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啓二年正月十六,孫承宗、戚金帶着三萬人馬趕到瀘州,瀘州城的官員自然是孫承宗從重慶派過來的,他們早就把大軍所需要的軍備物資準備好了,所以孫承宗他們在瀘州補足物資後休整了兩天,讓勞累的士兵稍加休息,接下來直奔內江,資陽。
過了內江進入丘陵地域,人馬就好走多了,終於在正月底兵抵資陽。資陽城是奢崇明的一個重點防禦點,因爲再向前就是成都了,爲了保證圍攻成都不受干擾,奢崇明在這裡囤積了五萬人馬。在歷史上,由於朝廷從四川各地調兵,造成處處防禦漏洞,奢崇明帶着土兵也是到處出擊,再加上安邦彥在貴州呼應,所以朝廷雖然取得了許多小勝,但都是擊潰,真正圍殲的並不多,一直到了崇禎二年,朱燮元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這才調集大軍圍殲了奢崇明、安邦彥於水西。
現在由於朱有孝的出現,奢崇明造成的損失就少多了,只是成都的壓力就大了許多,好在朱燮元調度有方,這才確保成都不失。再加上孫承宗、戚金迅速攻佔重慶,奪取瀘州,導致奢崇明無法從後方調集更多的人馬,奢崇明圍攻成都的人馬雖然不少,但是軍備物資並不太充足。
鎮守資陽的是奢崇明奪取重慶的大將張彤,張彤決定接受叛軍在重慶、水西城失敗的教訓,所以不等孫承宗、戚金的部隊兵圍資陽就主動開出城來應戰,企圖憑藉人數的優勢,在廣闊的平原上來一個亂戰,他認爲就憑着土兵強壯的身體,勇猛的作戰風格就能衝散明軍的防線,在近戰肉搏中絕對能佔據優勢。
孫承宗也沒有料到張彤會膽大如斯,他的兵力還未展開圍城,張彤居然敢出城攻擊。雖然措手不及,但是戚金的指揮能力還是非常有力的,面對蜂擁而至的叛軍,戚金冷靜的命令前面士兵搭起營寨,據營而守,後面的士兵迅速集結成排射隊列,中間以厚實的大寨爲依託配合“二踢腳”小炮頑強頂住進攻,左右分出各五千人形成包圍圈。其實戚金這樣做,要是在普通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但是這次戚金是非常有把握的。隨着包圍圈的形成,中間防守的部隊突然間迫擊炮開始了齊射,不但打擊先頭部隊,而且還炮擊隔斷援兵,等前面的叛軍潰退了,不等叛軍組織第二次進攻,直接就命令全線出擊,迫擊炮在向前移動時直接排射敢於停下來反抗的叛軍。在強大的近現代火器的攻擊下,張彤的土兵根本就是像被圍獵的兔子,一個個驚慌失措,要麼跪下投降,要麼被排射擊斃。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張彤就全軍覆沒,其本人也死在了迫擊炮的齊射中。在孫承宗的眼中,既然我有遠程攻擊的手段,何必跟你肉搏呢,便指揮迫擊炮隨時對密集人羣和明顯的敵方指揮頭目進行斬首式攻擊,這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以後的戰爭中成了明軍迅速取勝的一個典範戰例。
明軍順利的佔領了資陽城,城中的老百姓對待收復資陽的明軍熱烈歡迎,因爲明軍的到來不像叛軍那樣到處搜刮,不但帶來了急缺的糧食,還帶來了對商人來說非常強大的購買力。
在孫承宗、戚金取得資陽勝利的同時,成都也傳來了好消息,奢崇明的部下羅乾象見到奢崇明大勢已去,暗暗地向城內通報準備投降,時間約定好了,就等孫承宗的到來。
孫承宗和戚金商量了一下,決定不再休整,直奔成都,現在明軍士氣高昂,一個個像喝了雞血似的興奮,最後一戰,畢其功於一役,所以根本就不用拿什麼金銀財寶去激勵,何況自從西征以來戚金沒有半點虧待他們,孫承宗也半閉着眼讓戚金瓜分給士兵收穫的財物,一天的時間,明軍就趕到了成都近郊。
大明朝天啓二年二月初二,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四川布政使朱燮元率領近二萬成都守軍出城迎戰。這在奢崇明看來是天賜良機,圍城近三個月以來,明軍總是老鼠不出洞,讓他費盡了心思去攻城,今天居然敢出城那就不要客氣了。雖然後面有孫承宗的三萬人在資陽,但是如果今天能夠攻下成都,回過頭在迎擊孫承宗趁勢奪回永寧也不在話下,畢竟孫承宗只有三萬人,而他現在還有八萬人馬。
就在奢崇明意淫重整河山的時候,突然間自己的大營後面亂了起來,羅乾象開始動手了,接下來四面八方都想起了炮聲,整個叛軍大營陷入一片火海,孫承宗、戚金的部隊從三面兜了上來,前面是火槍兵的排射,後面有迫擊炮、“二踢腳”的協同轟擊,整個攻勢猶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奢崇明被圍困在亂兵的中心,看着四面被圍,羅乾象叛變,軍心渙散。奢崇明不愧是梟雄,知道今天必敗無疑,一咬牙,就帶着兒子奢寅在五千親兵的護衛下,就想殺出一條血路,逃出生天。
孫承宗舉着望遠鏡就緊盯着奢崇明呢,想跑,門都沒有,之所以選擇白天進攻,就是怕你跑了,要不晚上進攻損失可能更小。孫承宗害怕自己看不牢,就又讓八個親兵各自帶上十門迫擊炮盯着,只要發現奢崇明就用迫擊炮轟擊,讓他向圈裡面躲,不向外跑就行,包圍圈越來越小,奢崇明被圍的越來越緊,最終被絆馬索摔倒活擒,兒子奢寅被亂炮炸死。
奢崇明被擒,奢寅炸死,安邦彥屍骨無存,四川的平叛戰役結束,整個四川老百姓都沉浸在歡樂地海洋裡,喜上加喜的是,孫承宗、朱燮元聯名奏請朝廷免去四川今年的所有稅賦,並要求所有土地所有者減租三成,以便爲民養息。
在成都城與朱燮元一起守城的蜀王見識到了老百姓造反的威力,也聽聞了李信在貴州、永寧的行爲是多得人心,一咬牙開明起來,凡是租種蜀王土地的老百姓今年免去地租,今後只要繳納糧租的二成,並且每人白送一畝薄地,還開具地契。好傢伙,這蜀王一開頭整個四川都震驚了,蜀王千歲的名聲大震,連朱有孝也讓孫承宗代他題字“開明王”。
朱有孝心的話,這就是榜樣,我看四川誰還敢收再高的地租,誰敢啊,於是在蜀王“開明王”的帶領下,整個四川的地租都減到了整個收成的三成,並且以後凡是遇到天災人禍時還免租。從此時起,大明朝的四川開始了經濟上的騰飛,帶動了整個西南邊陲的經濟發展,朝廷有了一個穩固的大後方,蜀王成了朱有孝的土地改革的鐵桿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