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bookmark

直到相距五六裡地時,耶律朔古部看到北面飛舞的塵土,才發現北面的軍隊比南面更龐大。

可此時,耶律朔古已經失去了僅存的希望,這兩天的局勢過於迷離,從圍殲者迅速轉變成被圍殲者,如此之快,如此之慘烈。

陳延正並沒有命令發動進攻,他怕有“斥候隊”將士被俘虜,夾雜在這支遼軍陣中,他不想玉石俱焚,在陳延正心裡,哪怕是隻有一個人活着,也能撫慰一下他的傷痛。

陳延正命令大軍對遼軍進行合圍。

而停下來的遼軍士兵更是茫然不知所措,他們也已經疲憊,沒有一支軍隊在如此慘烈的夜戰中,堅持一天一夜。

當楊業的二萬騎兵逼近時,遼軍已經失去最後一絲逃生的希望。

東邊是黃河,西邊是沙漠,再無逃生之路。

耶律朔古心中的煩憂被這一刻的無助和絕望徹底激發,他立即命令,嚮明軍南北兩路派出使者,只要明軍能保證他的部族士兵活着,他就準備投降。

他不想讓自己的部族軍全軍覆沒在這片土地上,他要爲他的部族留下希望。

這個投降命令被遼軍將士接受,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這應該感謝皮室軍沒有夾雜其中,如果皮室軍在,耶律朔古很可能因爲這個投降命令,而被直接斬首。

當然,如果皮室軍在,耶律朔古也不至於絕望。不絕望,又何來投降一說。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所謂無巧不成書。

而明軍南北兩路統率對遼軍的投降。出現截然不同的迴應。

陳延正接受了遼軍使者的投降,他只希望迅速休戰,好讓他全力尋找搜索“斥候隊”殘部。

而楊業本身也想接受遼軍投降,但被朱匡業部和第四軍殘部強烈反對。

這個時候,在這種慘烈的戰鬥之後,倖存的士兵言語權遠比楊業這個都指揮使要來得大,因爲這些倖存將士身上。有着別人所沒有的鮮血和生命,這是已經陣亡了的士兵的鮮血和生命,再大的權力。在此時,在鮮血和生命面前,僅僅是一個屁。

楊業只能默認,他是一個半路加入明國的都指揮使。他無法面對着這不足三千人的將士。說“不”。

兩支明軍,兩種截然相反的迴應,令耶律朔古茫然,他只能再次派遣使者向兩面明軍解釋,如果真不能接受,那就只能拼死一戰了,但拼死,最後也是一死。

死。成了定局,此時。耶律朔古的心中是悲壯的。

當相互知道隔着遼軍,有着自己的部隊時,不管是陳延正還是楊業才明白爲什麼遼軍會如此果斷地選擇投降。

兩軍迅速約定,進行面談。

局勢出現了戲劇性的一面。

當陳延正見到朱匡業,得知“斥候隊”倖存者僅剩下一千多人時,再無一絲接受遼軍投降的意思,他立時改變注意,建議兩軍圍殲。

這樣,會談迅速決定了全殲遼軍的決定。

而這時,甦醒過來的丁思覲帶傷趕來了。

“接受投降。”丁思覲只說了四個字。

在這個戰場上,也只有丁思覲的話最管用,這不是丁思覲職務高於陳延正和楊業,而是這場戰鬥中,第四軍傷亡最爲慘重。

所以,丁思覲最有發言權。

沒有人會比丁思覲更痛苦,也沒有人比丁思覲更想全殲遼軍。

如果不是耶律朔古主動派遣使者投降,丁思覲會毫不猶豫地令明軍如輾碎一支螞蟻般地輾碎它。

但正因爲耶律朔古主動投降,讓丁思覲敏感地發現,如果這支遼軍投降,也許對整個戰局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將領有着很大的區別,有些一生只能爲將,不能爲帥,因爲他們沒有戰略佈局的頭腦,丁思覲無疑是個帥才,他的敏感也決定了他的成就。

