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立德族長告訴他們,每一個士兵需要支付二十兩白銀的贖金,然後他們就可以被釋放,普通軍官的贖金是二百兩白銀,中級軍官的贖金是一千兩白銀,至於高級軍官,則是二千兩白銀,粗略的算下來,從這些人身上可以拿到二百萬兩白銀,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足夠支付這次戰爭的費用了。
至於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員,他們則和維也納城一起算,哈立德族長給他們提出的價錢是兩千萬兩白銀,也可以折算成二百萬兩黃金,這個數目是他們可以支付得起,但又有些心痛的數字。哈立德族長告訴他們,如果支付了這些贖金,他可以保證讓他們恢復自由,而且維也納城也不會遭到破壞,所有的建築包括幾百年之久的經典建築都不會遭到破壞,除了戰爭期間損壞的部分除外,維也納城可以完整的交還。
這是一個一箭多雕的方案,如果士兵們不被贖回,將會讓士兵在以後的戰爭中失去積極性,而支付了贖金的話,也會讓士兵失去作戰的頑強性,反正奧斯曼帝國軍隊已經不再殺戳俘虜,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他們就可能選擇投降,讓哈布斯堡家族支付贖金還可以活命,何必非要戰死呢。
幾百年歷史的維也納城的建設費用肯定花費不止二千萬兩白銀,就算是以後在戰爭中奪回,再加上戰後重建,花費的白銀也是巨量的,甚至也不會低於這個數目。這是一個令人蛋疼的贖金,無論怎麼做都是不合算,有心放棄贖回計劃,等哈布斯堡家族勢力重新奪回維也納,但是士兵怎麼辦,更可恨的還有那些被俘的軍官,他們可都是有家室的人。
哈立德族長還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拒絕交付贖金,他們也不會被屠殺,這樣做對自己一點好處沒有,他將把所有的俘虜押送回奧斯曼帝國境內,讓他們從事最危險、最勞累的挖礦工作,成爲奧斯曼帝國的苦力。他們將會被買到各個礦井,每天倒是可以吃上三頓飯,但是完不成規定的工作量將會被嚴懲,無論是木棍、皮鞭還是烙鐵,這些刑法奧斯曼帝國都不會禁止,因爲他們已經成了私人奴隸,殺伐任由礦主自己決定。
如果這些還不足以將這些俘虜嚇住,哈立德族長又向他們爆出了一條更殘忍的計劃,現在這些軍官和哈布斯堡族人還可以和家人家人住在一起,享受優渥的待遇,如果他們不支付贖金,他們中所有的年輕女子將被買到浴室,年老的將會被賣給鰥夫,任由他們自己決定生死、凌辱,這些女子也包括維也納城所有的年輕女子,不僅限於俘虜家屬。
而且讓哈布斯堡家族最絕望的是,哈立德族長不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所有俘虜,而且還在大街上張貼了告示,讓所有維也納城的老百姓都可以看到,不是奧斯曼帝國軍隊要虐待他們,而是他們的國王是否要拋棄他們,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哈立德族長不但在告示上聲明瞭這些,還明確地提出了交納贖金的時間 ——一個月之內,超過一個月時間,沒過一天就增加百分之五的贖金,超過一個月後,本條約失效,將要實施懲罰,先從高級軍官開始,然後是維也納城居民,最後是哈布斯堡族人。
可以說這份前所未有的告示讓哈布斯堡家族感到絕望,贖金他們可以支付得起,但是這種侮辱唐他們難以接受,但是失敗了就要接受懲罰。用哈立德族長的話說,如果你們戰勝了,也許條件更苛刻,長達幾百年的十字軍東征給我們帶來的苦難是你們該服利息了,這只不過是把你們的方法再還給你們。
