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六節

董卓看看略顯激動的李瑋,揮手說道:“仲淵,你說說,爲什麼賦稅不能增加?”

“大人,賦役乃我大漢賴以生存的命脈,輕易不能改動。”李瑋說道,“本朝賦有三,田租、口賦和算賦,稅有算緡、市租、山海陂澤稅等多種,賦入大司農府,稅入少府,但支撐我大漢社稷的主要是田租,要增加賦稅,無非就是增加田租而已。大人剛剛徵收了大量算緡錢,而且由於頒佈告緡令一事已經影響了田租的收取,這個時候大人應該儘快安撫天下把賦稅徵繳入庫纔是上策,爲什麼突然又要增加田租?增加田租將直接影響到百姓的生存,稍有不慎,有可能引發大禍,此事萬萬不可行。”接着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最近徵取的算緡錢用完了?”

董卓冷哼一聲,沒有說話。顯然,他對李瑋的最後一句話非常反感。

李瑋皺皺眉,繼續說道:“本朝從高祖皇帝開始,一直採取輕徭薄賦之策,田租實行的是‘十五稅一’之制。孝文皇帝時期曾經頒佈過田租減半之詔,田租僅爲‘三十稅一’,後來孝文皇帝還免了大漢百姓十三年的田租,直到孝景皇帝朝(公元前155年)才恢復”三十稅一“的田租制。此制延續了三百多年,直到孝恆皇帝朝,因爲西疆戰禍不止,朝廷耗費巨大,這纔在‘十五稅一’的基礎上加了畝稅十錢。先帝採用的也是此制,大人如果再增賦,恐怕就是什一之稅了。”

“你說的不錯,賈詡建議的正是什一之稅。”董卓微微頷首道,“仲淵,既然你認爲田租不宜再加,那口賦和算賦能不能再加?”

“也不能。”李瑋說道,“依大漢律法,口賦是對七歲至十四歲的未成年男女徵收的賦稅,每人每年繳納二十錢。算賦是對年十五到五十六歲成年男女徵收的賦稅,每人每年繳納一百二十錢,商賈和奴婢則加倍徵收。增加口賦算賦其實就是要百姓繳納更多的錢,但大人請想一想,大漢國現在有多少人口?大漢國百姓現在有錢嗎?自中平元年黃巾禍亂開始到現在,我大漢災亂不止,人口的減損是在所難免的。以冀州爲例,最多時有人口六百多萬,現在呢?現在我看最多不過三百萬到四百萬人口。大人再看看西疆、北疆,人口的減損也非常厲害。朝廷北遷災民到幷州,其中一個目的不也是爲了戍邊屯田,增加北疆人口嗎?頻繁的戰亂不僅僅讓人口減少,更讓大漢百姓陷入了極度的貧困,哀鴻遍野,慘不忍睹啊。至於商賈,由於最近朝廷頒佈告緡令,這些人死的死,逃的逃,想增收也收不到了。還有就是奴婢……”李瑋苦笑道,“奴婢都在哪些人家,大人很清楚,這賦即使增加了,朝廷也是一個錢都收不到。”

“田租也好,口賦算賦也好,都直接關係到國家和百姓的生存,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使要變動,也要放在國家穩定,百姓安居的時候。”李瑋勸道,“今日的大漢國雖然戰亂漸止,但災患不斷,流民災民數以百萬計,大人無論如何不能爲了暫時的困難而行此絕險之策。現在大漢國最急需的是休養生息,是輕徭薄賦。”

董卓慢慢閉上眼睛,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個月朝廷把糧餉送到北疆後,大司農府和少府就沒有錢了,遠征大軍的糧餉怎麼辦?受災州郡的賑濟怎麼辦?朝廷拿什麼錢給西涼和幽州?我京畿十萬大軍的軍餉怎麼辦?冀州屯田怎麼辦?過年了,陛下要錢祭拜先祖,賞賜衆臣,百官要錢回家過年,就是我,也要一筆錢打賞自己的部下,我要錢……”

“我也希望百姓能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但現在情況允許嗎?我只要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將來我要仿效本朝初年的治國之道,以無爲而治,清靜守法,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辦法,迅速恢復我大漢的元氣,重振我大漢天威。”

