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bookmark

所謂圖窮匕現,有些事只能知道當不知道,那麼雙方都可以有轉圓的機會,但一旦窗戶紙捅破,那就必有一方要身敗名裂、死於非命了。

所以,王樸接下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但皇上的旨意無法違背,於是,王樸開始了徹查,由此周國朝廷開始了動盪。

趙匡胤也非常後悔,早知柴榮真會將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之職交於自己,自己就不必搞出這出昏招了。

其實趙匡胤並不想嫁禍於張永德,反而趙匡胤一直以來與張永德私交都不錯,張永德人雖魯莽,但爲人忠誠可靠,甚至可以用老實來形容。

趙匡胤只是不放心,他怕柴榮不是真正地原諒他當日與陳摶合謀煽起流言,更怕柴榮到了開封之後秋後算帳,所以,一時心血來潮,搞出了這麼一記昏招。

原本是想借此事試探一下柴榮心中究竟是怎麼想的,還是不是真將自己當兄弟,結果沒想到一到開封,柴榮就罷去張永德的職務,讓自己接替。

趙匡胤心中既感動又後悔,但此時趙匡胤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向柴榮坦白此事的,有句話叫“無地無銀三百兩”,趙匡胤現在就是處在如此尷尬的境地。

趙匡胤不笨,事後他就明白這事只要柴榮深查,就會水露石出,在數萬禁軍的行軍路上能將東西遞至皇上面前的人不多,也就禁軍中數十個中層以上將領才能辦到,而這些將領中與自己有瓜葛者佔了一半。

其實王樸對柴榮說的沒錯,此事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說禁軍還在柴榮手裡,就算禁軍不在柴榮手裡。真要讓禁軍反叛柴榮,周國還沒有這樣實力的人。

將此事擱置,不但能令周國朝廷不陷入動盪。還能顯示出柴榮的寬廣胸襟,何樂而不爲。

可惜。原本豁達的柴榮經這兩年多的戰爭,尤其是親自策劃的靈州會戰失利,加上被明國完勝一比較,心境驟然鬱結,如果換作正常時,柴榮完全可能順從王樸的諫議擱置此事。

王樸這邊一開始動作,趙匡胤便感覺到了壓力。

趙匡胤爲了自保,只能開始聯絡他的義社兄弟。這時的趙匡胤掌控周國所有禁軍,加上多年執掌禁軍的經歷,在禁軍中聲望已經僅次於柴榮,甚至在原來的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張永德之上。

山風欲來風滿樓,周國朝廷開始陰雲密佈,在王樸的調查下,上層官員人人自危,紛紛暗中串聯以求自保,局勢開始變得混亂。

……。

而明國卻在百里無忌的一道道旨意下,迅速轉入恢復階段。雖然幾個軍械坊還在不停地生產出大量軍火,但政令已經向內政傾斜。

當徐守仁奉旨回到金陵府述職,百里無忌正式將徐世銘手中的軍情署交給了徐守仁。若不是這幾年戰爭,這個位置早應該屬於徐守仁了,徐世銘擅長內政,卻對於情報不甚熟稔,這麼多年,一直將軍情署停留在普通的斥候功用上,在百里無忌的構想中,軍情署應該囊括所有軍隊無法完成的事項,做到如臂使指的地步。

而徐守仁自小跟隨在自己身邊。耳聞目染之下,對百里無忌的心思自然揣摩得比徐世銘透徹。加上年輕,接受能力強。百里無忌對其抱有信心。最主要的是,徐守仁的性格適合領導這一上機構。

自此起,徐守仁就如他所希望的,真正地成爲了百里無忌身後的影子,無時無刻地跟隨在百里無忌左右。

這一天,雲揚率第一軍回師金陵,被百里無忌立即召見。

同時百里無忌傳召徐世銘、孫光憲、馮道三人,並讓徐守仁列席,對明國軍隊進行重組。

百里無忌藉助此次戰爭各軍都有損失,進行徹底重組,一方面提升明軍戰力,另一方面也爲日後北伐阻卜奠定基礎。

新軍已經將陳延正的駐燕雲軍消化,剩下雲揚的第一軍、特戰軍,百里無忌要將它們整編成新軍,並將三支軍隊全部打散,進行重編。

百里無忌決定明國軍隊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新軍,負責對外戰事;二是駐防軍,負責國內各府各州守土安民;三是京都御林軍。

按明國軍制,中央軍隊與地方軍隊數量等同的原則,結合明國實際需要,經君臣討論之後,決定明國駐防軍分爲六個區域:以成都府爲中心組建西南邊防軍爲第一軍;以潭州府爲中心組建華中駐防軍爲第二軍;以興王府爲中心組建南海駐防軍爲第三軍;以長樂府、杭州府爲中心組建東南駐防軍爲第四軍;以大定府爲中心組建東北駐防軍爲第五軍;以甘州爲中心組建河西邊防軍爲第六軍。

第一軍以馬驥雲部爲主體進行改編;第二軍以溪州靖邊指揮使王逵部爲主體進行擴編;第三軍以原第六軍王定保部爲主體進行改編;第四軍以熊紀本部爲主體進行改編;第五軍以於存忠部爲主體進行改編;第六軍以楊業部爲主體進行改編。

因六軍所處局勢不同,成都府第一軍、潭州府第二軍、大定府第五軍、甘州的第六軍這四軍兵力暫定爲各六萬人,第三、第四軍兵力各爲三萬人。共計三十萬駐防軍。

由此,對應出明國朝廷直轄新軍同樣爲三十萬人。

百里無忌下旨將新軍擴編爲三軍,每軍十萬人,第一軍由百里義部直接改編;第二軍由雲揚第一軍爲主體擴編;第三軍由丁思覲的特戰軍擴編。

因雲揚部只有三萬多人、丁思覲部不足三萬人,缺少大量兵員,故百里無忌下旨在明國徵召十四萬人由雲揚、丁思覲二人自行遴選,並從金陵、潭州徵召四千名兵科生員充實兩軍基層指揮員。

同時,向兩軍開放江都的訓練營,對新徵士兵進行系統性的訓練。

最後,百里無忌特地對金陵府的御林軍的入伍條件進行強硬規定,即日起金陵、潭州學府兵科生員每年除了向新軍補充之外,餘者皆歸入御林軍。()

第42章 國和家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79章 番薯燒第一百零八章第七十六章第六章第五十五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八十一章第三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二百零二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七十九章第三章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三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3章 逃婚(三)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五十五章第八章第11章 寧江王第17章 逐一拜別第9章 四海鹽鋪第五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90章 契丹南下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二百二十五章第75章 一戰成名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七十三章第十五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章第1章 和州載第四十二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二十二章第五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十四章第69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一十五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一百六十一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97章 ,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九十四章第36章 驚如天人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八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9章 蜀地之行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42章 國和家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79章 番薯燒第一百零八章第七十六章第六章第五十五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八十一章第三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二十六章第三十一章第二百零二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二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七十九章第三章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三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3章 逃婚(三)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五十五章第八章第11章 寧江王第17章 逐一拜別第9章 四海鹽鋪第五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90章 契丹南下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二百二十五章第75章 一戰成名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四十九章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七十三章第十五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章第1章 和州載第四十二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二十二章第五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十四章第69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一十五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一百六十一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97章 ,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九十四章第36章 驚如天人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第84章 水師都督第八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9章 蜀地之行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一百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