丁思覲的話一出,迅速改變了已經全殲的決定。

於是,耶律朔古所部在明軍士兵仇恨目光的注視下,獻械投降。

陳延正火速下令搜索方圓五十里,尋找明軍倖存者。

老天垂憐,有一千多的將士被找到,其中就有第四軍突圍之後數波反擊,受傷落馬的士兵,也找到了最後北上的蔣延嗣部。

五百勇士等找到時,僅剩下八十七人,其中五十一人受傷,蔣延嗣重傷,其弟蔣延昭陣亡,朱貴超輕傷,唯莽漢朱貴霖竟無一絲傷痕,這八十七人中,巴東都的士兵三十九人。

明軍參與搜索的士兵,心中的憤怒全部灑在了搜索時發現的落單遼軍身上,由於丁思覲接受投降的命令,使得明軍士兵失去了泄憤的對象,從而使得這次搜索,成了屠殺遼軍士兵的行動。

天知道有多少遼軍士兵死在這場屠殺裡。

最後彙總的搜索名單中,竟無一個被搜索到的遼軍士兵,甚至連傷兵都沒有一個。

此戰,耶律朔古所率六萬遼軍,其中有他的嫡系,四萬部族軍,還有二萬皮室軍,自此,僅剩下一萬六千餘部族軍和北逃的八千皮室軍。

而丁思覲的第四軍,倖存者不過三千餘人,幾近全軍覆沒。

陳延正的六千“斥候隊”,所剩一千五百餘人。

如此慘重的損失,令每一個明軍將士心如刀絞。

陳延正對丁思覲的決定不滿,平淡地相互道別,隨即帶着“斥候隊”殘部北返。

楊業則令一部押送遼軍俘虜南返,留下三千人,護送丁思覲殘部返回明國。

之後,三人各上表向金陵奏報。

只有朱匡業和蔣延嗣、朱貴超三人依依不捨,所謂不打不相識,這四人竟惺惺相惜,這種過命的交情,在眼下的分別時,令四人心中格外惆悵。

……。

看着丁思覲、陳延正、楊業的三道奏章,百里無忌心痛萬分。

如果依照三人的奏報,此戰還能算個小勝利,畢竟六萬遼軍僅逃出了八千皮室軍,這種戰績肯定不能算是打輸,但又是一支老部隊打殘了,劉仁贍的第八軍在灤河被遼軍鐵騎兵打得全軍覆沒,百里無忌心中除了傷痛,還有一絲失落。

這樣打下去,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明國的國力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

而丁思覲的奏章,讓百里無忌不禁對其高看了一眼。

丁思覲的想法確實有實施的可能,如果讓耶律朔古做爲內應,擾亂遼國內部,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是,如何能令耶律朔古甘爲明國內應呢?

做爲遼國皇族的耶律朔古,此次投降可以理解爲惜命或者爲保全自己部族,但如果要求其背叛遼國,恐怕很難做到。

百里無忌一面召集徐世銘等人,一面下旨,令丁思覲率其部入朝覲見,同時令朱匡業和蔣延嗣部入朝覲見。

百里無忌很想看看這四個年輕人,也許明國未來的將帥,會着落在他們身上。

耶律朔古及其一萬多遼軍俘虜被押送至明國太原西北邊的嵐州,由楊業部看管,就地羈押在軍營。

接到百里無忌旨意的楊業,派遣一隊明軍,押送耶律朔古前往金陵。

……。

第三卷完。

第一百三十三章第96章 ,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四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章第21章 欲刺殺第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五章第八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16章 王佐之道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七十一章第97章 ,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0章 廷辯第97章 傳承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37章 天策府第40章 黑旗衛擴編第41章 整治吏治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百零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九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七章第六十四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52章 戰火將燃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26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二十三章第十章第10章 廷辯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七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二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79章 番薯燒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26章 滅楚戰爭(三)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二百八十一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零二章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七十六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45章 雲馬歸隊第一百二十六章第42章 國和家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八章第37章 天策府第31章 滅楚戰爭(八)第一百四十章第二十六章第二零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五章第87章 天災人禍
第一百三十三章第96章 ,第63章 勇士的衣冠冢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四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章第21章 欲刺殺第七章第四十六章第五章第八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16章 王佐之道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七十一章第97章 ,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七十一章第10章 廷辯第97章 傳承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37章 天策府第40章 黑旗衛擴編第41章 整治吏治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百零一章第九十八章第九十七章第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七章第六十四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52章 戰火將燃第九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26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二十三章第十章第10章 廷辯第一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七十五章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二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79章 番薯燒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26章 滅楚戰爭(三)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二百八十一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零二章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七十六章第四十四章第二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45章 雲馬歸隊第一百二十六章第42章 國和家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八章第37章 天策府第31章 滅楚戰爭(八)第一百四十章第二十六章第二零八章第七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五章第87章 天災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