洛陽,太尉府。

郎中令(掌郎中宿衛)李儒,已經改遷爲侍中的劉艾,金曹掾賈詡,主薄田儀,這四個人都是跟着董卓從西涼出來的親信。賈詡過去是中郎將李傕帳下的行軍司馬,田儀是中郎將李肅帳下的行軍司馬。董卓出任三公大臣後,隨即把他們徵辟爲府內掾屬。董卓一般有什麼大事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都要召集這幾個人先私下商議一下。治理國家不象打仗,許多事董卓都不懂,他必須在說話之前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然後再去應對朝中的大臣。長史何顒和府內的一幫名士大儒雖然熟知政事,但董卓不信任他們,而且更怕自己當衆出醜,遭到士子的譏諷和辱罵,失了顏面。

李瑋還是第一次看到賈詡和田儀。他和李儒、劉艾稍加寒暄後,隨即和賈詡、田儀互致問候。

賈詡四十多歲,身材高而瘦,膚色較黑,三綹長鬚,一張飽經風霜而滄桑深沉的臉,淡淡的眉毛下有一雙謹慎而有神的眼睛。他看上去非常普通,典型的一個府衙小吏形象,謙恭溫厚,謹小慎微,膽小怕事。如果不是剛纔董卓說增賦的主意是他出的,李瑋無論如何也不會象現在這樣仔細地打量他。

田儀四十歲左右,中等身材,稍微有點胖,膚色紅裡發黑,臉上帶着淡淡的笑,說話時西疆的口音非常重。李瑋在翼城待了一段時間,勉強也能聽明白。

幾人閒聊幾句後,隨即開始商議增加賦稅的事。賈詡說的最多,他主要解釋了此時增加賦稅的幾條迫不得已的理由,然後仔細說明了增加賦稅的可能。賈詡神態謙恭,說話慢條斯理,條理清晰,說服力非常強。

此次增加賦稅的項目主要是田租,什一之稅。和過去的十五稅一相比,增加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徵繳量。賈詡認爲,今年除了部分受災州郡和邊郡,其餘各州郡田地的收成都不錯,尤其是京畿和兗、豫、荊、揚、徐等幾個大州。這些地方有一半是頒佈告緡令的州郡,而從這些州郡南逃的商賈主要落腳點又是荊、徐、揚三州。頒佈告緡令的州郡由於商賈絕跡,他們的田地現在都由當地的府衙在安排收割,這部分糧食完全可以作爲這些州郡的增賦。荊、徐、揚三州除了增賦外,還要額外增收算緡錢。那些逃跑的商賈應該被我們殺怕了,他們要想活下去,趁早上繳算緡和捐助財產。至於部分受災州郡和邊郡,依照陛下的聖旨,他們今年不但不用上繳賦稅,朝廷還要調撥錢糧予以賑濟。

這樣算起來,增加賦稅的州郡都是大漢富裕的州郡,人口較多的州郡,這幾年沒有遭到戰禍和災患的州郡。所以增加賦稅影響不了大局,更亂不起來。等過兩年大漢的國庫有錢了,危機過去了,我們還可以適當的減免賦稅,把這兩年多收的錢還給百姓們。另外,國庫有錢了,告緡令就可以取消,商賈們可以回到京畿繼續做自己該乾的事。

李瑋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大漢應該迅速穩定人心,休養生息,增加賦稅之策不可行。

李儒說道:“李大人,今天在尚書檯,太傅大人和朝中諸多大臣對遠征大軍的態度你也看到了,他們無視大軍前期的戰果,一味把遠征大軍困在大漠上,其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沒有足夠的糧餉,大軍如何佔據大漠南部?車騎大將軍將來把漢北郡丟了,其罪之大,可想而知。”

“今天我們如果不增加賦稅,遠征大軍的糧餉如何解決?西涼和幽州得不到賑濟錢糧,邊民叛亂怎麼辦?幽州亂了,難道幷州還能安穩屯田?漢北郡還能守得住?冀州還能穩定,還能給北疆提供錢糧?今年冀州就沒有錢糧給北疆,這個事李大人不會不知道吧?”

