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明軍才能在周軍精疲力竭之前增援渭、原二州,只要做到這一步,明、周兩國至少能在這場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柴榮的要求不過分。
百里無忌再次細細察看了地圖,擡起頭對柴榮說道:“二弟放心,等我回到金陵,會再給你輸送一萬顆地雷,三萬枚手榴彈,以供你守城之用。但有一點,明軍如果從龍、劍、壁三州北上,就需要南北貫通周國疆土,數萬明軍很有可能在周國土地上往返,這……。”
百里無忌所說的問題,柴榮自然知道。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隨便讓別國大軍自由往來。
不用說別國大軍,柴榮甚至連周國各州節度使的大軍也限制極深,不允許隨意往來。
這不但牽扯到社稷安危,更讓人不放心的是,當時的軍隊太沒有規矩,途經各州,不管是別國還是本國,都是隨處劫掠,禍害百姓。
就連柴榮的義父郭威登基時,不也允許麾下在京都開封劫掠了三天麼。
更別說象遼軍、阻卜軍這樣的遊物民族軍隊了,他們的軍制就沒有糧餉一說,要補給就靠“打草谷”了。
但柴榮卻知道明軍不同,明軍也許是唯一一支不擾民的軍隊了,但這不能成爲明軍自由在周國疆土往來的依據。
柴榮沉思之後,說出一策。
軍事同盟。
百里無忌佩服柴榮的急智,點頭同意了。
於是。明、周兩國的皇帝在寧州城中籤訂了同盟協議。
至此,兩國正式成爲盟國,它的敵人就是遼、阻卜。
既然策略已經決定。百里無忌準備陪柴榮打上一場,那麼,百里無忌還有一手殺手鐗。
百里無忌對柴榮說道:“如果周軍在渭、原二州吸引了超過四成以上的遼軍,那麼明國將令河西走廊的三個勢力合兵一處,從西面襲擾渭州。同時,明國將令燕雲八萬大軍北上,向遼國本土侵擾。令太原府六萬大軍西向增援銀州,與周軍會師之後,趁勢發起反擊。”
在這一刻。柴榮與百里無忌的心是相通的,他們都堅信,只要明、周兩國合力,定能將遼、阻卜軍擊退。
兩人再次把臂。兩雙眼睛互視對方。在對方的眼中看到得就是一份信任和堅定。
……。
會晤之後,柴榮迅速命令坊州的五萬周軍西移,向渭州城增兵三萬,向原州城增兵一萬,剩下一萬駐紮寧州鞏固,而柴榮將自己留在了寧州城,親自督戰。
百里無忌令徐守仁的特戰軍暫時駐紮在周國鳳翔府以西休整,等待補給。這是爲日後明軍從龍、劍、壁三州北上時形成合擊之勢。
令雲揚率第一軍周國商、均、襄南下。經江陵迴轉成都府,組織向北反攻的準備。
百里無忌則向柴榮道別。率新軍從周國返回金陵府。
……。
耶律敵祿,也就是百里義,自從經肖眉古得之手送出情報之後,他安下心來,整日逗着耶律撒剌給他生的兒子玩耍渡日。
耶律敵祿根本就不知道,百里無忌會深入西域,在他看來,只要明國有了防備,憑着百里無忌的才能,擊退遼軍應該不是難事。
耶律撒剌見耶律敵祿已經不再焦躁自然是心中歡喜,也漸漸地令親衛放鬆了對耶律敵祿監管。只是她非常不滿耶律敵祿給兒子取的小名——狗剩。
爲此,耶律撒剌與他爭吵過好幾次,但皆被耶律敵祿擋下。
耶律敵祿以孩子小名叫着順口就行,也好養活爲由,但問及大名時,耶律敵祿就搪塞過去。
其實耶律敵祿希望由大郎來爲他的孩子取名。
在耶律敵祿的心中,自己永遠是明國人,而狗剩自然是明國人。
雖然爭吵,但兩人的感情卻越來越好。
但好景不長,當週國十數州被遼軍攻陷、明國文、利、集三州被阻卜攻陷的消息傳到上京,耶律敵祿的心再次被揪起。
他不明白明國怎麼了,大郎怎麼了,怎麼會在短短兩個月中,讓遼、阻卜軍如此輕而易舉地佔領如此多的城池。
耶律敵祿藏不住心事,他的憂慮再次浮現在臉上,耶律撒剌無奈之下,再次令親衛加強對耶律敵祿的監管。
而這消息起到的連鎖反應是肖眉古得內心開始了動搖。
遼、阻卜軍如此輕易地佔領明、周兩國衆多土地,這讓肖眉古得感到向中原效忠的決定是否正確。
如果遼軍滅亡明、週二國,那自己與耶律敵祿向中原投敵之事,一旦敗露,可就沒有人能救的了他了。
耶律璟的荒唐、愚昧、昏庸、殘忍世人皆知。
肖眉古得左思右想之下,爲保自身安全決定對耶律敵祿滅口,他派親隨令穩都林準備暗中刺殺事宜。
而此時的耶律敵祿也想到一個讓耶律撒剌與耶律璟決裂的辦法。
那就是公然在朝堂之上勸諫耶律璟不要妄殺無辜。
勸諫皇帝不要妄殺無辜,這本是一件好事,怎麼也不可能與被殺聯繫在一起。
但這個耶律璟真得與衆不同。
這段時間,耶律璟的壓力確實很大,至少有一半來自於遼國內部。
大舉地徵兵南下,令遼國的國力開始動搖,耶律璟卻無視遼國朝臣和部落首領的反對,一意孤行,壓力可想而知。
於是,耶律璟的殺人嗜好更加頻繁、不知收斂,甚至連他自己的近侍也不放過,近侍東兒因爲送吃飯的刀、筷慢了,被穆宗殺死;藉口近侍喜哥私自回家,殺掉了他的妻子……。
如此殘暴的心性,耶律璟卻常常叮囑大臣們進諫,大臣們見他殘暴,誰也不敢勸諫,有時勸說幾句他也不肯聽,反而會引來殺身之禍。
而近日,耶律璟又聽信了女巫肖古的話,爲了取人膽造延年益壽的仙藥。爲了長生不老,耶律璟竟然聽信女巫之言,專殺男人取膽做藥引子,一時間,數百人因此喪生。
這也就是耶律敵祿想要勸諫的事由。
耶律敵祿已經膩煩了遼國的生活,可又割捨不下才兩歲的兒子。
如今明國危急,耶律敵祿決心孤注一擲,哪怕是被耶律璟砍頭,也要激起耶律撒剌與耶律璟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