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先輩遺風

二農大山,並不是現在湖北的神龍架,而是秦嶺,漢入繃四舊山的便是。傳說神農嘗百草,便在此山中,因此而得名。

南山離長安不算遠,周陽他們打馬疾馳,到夕陽西下時分,就來到了南山。遠遠一望,南山聳峙,千峰萬壑,雄峻異常,遠異他山。

“墨家總院便在此山中。”劇孟手中馬鞭朝南山一指,道:“太子,大帥,請隨我入山吧。我們緊趕一程,能在天黑之前趕到。”

“墨家總院在哪裡?”劉徹很是好奇。打量着眼前的南山:“南讓很大,要是沒人帶路,無論如何也是找不到

“是呀對這說法,周陽非常贊同。秦嶺綿亙千里,若無帶路之人,要找到墨家總院,那是談何容易。

“不遠了。”劇孟頭一昂,胸一挺,頗是自豪的道:“戰國之時,祖師率領弟子,經歷千辛萬苦,方纔發現一處世外仙境,建立墨家總院。這一路上去,都有關卡守護,有我在,自也無妨。”

墨家是戰家時期的天下顯學,是時,只有鬼谷子一派能與之並駕齊驅,至於儒家,根本就不入流,不過二流學派罷了。墨家總院,自有一番經營。

劉徹和周陽一道,跟着劇孟入山。一路上,全在崎嶇的小道上前行

“是誰?”正行間,突然傳來喝問之聲。

“是我!劇孟”。劇孟大聲回答。

“原來是劇師兄暗中之人再也沒有聲音了。自始至終,只聞其聲,卻是不見其人,劉徹轉着明亮的眼珠,四下裡搜索,想找出這人藏身何處,卻是一無所獲。

“太子有所不知,這是關卡,設在隱蔽之處,他本人離我們還有好幾裡遠呢。”劇孟明白劉徹的意思,忙給他解釋。

“不會吧?”周陽大是驚訝。他們還在數裡之外就給發現了不說,這人的聲音就在跟前響起,在現代社會,整個高音喇叭沒問題,在漢朝就有如此技巧,周陽哪能不詫異的。

“墨家集天下巧匠於一處,這點小伎倆,不算什麼。”劇孟明白周陽的心思,笑着道,言來頗是自豪:“祖師善工巧,墨家子弟多是工師算師,工算之道,遠勝同儕,領袖羣賢。”

正是因爲墨子善長技巧之學,才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成爲中國古代最高的物理成就之一,流傳至今。

“墨家總院的設計,那才叫一個了得,可以說巧奪天工。”劇孟拈着鬍鬚,聲音略高,透着自豪。

周陽深知劇孟的脾性。他眼光極高。極少有什麼事能入他之眼。他如此表現,是周陽識得他這麼多年來的第一遭,想必不會假。

這也激起了周陽的好奇心,對墨家總院更加嚮往了。

一路前行,不時就有關卡喝問,有劇孟在,全部放行。

“每一道關卡,都有不同的暗語,若是不精通《墨子》者,絕對入了不山。不過。有我在,這些都免了劇孟給周陽他們解釋。

《墨子》是墨家的經典之作,用作暗語,也是正常的,周陽倒不驚奇。

眼看着天快黑了,劇孟笑道:“快了,快了,即時便到。”

“好嘞!”劉徹興奮的歡呼一聲。一路上聽劇孟說起墨家總院的事,他的心早就飛到墨家總院了,想好好見識一番。

周陽也是這般心思,精神一振。就在這時,遠遠傳來悠揚的歌聲,只聽有人唱道:“生民苦兮,人世憂患何太急!飢者不得食兮,寒者不得衣,亂者不得治兮,勞者不得息!征夫無家園兮,妻兒失暖席;鯉寡無所依兮,道邊人悲啼!念我生民苦兮,義士舞干鏚!”

