重建天龍(二)第300章 明宗之死第一百八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358章 謀定思動(一)第211章 對不起第135章 審判(二)第124章 冷無爲的價值第三十五章第251章 平冤案(六)第二百七百十章 三國結盟二第四十一章第126章 化險爲夷第94章 酷吏第374章 動盪(五)第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383章 不論成敗(五)第一百四十章第129章 重建天龍(三)第308章 大赦天下(一)第257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
第一百六十一章第133章 五色才女宮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304章 大漢危機(四)第十七章第285章 兵發麻城第六十一章第257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第203章 逼宮(三)第五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五十一章第202章 逼宮(二)第328章 出兵(四)第五章第417章 帝后之爭(一)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133章 五色才女宮第341章 大戰(八)第386章 新的轉折(一)第87章 漕幫大會(一)第105章 初戀(三)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83章 商人袁貴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十六章第五十五章第210章 喜出望外第四章第400章 天下大局(五)第120章 混水摸魚第228章 進京護駕第95章 冷無爲推行新政(一)第134章 審判(一)第三十一章第298章 秦雯當家第211章 對不起第406章 認祖歸宗(二)第243章 趕盡殺絕第225章 想不到的反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七百十章 三國結盟二第344章 權力之爭(一)第296章 刺殺(二)第113章 權力重組第十二章第366章 黃、何、楚、衛(一)第二十四章第381章 不論成敗(三)第一百八十四章第403章 漕幫大會(二)第328章 出兵(四)第139章 楊陵歸天第107章 回鄉第86章 混入漕幫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383章 不論成敗(五)第119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四十章第285章 兵發麻城第418章 帝后之爭(二)第286章 朝內之爭第407章 認祖歸宗(三)第一百八十四章第394章 佈局(三)第273章 談判第294章 追憶第九章第347章 權力之爭(四)第273章 談判第395章 佈局(四)第三十五章第128章 重建天龍(二)第300章 明宗之死第一百八十五章第四十四章第358章 謀定思動(一)第211章 對不起第135章 審判(二)第124章 冷無爲的價值第三十五章第251章 平冤案(六)第二百七百十章 三國結盟二第四十一章第126章 化險爲夷第94章 酷吏第374章 動盪(五)第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383章 不論成敗(五)第一百四十章第129章 重建天龍(三)第308章 大赦天下(一)第257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