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經略8

“海州急報。。”

“淮水大汛,多條支流持續大漲,”

“北岸淮陽縣境內,桃源鎮到漁溝鎮一代,發生多處堤決。。”

“氾濫的河汛,已經已經淹沒了楚泗一帶。。”

“泗州境內的民衆,已經開始向海州、宿州一代逃亡。。”

“真是該死,。。”

我有些煩惱的看着地圖上的標識道

“好容易才安生了一些時間。。”

“傳我均令,立即撤回漣水一代的數個水營。。”

“並下令他們沿途驅逐、裹挾民衆,進入海州安置。。”

“須得火速行事,如果故土難離不肯走的,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好了。。”

“爲今之計,我們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另外在海州境內的沐陽、韓山一代,成立善後處置大營。。”

“專事收容編管外州流亡者,勿使自擾地方。。”

“從青州守捉使名下,速調三個防戍營。。”

“押送一批速食的壓縮口糧和罐頭南下,”

“順便協助水營和海州的地方守備團,彈壓地方。。”

“勿使流亡成寇,自擾地方。。”

“抽調益都總院部分醫官、醫師南下協助防疫事宜。。”

“必要時,可行便宜處斷之事,以防止瘟疫和時疾。。”

我想了想又道

“讓功行判司與參事團聯署合計,迅速拿出最合適的人選來,以專務其事。。”

“此外。。”

我又補充道

“從內線的密州、濰州境內抽調兵力,南下加強徐、宿一帶防要。。”

“預防因爲水漫氾濫,而導致沿淮地方的藩軍、胡馬,流竄入境肆掠作亂。。”

“至於對岸的楚州一帶,那就只能聽天由命,各安其命了。。”

說到這裡,我不禁嘆息了幾聲,終究還是基礎尚淺,各種顧及無暇僅能集中投入幾個重點方向。因此,遇到這種突發狀況,就只能在事到臨頭了,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事後補救。

這件事也算是給我敲響了警鐘,若有餘力的話,除了灌溉需要的溝渠河網外,少不了境內幾條沿河農業區和人口聚居區的水利堤防,也要進行重新檢查和修繕一番。

或者說,最好現在就要抽調人手去排查,這樣發現有所疏漏而臨時突擊補救的話,總比事後面對更嚴重的後果而難以收拾的好。

我很快就佈置下去,讓參軍團裡負責河槽水力的第五組,拿出一個現成的巡查和檢測方案來。然後我再次嘆息了一聲。

在傳統的古典農耕時代,正常的社會體系和經濟循環,對於天災人禍之類不可抗力,的抵禦能力和承受基礎,實在太過於脆弱了,如果沒有集體和組織的力量來應對,對以自耕農爲主的小農經濟來說,那幾乎是覆滅性的連鎖反應。

這個過程,往往以某個天災爲源頭,由災禍造成的饑荒和流離;由饑荒餓死無數又引發而起瘟疫橫行;缺少管控的瘟疫肆虐,又進一步消減了活口、又將更多的人逼上了逃亡之路;逃亡的人潮又造成了災荒以外地區的動盪與混亂,將瘟疫的源頭擴散到更多的地方去;飢渴交迫的流民,與本地居民的矛盾,又很容易演變成到處搶劫,吃大戶式的騷亂;.。

如果處置不當的話,很容易就成爲某些野心家的機會,各色流竄於道路的匪類和流民起義,與之伴隨而生的地方割據色彩的武裝,就自然而然的冒頭出來。

於是,擾動天下不安的亂世,在不經意間就到來了,這期間幾乎是一發而多面蔓生而起的。

因此,官府所代表的各級政權力量,和宗族所代表的地方自我救濟能力,就成了大多數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了,這也是某種存在既合理性。

