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連升三級

洪武二十七年大年初三,按照慣例,這一天要舉行大朝,外地進京述職的官員在這一天也要接受皇上的考察。

朱允文照例是站在第一排的第一個,自從朱棣回了封地以後,這裡就沒有人能夠和朱允文站在同一條線上了,就連遼王朱植,他也是要站在下面一排。

早在幾天前,朱允文就已經寫好了報告,這回只要是照着念就成了,事情輕鬆得很,當他念完以後,清楚地聽見大臣們倒吸涼氣的聲音。朱允文說,今年在京城郊外的紅薯種植試點獲得大豐收,總共收穫紅薯一萬餘石。這裡還僅僅是朱允文在京城試點的結果而已,可想而知,要是這個東西真正的全國種植,那大明朝的糧食問題就解決了。其實,朱棣安排朱允文在朝堂上宣讀這個結果也是有他的深意的,高產作物誰不想種植?借朱允文的口說出來,然後他再要求他們各省種植推廣,那事情就容易多了。

朱允文的事情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項了,所有的官員都豎起了耳朵,因爲這第二項是人事變動安排,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命運的事情。

“孫徵信何在?”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人事安排居然沒有從職位最高的開始,而是選了一個去年才中了進士的芝麻官孫徵信,很多敏感的官員都嗅到一絲氣味,恐怕這個姓孫的,要發威了。

孫徵信聽見第一個就叫到自己,趕緊跑進了大殿。按照規矩,他這個官品只能站在殿外。

“臣孫徵信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看着他,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的手上此刻正拿着一本奏章,裡面就詳細地記錄了這個叫孫徵信的年輕人一年來的所作所爲。朱元璋瞟了一眼朱允文,從拉攏這個孫徵信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孫子,心思越來越活絡了,看來用不着爲他太操心咯。

“由於你業績突出,所以朕也就破個例,給你連升三級,給你個大理寺左右評事,留在京城吧。”朱元璋的一句話,就把孫徵信這個小小的副股級給弄成了縣處級幹部,還是京官。真可以說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衆人又是一陣驚歎,孫徵信跪在地上,叩頭道:“臣謝主隆恩。”

接下來的人事變動,朱允文都沒有興趣參與,只是這個孫徵信進京,這朱元璋給他的驚喜實在是太大了些。

夜幕降臨,這個大朝纔在鐘聲中宣告結束,然後,朱元璋卻還要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特別召見某些大臣,所以說,大朝的時候朱元璋總是最幸苦的。

……

“連升三級,可喜可賀呀。”剛走出大殿,孫徵信就被人給圍住了,頓時恭維不斷,馬屁不絕。

朱允文道:“看來你幹得不賴呀。”

孫徵信趕緊道:“多謝長孫殿下栽培。”

大臣們聽到這句話,都看向朱允文,他們都看出了一點道道了,難道這個孫徵信,正式投靠長孫殿下了?然後才這麼青雲直上?

想歸想,但是他們卻還是不能完全肯定這個說法,衆所周知,朱元璋是最痛恨手下結黨營私的,大臣都是如此,更何況是作爲皇位繼承人的朱允文呢?難道朱元璋會願意他的實力越來越大嗎?當年有人去東宮給太子祝壽,還給朱元璋批評了一頓呢。

朱允文看着他們,哪裡還有不明白他們在想什麼的道理?他說道:“最近皇爺爺總是和我說,你們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是最衷心的人,他信得過你們,我也相信皇爺爺的眼光。希望你們同心同德,盡力輔佐纔是,至於其他的事情,時候還沒有到,就不要去想了,免得招來殺身之禍。”

朱允文說得恐怖,大臣們也馬上回過神來了,這個長孫殿下,是在警告他們不要動歪腦筋,還是正話反說?

“允炆。”這個時候,大家都沒有說話,那朱植卻從後面叫住了他。

“十五叔,你怎麼還沒走?”上朝上了一天,朱允文是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見朱植還在後面,於是好奇地問道。

朱植笑呵呵地說:“剛剛父皇問了我些問題,所以現在纔出來,怎麼?去我那裡喝杯茶?”

想起那個漂亮的小妞,朱允文心裡就癢癢的,雖然覺得有些對不起那兩個老婆,但是心裡卻說,我只是去喝茶也已,什麼也沒幹呀。

品着香茗,看着漂亮小妞,朱允文舒服地直感嘆,這才叫享受生活啊。

“你知道父皇叫我進去是幹什麼嗎?”朱植對朱允文說。

朱允文笑道:“這個我哪裡猜得到,還是你直接說了吧,難道是和我有關的?”

朱植嘆了口氣,說道:“是呀,你還記得去年的時候你說的話嗎?你說在我們的東邊,還有大陸。”

“我說過啊,怎麼了?”朱允文自己都差點忘記了這件事情,現在朱元璋卻突然提起來了,這是什麼意思?