“北疆大軍出事了,車騎大將軍倒了,北疆亂了,這對你我雙方都沒有好處。對大漢國來說,北疆屏障丟失,大漢的災難就更加深重了。”

李瑋笑道:“朝廷以各州郡拖延賦稅入庫致使國庫空竭爲藉口,逼迫遠征大軍撤退,削減遠征大軍糧餉,其目的恐怕不是爲了打擊車騎大將軍的實力,而是……”他看了看坐在案几後面沉默不語的董卓,小聲說道,“是爲了太尉大人吧?”

大堂內鴉雀無聲,氣氛凝重。

“依大漢律,各州郡秋收之後,賦稅必須入庫,但現在京畿四周的冀州、兗州、豫州、荊州等郡縣都沒有動靜。這種公開違抗律法的事,如果朝中沒有人在背後指使和支持,各地州牧、太守誰敢幹?”李瑋說道,“北疆要想穩定,車騎大將軍要想守住漢北郡,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洛陽,但我們更需要太尉大人的支持,所以太尉大人要增加賦稅,我們可以支持。”

“今天我坐在這裡,諸位大人不就是想取得北疆的鼎力支持嗎?但我不明白的是,大漢國只有太尉大人蔘隸尚書事,爲什麼太尉大人卻不能獨掌權柄?今天我在朝堂上看到了袁基大人。袁基是袁逢之子,太傅大人的侄子,袁紹和袁術的兄長。爲什麼袁逢大人病倒之後,朝野上下的袁閥力量反而更大了呢?”

“下官爲什麼不同意太尉大人的增賦之策?”李瑋毫不畏懼地直視董卓凌厲的眼睛,拱手說道,“太尉大人,現在你連遠征大軍撤到什麼位置都不能說了算,那這增賦之策又怎能得到朝中大臣的同意?依下官看,大人還是低聲下氣去求求袁逢、袁隗兩位大人,讓他們給自己的故吏寫幾封信,趁早把賦稅入庫了吧,免得將來大人進退失據,被迫引咎辭官。大漢國的歷任太尉,好像都沒什麼好結局。”

李儒、劉艾、賈詡和田儀四人驚愣失色。董卓瞪大眼睛,怒目而視。突然,他笑了起來,“送客。”

李儒陪着李瑋,緩步向府門走去。

“仲淵,你知道朱儁大人爲什麼今天遞奏辭呈嗎?”

李瑋笑道:“老師和朝中的大臣們要給我和北疆的同僚們一個警告,同時也是給京中的士子們一個警告。另外,也是給太尉大人一個暗示,北疆只是大漢和京畿的屏障,朝廷不想把它變成大漢和京畿的威脅,更不想讓它成爲太尉大人的後盾。”

“還有呢?”李儒讚賞地點點頭,接着問道。

“太傅大人要試探一下太尉大人的忍耐極限。”李瑋搖頭道,“如果太尉大人同意了朱儁大人的請辭,那麼說明太尉大人沒有察覺到他們的意圖,太尉大人並不難對付。不過現在看來,太尉大人還是忍不住了。”

“爲什麼?”李儒笑道,“你再說說。”

“河內太守王匡有數千人馬,冀州太守韓馥也有一萬人馬,對付黑山黃巾他們兩人已經足夠了,無需向朝廷求援。他們求援的目的無非是想誘使太尉大人分兵河內,以消耗軍資糧餉,讓太尉大人更加捉襟見肘,難上見難而已。”李瑋說道,“太尉大人讓我老師以右將軍之職率軍離開洛陽,等於是向太傅大人說,我已經忍不住了,各地州郡如果再不向朝廷繳納賦稅,我就要動手了。”

“仲淵,讓朱儁大人離開京城,太尉大人也是深思熟慮之後才做出的舉措,你要理解太尉大人的一番苦心。”李儒摸摸臉上的傷疤,低聲說道,“你今天這話說的好,平時我們不敢說。太尉大人雖然參隸尚書事,但權柄依舊被太傅大人和朝中諸位大人所牽制,事事受到掣肘。太尉大人這次就是想通過增加賦稅這件事,清理朝堂,徹底掌控權柄,然後再伺機更換州郡官員,以求政令暢通,這是將來控制全局,振興社稷必不可少的一步。”