只要王朝政權體系還算清明暢通的話,就算是通過有限的賑濟和暴力機器的封鎖,同樣可以抑制災荒帶來的連鎖反應,而僅僅變成侷限一地,餓斃若干的報告數字。

但是如果連最基本的殘酷秩序和強制力,都已經維持不下去了,那作爲政權核心的王朝生命週期,也就到了終點。在腐朽臃腫的屍體上,又各路野心家和造反者,角逐出新一代的勝利者,來收拾最終的殘局。

經過戰亂大幅削減的人口與衆多無主的土地,就成爲新王朝的奠基者們,重新建立秩序與發展生產,吸取前代教訓而革新去弊,緩解社會矛盾的廣闊空間和餘地。一個新的治亂週期,由此開始了。

只有經過了時空的錯位,而親眼見證和參與了這一切之後,才能深切體會到後世平淡生活的難能可貴,與平凡日常之中蘊含的簡單幸福。

既不用爲了節省一點點口糧,而讓父母在家裡等着餓死,而自己出去逃荒。也不用眨着再也哭不出來的淚腺,麻木的掩埋屢屢夭折的兒女;或是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親人,一點點的在流亡之路的衰弱無助中死去,然後檫乾眼淚拿走可以利用的一切,然後連掩埋的氣力都沒有,任其變成野狗烏鴉的餐點,或是別人飢不擇食的果腹之物。

享受着一切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和社會福利體系提供的日常保障,與頤養天年的高壽父母尊長一起承歡膝下,在年節假日的親友團聚中,享受數代同堂之樂。

哪怕是最孤僻而原理社交生活的宅化生物,也有機會一邊在網絡上跟着媒體罵政府,一邊爲災害捐款流淚,對於救災的人民子弟兵點贊;與矯揉造作的公知、小清新鬥嘴打臉,八卦所喜愛的明星和時尚人物。

無病呻吟的腦補各種無謂挫折與自尋煩惱的糾結,以求“跪在真實”的自虐式心理反差;在各種層出不窮藥丸論中享受鍵盤政治局的虛擬權勢與優越感;

乃至宅在家裡依靠外賣和快遞,就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用動漫遊戲acg之流的二次元感官刺激,來填補精神的空虛與無所事事的睏乏。

在社會主義國家大環境下,除了少數地理環境和歷史沿襲的因素之外,基本實現上古先賢所期許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時代和大同治世。

這也是我改變這個時代的決心與動力的來源。一步步的改善和提升我身處的環境,進而讓那些願意信賴和追隨我的人,都享受到變化的好處與利益。

淮南,楚州,

腫脹漂浮在污濁洪水裡的人類和牲畜的屍體,成爲了當下世界,最常見的一道風景。

而在來自水師船隊上,隆隆的火器射擊聲中,孤島一般的大型市鎮據點,很快就變成了籠罩在濃煙與焰火之中的囚籠。

在這些胡馬兒據守的城寨面前,神機軍裡的飛火雷和船弩、石炮投射的大小火油彈,也恰如其分的發揮了,轟雷烈火一般的充分威能。

時不時將一些哀呼掙扎的身影,從牆圍上轟打下來,又有成羣結隊試圖向外衝突的身影,被炸亂轟散在地面上。

至少在經歷了,北伐中屢屢失利和銃器一枝獨秀之後,對於殘存下來的神機軍,也並非不是沒有觸動和變化,只是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並非盡如上位者所期待的方向而已。

比如將那些五花八門的配屬火器,給進一步精簡和統一化,比如進一步輕量化普及的手炮組與單持的發火箭,格外強調射程與威力的,重裝化炮隊與飛火雷等大型投射火器,構成了某種愈加鮮明的兩極分化;

而諸如火巢車、旋風炮,皮炮、木炮,噴火管、投彈器,這些中間威力兩不靠的林林總總火器,則按照計劃將在不觸動內部較大變化和反彈基礎上,被陸陸續續的淘汰到地方守備序列中去。

