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人口大遷徙

這個時代的交通,實在落後!

四川的周圍,更是“難於上青天”!

這樣的地形防守起來,比平原地帶容易多了!

在王立看來,三個方向的入川通道,只需守住東邊的長江,以及北邊的漢中就行!

東北方向的鄖陽、白河一線,神龍架、武當山和秦嶺山脈縱橫交錯!

唯一的羊腸小道,幾乎在原始森林中穿行!

這條入蜀通道,秦漢時代的地圖上就有!

然而……

三國時候的襄樊之戰,吳軍切斷長江水道之後,關羽從麥城方向往西北而行,就是想從這條路退回蜀中!

只可惜,他把這條路想得太簡單了!

就算是幾百年以後,有了飛機和坦克的倭國侵略者,也沒能從此路攻入四川!

自始至終,倭國軍隊歷經十四年,沒能從任何一路攻入四川!

在明末清初的時代,以四川之險,加上鋼筋水泥和大炮,防住皇太極輕而易舉!

咦?

剛纔,武當山以南,那片大山叫啥來着?

呃……好像……好像是神龍架!

我去!

就是神農架!

一直沒找到的大熊貓,很可能在這裡!

嗯,肯定有!

那個誰,趕緊到這個位置去找,必能找到大熊貓!

“廠公,你老是想找大熊貓,到底有啥用啊?”

“蚩尤大帝的坐騎,不就是大熊貓嘛!

有朝一日,本廠公也騎着大熊貓出征,豈不很拉風?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出征時坐的是四輪車吧!

四輪車跟大熊貓相比,哪個拉風?”

“廠公啊,光是“拉風”有啥用?蚩尤和諸葛亮,不都敗給別人了麼?”

“靠!”

王立滿臉鐵青!

宋哲見勢不妙,趕緊尋個藉口溜走了。

……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如果歷史沒被篡改,後世的史書上可能會寫到,在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的五到七月,發生了許多大事。

除了車廂峽圍困流賊、皇太極第二次入關襲撓,還有一次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徙”。

這次的人口遷徙,純屬偶然!

幾個月前,五萬名來自山西的青壯百姓,押送着賑災糧食,途經湖廣與河南返回山西;

這是五年之約到期,西廠履行當初的承諾,允許他們返回自己的故鄉;

這批返鄉的百姓,雖然沒有穿金戴銀,但每一個都光鮮亮麗!

在他們的“現身說法”中,四川就是人間的樂土——沒有流賊,沒有高額賦稅,徭役非常輕鬆!

最關鍵的是,人人都能吃飽飯,每月還有一兩銀子的俸祿!

二十年後,還能領取養老金!

這樣的人肉宣傳,山西的百姓,河南的百姓,湖廣的百姓,全都無法淡定了!

沒被圍在車廂峽的部分流賊,也不淡定了!

聽聞西廠的大船就在長江上,那些想要遷往四川的百姓,全都不淡定了!

從五月開始,百姓們就三三兩兩往長江跑,拉都拉不住!

到了五月下旬,長江邊上黑壓壓的一大片!

全都等着乘船西行!

這樣的聚集方式,與流賊沒什麼兩樣——數十萬的百姓扶老攜幼,全都沒有路引!

這架勢,把各省的官員和駐軍嚇得不輕!

消息傳到王立耳中,樂得徹夜難眠!

當即派出百餘艘大船,滿載糧食去迎!

並要求沿途上行的船隻,能裝多少就裝多少!

儘可能的,把所有百姓速速遷四川!

在王立的眼中,四川啥都不缺,就是缺人!

廉價的勞動力主動遷來,沒有拒絕的道理!

接到王立的奏書,朱由檢欣然同意!

畢竟,遷走的多是西北的百姓!

這幾個省天災不變,流賊肆虐!

糧食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有人主動把饑民接到四川“暫時安置”,自然是求之不得!

如果全都遷走了,也就沒人作亂了!

反正,朱由檢是這麼想的!

最關鍵的是,沒讓朝廷撥付一個銅板!

站在“籮筐巖”的山崖上,俯視長江,王立都有些震驚了!

運送百姓的大船,一艘接着一艘往西而行!

從早到晚,沒有一刻中斷!