歌聲極盡悲涼之能事,與晚景融爲一體,說不完的蒼涼,道不盡的悲傷,催人淚下,周陽眼裡淚光瑩瑩,渭然嘆息一聲:“好悲涼的歌聲”。

“悲天憫人!作此歌者。必是一個胸懷天下的大要!”劉徹眼裡閃着淚光,感慨一句。

“謝太子誇獎劇孟大是受用,一臉的肅然道:“這是祖師作的《憂患歌》。歌中道盡了戰國之世,黎民百姓的悲與苦。其實,祖師所在的戰國時代,百姓的日子比起歌中所唱更加悲苦,悲苦百倍!哎!”漢朝離戰國之時並不算太遠,戰國時代百姓的悲苦之事還有不少在流傳,周陽聽了不少,大是贊同劇孟這話,感嘆一句道:“戰國大亂之世,諸侯力征,百姓苦戰國,死於溝壑者億萬之數,天下歸一,是百姓的心願,秦始皇一統華夏,本是順天應人的壯舉,卻給讀書人罵爲暴君,實是異數,異數!”

這番感慨不是讚揚秦始皇,而是有感而發。這首《憂患歌》。讓人心酸,周陽這是發自內心的讚歎。

“儒家?”劉徹以輕蔑的口氣道:“那些腐儒除了胡說八道他們又會做什麼呢?孔孟之道,用來盅惑人心,效用還不錯,真要用來治國,一定誤國。儒家務虛,法家務實,可是,法家強橫霸道,雖然實用,卻讓人聽着不舒服,要是能有儒家那般委婉,那就好了。”

劉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拱得高高的。其實,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儒家只能當姆二了。卻不能用來治國六可是,後世戶人不明他的意兇“勻心獨尊儒術,禁絕百家,遺害千年。

要不是周陽如今對戰國百姓有所瞭解的話,聽了劉徹這話,一定會很驚訝,誰也不會想到,一個把儒家捧得那般高的人,竟然心底裡對儒家不屑一顧。

“太子所言極是。”劇孟稱讚一句,接着道:“大帥的感慨極是有理。戰國之際,諸侯力征,百姓苦戰國,戰死溝壑者不知其數。爲平息戰國之紛爭,祖師與鬼谷先生,蟬精竭慮,想找到解除憂患的法子。鬼谷先生以爲。要想平息戰國之爭,必要人才,隱居鬼谷調教出了商鞍、孫腦、龐消、張儀、蘇秦這些縱橫天下的人才。”

搖搖頭,不無感慨的道:“而祖師卻以爲,鬼谷先生之法雖好,卻是費時太長,效用還不一定好。於是,祖師廣招天下賢士。教以強身健體之法,要他們扶危濟弱,列國側目。可是,這法子也不管用,列國表面上聽從祖師的,平息紛爭,實則攻伐不斷。爲此,祖師苦惱不已,苦思善策,卻是束手無策。直到商鞋出現,在秦國變法,開陣陌,廢井田,祖師未察其詳情,勃然大怒。遣墨家劍士擊殺商鞍,差點礙手。爲此事,孝公入墨家總院,面見祖師,與祖師大辯數日,祖師幡然而悟,支持秦國變法。”

目光在劉徹身上一凝,笑着問道:“太子可知,商鞍變法後的秦國是什麼樣兒的嗎?”

“商鞍變法之後,秦國變強,六國不敢櫻其鋒芒。”劉徹眉頭一軒,大聲道:“究其原委,就在於商君之法甚得民心。在秦國做百姓,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從不遺漏。六國其土地百姓,是秦國的數十倍之多,卻是敵不過區區秦國,說到底,就是他們的國策有問題。六國之君用人,用親不是用賢,賞罰不明,是以越來越弱。”

