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bookmark

被柴榮命令掩護趙匡胤從渭州撤退至寧州的向訓苦不堪言。

他所率之兵僅一萬人。

趕到渭州城周邊才發現,渭州城已經被十萬遼軍包圍得嚴嚴實實。

無奈之下,向訓只能悄悄在外圍駐紮下來,尋找時機。

可沒想到,次日,阻卜八萬大軍也來到渭州城。

如此,就是向訓戰神再世,也無法拯救趙匡胤了。

而城中的趙匡胤已經絕望,三萬五千守軍,經過數天的激戰,僅剩下五成。

雖然糧食還能湊合着頂上半個月,但箭矢快要見底。

最主要的是士兵的士氣急劇而下。

沒有生還希望的這種刻骨的絕望,漫延在渭州城內。

等到阻卜大軍到,趙匡胤心中除了戰死就只有投降一條路了。

趙匡胤不想死,但絕不想投降。

趙匡胤知道,也許下一次進攻,渭州城的守軍就會崩潰,渭州城陷落在即。

遼軍與阻卜軍協商之後,決定遼軍讓開西門,由阻卜軍負責進攻,而遼軍負責攻北門。

數天以來,遼軍的損失大於渭州城的守軍,幾乎到了守軍的兩倍。

其實也正常,未破城之前,進攻的自然比守城的損失大。

遼軍將西門讓給阻卜軍,雖然是爲了減少損傷,但最主要的是爲了聯軍的配合,畢竟這場戰爭是遼國主導發起的。

不然,傷亡了近三萬大軍的遼軍。怎麼可能拱手將桃子讓出一半,讓阻卜軍染指。

不管是遼軍還是阻卜軍,他們都知道渭州城陷落也就這一兩天的事了。衝進城去,洗掠一番,那可都是錢和戰功啊。

在趙匡胤暗自神傷時,遼軍與阻卜軍商量好了戰果分配方案,開始調兵佈陣,準備進攻。

午後,阻卜軍率先在渭州西門發起了進攻。爲了爭取率先入城,阻卜軍一開始就投入了三萬兵力,以一萬遊騎騎射策應。

渭州城中的守軍勉力對抗。

但不久。遼軍在北門發起了進攻,數十次的攻城,這兩天甚至數次登上城牆,讓遼軍對渭州城牆已經輕車熟路。

這次有阻卜軍在一邊搶功。有了對比。遼軍士兵更是奮勇爭先。

眼見兩路大軍攻擊渭州城,向訓實在無法可想,可柴榮的命令不得不從,無奈之下,向訓只能向渭州南門方向進攻,以策應城內守軍。

這真是找死之舉,其實向訓很明白,但只能這麼做。如果一箭未發,跑回去向柴榮稟報說。敵人勢大,所以我回來了。

試想,柴榮會什麼表情。

向訓也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遠遠見有援軍到來,倒是令守軍精神一振,況且遼軍在北門外駐紮,阻卜軍在西門,圍困南門的遼軍也就二萬人,遭遇突然襲擊,不免手心腳亂。