這架勢,幾乎要把大明完全“掏空”!

“廠公,直到昨天,已有一百二十萬百姓遷入四川,如果其中混有流賊……”

宋哲的聲音,竟然有些顫抖!

“無妨!”

王立吐出一口菸圈,滿不在乎地笑道:“最大的幾路流賊,不是被圍在車廂峽嘛!

餘下那些小打小鬧的流賊,只要有一口飯吃,馬上就會變良民!

四川有的是土地,養活兩千萬人都沒問題!

即便有流賊混進四川,他們除了服徭役就是打麻將,沒時間去造反了!”

宋哲的嘴角動了動,沒有再勸。

不過,指着東北方向的巫縣縣城,宋哲又說話了:“廠公,爲何把攔江鐵索部署在“下馬灘”?

如果往下游十二里,在“箜篌沱”和“羊圈子”截斷長江,以臨近的巫縣做爲據點,豈不更好?”

“不!”王立搖搖頭,自信一笑:“把巫縣留給敵人囤兵囤糧,豈不更好?”

宋哲苦思多時,逐漸理解了王立的用意!

自巫縣而下,九十五里之外才有一座“巴東”城!

這一段的長江兩岸,山石陡峭,陸路難行,幾乎沒有囤兵之所!

這樣的地形,不僅敵方無法囤兵,自己也無法囤兵!

如果要部署攔江鐵索和城池炮臺,需要無數的火藥開山劈石,工程量實在太大!

如果在巫縣的上游十幾裡,地勢就大不相同了!

兩岸地勢平坦,依山修建防禦工事容易多了!

更加寬廣的巫縣縣城,百姓遷往奉節之後,原有的城牆已被炸燬,地勢更加平坦了!

可以囤兵囤糧,卻又無險可守,很容易遭到上游來船的偷襲!

這,分明是給敵人挖了個坑!

“即將開過來的幾條船,是不是從河南遷來的百姓?”

宋哲舉起望遠鏡,看清船頭的旗幟,點了點頭。

“正好!就從河南和山西籍的百姓中,挑選三千名精壯百姓去往“將軍灘”和“下馬灘”;

同時,撤回原有的三千徭役!”

“廠公,這兩處的工事建造,不是已有三千徭役麼?爲何要更換?”

“哎呀,四川籍的百姓,身體素質比不上河南籍的百姓嘛!

就比如身高,四川籍的平均要矮半個腦袋!

用河南或山西籍的百姓修築城防工事,必能事半功倍!”

王立的這番謬論,宋哲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卻又無法反駁。

舉起望遠鏡,在無數的來船中尋了許久,突然激動起來!

“廠公,到了,到了!

山西的鑄鐵工匠,終於到了!”

聞言,王立趕緊舉起望遠鏡。

看清來船的旗幟,面色大喜,跌跌撞撞地衝下山崖。

王立已有召回曹文詔的打算,只不過,要等到皇太極退兵之後!

在這之前,原籍山西的鑄鐵工匠,被首先召了回來!

隨同工匠入川的,還有一整船的“蒸汽機”和“發電機”零件!

王立來到“籮筐巖”,既是視察沿江工事的修築,更是等待工匠的到來!

因爲,山西的鑄鐵工匠,技術就是比四川的好!

在這之前,王立已經試過了!

本想鑄造幾個軸承,臨時徵召了一批四川籍工匠。

可是,以他們的技藝,連鐵球都造不出來!

……

巫山上游幾十裡的奉節縣,在三國時代又稱“白帝城”或“永安”。

在這裡,早就修建了鑄鐵作坊,並且準備了幾千斤的鐵錠!

只要工匠一到,馬上就能開工!

山西籍的工匠,果然與衆不同!

船上卸下的“蒸氣鍋爐”和“蒸汽輸送管”,竟然採用了螺絲連接的方式!

套上牛皮做的“墊圈”,氣密性非常好!

最擔心的“氣缸”和“活塞”,打磨得非常光滑!

氣缸頂部的“進氣口”和“排氣口”,溜圓溜圓的!

這些部位,從肉眼看去,基本沒有瑕疵!

組裝完成,燒水通氣。

失敗!

意料之中!