畢竟,種類繁多的裝備、器械和子藥,對於後勤整備的壓力和困擾,經過這場北伐之戰後,已經是相當的鮮明而毋庸置疑了。

同時又對現成的牀弩和石炮等傳統重型器械,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和改良,以更方便的在車船城壘上,的拆裝部署與戰場的伴隨機動;在毒煙球,火蒺藜,火雷彈等彈藥威力和質量上下功夫;強調近身的掩護與戰力,而在隊下多配了刀牌手和給輔卒裝配短矛,讓操炮手配備短刃防身,諸如此類不惜餘力的細節改進。

至於最爲敏感的銃器,據說是內部改良了不少工藝簡單的喇叭銃和短銃,作爲近身防要之備。但是至於其他方面,就沒有更進一步的打算了,畢竟,這事關到許多老牌軍工家世的傳統生計,他們的產能和工藝,可不是那麼容易改弦更張,一下子轉頭過來的。

至於籍以朝廷的名義,要求對方那些相關的產業,獻出銃器的工藝和細節,那簡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丟不起這個人,細管長銃的製取之法,那始終是投機取巧的下等末流邪道,怎麼及得上一炮糜爛數裡的重裝火器威能。

而集中銃器列戰之法,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投射更加綿密的戰陣而已。

最爲老牌的軍工世家與產業體系,除非走到最後一步,斷然不會輕易放下身段和矜持,對這麼一個新冒出來不過數載的倖進之輩,格外低頭讓路的。

他們們寧可用見不得光的手段,去獲取和搗亂、破壞,也不肯輕易在自己熟悉和把持的領域上示弱認輸的。因此,殘存再編的神機軍,就成了他們的寄望所在和依仗的重點了。

重新用表現來雪恥的呼聲,也讓這些將士們求戰的意志和士氣頗爲高漲,至少在表現上,不能讓那隻顧璇在外的新軍,落下太多才是,畢竟監國那裡已經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不滿和失望。

隨着城寨中的反擊逐漸頹喪無力後,水師戰船運載的戰兵,也開始登岸進行下一步的奪取和肅清作戰,

只是,相比這些在狂轟亂炸中乘勝追擊的將士,各種欣然於表的雀躍之情。

“該死,”

淮南地區的主持戰線的寧總管,卻是毫無喜色的,也在一艘平底戰船上大聲的抱怨道。

“真是天不與我。。”

因爲,淮水居然多處決堤了,

而戰亂而年久失修的河堤決口,造成了沿淮氾濫之勢,這對現今的官軍,既是好事又是壞事。

好的方面在於,原本那些盤踞在淮南北部,淮水沿岸一線的藩軍胡馬將首當其衝,受到極大的打擊和削弱,畢竟他們面對洪水也是束手無策的。

正所謂南人長水而北人善馬,這個局勢對於擁有水師爲輔助的南軍來說,無疑是利好的消息,只要沿河進擊,逐一消滅和擊破,這些被氾濫的洪水所困擾和分隔的番胡武裝。

在這種情形下,他們甚至都沒法發揮擅長的馬上機動,而進行逃竄和轉進,就像是掛果之實,只待去逐一摘取了。

但是另一方面糟糕的是,楚淮一代作爲淮河的泛濫區,至少在數年之內,大軍通行和後勤輸送,將士一個極大的問題和困擾。

而過水後的大面積災荒,也將令朝廷的軍隊就算收復之後,在當地也無法獲得足夠的補給和勞役。如果納入治下的話,反倒還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來賑濟和救助當地的倖存百姓。

隨着夏天的結束,長江以南地區,也即將進入關鍵秋收的時節,這時候的各種軍事行動,也勢必被抑制到最低限度。

因爲,爲了確保長江以南收復未久地區的基本收成,以及對地方新一輪稅賦的徵收力度,都需要足夠的兵力來彈壓和維持,畢竟這一輪收成和歲入,對於接下來國朝的軍事方略,有着莫大的影響與干係。