“太子所言極是中肯。”劇孟點頭贊同:“商鞍被秦國百姓尊稱爲法聖,他行事,一切以律法爲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商鞍渭水決囚,一日而殺七百餘,天下震動,爲天下讀書人罵爲殘暴。然,究其實,這七百餘人皆有取死之道,無一冤枉。即使這七百餘人的家人,也不覺得冤。可是,讀書人卻是喊冤了,真是天大的笑話。祖師一開始很震怒,深入瞭解之後,反而讚賞商鞍。”

微一停頓,接着道:“做秦國的百姓。只要不偷懶,勤奮努力,總會過上好日子。而在六國,無論百姓如何努力,總是吃不飽穿不暖,一年忙到頭,糧食全爲權貴們奪去,百姓怨聲載道。六國百姓,暗中流傳一句話:悔不爲秦人!商鞍、張儀、範睢、蒙武、李斯,哪一個是秦人?還不都是爲六國不用,這才輾轉而入秦。在當時,秦國的官員,三成中有兩成是來自六國的,真正的秦人不到一成。這些人才,在六國不得志,不爲人所用,這才入秦,成就了秦國的大業。”“三成中有兩成來自六國?”周陽大是驚訝,這比例太高了。可是,這話是劇孟說出來的,周陽不敢有絲毫懷疑。

戰國七雄中,土地最廣,人口最多的是楚國;戰國初期最爲強盛的是魏國,秦國在人口土地、強盛上根本無法與之比,屬於二流國家,而秦國卻後來居上,一統華夏,並不是韋致,而是有其根本原委的。

糊夫,這是真的。”劉徹笑着肯定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要想得到民心,就先得人才,有了人才,方能有心民。方能有天下!前朝這點做得非常好。遠非六國所能比。姐夫建議父皇培養人才,便是一個了不得的舉措!”

“呵呵!是呀,是呀!”劇孟也來讚歎道:“太子說得太對了,要想得幾心,就先得人才,有了人才,什麼都有了。到了,這就是墨家總院。”

劇孟幕前一指,周陽一望之下,卻不見房屋,只見一些黃色的物事,大是驚訝。劉徹率先問道:“在哪默怎麼沒看見?”

“那黃色的便是。”劇孟指點着道:“這些黃色是爲通訊而設。祖師在世時,關心天下安危,於天下之事無不是瞭若指掌,全在一羣信鴿。這些黃色的物事,便是吸引信鴿的,信鴿只要一到,便能找到地方。”

“哦!”周陽和劉徹恍然。

果然,朝前行走了一里路程,便看見綠色的城牆。這些綠色的城牆不是年久失修,長滿的青苔,而是給人塗成這種色彩,遠遠一看,與環境融爲一體,還真不引人注意。

“墨家總院依山而建,佔地數裡,每道石牆長約一里,就是比起戰國時代的小國諸侯的三裡之城,五里之郭,一點也不遜色。”劇孟指着墨家總院,爲周陽和劉徹介紹起來:“裡面共有六十餘口水井,上千間房屋,數百畝田土。在這裡,墨家弟子,不用出山,就能豐衣足食,要是有人想圍攻墨家總院,妄圖把我們餓死,那是休想。”

略一停頓,劇孟接着道:“祖師發現這裡,與弟子們一道修建。歷時四十餘年,方纔有眼前這般盛況。

這裡風景優美,四季溫暖如春,是隱居的佳處。”

他說得沒錯,這裡的氣溫與他處“外巳經嘉隆冬時節。非常冷,而泣裡卻是一派聯明記開的景象,處處有吐綠的草木,處處有盛開的百花,鳥鳴啾啾,暖風習習,周陽彷彿置身在春天一般。

“竟有如此仙境!”周陽大是感慨,造化之奇,讓人驚訝。

“太美了!”劉徹一雙明亮的眼睛,這裡瞅瞅,那裡瞧瞧,驚奇不置,讚不絕口:“怪不得,那些千古名士,寧願放棄功名富貴,隱居在此處!如此美景,讓人流戀,孤要是不做皇帝了,就來這裡隱居!”