活寒與氣缸之間,排氣口和進氣口的鐵柱與缸體之間,全都在漏氣!

活塞與氣缸之間的間隙,看起來只有頭髮絲大小!

工匠們打磨得非常細緻,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工藝極限!

但,就是要漏氣!

那麼,問題來了!

被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活寒與氣缸之間,到底用什麼方式密封的?

在活塞上套個環形的橡膠圈,應該可以保證氣密性,不會妨礙往復運動!

可是,蒸汽機在歐洲廣泛應用的時候,橡膠還沒有被發現吧!

嗚嗚嗚……

隔壁的那個誰誰誰,穿越秦代的第二天,就製造出飛機和坦克了!

那纔是牛人嘛!

我爲什麼就不行?

難道,就因爲我是學渣?

可是,在初中物理方面,我不是學渣吧!

“廠公,朱可貞到了!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小女娃!”

小女娃!歐也!

我的長平小公主,可算等到你了!

本想把你寄養在天音閣,後來想想,實在有些不妥!

堂堂的大明公主,若是在妓院裡長大,如果讓朱由檢知道了,肯定不會與你相認!

四川的經濟環境,或許比不上江南!

但是,這裡有青山綠水啊!

而且,四川地區溼氣重,沒有京師的漫天風沙,對女娃的皮膚特別好!

在這裡生活幾年,必能把你養得水靈水靈的!

本想抱抱可愛的小公主,想想還是算了!

等她長大成人,再慢慢地抱吧!

這會兒,遠遠看上幾眼就夠了!

“已經好幾個月了,沒有再哭鼻子吧?”

“沒有!”

朱可貞往船上揮揮手,然後笑道:“有拙荊帶着她,又有年紀相仿的小女陪伴,早就習慣了!”

“對了,有沒有……跟周皇后相認的辦法?”

“廠公放心,我跟周皇后約了七年之期,並有她的髮釵爲信物,她不會忘記!

而且,拙荊給她洗澡的時候,注意到她的右臂有個紅色的梅花狀胎記,周皇后必會認得她!”

“那就好!”

王立如釋重負,鄭重地說道:“我在青城山腳下修了一座大宅,有錦衣衛暗中保護,非常安全!

你們一家,可暫時住在那裡!”

“不必了!拙荊帶着孩子去住就行!我……是返回京師,還是去往福建?”

“福建那邊有陳王廷、袁崇煥、曹鼎蛟、曹變蛟和宋義,已經足夠了!

休息幾日,你還是返回京師更好!”

“就依廠公之意!”朱可貞點頭應允,突然湊到王立耳邊:“廠公,南方興起的“復社”,你是否注意到了?”

復社!

什麼復社?

難道,是第二個東林黨?

唉,管他呢!

南方有魏忠賢呢!

他的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一切的牛鬼蛇神,都只是浮雲!

不用我操心!