第1031章 瀾動11第863章 撥亂3第430章 戰局13第1087章 立新17第372章 再戰第383章 戰雲4第698章 履新2第1053章 零落3第991章 跌宕第25章 出聞第329章 猛進第983章 浮夢13第1260章 再決10第1146章 潮新16第1088章 立新18第1088章 立新18第275章 進程,再聞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424章 戰局7第998章 跌宕8第983章 浮夢13第918章 臨峙18第966章 沉驚16第859章 風動19第248章 內察第1110章 歸遠10第6章 義軍第1161章 滄瀾5第587章 變數7第1212章 平盧2第896章 反動16第1139章 潮新9第993章 跌宕3第314章 淮北紛紛七第380章 戰雲2第493章 聞驚3第278章 出生入死第1287章 旋滅7第1057章 零落7第64章 遊園驚夢(下)第714章 大羅(4)第642章 後手2第63章 遊園驚夢(上)第25章 出聞第440章 天傾6第464章 歸亡12第912章 臨峙12第1117章 歸遠17第591章 期新第891章 反動11第329章 猛進第242章 新軍第1122章 浪奔2第52章 仿若初見第442章 天傾9第184章 宴慶、歸心第1159章 滄瀾9第625章 悵懷20第1020章 頹然20第677章 出援27第398章 在河北9第375章 再戰4第1258章 再決8第1107章 歸遠7第1110章 歸遠10第530章 經略4第1021章 瀾動第552章 歸還(2)第633章 悵懷33第611章 悵懷11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1164章 滄瀾8第1261章 又決第277章 交困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834章 雲起4第1188章 江寧變2第844章 風動4第1287章 旋滅7第80章 幕內第788章 萌動18第864章 撥亂4第20章 得失之間第459章 歸亡7第604章 悵懷4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524章 我保證不打死你第950章 破釜10第822章 啓新12第1278章 卷蕩8第154章 征程第1172章 滄瀾16第841章 風動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255章 對練第45章 漸行第187章 時逝第156章 該來的第257章 應邀 閨房第1120章 歸遠20
第1031章 瀾動11第863章 撥亂3第430章 戰局13第1087章 立新17第372章 再戰第383章 戰雲4第698章 履新2第1053章 零落3第991章 跌宕第25章 出聞第329章 猛進第983章 浮夢13第1260章 再決10第1146章 潮新16第1088章 立新18第1088章 立新18第275章 進程,再聞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424章 戰局7第998章 跌宕8第983章 浮夢13第918章 臨峙18第966章 沉驚16第859章 風動19第248章 內察第1110章 歸遠10第6章 義軍第1161章 滄瀾5第587章 變數7第1212章 平盧2第896章 反動16第1139章 潮新9第993章 跌宕3第314章 淮北紛紛七第380章 戰雲2第493章 聞驚3第278章 出生入死第1287章 旋滅7第1057章 零落7第64章 遊園驚夢(下)第714章 大羅(4)第642章 後手2第63章 遊園驚夢(上)第25章 出聞第440章 天傾6第464章 歸亡12第912章 臨峙12第1117章 歸遠17第591章 期新第891章 反動11第329章 猛進第242章 新軍第1122章 浪奔2第52章 仿若初見第442章 天傾9第184章 宴慶、歸心第1159章 滄瀾9第625章 悵懷20第1020章 頹然20第677章 出援27第398章 在河北9第375章 再戰4第1258章 再決8第1107章 歸遠7第1110章 歸遠10第530章 經略4第1021章 瀾動第552章 歸還(2)第633章 悵懷33第611章 悵懷11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1164章 滄瀾8第1261章 又決第277章 交困第294章 戰淮北七第834章 雲起4第1188章 江寧變2第844章 風動4第1287章 旋滅7第80章 幕內第788章 萌動18第864章 撥亂4第20章 得失之間第459章 歸亡7第604章 悵懷4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524章 我保證不打死你第950章 破釜10第822章 啓新12第1278章 卷蕩8第154章 征程第1172章 滄瀾16第841章 風動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255章 對練第45章 漸行第187章 時逝第156章 該來的第257章 應邀 閨房第1120章 歸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