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bookmark

當時的潭州府誰不知道這個不肯就任楚王親封指揮使之職,而寧可屈就軍醫署校尉的趙彥韜。

何況軍醫署就在潭州府城裡,丁思覲也曾有過數面之緣。

不過,丁思覲如此問,也合乎規矩,不然,這麼多年不見,誰知道中間有了什麼變故?

趙彥韜勒馬上前,他從懷裡掏出一個青銅令符,大喝道:“此乃本校尉當年就任之時,楚王親授令符,當可證明某之身份。”

丁思覲聞言知道已經可以確認對方身份,但問題是這段糾結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自己又怎知如今皇帝存何心思,如果冒然相認或者拒認,都可能引起皇帝的埋怨和遷怒,這……真不知道招誰惹誰了?

丁思覲只能策馬迎上,勘驗了令符,說道:“此物是真不假,不過,趙校尉離職二十餘年,本將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你,要不這樣,你一行人可暫且留在軍營之中,待本將請求過皇上,再作處置可好?”

丁思覲問得很隨和,這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柔軟的態度了。

因爲丁思覲知道,趙彥韜背後有一個他惹不起,不想惹、不敢惹的人。

丁思覲也不想提及此人,因爲一旦提及此人,他更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將其拋下不管?這肯定不對。

將其迎回明國?如果皇帝現在不樂意,自己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丁思覲希望以“和藹”的態度換取趙彥韜不要提及此人。

不想。趙彥韜顯然不領會丁思覲的意思,他大聲應道:“原來是丁將軍當面,卑職當年也是仰慕丁將軍的風采。不過將軍言及趙某離職二十餘年,這卑職可不敢受。卑職受王命保護軍醫署盧院令的安危,二十餘年不敢稍有懈怠,豈可說卑職離職二十餘年?”

丁思覲頭“嗡”地一聲大了,哪壺不開偏提哪壺,可趙彥韜已經提了,那麼丁思覲又不敢不問?

丁思覲心中苦澀。面上還要帶着笑容,表示出驚喜的表情問道:“如此說來,盧院令一直在趙校尉的保護之中?如今安在?”

趙彥韜大聲回道:“卑職正是奉盧院令之命。前來與將軍接洽,將軍不可再繼續率軍前行,關於此地一切事宜,且待詳談。”

丁思覲心中不爽了。他奉得是皇帝旨意佔領呂宋。行得是兵事、國事,其不過是一個小小校尉,且還是個過氣校尉,竟也敢大言不慚地令自己停步不前?

就算是那人還被皇上寵愛,但國事歸國事,家事歸家事,也輪不到她來對我指手劃腳吧?

但心中腹誹歸腹誹,丁思覲還是不敢真將話說出口。畢竟,她的名聲也曾經是丁思覲欽佩、敬重的。

更何況。無論如何,她都不是自己能做主處置的。

所以,丁思覲勸說道:“趙校尉,本將是奉皇上之命,征討呂宋,若憑你一面之辭,就撤軍返回,豈不是兒戲?要不這樣,本將還請趙校尉回覆盧院令,待本將完成征討重任,再行向盧院令請罪。”

丁思覲認爲自己已經夠給趙彥韜面子了,不想,趙彥韜竟大言不慚地喝問道:“呂宋已不是原來的呂宋,就如楚國也已經不是楚國,敢問丁將軍可還是楚將?”

丁思覲聽懂了趙彥韜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說,呂宋已經不是無主之地,情況有了變化,既然此地有主,那麼動武之前還須坐下來商談一番,談不成再動武不遲。

但話雖是如此說,可趙彥韜的份量明顯不夠,就象談判桌上,一個皇帝和一個五品官談判,這象是什麼樣?

丁思覲也就是這意思,所以,他回道:“趙校尉勿須多言,要談且讓盧院令親自前來,否則本將無法向皇上交差。”

但趙彥韜本就是個愣貨,對他爲說,連百里無忌的都敢頂撞,又豈會被丁思覲嚇住。

何況身邊是楚國大王也就是明國皇帝的親生兒子。

趙彥韜大聲說道:“勿須盧院令親自前來。丁將軍可知道某身邊這位小郎是何許人?”

丁思覲心中一動,卻也未往深處想。

他以爲,既然趙彥韜敢如此狂妄地說話,那麼這年輕人必是有些來頭,所以,丁思覲凝神望去,這一看,丁思覲心中的震動可謂翻江倒海一般。

丁思覲從百里無忌滅馬楚後追隨,那時的百里無忌差不多就是百里東兒現在的年齡,丁思覲豈會不記得當時從一批楚國舊臣中提攜他的百里無忌的容貌?

在丁思覲的眼中,對面這個年輕人,就如同當年的百里無忌,無論從身高還是神態,無一不象,丁思覲不是傻子,這一聯想大概就猜到了此年輕人的身份。

但丁思覲猜到歸猜到,卻也知道這不是自己可以冒然承認的。

這種事,只能由百里無忌自己來解決,越俎代庖的事,幹不得,會死人的。

何況此事不僅關係到百里無忌的家事,更關乎明國的社稷。

丁思覲瞬間從震驚中回覆過來,他厲聲喝止道:“趙校尉慎言,有些話萬不可當衆說。”

趙彥韜其實話一出口,心中也忐忑,這身份的事豈是他所能僭越的?

正好丁思覲及時喝止,趙彥韜便就坡下驢,閉口不言。

見趙彥韜還算懂事,住了口,丁思覲心中終於鬆下一口氣,這事如果在三萬新軍將士面前傳開,那麼就算皇帝再大度,恐怕自己能保住性命就算是老天照應了。

私生子,認與不認,皇帝說了算,但如果在皇帝還沒認下的時候,一個臣子先認了,這叫皇帝情何以堪?

有些事可以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這種事,關係到明國的傳承,丁思覲再狂妄,也不至於二到這份上。

到了此時,丁思覲已經明白這仗確實是打不起來了,只能由皇帝下旨或者親自來處理了。

於是,丁思覲對趙彥韜說道:“請趙校尉回覆盧院令,本將軍暫且停止前進,就地紮營,只要土著不主動進攻,在皇上旨意到來之前,本將軍絕不輕易發起進攻。”(……)

第四十六章第22章 行刺得手第二百四十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零二章第四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三十章第四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九十五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零九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七十四章第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一百四十一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59章 神秘來者第九十二章第99章 ,第12章 玉清公主第六章第七十五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四十章第七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八章第14章 皇帝私宴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32章 以武立威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四十八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78章 撲朔迷離第2章 逃婚(二)第二十二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44章 招募風波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二零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四十一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八十八章第二百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九十二章第1章 逃婚(一)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七十四章第97章 ,第五十七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章第95章 女人總歸是女人第85章 巴東父老第一百零三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四十六章第22章 行刺得手第二百四十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第八章第二十五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零二章第四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三十章第四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九十五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零九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七十四章第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一百四十一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59章 神秘來者第九十二章第99章 ,第12章 玉清公主第六章第七十五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四十章第七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八章第14章 皇帝私宴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32章 以武立威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四十八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78章 撲朔迷離第2章 逃婚(二)第二十二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44章 招募風波第七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二零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四十一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八十八章第二百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九十二章第1章 逃婚(一)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七十四章第97章 ,第五十七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章第95章 女人總歸是女人第85章 巴東父老第一百零三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