“等打完匈奴,我就來隱居了周陽大是贊同劉徹的說法。

“請!”初來此處的人,都會如此感慨,劇孟見得多了,也不以爲奇,側身相邀。

每道城牆都有一道門,有幾個墨家弟子值守,他們身着墨衣,腰懸佩劍,身板壯碩,站到那裡,就象出鞘的利劍一般挺拔,周陽暗中讚歎,墨家不愧是享譽數百年的顯學,底蘊厚實,纔有如此氣象。

劉徹在眼睛在值守弟子身上溜來溜去:“如此壯士,屈居山中,不去破擊匈奴,實是可惜了!可惜了!”

“的確如此!”周陽對這話很是贊同。

“別看他們長得壯,他們卻是不錯的工師,說到打匈奴,遠不如在工算之道上拿手劇孟笑着爲二人釋疑。

“可惜了!可惜了”。劉徹很是惋惜。

“劇大俠,此言可真?,小周陽的聲調陡然轉高。

“句句屬實劇孟很是詫異的打量着周陽:“墨家總院的弟子,十有八九都是工算了得之士,要是在山外,就是朝廷的那些良匠也不過如此”。

“太好了!太好了!”周陽心頭一跳,一個念頭閃電般掠過大是欣喜。

“姐夫,有什麼好事?劉徹眨着明亮的眼睛,打量着周陽。

“走,去見了晃錯再說。”周陽興奮得緊緊握着拳頭,用力一揮。

“姐夫,姐夫,給我說說。”劉徹的好奇心給勾起來了,拉着周陽的胳膊。

“太子,你是知道的,大漢比起匈奴。最大的優勢便是技藝。大漢能造出陌刀、新的盔甲,而匈奴卻是造不出,雖然匈奴一心想擁有這些東西。”周陽臉上泛着紅光:“太子,你想呀,這裡有這麼多精於工算之學的人才,與其讓他們老死於斯,不如要他們下山去,調教出更多的工算之士。”

“這想法好是好,可是,他們不願去。”劇孟笑着給周陽潑冷水:“昔年,皇上駕臨之時,就提出過此事,最終只能作罷。”

“真的?”周陽眼珠一轉,笑道:“看來要費些手腳了,可是,並非沒有辦法,我一定要讓他們下山去。”

這可是現成的“教員”周陽絕對不會罷休。自從景帝採納周陽的建議之後,招收了各行各業的人才,一派欣欣向榮之象。耳是,周陽遠遠不會滿足,因爲這些人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基礎很差,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來指導他們。

周陽到是有不錯的理論知識。可是,周陽軍務纏身,沒時間來處理此事。一路行來,周陽見識了墨家那麼多的奇巧之技,對墨家弟子有了大概的瞭解,依他們掌握的工算之術,只需要稍加點撥,就可以教人,在漢朝辦一所“科技大學。不是問題了。

要是在漢朝辦起了“科技大學”就可以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良工,漢朝就會有更多的工具,更先進的武器裝備,漢軍就可以馳騁天下。

這前景實在是太美妙了,周陽之所以一直沒有做,就是因爲沒有合適的“教員”。如今,來到墨家總院,周陽這想法更加熾烈了。

“好啊!好啊”。劉徹大聲叫好。

劇孟搖搖頭,沒有說話。這些弟子連景帝都請不動,周陽能讓他們下山嗎?周陽打仗是有一套,說到這事,就不那麼拿手了。

一個身着青衣的長者,大袖飄飄而來,一身的飄然之氣,讓人一見便生出好感,一股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見過門主劇孟衝青衣人施禮。

“劇大俠免了青衣人揮揮手,動作優美流暢,極具美航他的聲音清越動聽,一點也不蒼老。

“這就是晃錯?”周陽心中一震,打量着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卓越政治家。

晃錯一身青衣,一派仙風道骨之慨,眼睛明亮有神,清澈若泉,渾身透着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讓人一見便生好感。

