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廳會議之後,青面獸楊志領着兩萬精兵徑直下山往東,去支援和宋江陷入苦戰的托塔天王晁蓋。而山寨的其他所有人都開始緊張的佈防,準備朝廷的雷霆一擊。雖然時間已經過了整整十日,仍舊沒有朝廷攻伐的消息。但既然秦楓已經判斷朝廷肯定會派兵攻襲,那麼過不了多久敵軍定然會來。
第六日大刀關勝也領着兵馬徐徐撤退回來,在進行兵權交割之後,關勝便問起了題外話。他低聲問道:“主公,聽說你判斷朝廷兵馬就快要攻伐我水泊梁山,而兄弟們都在緊張的準備,而且還急匆匆將我從前線調回來。從如此緊張的氣氛可以感覺到,梁山是如臨大敵,我覺得是否太過謹慎了?”
秦楓微微一笑道:“我明白,你覺得我有些太過敏感,對朝廷來襲的判斷太過武斷,是不是這個意思?”
“我不是說主公判斷有誤,而是即便朝廷派兵征伐,我們也用不着如此緊張吧?好像聽兄弟們說,之前朝廷也是多次攻伐梁山。我算一個,呼延灼算一個,之前還有許多地方武裝也和梁山兄弟們拼殺過。可是每次主公你都是氣定神閒,每次都在談笑中檣櫓灰飛煙滅,爲什麼這次卻偏偏如此謹慎甚至有些謹小慎微呢?”關勝百思不得其解,說明了這個問題已經在他腦海中困擾了很久,現在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
聽了關勝的提問,秦楓輕鬆的表情立刻凝重起來。他走到關勝身邊,長嘆一聲道:“因爲之前朝廷以爲我秦家莊園不過就是鼠道毛賊,派一員朝廷將領便可以輕鬆蕩平。哪知道他們已經連續派出了幾支隊伍,卻全部被梁山打敗。而且這次我們攻打北京大名府,表現出了極強的軍事素養。樑中書逃回東京肯定更要添油加醋地把我們描繪成妖魔鬼怪,因此定然會引起朝廷注意。”
“再加上最近勢頭很猛的方臘起義軍連續遭到重創,現在連蘇杭都已經丟失,自保尚且不易,更別說推翻大宋朝廷。”秦楓摸了摸下巴說道:“因此現在大宋已經得到喘息的機會,上次他們利用各地勤王的隊伍和起義軍大戰一場,現在各地反抗力量已經嚴重削弱。反過來那些勤王的力量也被無形中削弱,朝廷就更加有底氣的加強中央集權。”
“因此現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最扎眼的就是我們水泊梁山,趁我們的實力還未壯大之際,他們不來攻打我們,更待何時?”秦楓一口氣把自己的分析見解說了出來,讓關勝如同醍醐灌頂,立刻清醒和明白過來。
“主公的推斷果然絲絲入扣,關某佩服。”關勝拱手作揖道:“那麼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需要我做什麼?”
秦楓搖搖頭道:“現在我們要做的一方面就是加強防禦工事,做好一切應對準備。另一方面便是等待。”
“等待?”關勝瞪大眼睛問道:“等待朝廷那邊的消息嗎?”
“不錯。”秦楓說道:“現在我們的實力不強,自然只有等待對方先出牌,然後根據朝廷的動向,然後確定我們的方略。”
“等待就是一種煎熬,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會有確切的消息。”關勝一臉焦躁。
秦楓寬慰道:“關將軍不用着急,據我估算應該就在這兩天。確切的說朝廷的決策已經傳達,隊伍也已經行動,只是我們的消息傳遞還沒有及時到達。因此不妨耐心等待,說不定很快就會有消息。”
兩人正在交談,外面的傳令兵飛似的跑進來,一邊喘着粗氣一邊大聲道:“報,急報!”
“兄弟不要着急,先進來喝口水,慢慢說。”秦楓對着關勝眨了眨眼睛說道:“看,消息已經來了,朝廷的行動很快,只怕是大戰在即。”
傳令兵跑進聚義廳,也顧不得喝水休整,連珠炮似的把第一手消息立刻稟告給秦楓和關勝。
原來朝廷已經在幾日前就起兵,十萬大軍徐徐朝水泊梁山開動。這次征討秦家莊園的將領竟然是副樞密使童貫,宋徽宗封他爲統兵大元帥。統領睢州兵馬都監鵬舉爲正先鋒,鄭州都監陳翥爲副先鋒,陳州都監吳秉彝爲正合後,許州都監李明爲副合後,唐州都監韓天麟,鄧州都監王義二人爲左哨,洳州都監馬萬里,嵩州都監周信二人爲右哨,龍虎二將酆美,畢勝爲中軍羽翼,浩浩蕩蕩開拔殺向梁山。
因爲距離他們起兵出征已經有好幾日的時間,因此這支隊伍只怕現在距離梁山也不遠,十日之內必到。
送走了傳令兵,秦楓興奮地說道:“關將軍,你不是一直期待朝廷兵馬的動向嗎?現在他們已經來了,十萬大軍加上一個童貫,還有十員勇將護衛,只怕來者不善,我們將會經歷一場至今爲止最爲慘烈的戰役。”
“真沒想到,朝廷爲了我們梁山竟然下足血本。看來他們是想一舉擊潰我們,將水泊梁山蕩平,我們定然要小心謹慎。”關勝倒抽了口涼氣道:“這童貫的軍事指揮才能還算是中庸,並沒有太過出色的戰績。但是那御前飛龍大將酆美和御前飛虎大將畢勝卻有萬夫不當之勇,武功和謀略絕對不在關某之下。而其他諸位兵馬督監也各有手段,我們萬萬不可輕敵呀!”
“輕敵,我們哪裡有資本輕敵呀!”秦楓嘆了一聲道:“現在我梁山滿打滿算只有六萬兵馬,還分撥出兩萬去增援托塔天王晁蓋。人數上是處於絕對劣勢,只能憑藉地利優勢,以及頭腦中的智慧和敵軍周旋。希望我們能夠打勝這場攻堅戰,保全梁山的血脈。”
“一定可以的。”關勝鄭重地點頭道:“有主公的謀略,有梁山上下的團結一致、三軍用命,我想咱們一定能夠逢凶化吉,一舉擊敗朝廷來犯之敵。”
“我也是這樣想的。”秦楓說道:“召集所有兄弟聚義廳議事,我要校場點兵,迎擊朝廷來犯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