第197章:陷阱,一個接一個第154章:發電機的問世第88章:借調曹文詔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詔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80章:袁崇煥入獄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謀全局第159章:不敢說實話第135章:皇權不下縣第94章:一不小心,撈了條大魚!第135章:皇權不下縣第85章:終於做掉了吳三桂第147章:裡外不是人第14章:魏忠賢的“借刀殺人”第231章:稀裡糊塗,攻下了廣寧城!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50章:楊鶴的“元氣”學說第56章:順手牽羊第57章:兵分三路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238章:差點被搞砸第78章:京師保衛戰(8):殺心已起第203章:有內鬼?第176章:曹文詔VS孫傳庭第118章:不喜歡裹小腳的女人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113章:君臣各懷鬼胎第105章:逼我玩“陰陽合同”第53章:幸好留了一手第52章:差點中了連環計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05章:逼我玩“陰陽合同”第228章:再次涌動的暗流!第144章:誤打誤撞第60章:背黑鍋的吳三桂第67章:皇命難違第104章:朱由檢,你真夠卑鄙!第204章:心底的困惑第200章:由“圍”變“堵”第68章:初入山西第217章: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第137章:她就是柳如是!第66章:蠢蠢欲動第140章:跟蜀王死磕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67章:皇命難違第46章:蕭山驛站第86章:三喜臨門第75章:京師保衛戰(5):渾水摸魚第57章:兵分三路第191章:捧殺!棒殺!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205章:階段性勝利第39章:忽悠,往死裡忽悠第54章:遍地都是銀子!第116章:上門求援的內閣首輔第62章:被逼上任的楊總督第12章:稀裡糊塗收了錢第189:瞌睡遇上枕頭第233章:大軍圍城第61章:臨時詔獄第167章:廠公斷案第86章:三喜臨門第113章:君臣各懷鬼胎第207章:最後的禮物第70章:大敵將至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51章:毫無信譽,連魏忠賢都怕第165章:爲了賣房,操碎了心第173章:海蘭珠:千里入關第60章:背黑鍋的吳三桂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7章:阻攔聖駕第212章:真的不怕死?第64章:金蟬脫殼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30章:內閣成員的逼宮第49章:無心插柳第126章:睜隻眼閉隻眼第7章:阻攔聖駕第133章:三個太監一臺戲第81章:新的生財之道第209章:兩顆人頭第195章:讓他們嚐嚐“龐氏騙局”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41章:沿大運河南下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225章:左右爲難第118章:不喜歡裹小腳的女人第55章:大明的“生命線”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140章:跟蜀王死磕第78章:京師保衛戰(8):殺心已起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167章:廠公斷案第138章:朱元璋埋下的禍根第96章:蒙古美女海蘭珠第83章:峰迴路轉(2)
第197章:陷阱,一個接一個第154章:發電機的問世第88章:借調曹文詔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詔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80章:袁崇煥入獄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謀全局第159章:不敢說實話第135章:皇權不下縣第94章:一不小心,撈了條大魚!第135章:皇權不下縣第85章:終於做掉了吳三桂第147章:裡外不是人第14章:魏忠賢的“借刀殺人”第231章:稀裡糊塗,攻下了廣寧城!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50章:楊鶴的“元氣”學說第56章:順手牽羊第57章:兵分三路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238章:差點被搞砸第78章:京師保衛戰(8):殺心已起第203章:有內鬼?第176章:曹文詔VS孫傳庭第118章:不喜歡裹小腳的女人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113章:君臣各懷鬼胎第105章:逼我玩“陰陽合同”第53章:幸好留了一手第52章:差點中了連環計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05章:逼我玩“陰陽合同”第228章:再次涌動的暗流!第144章:誤打誤撞第60章:背黑鍋的吳三桂第67章:皇命難違第104章:朱由檢,你真夠卑鄙!第204章:心底的困惑第200章:由“圍”變“堵”第68章:初入山西第217章:君臣之間離心離德第137章:她就是柳如是!第66章:蠢蠢欲動第140章:跟蜀王死磕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67章:皇命難違第46章:蕭山驛站第86章:三喜臨門第75章:京師保衛戰(5):渾水摸魚第57章:兵分三路第191章:捧殺!棒殺!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205章:階段性勝利第39章:忽悠,往死裡忽悠第54章:遍地都是銀子!第116章:上門求援的內閣首輔第62章:被逼上任的楊總督第12章:稀裡糊塗收了錢第189:瞌睡遇上枕頭第233章:大軍圍城第61章:臨時詔獄第167章:廠公斷案第86章:三喜臨門第113章:君臣各懷鬼胎第207章:最後的禮物第70章:大敵將至第143章:曹化淳的突擊檢查第51章:毫無信譽,連魏忠賢都怕第165章:爲了賣房,操碎了心第173章:海蘭珠:千里入關第60章:背黑鍋的吳三桂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7章:阻攔聖駕第212章:真的不怕死?第64章:金蟬脫殼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30章:內閣成員的逼宮第49章:無心插柳第126章:睜隻眼閉隻眼第7章:阻攔聖駕第133章:三個太監一臺戲第81章:新的生財之道第209章:兩顆人頭第195章:讓他們嚐嚐“龐氏騙局”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41章:沿大運河南下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225章:左右爲難第118章:不喜歡裹小腳的女人第55章:大明的“生命線”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140章:跟蜀王死磕第78章:京師保衛戰(8):殺心已起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167章:廠公斷案第138章:朱元璋埋下的禍根第96章:蒙古美女海蘭珠第83章:峰迴路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