“京中權貴門閥的勢力很大,不殺人不行。朱儁大人深陷其中,一旦有個什麼事,我們礙於車騎大將軍和你的情面,很難處理,所以太尉大人趁此機會把他調離京城,這其中的意思……”

“長笙兄,你放心,這個時候,北疆堅決聽從太尉大人的指令。”李瑋說道,“請代爲轉告太尉大人,洛陽門閥勢力之大,絕不是我們所能預料的,請太尉大人務必要小心防變,尤其要牢牢抓住長安和西疆,控制京畿八關,如此太尉大人則可立於不敗之地。”

李瑋和李儒在太尉府門外拱手而別。

車駕剛剛進入朱儁府邸所在的街巷,李瑋就看到了何顒.李瑋急忙下車,他還沒有說話,何顒先說了,“仲淵,到我車上來,隨我到袁府去一趟。”

李瑋轉身命令門下督賊曹徐巖帶着侍從直接到朱儁府上去,不要再跟着了。

路上,何顒和他閒聊一些晉陽的事,說太尉大人有意要徵調蔡邕、蓋勳、子劭等人到洛陽任職,一來朝廷需要他們,二來也免得他們在晉陽和楊奇等人吵得不可開交。李瑋說,北疆更需要這些有豐富經驗的大人出謀劃策。何顒笑道:“蔡大人,蓋大人,都是老臣了,你們北疆這幫年輕人是聽他們的,還是讓他們聽你的?晉陽的事難道你還沒有看出來?”

李瑋嘆道:“北疆諸府現在非常缺少有才能的掾屬,我們很難啊。”

“也不難。”何顒笑道,“太原、河東、幽州的人才很多,關鍵就看你們能不能發現。到了冬天,你們可以在北疆各地徵募一批,實在不行,你們就讓各地郡縣舉薦。我大漢最不缺的就是才華卓絕之士。”

李瑋心裡驀然一亮,連聲道謝。

“何大人,我記得九月的時候,大司農袁滂大人還說國庫裡有三十多億錢,再加上最近一個月徵收的算緡錢,國庫裡應該還有餘錢,怎麼會沒錢了?”

何顒苦笑道:“仲淵,你想想,太尉大人爲什麼要把京兆尹蓋勳蓋大人趕走?後來的京兆尹是誰?是董旻,太尉大人的弟弟董旻.關西、關中是太尉大人的根基所在,這纔是國庫裡沒錢的主要原因。”

李瑋恍然大悟。

“何大人,你和太尉府的金曹掾賈詡很熟悉嗎?”

“他是西涼武威姑臧人。他和你一樣,都是王佐之才。”何顒嘆道,“漢陽名士閻忠,你知道嗎?”

李瑋點頭道:“他不是死了嗎?今年初,西涼叛軍被皇甫將軍擊敗後,韓遂、馬騰隨即聯手廢了王國,擁立閻忠爲主,號車騎將軍。閻忠大概很害怕,加上身體不好,兩個月後就發病而死了。大人怎麼突然提到他?”

“賈詡年輕時並不出名,閻忠認識他後,卻誇他有張良、陳平之才,將來必爲大漢中流砥柱。我看他的眼光不錯,此人確有才華。”何顒說道,“因爲有了閻忠的評價,賈詡被武威太守舉孝廉爲郎。他到了京城後因爲生病就辭官歸家了。走到汧縣的時候,他遇上了羌人,同行的數十人都被羌人抓住了。賈詡騙羌人說,你們不要殺我,我是段熲的外孫,我家會拿錢來贖我的。段大人威震西疆,羌人不但不敢殺他,還和他盟誓交友,把他送了回去。”

“賈詡才智超絕,卻一直無人賞識,鬱郁不得志,直到遇上董卓,他纔有了用武之地,可惜……”

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
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六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八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三節青梅煮酒董卓進京述論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九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四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