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bookmark

說是遲,那時快。

城樓上的遼將無疑是個狠人,他派出一百名遼騎,就沒有想過要讓他們活着回城,他的目的僅僅就是摧毀這八輛不知用意的板車,對於不明白的事物,能讓自己放心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摧毀它。

遼將令把守城門的遼軍在一百遼騎出門之後,立即關閉了城門。

一百遼騎也許知道自己的使命,也許這本來就是他們自願的,無論是遼軍還是明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士兵是可怕的。

騎兵出城之後迅速撲向板車,老兵在城門開啓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的結局。

他們已經無從選擇自己的命運。

但,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死亡的方式。

在騎兵衝向他們的時候,十六名老兵眼神的交流只在彈指一瞬間。

有這一瞬間就足夠了。

百名遼騎衝至板車後,舉起彎刀的那一刻,他們甚至感受不到恐懼,就已經灰飛煙滅了。

十六名老兵在離城門三丈處同時引爆了八車火藥。

方圓三丈之內被瞬間蕩平,留給城樓上遼軍士兵的只有錯愕和不解。

而這時,明軍中無數的老兵心中再次激盪起那往昔的悲壯。

這種悲壯來自於老兵心中的自豪。

沒有自豪感的人是無從體會那種銘刻在內心深處的悲壯的。

軍魂這東西的生命力是無窮的,一支軍隊只要還剩下一人,重編之後,通過這一人,就會在某一時刻,瞬間傳播給整支軍隊。

這也就是一支軍隊爲什麼需要在最後時刻,總會想辦法讓那麼一個兩個人,活下去。

因爲那是種子,魂的種子。

一時間。中路明軍士兵在佐官自發的吶喊聲中,向銀州城發起了攻擊。

試探戰於是變成了總攻。

丁思覲沒有任何猶豫,揮旗命令兩側騎兵同時向前策應中路。

這時的明軍已經不會考慮戰損,更不會去思考遼軍的強大。他們心中涌動的就是踏平銀州。

如蝗的箭矢中,成片的明軍倒下,但阻止不了明軍士兵衝鋒的腳步。

以明軍士兵生命爲代價,這次四輛板車順利挺進至南城門口。

這就宣告着銀州城的陷落。

當板車挺進到城門下的時候,城樓上的遼軍士兵除了往城門凹槽灌水外,已經不能對下面的板車造成傷害,灌水是滅火,但四輛板車並不是放火,而且火藥都在車上。

遼軍士兵目睹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這一刻,明軍如潮水般地向城門兩側飛奔。遠離城門,如同遠離惡魔一般,那奔跑的速度竟比方纔衝鋒時還賣力。

這是怎麼了,城樓上的遼軍永遠也不可能搞懂原因了。

因爲四車火藥劇烈的爆炸,將他們連同城樓一起炸飛了。

接下來的處理明軍士兵已經習以爲常了。

兩側跟進的騎兵如同潮水般地涌入炸燬的城門。至少城門方圓五丈之內,是不可能再遇上遼軍抵抗了,哪怕沒死的遼軍,也不會再有抵抗的意志。

丁思覲是個惡人,從南唐江州之戰就知道他是個狠人。

明軍突入銀州城後,俘虜了大量的遼軍士兵。

當麾下指揮使向他請求如何處置遼軍俘虜時,他只說了一句話。“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原的,一律活埋,今後都這樣辦。”

銀州城內二萬多的遼軍士兵,除了在城樓處炸死的、明軍入城後戰死的和從北門偷偷逃走的耶律宛所率殘部,一萬有餘的遼軍俘虜。在明軍將領一輪又一輪的詢問中被活埋。

開始時,明軍指揮使是真的在詢問,如果到過中原的,活埋,沒有到過中原的。劃到另一邊。

可是遼軍俘虜太多,明軍指揮使才三個,根本問不過來,於是,指揮使就讓校尉去辦,然後校尉讓隊正去辦……。

到最後就是老兵在辦了,老兵們擒過一個遼軍俘虜就問,到了中原嗎?

沒等遼軍俘虜回答,老兵就自答道,到過。於是,活埋。

五天之後,當丁思覲發覺情況不對時,遼軍俘虜已經沒有一個活人了。

說來也奇怪,明軍如此殘忍地處置遼軍俘虜,竟得到了銀州城百姓的擁護。

當然,這與明軍士兵不驚擾百姓和不搶掠百姓有着重要的關係。

明軍士兵牢守着這一條底線,老兵們知道處置遼軍俘虜已經違反了明軍軍紀,所以對於這一條底線,無論如何也不敢違抗,因爲他們知道,如果活埋遼軍俘虜會使百里無忌震怒的話,那搶掠百姓,就真的會讓自己被砍頭。

百里無忌在老兵的心中,那就是神。

如果讓這些老兵聽到誰敢出口詆譭百里無忌,那麼,這個人就不再是人,而是屍體。

對待士兵自己也一樣,沒有人敢觸犯百里無忌這搶掠百姓的底線。

也正是堅守這一條底線,明軍在被李氏經營多年的銀州,才能得到百姓們的擁護,明軍才能站穩腳跟。

這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得感謝遼軍在進入銀州後打草谷的舉動,如果沒有遼軍的胡作非爲,沒有比較,也就沒有象現在這麼和諧的軍民關係。

這一戰,明軍的傷亡是慘痛的,陣亡二千一百餘人,傷三千餘人,共計五千多人,近三成的戰損,但這傷者皆是箭矢所傷,大部分的傷兵治療之後皆可以重返隊伍。

而百里無忌在軍中設置的隨軍軍醫是傷兵們最大的保障。

丁思覲心中非常擔心,他怕這次處置俘虜的舉動令自己不好向皇帝交待,戰況遲遲不敢稟報金陵。

最後在老兵們的開解下,丁思覲終於如實向金陵發出了戰報。

老兵們告訴丁思覲,只要如實上報,這懲罰的棍子總是高高揚起,輕輕落下。

老兵是油子,這話自古以來都是正確的。

銀州城被明軍佔領時,柴榮率大軍西穿長城,接近了夏州城。

到傍晚時,柴榮所部已經在夏州城外駐紮下來。

周軍前軍斥候已經迅速與彰武節度使郭謹取得了聯繫。

兩軍約定次日一早上對夏州發起合擊總攻。

李彝殷得知周軍從東面進逼夏州城時,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第二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七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五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十三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22章 行刺得手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一百五十八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一百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八十一章第八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一百七十五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零九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二十三章第五十一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二百四十八章第14章 皇帝私宴第八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百一十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85章 東王妃的危機感第一百一十三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56章 花蕊夫人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七十一章第40章 黑旗衛擴編第14章 有婦之夫第二百二十七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九十四章第八十八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七十章第一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55章 何須再守第八十五章第52章 戰火將燃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三章第九十六章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34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二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五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一百零七章第五十三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五十四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10章 廷辯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二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二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七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五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十三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22章 行刺得手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一百五十八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一百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八十一章第八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一百七十五章第八十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零九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二十三章第五十一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二百四十八章第14章 皇帝私宴第八十三章第二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百一十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85章 東王妃的危機感第一百一十三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56章 花蕊夫人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七十一章第40章 黑旗衛擴編第14章 有婦之夫第二百二十七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九十四章第八十八章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七十章第一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55章 何須再守第八十五章第52章 戰火將燃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三章第九十六章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34章 戰爭結束第一百二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五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一百零七章第五十三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五十四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10章 廷辯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二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