朱植說道:“父皇的意思說,叫你出使朝鮮和扶桑。”

“不是吧?”朱允文嚇了一跳,道:“怎麼叫我去?還要去那麼多地方?”其實從地圖上來看,日本的最南端和南京的東部緯度是差不多的,這也就是說,只要乘船一直往東,就能到了日本。但是要去朝鮮的話,就只能乘車北上,或者乘船北上了。

朱植手一攤,說:“我也不知道他爲什麼這樣說,不是去年朝鮮才建國嗎?可能是叫你去回訪的。”

“那叫我回訪怎麼會和你說這事啊?不科學啊。”朱允文還是很疑惑。

朱植道:“我也納悶呢,不管了,我話是和你說了,要不就再等等,父皇肯定還有旨意的。”

朱允文一想,也只好這樣了,他說:“好吧,就先等着,大不了我造上幾艘龍船,直接開到扶桑國去,嚇死那羣王八蛋。”

早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就經常有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岸,所以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就下了一道命令,扶桑國使節來華,人數不得超過一百,十年之內只准來一次。可想而知,朱元璋對倭寇也沒什麼好感。現在叫朱允文到倭寇去,宣揚國威一定是個很重要的節目。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彈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戰爭(六)第一百章 行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鴛鴦浴第一百八十四章 教科書第九章 封鎖京城第七十二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二)第一百三十章 靖難(三)第五十六章 新年(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玉蘭序章 邵年第四十一章 烤鴨(上)第一百零一章 張桓第一百七十一章 客棧第一百八十八章 開會(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版號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朝會第四十八章 關於紅薯問題的大討論序章 邵年第十五章 早朝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臺灣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第八十三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三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勝第五十一章 五大傑出青年(下)第四十四章 乞丐(衝榜,求花)2更第六十六章 燕雲戰事(一)第六章 踢到鐵板了第二十五章 述職(上)第三十九章 大功告成,親個嘴兒(下)第十八章 壓箱底第一百零七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四章 藍玉第三十三章 第一場戰爭(二)第二十二章 大婚(二)第二十二章 大婚(二)第六十三章 坦克(三)情節進展速度加快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舉1第一百二十八章 靖難(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時代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國家科學院1第一百七十二章 馬蕭的消息第一百六十章 高麗第一百零六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四十八章 關於紅薯問題的大討論第三章 遇刺第一百六十七章 籌碼不夠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還要第二十三章 大婚(三)第三十六章 第一場戰爭(五)第一章 靈堂第十章 準備第二十章 大婚前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兒女情長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平老外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放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玉蘭第一百七十一章 客棧第十二章 做客第四十三章 遼王府(明天衝榜,求花)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第四十六章 小子眼光不錯哦第五十五章 貨幣新論第四章 不追究(主角開始稱朱允炆)第一百三十八章 國家科學院2第十四章 屬國來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封賞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人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戰爭(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鴛鴦浴第一百四十五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二十六章 述職(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封賞第八十五章 天皇第一百四十二章 臺灣第五十一章 五大傑出青年(下)第四十三章 遼王府(明天衝榜,求花)第九十八章 病危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車第五十一章 五大傑出青年(下)第九十七章 半自動第一百六十章 高麗第五十四章 微服私訪(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時代第七十一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一百零七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七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七)第九十四章 寡婦門事件(下)第一百四十章 科學院揭牌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版號第三十一章 地道第一百零三章 祝壽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彈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戰爭(六)第一百章 行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鴛鴦浴第一百八十四章 教科書第九章 封鎖京城第七十二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二)第一百三十章 靖難(三)第五十六章 新年(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玉蘭序章 邵年第四十一章 烤鴨(上)第一百零一章 張桓第一百七十一章 客棧第一百八十八章 開會(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版號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朝會第四十八章 關於紅薯問題的大討論序章 邵年第十五章 早朝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臺灣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第八十三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三十三章 後院起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決勝第五十一章 五大傑出青年(下)第四十四章 乞丐(衝榜,求花)2更第六十六章 燕雲戰事(一)第六章 踢到鐵板了第二十五章 述職(上)第三十九章 大功告成,親個嘴兒(下)第十八章 壓箱底第一百零七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四章 藍玉第三十三章 第一場戰爭(二)第二十二章 大婚(二)第二十二章 大婚(二)第六十三章 坦克(三)情節進展速度加快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舉1第一百二十八章 靖難(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時代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國家科學院1第一百七十二章 馬蕭的消息第一百六十章 高麗第一百零六章 國不可一日無君第四十八章 關於紅薯問題的大討論第三章 遇刺第一百六十七章 籌碼不夠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還要第二十三章 大婚(三)第三十六章 第一場戰爭(五)第一章 靈堂第十章 準備第二十章 大婚前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兒女情長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平老外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放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玉蘭第一百七十一章 客棧第十二章 做客第四十三章 遼王府(明天衝榜,求花)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第四十六章 小子眼光不錯哦第五十五章 貨幣新論第四章 不追究(主角開始稱朱允炆)第一百三十八章 國家科學院2第十四章 屬國來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封賞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人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戰爭(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鴛鴦浴第一百四十五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海第二十六章 述職(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封賞第八十五章 天皇第一百四十二章 臺灣第五十一章 五大傑出青年(下)第四十三章 遼王府(明天衝榜,求花)第九十八章 病危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車第五十一章 五大傑出青年(下)第九十七章 半自動第一百六十章 高麗第五十四章 微服私訪(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時代第七十一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條件第一百零七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七章 現代化軍隊的構想(七)第九十四章 寡婦門事件(下)第一百四十章 科學院揭牌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版號第三十一章 地道第一百零三章 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