趕緊派人向北面求援,可過一會兒,發現來襲周軍不過萬人,於是,南面遼軍安定下來,開始反擊。

這兩軍在南門一交戰,就進入了肉搏戰,相互膠着。

半個時辰後,渭州城守軍發現援軍數量太少,根本無能救援渭州,剛剛鼓起的士氣開始下降,使得守軍接近崩潰。

而向訓所部更因爲遼軍北面一萬騎兵來援陷入了包圍。

向訓苦嘆,這真的是送死啊……。

也許向訓和趙匡胤命不該絕。

雖然趙匡胤毀諾拒絕救援百里無忌,但終究由明軍來救了他的命。

雲揚三人合兵一處,渡過洮水,向渭州靠攏。

午前,明軍就遠遠由斥候探知遼、阻卜大軍向圍攻渭州城,渭州城危在旦夕。

雲揚三人合計,如果渭州城陷落,那麼中原與西域連接的唯一突出部就會消失,如此一來,如果百里無忌向西向從周國迴歸明國,就失去了途徑。

鑑於此,雲揚三人決定增援渭州城。

三人所率大軍已達八萬人,只是缺少騎兵。

這麼衝過去很有可能反遭受遼、阻卜騎兵突擊。

於是三人集合大軍順洮水南下,兜了一個圈,繞到渭州城南面,準備向南門外的遼軍發起攻擊。

雲揚等人的考慮是正確的,從南門攻擊也就避開了北面的遼軍主力和西面的阻卜軍。

哪怕增援不成,快速擊潰南門外遼軍,也能讓城內守軍撤退。

但這撤兵顯然是不能全部撤退,全部撤退到最後恐怕連一個都走不了。

自然,雲揚等不擔心守軍連這一點都不明白。

可之後斥候探知,阻卜八萬騎兵也已經參與攻城,雲揚等人只能臨時改變作戰目的,將增援改爲援救,以八萬對十八萬騎兵,這種事沒有人會去幹。

也正是如此,明軍才晚到了一步。

繞到南面之後,斥候就發現了向訓埋伏的一萬周軍,稟報雲揚後,雲揚正待派人與向訓聯絡,不想向訓竟傻不啦嘰地以卵擊石去了。

雲揚等人無奈之下,只好加快腳步,向南門方向挺進。

明軍除了特戰軍有五千騎兵,一萬三千火槍兵,其餘皆是步兵,馬驥雲部更是配置着弓弩兵,百里無忌爲了建立一支新軍,並沒有及時武裝各地黑旗軍。

這也造成了今日只能依靠特戰軍和馬驥雲的弓弩兵斷後了。

明軍雖然欠缺騎兵,但三支部隊皆配置着手榴彈。

最後決定由特戰軍五千騎兵迅速穿插,與周軍向訓部會合,這樣穩定住向訓的一萬大軍。

隨後由步兵突擊,順騎兵打開的通道進入,將二萬遼軍從中間分割。

後陣由火槍兵和弓弩兵構築防禦工事,佈置地雷和鐵蒺藜,柵欄沒時間造,要削尖木頭,埋設地中,露出尺許,聊勝於無了。

這樣的作戰方案,其核心是一個是,快。

必須在北方遼軍增援前撤離渭州城,至防禦工事以南。

事態緊急,這邊數萬士兵開始構造防禦工事,那邊五千騎兵爲前鋒,第一軍雲揚部步兵爲後續向南門外的遼軍展開了突擊。

遼軍士兵正慶幸着周軍援兵只有一萬人,剛好爲自己戰功增添上一筆,哪想到後面居然有明國大軍。

猝不及防之下,特戰軍的五千騎兵以手榴彈開路,迅速從中剖開了遼軍陣營,顯露出被包圍的向訓部,向訓都已經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

第一百十六章第二十五章第七十章第三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六十四章第3章 高家兄弟第一百二十一章第57章 告別?表白!第八十章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九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八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八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六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八十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二百七十五章第95章 女人總歸是女人第六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六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八十章第九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二百三十章第六十八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四十三章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17章 臨戰第一百三十五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66章 勇者有悔?第五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九十二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六十章第二百五十六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二百四十八章第十一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五十四章第17章 臨戰第二百四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九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二十章第四章第三十六章第87章 天災人禍
第一百十六章第二十五章第七十章第三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六十四章第3章 高家兄弟第一百二十一章第57章 告別?表白!第八十章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九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八十五章第三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五十七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八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六十三章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八十五章第八十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二百七十五章第95章 女人總歸是女人第六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六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八十章第九十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41章 那一抹青色第二百三十章第六十八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二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四十三章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17章 臨戰第一百三十五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66章 勇者有悔?第五章第24章 齊已仙逝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九十二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六十章第二百五十六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二百四十八章第十一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五十四章第17章 臨戰第二百四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九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二十章第四章第三十六章第87章 天災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