“見過先生。”劉徹衝晃錯見禮道:“劉徹代父皇向先生叩頭”。跪在地上,咚咚的叩起了響頭。

晃錯與景帝名雖君臣,實則父子般的情誼,景帝對晃錯的呵護教導之恩,一直深藏心底。這次,特的叮囑劉徹,要向晃錯問候,劉徹哪敢不以後輩之齊匕相見的。

“太子,快快請起。”晃錯忙來相扶,劉徹叩完頭,站起身。

晃錯扶起劉徹,這才盯着周陽,眼中精光四射,在周陽身上溜來溜去,瞧個不住,好象周陽寶貝似的。

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13章 英雄末路第26章 窮追不捨第6章 殺戮時刻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72章 動手了第53章 一個不留第53章 一個不留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20章 龍城見第20章 待客之道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51章 迷惑匈奴第30章 意外之喜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9章 周陽破案第10章 兵臨城下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章 門庭若市第13章 魔鬼訓練第34章 趙過第13章 英雄末路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9章 樑王賀禮第63章 痛下殺手第25章 箭術訓練第2章 冤家聚頭第22章 偷雞不成第57章 誓師北征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83章 刻石勒功第54章 卷甲而逃第64章 朝野震動第7章 男兒行第6章 急風驟雨第35章 中華瑰寶第83章 刻石勒功第47章 橫插一腳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22章 華夏聖地第47章 絕世之兵第95章 羅馬帝國第86章 直下南越第18章 別無選擇第68章 一怒興師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33章 陌刀問世第13章 夜襲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6章 建章營第9章 重逢第61章 晴天霹靂第20章 大漢軍略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81章 《破龍城》第10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9章 樑王賀禮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36章 弩陣第40章 奔赴邊關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10章 兵臨城下第33章 單于暴走第54章 大軍雲集第29章 萬分危急第7章 惹事精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67章 怒火中燒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40章 人才濟濟第79章 戰果多大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65章 公主遇刺第61章 晴天霹靂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76章 景帝的怒火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47章 橫插一腳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6章 殺戮時刻第25章 箭術訓練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80章 景帝血詔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8章 鴻瓴急使第55章 豪言壯語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101 橫渡絕域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5章 曹壽逼婚
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13章 英雄末路第26章 窮追不捨第6章 殺戮時刻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72章 動手了第53章 一個不留第53章 一個不留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20章 龍城見第20章 待客之道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51章 迷惑匈奴第30章 意外之喜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9章 周陽破案第10章 兵臨城下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章 門庭若市第13章 魔鬼訓練第34章 趙過第13章 英雄末路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9章 樑王賀禮第63章 痛下殺手第25章 箭術訓練第2章 冤家聚頭第22章 偷雞不成第57章 誓師北征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83章 刻石勒功第54章 卷甲而逃第64章 朝野震動第7章 男兒行第6章 急風驟雨第35章 中華瑰寶第83章 刻石勒功第47章 橫插一腳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22章 華夏聖地第47章 絕世之兵第95章 羅馬帝國第86章 直下南越第18章 別無選擇第68章 一怒興師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33章 陌刀問世第13章 夜襲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6章 建章營第9章 重逢第61章 晴天霹靂第20章 大漢軍略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81章 《破龍城》第10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9章 樑王賀禮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36章 弩陣第40章 奔赴邊關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10章 兵臨城下第33章 單于暴走第54章 大軍雲集第29章 萬分危急第7章 惹事精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67章 怒火中燒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40章 人才濟濟第79章 戰果多大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65章 公主遇刺第61章 晴天霹靂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76章 景帝的怒火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47章 橫插一腳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6章 殺戮時刻第25章 箭術訓練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80章 景帝血詔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8章 鴻瓴急使第55章 豪言壯語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101 橫渡絕域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5章 曹壽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