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回到衙門後院。
進了無忌的臥室,無忌讓六名親衛把守院門,不讓一人進來。
然後關上房門。
“來,先喝口水。”四人圍坐在桌邊。無忌倒了杯水給阿康,“好了,你先喝口水。”
阿康一口氣喝完了水:“大郎,我按你說的先由鬱林郡入交趾,遍尋數月未見你說的物種。再從回到興王府出海,途經一月,到了呂宋。尋了三個月,終於在一個叫公主港的地方找到了如你所說的東西。當地人都拿它當飯吃,很常見。只可惜,回來的路上,遇上颶風,四個護衛……。”
見阿康悲聲又欲響起,無忌連忙拍着百里康的肩膀安慰他。
阿康吸了口氣,打開包袱,道:“大郎請看。”
只見裡面放着四個比拳頭略大,如紡錘狀的物事。
沒錯,就是它——番薯。
百里無忌瞪着眼睛,不敢相信,真的找到了這東西,一時間彷彿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令人暈暈地。
良久,無忌纔回過神來,激動地語無倫次地對阿康說道:“好,好,好啊,阿康,汝立下大功了,此功功在天下黎民。如此軍糧之困也解決了,汝真乃我的福星。”
說着,伸起雙手打算再給百里康一個擁抱,百里康心中悲憤,可明着不敢拒絕,眼珠一轉,趕緊俯身作禮道:“謝大郎誇獎,某不敢貪天之功,此事全靠大郎指揮有方。某恭喜大郎如今得償所願。”
誰不知道誰啊。
百里無忌訕笑着收回手,暗中一瞪百里康,你小子記住嘍。
但很快,無忌沉浸在得到番薯喜悅之中。
見無忌開心,衆人也皆滿臉興奮,百里仁興奮於無忌終於有了解決團結軍糧秣的辦法,百里義興奮於自己有望進團結軍帶兵了,而魏璘則興奮於衆人都在興奮,他不得不被興奮感染,因爲他是唯一不知道番薯這東西拿來何用。
天下朝代更替頻繁,連年戰亂,百姓吃不飽,飢餓而死的不計其數。
數年前,無忌便策劃着去尋找此物爲百姓造福,但他不確定番薯的確切出處,只知道是從南洋傳入,只因身邊無能信之人可派,直到兩年前,百里康年滿十六歲,無忌才下定決心派他去交趾、呂宋二地尋找。雖然無忌不抱太大希望,但如今百里康確實找到並將其帶了回來。
有此寶物,糧草一事再無障礙。
番薯在手,天下我有。
無忌決定,在沒有培育出足夠種薯之前,嚴格對外封鎖消息。
無忌並不是不想推廣,他一是怕若是被周邊藩鎮知道,給巴東帶來無妄之災,懷璧其罪的道理無忌自然懂,二是怕或許會引起大王猜忌,反正謹慎點總不會錯。
現在最主要的是需要繁殖種子。
第二天,無忌吩咐主薄徐世銘去找了幾個應手的老農,召集了阿仁四人,在後院牆外開墾出一畝田來,邊上另開一塊小田用來培育秧苗。並讓工匠四周築上一圈圍牆與後院相連,在後院原圍牆上開了一方門洞,以便於進出。
選擇徐世銘參與番薯種植不對他保密,是因爲必須有一個熟悉巴東情況的官員,最主要的是那天晚上徐世銘給他的印象有了徹底地改觀,產生了信任,讓無忌隱隱覺得徐世銘不可能是監視或者對他有害的人。
自此衆人親力親爲,開始了在巴東縣衙門後院的農夫生涯。
番薯既是食糧,莖尖、嫩葉、葉柄還可蔬菜鮮食,餘下的還可以做爲飼料進行畜牧養殖。最主要的是番薯耐旱,高產,不需要技術,也不需要太多人力進行維護。相對於五代時期的糧食畝產來說,那將是奇蹟般的存在。
無忌讓老農們先把小田挖深半尺寸,施上底肥,做出四個坑來,然後把四個番薯陽面朝上分別放入,蓋上略帶點溼的細土。吩咐魏璘、徐世銘把操作的順序記了下來,並記錄每日查看後的結果,整理成冊,以便以後推廣種植時使用。
每天早晨起來,無忌都會習慣地進入後院田中細細地查看。因爲現時二月底,氣溫纔剛剛轉暖,番薯出芽有點慢。
過了五天,無忌再一次去看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土中冒出了點點嫰綠,這對於心中焦急地無忌來說,那就是成功的一半啊。
三月初六,晴。
荊南江陵府。
南平王府邸。
議事堂。
正中主位上坐着的自然是南平王高從誨了,想來也不會有別人敢坐在他的座位上。
高從誨是一個胖子,大胖子。
如果這個胖子手掌南平國八十萬百姓生殺大權。
那麼大家自然就看不到他的胖了。
甚至很少有人敢直視他。更別說敢笑他胖了。
不巧的是,今天還真有人敢。
敢的還不止一個。
這不,下面坐着三個人呢,這三個人中,至少有兩個敢笑他胖。
右邊坐第一那位,現任王府的首席幕僚孫光憲,這幕僚比較與衆不同。因爲他敢唾罵主位上的大胖子。試想大唐魏徵那個田舍奴也不過如此。
那時高從誨繼位沒幾年,日子過得確實有點緊吧,誰不想過得舒服點,吃點山珍海味啥的,人之常情嘛。
邊上楚國馬希範那個富二代多自在逍遙啊。
居高樓,臥高榻,擁美女,偶爾出去兜兜風。
高從誨也想過過那種日子,所以選了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說了些合適的話:“楚王過得日子那才叫生活啊。”
可惜的是,傾訴的對象卻不怎麼合適。
當時孫光憲就憤然噴了高從誨一臉的唾沫:“大王,人家那是家底厚實,咱們怎麼能和人家比?再說那馬希範只顧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死活,遲早會得報應的。大王可以不乖,但不能學壞。咱要向前朝大唐太宗皇帝學習纔對。”
聽得高從誨那是臉巴巴地綠啊,口中還得說:“孟文金玉良言啊,這人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某謹記了,謹記了。”
這高家父子經營荊南已經兩代,偷雞摸狗的事沒少幹,在各地藩鎮的名聲那是一個慘,“高賴子”就是藩鎮們集體封給高家父子的。但憑良心而言,荊南三州之地,夾在蜀、晉、楚、吳四隻大象之間,想咬誰一口也啃不動啊。
高季興想從後唐李嗣源那討要夔、忠、萬三州,都已經到手了,可李嗣源大軍一動,愣是搶了回去,還賠上了荊南三千兒郎。到了高從誨,屢次出兵攻襄州。結果又被漢山南節度使揍得鼻青眼腫。
所以,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也就成了高家後代的祖訓。而高從誨納諫如流,改節親士,減賦稅,寬刑罰,從這方面來說比起李世民來差不了多少了。
五代之中,相對各地藩鎮來說,荊南百姓算是過得比較安穩的了。
《代周》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