哈布斯堡家族沒有辦法,如果不支付這天價的贖金,這幾萬人就會被當成奧斯曼帝國的奴隸,這可不是向原來在交易市場上被販賣的那些奴隸,他們是被擄掠過去的,而這些人則是戰敗被俘虜的,而且都是爲哈布斯堡家族參戰而被俘擄。他們只能忍痛支付這筆贖金,將這次戰爭中所有的俘虜贖回,維也納也被他們贖回了,還真是向哈立德族長說的那樣,除了戰爭損壞的地方,奧斯曼帝國軍隊還真是沒有再破壞一點,原因是這樣幹屁作用沒有,在火炮的攻擊下,城牆對以後的戰爭作用越來越小,有沒有關係不大。
這筆戰爭贖金很快就送了過來,指揮這次戰役的總督高興壞了,看着堆積如山的黃金白銀恨不得再打一次這樣的戰爭,不過這筆贖金他是一個銀幣也不敢動用,只能一絲不少的運回伊斯坦布爾,交給穆拉德四世,但是他的功勞是跑不了的,想必穆拉德四世還會賜給他更多的領地。
哈立德族長更是高興,這次戰役的勝利和哈立德酋長的計策有直接關係,哈立德酋長是這次勝利的最大功臣,如果不是他靈機一動想到了這個計策,估計這次奧斯曼帝國軍隊還得向歷史上一樣鎩羽而歸,攻不下這座讓奧斯曼帝國吃盡苦頭的城市,更不用說這巨量的贖金了,就算是自己,在這次談判贖金的策略也是很聰明,讓哈布斯堡家族不得不吞下這可苦果。
浩浩蕩蕩的大軍離開了維也納城,前面的是奧斯曼帝國的中央直屬騎兵,他們負責押解這批鉅額贖金,他們是皇帝最相信的忠心部下,而且他們的戰力非常高,讓他們帶隊凱旋既體現了軍隊的威武,也體現出總督對穆拉德四世的尊敬,雖然他們這次的功勞並不像表現出來的那樣大,但是他們的地位崇高。
撤軍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們都知道歸心似箭這個故事,哈立德酋長見總督大人有些得意忘形,就好心提醒他要注意撤軍次序,結果總督乾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自己隨着押解贖金的部隊走了,讓哈立德酋長非常鬱悶。
沒有辦法,哈立德酋長只好找到騎兵軍團,軍團長還是不錯的,他讓哈立德酋長不用擔心,他們是騎兵部隊,就算是最後撤退也不會有危險,更重要的是他們手裡有大量的哈布斯堡的家族成員,另外就是那些高級軍官也不會放走,要將他們帶到身邊做人質,等到撤離到安全地帶再放他們回去。
看着這位軍團長有條不紊的安排,哈立德酋長才算放心了,臨走前再次找到伊*格萊隊長,即向他告別,也是向他提前祝賀,告訴他哈立德族長已經將他的戰功向穆拉德四世直接彙報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的族人將獲得一塊不錯的棲息地,他們就有了自己的根基了。哈立德酋長這樣做也有他自己的目的,作爲新晉貴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盟友,而伊*格萊的表現,足以讓他成爲新的貴族,兩人惺惺相惜。
伊*格萊這次捨命求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的族人已經失去了土地根基,這次戰役成功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所有的武器並沒有收回,他們的隊伍依然裝備着這些微型迫擊炮,不過可惜的事炮彈已經不多了,甚至連一次衝鋒都不足,但是如果有了自己的領地,他就可以從大順侯國的李鴻基那裡購買,價錢肯定很貴,但是隻要能獲得勝利,無論是搶劫。掠奪還是向哈立德族長這樣勒索贖金都可以,完全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想想心裡都高興。
伊*格萊打心裡佩服哈立德酋長的這次神來之筆,這次奇思妙想的戰法成全了伊*格萊的名聲,估計以後在戰場上只要自己的騎兵一出現,敵人就會聞風喪膽,這樣的話,自己的隊伍就會減少很多傷亡,已經傷亡不起了,自己的族人還需要很長時間的休生養息。
哈立德酋長絕對是自己的貴人,自己不能忘恩,更何況自己的前途命運還在哈立德族長手上,他便將自己繳獲的重貴物品拿出來,打算分潤給哈立德酋長一些。結果哈立德酋長拒絕了,他說自己都是弟兄,不用客氣,以後互相支持就好了,兩人成爲了生死之交,互相提攜的重臣。